四国军棋外挂,秦始皇的军队有二十级爵位那么每一级爵位都有什么待遇呢?
谈秦说汉(378)
商鞅变法之后,将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改为二十级爵位,规定所有人不论出身,只要在战场上达到斩首数量,就可以按军功换取爵位,称之为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爵位除了有大量的封赏外,还可以用来替自己或家人赎罪。
《汉书·百官公卿表》:“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晋级标准秦法规定五人为一伍、设一个屯长。如果在战时有一个人逃跑,则同伍的其他四个人都要处罚,如果此伍能得到一个敌人的首级,则可免除责罚。二十屯为一个作战的单位,设置一个将领。屯长、百将要是在作战中得不到敌人的首级要杀头的。
士兵在单兵作战时,能够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颗就赐给爵位一级,第一级爵位者斩首1人升为第二级爵位,以此类推,一直到第五级。第一级爵位是岁俸50石,赏给田地一顷,宅地九亩,还一律赐庶子(奴隶)一名,本人可以担任军队或行政部门的官员。
但以百人为单位作战时,若杀敌33人以上者,就达到了晋爵标准,则人均晋爵一级。每500人作战单位设一个主将,主将拥有警卫50人,统率1000人的主将有警卫100人。若主将战死,卫兵要受刑罚,但卫兵得到敌人一颗首级则可抵罪。
拥有爵位者就可享有岁俸、宅地、良田,并逐级增加;第五级爵位以上者,增加享有食邑税收;军功第十五级以上者,又增加享有封地,还可以养门客,并获得“君”号。所以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对人的刺激性是挺高的,这也是秦军彪悍的原因。
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封赏确实很重,按现在的话说,第一级爵位的起步就是年薪6000斤粮食(秦时一石120斤),30步见方宅地1处、良田约1亩、仆人1个,每晋爵一级,在这基础上再增加封赏,的确有诱惑力。
第一级:公士平民、奴隶、校徒、操士,均为无爵之人,需定期服兵役、劳役。这些人通过军功晋级之后,奴隶可以改为平民身份,还可晋级为公士。公士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最低的一级,拥有此爵之军民,身份高于无爵之人,仍需服役,是职业军人了。
第一级公士爵位可享受岁俸50石,良田1顷,宅地1处,仆人1个。
第二级:上造第二级上造的爵位比第一级公士的爵位更高级一些,也仍须服役,基本上都是有战场经验的老兵了。可以看出,军功爵位制的第一级与第二级赏赐更厚重,也最实际。因此,军功爵位制对最底层人的吸引力更大。
第二级上造爵位可享受岁俸100石,良田2顷,宅地2处,仆人2个,还有三头牛。
第三级:簪袅拥有第三级簪袅爵位者,可以用丝带装饰车马。按秦法规定的第三级爵位者,没有乘战车打仗的福利。因此,获得簪袅爵位者,应该是在非战时可以在私家马车上装饰丝带,以示与普通贵族马车的区分。仍需服役,属于秦军中的高级披甲士兵。
此爵者在行军打仗时,每天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的特殊福利。普通士兵行军打仗还得自备干粮,这就是区别。
第三级簪袅爵位可享受岁俸150石,良田3顷,宅地3处。
第四级:不更爵位为第四级不更,即可免除轮流服兵役,但其他之役,仍须照服。这个规定看似不太合理,军功是为了奖励士兵上前线作战,反而到了第四级可以免除服兵役。其实这就是商鞅的狡诈之处,因为民爵到了第四级的,再升一级就是官爵了。
平民通过战功晋爵一级,那是用命九死一生换过来的,晋升到第二级上造已经是十分的不容易,晋升到第三级簪袅是难上加难,晋升到第四级不更理论上可以光荣退役了,但再晋一级就脱颖而出为“大夫”,上升为百将(百夫长)之列了,诱惑太高。
第四级不更爵位可享受岁俸200石,良田4顷,宅地4处。
第五级:大夫爵位为第五级大夫以上者,既是爵位也是官职,也就是身份已经转变了,虽然是最低级的官员。但是大夫可以乘战车出战,车后最少有随从36人,正常编制100人。
第五级大夫爵位可享受250石岁俸,5处宅地,良田5顷,还有300户食邑的税收。
第六级:官大夫爵位为第六级官大夫的,一般都在战车部队,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装甲部队,机动性快,也没那么累,安全系数相对稍高一些。
第六级官大夫爵位可享受300石岁俸,7处宅地,良田7顷,还有300户以上食邑的税收。
第七级:公大夫爵位为第七级公大夫的,见县令、丞揖而不拜。也就是说公大夫的级别跟县令级别差不多,基本上是领兵之将领了。
第七级公大夫爵位可享受350石岁俸,9处宅地,良田9顷,还有300户以上食邑的税收。
第八级:公乘爵位为第八级公乘的,基本上享受公车接送的待遇了。古代不同级别坐车是有规定的,低级官员、平民只能坐牛车,但公乘级别是马车。因此,有平民晋级为公乘之后,其后代以爵位为氏,称公乘氏。也说明平民以战功晋级到第八级的,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了。
第八级公乘爵位可享受400石岁俸,20处宅地,良田20顷,还有300户食邑以上的税收。
第九级:五大夫爵位为第九级五大夫的,已经做到了“大夫之尊”,不仅享受封地食邑,而且全家免除服役。但历史上真正由平民晋升为五大夫者,却寥寥无几。秦昭襄王时期,身为五大夫的王陵,都是领大军围攻邯郸的将军了。
第十级五大夫爵位可享受450石岁俸,25处宅地,良田25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级:左庶长爵位为第十级左庶长的,基本是高级官员了。在商鞅变法之前,左庶长是平民可以晋升到的最高职务,是君王之下最有实权的岗位,商鞅曾担任此职。商鞅变法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之后,左庶长的权力被削弱,变成了一个象征爵位的虚职。
第十级左庶长一般担任军中的左偏裨将军,其爵位可享受500石岁俸,74处宅地,良田74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一级:右庶长爵位为第十一级右庶长的,也是官爵位于一体,秦时右比左尊。右庶长一般担任军中的右偏裨将军.
第十一级右庶长爵位可享受550石岁俸,76处宅地,良田76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二级:左更爵位为第十二级左更的,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担任主将一类的职务,白起就曾经干了左更的职务。
第十二级左更爵位可享受600石岁俸,78处宅地,良田78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三级:中更爵位为第十三级中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左更高。
第十四级中更爵位可享受650石岁俸,80处宅地,良田80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四级:右更爵位为第十四级右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中更高。
第十四级右更爵位可享受700石岁俸,82处宅地,良田82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为第十五级少上造,秦时称少良造。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协助大上造工作,基本上少上造以上就获得封地了,可称“君”了。按《礼仪》规定,凡有封地者均可称君。
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可享受750石岁俸,84处宅地,良田84顷,有300户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的封地。
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为第十六级大上造,秦时称大良造。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秦孝公时期,因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刚刚设定,还没有以军功突破第十六级的人。因此,实际上大良造是掌握秦国军政大权的最高官爵了。
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可享受800石岁俸,86处宅地,良田86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为第十七级驷车庶长,意思是军队乘四匹马的指挥官。秦时君王六驾,也就是六匹马的马车,次之为四驾。因此,设置驷车庶长之职,基本上是领兵作战的最高领导了。
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可享受850石岁俸,88处宅地,良田88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为第十八级大庶长的,也是官职与爵位一体的,早期的权力相当于丞相之职。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可享受900石岁俸,90处宅地,良田90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为第十九级关内侯,地位仅次于列侯。有其号而无封国,一般是为功勋卓著者设立的虚职,虽然没什么实权,但福利待遇特别高,退休老干部者居多。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可享受950石岁俸,95处宅地,良田95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为第二十级彻侯,汉时为避刘彻之名讳改称列侯,也叫通侯,有封号。是秦时国君以下最高的爵位,只有对国家有特别贡献者才可能获此殊荣。但一直到秦朝灭亡,被封为彻侯的人极少,武将当中也就王翦、王贲父子两获封,可见真正以战功晋爵封侯有多难。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可享受1000石岁俸,105处宅地,基本上封地与食邑税收是领导看着给了。但事实上被封侯者,封地与食邑都超过了标准。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河西的大原郡成了他的封国。
写在最后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规定,军队攻打敌国的城邑时,斩首八千颗以上的,或者在野战中斩首二千颗以上的,就达到了军功规定的杀敌数量而论功行赏,各级将吏都可得到奖励而升爵一级。但前提是双方兵力相当,己方超过敌军兵力或损失惨重的则另算的。
按百人单位斩首33颗以上,也就是斩杀率是已方兵力的三分之一,从一级到五级还好办,每人杀敌1人可升一级。可到爵位到了第五级以后,基本上是带兵打仗的人,级别越高,指挥的辅助部队越多,分摊下来的斩杀率就更低,如果吃了败仗或者犯了事,还得降爵。
所以虽然军功爵位制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基层人来讲,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每晋爵一级的赏赐都十分厚重,让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地加强。但真正靠军功晋升到顶级则很难,武安君一生杀敌破百万,却到死也只是个大良造的爵位就可以说明问题。
2021/1/16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谁的能力更强?
如果说太平洋战场是个历史舞台,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是绝对的两个主角,他们都是男一号,没有男二号。
他们两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量化的东西去比较,两个人不是拳击手,没有办法同台竞技。
具体地说,他们不在一个战区,指挥的兵力兵种和装备不同,对二战作出的贡献也不一样。
说到二战太平洋战场,我们习惯把它当成一个整体,而实际上盟军将太平洋战场划分为了两个战区:东经159度以西和赤道以南的区域,被称为西南太平洋战区;而其它的区域,则被统称为太平洋战区。
两个战区,两个舞台,有两个主角闪亮登场,一个是主角是麦克阿瑟将军,职务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和陆军总司令;一个是尼米兹将军,职务是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他们分别指挥着两个战区,跟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
杜鲁门总统跟尼米兹关系不那么亲密,但是他却评价说:"从一开始我就认为尼米兹将军作为一位战略家、领导者和一个普通人,都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我称他为不同凡响的军事天才和政治家。"
军事历史学家艾德温·帕尔玛·霍利这样评论尼米兹:"哈尔西能在一场海战中取胜,斯普鲁恩斯能在一场战役中取胜,而尼米兹能在一场战争中取胜。"
美国政府在二战胜利后,把1945年10月5日定为“尼米兹日”,以尼米兹头像发行“伟人纪念邮票”,将当时最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就足够说明他的能力和贡献了。
麦克阿瑟将军同样大名鼎鼎,是美军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麦克阿瑟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人,还是唯一被外国(菲律宾)授予元帅称号的美国人。
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其三“"最年”"的经历就没有人能比,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1951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赫赫战功,破天荒通过一个决议,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上面的东西有点空洞,我们不妨将两人的战绩放到一起做一下对比。1941年7月,驻菲美军与菲律宾陆军合并,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
同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向菲律宾发起了突然袭击。
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麦克阿瑟没有保持高度警惕,备战工作不到位,在遭到攻击后,才被迫做出反击,让驻菲美军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美军多数轰炸机和战斗机被毁。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麦克阿瑟,当时美菲联军整体实力确实不如日军,麦克阿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只能忍痛放弃马尼拉,退守到巴丹半岛,打算与日军进行长期作战。
但日军很快又攻入巴丹半岛,麦克阿瑟已经绝望,甚至准备了一把手枪打算自杀。
事实上不光是麦克阿瑟没有防备,美国军方也没有料到日本的突袭。
美国军方一直把欧洲当作未来主战场,罗斯福总统虽然也制定了“新彩虹5号”计划,假设一旦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任务的区别和实施,但是没有来得及做充分准备。
所以在日本的突然袭击下,美国在太平洋各条战线上手忙脚乱,基本上都是在被动挨打。
在日军接二连三的疯狂打击下,美军海军力量遭受重创,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损失巨大。美国和欧洲、亚洲战场远隔重洋,战舰就是美军参战的腿。
战争初期,美军的腿被打断,海战没法进行,参战就是纸上谈兵、痴人说梦,美国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让美国摆脱困难,修复美国双腿的,正是尼米兹。
由于在太平洋战场美军陷入被动上节节败退,整个美国上空被悲观气氛笼罩,士气低迷。
1942年4月,为了振奋军队,在尼米兹的建议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一项秘密计划,决定对日本东京、名古屋等城市发动空袭。
这场空袭被称作杜立特空袭的行动,虽然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但极大鼓舞了美军士气,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空袭还使日本民众对军部的信心发生动摇,对当局是否有能力打赢战争开始质疑。
遭受打击之后,日本军部惊恐万状,不得不把印度洋航母编队调回来,用以防卫本土。
突袭也给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当头一棒,让他如梦初醒,觉得美国更加可怕,"威胁一日不除,帝国一日不得安宁",这才下定决心,孤注一掷进行中途岛战役。
而此一战,让日本滑向深渊,在此战中,日本四艘损失航空母舰,海军元气大伤,双方海军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
中途岛海战日军以多打少、胜券在握;美军以寡敌众、没有胜算。
山本五十六为了一举消灭美军舰队动用舰艇包括运输舰、辅助舰在内共20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56艘、潜艇24艘,可谓不惜血本,志在必得。
美军各种船舰只有50多艘,处于绝对的劣势。
尼米兹沉着冷静,找到了对手、机动编队指挥官南云忠一谨守保守、优柔寡断的弱点,以出神入化的攻击计划,将日军四艘航母葬身海底,以一艘航母的代价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1942年8月,尼米兹再接再厉,又发动了瓜岛战役。
经过6个月激战,日军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共约892架,其中1200名飞行员死亡。
瓜岛战役之后,日本开始走下坡路,战略优势不复存在,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
瓜岛战役结束3个月后,美军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同时发起进攻,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两军大将坐镇指挥。
这段时间麦克阿瑟去哪了?1942年2月,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1943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此后他到了澳大利亚,指挥美国海军第3舰队。美国陆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10集团军跟日军作战。
也就是说,麦克阿瑟菲律宾战场重新进入战场之时,西太平洋的日军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美国已经摆脱被动局面,开始转守为攻。造成这种改变的功臣,就是尼米兹。
不过麦克阿瑟这头猛虎下山之后,威力无比,他提出了跳岛战术,避开日军坚固的据点,重点攻击日军补给线,将日军饿死、困死在岛上,最终帮助美国夺回了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
最后麦克阿带领美军解放菲律宾,一洗当年耻辱。
不过日军难啃的硬骨头塞班岛、硫磺岛,都是尼米兹坐镇指挥攻下的。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神勇,可圈可点;但是要跟尼米兹的贡献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在日本战败的受降仪式上,麦克阿瑟成为了盟军的代表,是军人最大的荣誉。
而尼米兹只是美国代表,这对尼米兹来说多少有点不公平;但是美国政府给了尼米兹那么多荣誉,就是对他的最大奖赏,让他一生无憾了。
法国为什么会输掉普法战争?
不邀自答
普法战争,我们自然需要从两个方面说起,及法国和德国(普鲁士)
首先说说法国,十九世纪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十九世纪前,法国始终在欧洲保持着优势地位。从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因为在英法百年战争前,分封制使法国的大片土地被英国合法占有(英国很长时间名义上是法国的诸侯国,通过和其他诸侯国联姻,土地比法国实际控制的土地大很多,而英法百年战争正是法国想收回这些英国海外领土导致的)
绿色为英国领土法国
而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依靠它和法国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勃艮地的友好关系,差点瓜分了法国。
英法百年战争
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胜利后,也完成了全国统一,统一的法国很长时间都是欧洲一强。在路易十四时期达到鼎盛。但也就是法国的的强大,使欧洲的第一次资本主义革命发生在巴黎,及法国大革命。在革命开始时,法国被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国家围殴,但法国在革命后,国人对国家的热情大大增加,所以在此后一次次抗住了反法同盟的攻击,到拿破仑重新称帝时,欧洲已没有国家能在陆地上战胜法国了。
拿破仑在1804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但是拿破仑这样的战争天才是少有的,而且面对着欧洲最强的几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于,1815年,滑铁卢,一个巨人倒下了,被流放。拿破仑被流放后,原先被打倒的波旁王朝复辟,但波旁王朝没有善待百姓,而且也没有像拿破仑那样的全民英雄。于是,在1848(资本主义革命之年),法国人再次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仑称帝前的共和国叫第一共和国),但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建立的国家都是短命的,1851年,拿破仑的外甥路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就是普法战争时与普鲁士对抗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动荡的法国
再来说说普鲁士,普鲁士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普鲁士最早是一个地理名称,位于波兰北部,当地原住民是立陶宛人的近亲。但是,一天,一切都变了。1189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由德意志皇帝巴巴罗萨,法王菲力二世,英王查理展开,但实际上到达中东的只有英王查理。首先,德皇巴巴罗萨在小亚细亚的一滩水中淹死了,而他的德意志十字军则成立了条顿骑士团,应教皇的要求,对普鲁士地区进行东征,在轻松拿下这一地区后,条顿骑士们的日子过得悠闲,并把普鲁士德意志化。1386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成立。1410年,在坦能堡战役中,大败条顿骑士团,1466年,再次大败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沦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属国。
条顿骑士团
在骑士团的衰落下,1517年,勃兰登堡的公爵担任起大团长一职,并宣布该信新教,在与教皇国断绝关系后,宣布国家世俗化。1701年时,勃兰登堡的腓特烈三世宣布建国,以普鲁士为国名。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首先,他在军事上颇有建树,使原本就拥有骑士纪律的普鲁士军队越发现代化和强大,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等他在位时爆发的战争中,他使普鲁士获得巨大的利益,有文艺情怀的他和伏尔泰还是好友,这使他重视教育,正是他发起的改革使普鲁士军队中文盲远远少于欧洲其他列强。到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是欧洲一大强国了。
腓特烈大帝
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曾经威震欧洲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及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了,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可以说是伪造的帝国,因为它始终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在国内,封建势力林立,诸侯国无数。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德意志地区分裂成三个国家:普鲁士,奥地利,莱茵联邦。莱茵联邦国始终保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势存在着。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则都是中央集权制的强国,两国为了统一德意志甚至大打出手,爆发了七周战争,之所以叫七周战争,是因为,欧洲列强当时都以为还会再来一次一百年前的七年战争,但使他们惊奇的是,纪律严明,装备先进的普鲁士军队在七周之内就打败了奥地利人。这也是普法战争的起因,普鲁士人的崛起彻底打破了法国对欧洲的支配局面,自大的路易.拿破仑还要求普鲁士把莱茵地区的土地让给法国,被铁血宰相俾斯麦拒绝。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开始了。
德意志统一前的欧洲
在战争前,德国做好了准备,而且得到了莱茵地区的德国人的支持;而法国则完全没有准备,而且在十九世纪,法国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使财政枯竭。当路易.拿破仑还想想他的叔叔拿破仑一样在战场上大展宏图是,他发现自己的问题太多了。
普法战争
二战中各国狙击手用的是什么狙击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了不少狙击传奇,如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苏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德国的海岑诺尔等等,然而在那个年代,他们能使用的武器只有制式化步枪改造的狙击枪而已。
因为二战时并未出现专门的狙击枪,狙击手使用的大都是改造的普通制式步枪,或者干脆就是从普通步枪中优选的货色,在越战时美国招标M40狙击步枪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狙击枪都是如此。
像苏军狙击手使用的就是制式的1891/30式莫辛纳甘步枪,与普通步兵手中的装备无异,狙击手能得到的支持只有一只枪瞄而已。实际上教会苏军狙击的是冬季战争中的芬兰狙击手,他们使用的也是莫辛纳甘步枪。
为了匹配光学枪瞄,莫辛纳甘狙击枪把拉机柄进行了折弯改造,这样便可以在枪上安装瞄具,莫辛纳甘的瞄具侧拧在枪身左侧机匣上,还采用了外倾式的延长设计。但被瞄具阻挡的供弹口不能塞入弹夹,只能一发发装填。
莫辛纳甘被作为狙击枪使用的历史相当长,后来越战中越南狙击手也很喜欢使用这种狙击枪,而朝鲜战争中我军神枪手张桃芳使用的也是这种武器,不过他的武器只是普通的制式型纳甘。在今天的阿富汗,美军依然被使用纳甘的狙击手所威胁。
除了莫辛纳甘,苏联方面还有部分托卡列夫SVT-38/40半自动步枪被作为狙击枪使用,它们的改装量远不及纳甘,只有5万多支。
比纳甘好的地方是SVT出厂时就已经具备枪瞄接轨滑槽,所以它们直接安装枪瞄座就能用。SVT-40有部分落到德军手中,也有被当做狙击枪应用的情况,德军还挺喜欢。
德军方面主要使用毛瑟98K作为狙击枪,这也让其成为二战中最有名的狙击枪之一,德军的套路与苏军差不多,他们会优选品相较好的量产货,加装光瞄后将之投放战场。其实德军的狙击教学一开始依靠的还是苏军的军教片,部分射击理念则来自一战狙击手。
德军在后期装备了Gewehr 43半自动步枪,同样它们也有部分被当做狙击枪使用,像诺曼底登陆中就出现过大批装备Gewehr 43狙击枪的狙击手,他们给予了盟军相当大的杀伤。
德军有20000多支安装瞄准镜的G43,另有近10万具配套的4倍镜,德军狙击手对其褒贬不一,喜欢的爱得要死,不喜欢的百般别扭,一般问题集中在400米的有效射程和积垢故障上,但也出现过两种枪都背一支的狙击手,98k用来远程狙击,G43拿来反器材和中近距离使用。
此外比较冷门的的FG42伞兵步枪(Fg42 Paratroop Rifle)也有作为狙击枪的经历,德军生产的这种伞兵自动步枪数量只有7000支。
FG42被德军定义为多功能武器,可以在伞兵中取代MG42、冲锋枪和卡宾枪,配上ZFG42、ZF4瞄准镜后FG42还能承担部分狙击任务,其使用的7.92×57mm全威力弹完全可以达到狙击标准。
美军狙击枪主要是使用30-06弹的春田(斯普林菲尔德1903)和后来改造的M1加兰德C和D型。
春田1903其实是毛瑟枪1898的仿制品,当年投产时还得到了毛瑟厂工程师的亲临指导,直到被M1加兰德取代之前,美军部队都在使用这种步枪,而这之后,大部分的春田1903都作为狙击枪被美军装备,整个二战都是如此。
被改造成狙击枪的春田步枪被称为M1903A4,改自春田M1903A3型,枪托进行了改良,加装了2.2倍光瞄。M1903A3枪型曾经还被选为美国国家比赛枪型,是一段时间里美国家喻户晓的运动步枪和猎枪,射击协会大力推荐用带瞄准镜的M1903猎取熊和驼鹿,并声称30-06弹是民间唯一能有效干掉它们的弹种。
M1加兰德是二战最具盛名的半自动步枪,但它的C、D狙击型其实并没有在二战期间被制式化,仅投用了部分试用和救急的产品,美军直到朝鲜战争才将其列为制式武器。两种加兰德M1狙击枪都将光瞄从左侧倾斜安置,以避开装弹和抛壳,枪瞄的底座安装位置是区分它们的最大特征。
日军的狙击枪当然离不开他们的三八大盖,不过被改造成狙击枪的三八大盖并不叫“三八式狙击枪”,名称改成了“九七式狙击枪”。它主要的改变是折弯了三八式的拉机柄,然后在枪前安装了可折叠的钢丝脚架。日军用这种狙击枪曾经在山西命中过李仙洲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不存在“三八式狙击枪”,在1937年捣鼓出九七式狙击枪之前,日军就已经自行改造了“三八改狙击枪”,改造手法很简单,把拉机柄砸弯,再拧个光瞄上去,据说九七式那种钢丝脚架的做法最初也来自于日本士兵的自行改造。
后来日军换装了采用7.7mm弹的九九式步枪,这种步枪杀伤力和精准度都优于三八式,成为日军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步枪,它自然也逃不脱被改成狙击枪的命运。九九式有长步枪、短步枪、二式伞兵步枪等分类,日军选择了其中最多的短步枪作为狙击枪的基型。
因为7.7mm子弹动静比三八式的6.5mm子弹动静大,日军特射手其实更喜欢九七式狙击枪,后来他们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减装药子弹”,以减少枪口焰和枪声特征,好躲在树上狙击美军。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2万支九七和1.2万支九九式狙击枪,三八改则数量不详,部分枪在中国战场上被缴获,具体使用情况也少有记载。
英国的二战狙击枪主要就是李-恩菲尔德狙击枪,也就是谷子地口中的“英77”。
二战开始时,英国并不太重视狙击手作战和狙击枪,但他们拥有李恩菲尔德No.4这支好枪,当狙击枪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后,临时抱佛脚的英国拿李恩菲尔德No.4和此前为布伦机枪开发的多功能光瞄一拼,新狙击枪便诞生了。当时英政府与企业的改造合同单价是2.4英镑。
布伦式光瞄被紧急派送到李恩菲尔德兵工厂进行组装,继而狙击枪被派发给一些精锐部队使用,以应对凶残的德军狙击手。首批改造的狙击枪有1500支,它们被命名为“李恩菲尔德 No.4 Mark1(T)”,最初的100支被送往北非,但因为不适应环境,表现的挺烂。
不过李恩菲尔德 No.4 Mark1(T)并不是支烂枪,很快习惯狙击战的英军就取得了不少战绩,英政府也开始大规模的下发狙击枪改造订单,将大量的李恩菲尔德 No.4步枪做成了狙击枪,共有26442支步枪被改装。这些恩T枪包括后来改成发射7.62X51NATO弹的L42A1式狙击步枪一直都在英军服役。
英军还有种No.3 Mk.1*(T)狙击枪,这也是为了应急凑数改制的武器,其原型来自于恩菲尔德N0.2(.303in.Pattern 1914 P14)步枪,这种枪是恩菲尔德一战时研制的毛瑟枪机步枪。
因为当时恩菲尔德兵工厂产能让英77挤爆,因此P14被下放给美国雷明顿和温彻斯特生产,美国将之命名为M1917式,口径改为7.62X63mm,二战时还作为“租借法案”的援英物资出口。焦头烂额的英军从武器库中摸出了这种“无甚大用”的枪械,将之作为狙击枪进行了改造,称为No.3 Mk.1*(T)。
意大利虽然二战中表现的面条,但怎么也比法国强不少,他们也有自己改造的狙击武器——卡尔卡诺狙击枪。
卡尔卡诺狙击枪由卡尔卡诺M91/38步枪改造,它的前型M1891是杆彻头彻尾的19世纪老枪,为1890年意大利轻兵器委员会选定,1893年列装用以代替之前黑火药枪的装备,这枪甚至还有奇葩的7.35mm口径。
战场上的意大利狙击手逸闻远比苏德要少,但他们确实是二战中活跃的一股力量,意大利人管狙击手叫“Cecchino”,他们使用装备了光瞄的卡尔卡诺M1891/38步枪,最早期使用来自一战时法国的光瞄,后来又采用了意大利La Filotecnica-Milano的4倍镜,还使用过德国的光瞄,值得一提的是,刺杀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正是只卡尔卡诺步枪。
最后卡尔卡诺小姐姐镇楼吧,肥宅们就好这一……资料太多眼睛好花,如有谬误欢迎弄死老王。
印度空军为什么被称为万国空军?
据《印度经济时报》10月6日报道称,印度空军参谋长乔达里向外界表示。在未来十年内,不论是通过外购战机,还是采用本土制造等途径,都很难使得印度空军拥有42个中队规模的作战飞机。而与此同时,印度空军与中巴两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上世纪80~90年代,印度空军开启了大量军购项目,如向英国订购了148架“美洲虎”攻击机、向法国达索公司采购了49架幻影-2000H/TH、此外,印度还从苏联购置了200架米格-27ML、以及80余架米格-29。通过大规模军购,印度空军完成了更新换代,在面对巴基斯坦时有更多选择和底气。但在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中,由于复杂的地形条件、二代战机落后的航电水平、以及采用无制导的打击武器,导致印度空军参战初期就损失了3架战机。印度空军随后又投入了幻影-2000H,搭配上激光制导炸弹,才使得印度空军在此次冲突中不至于颜面尽失。
卡吉尔冲突过后,印度空军开始了反思,除了青睐战机的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外,他们发现,印度空军在作战力量配置上,处于一种不合理状态。如幻影-2000H兼顾制空与对地打击、而“美洲虎”和米格-27只能局限在对敌纵深打击、战场遮断和对地支援等、米格-29则负责战区制空权。因此,印度空军存在着战机多用途能力不足、结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印度除了向俄罗斯采购苏-30MKI战机外,还竭力推进国产轻型战机项目,即后来我们所熟知的LCA“光辉”战机。此外,印度又于2001年推出了MMRCA计划,既采购总数多达126架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印度国防部就本国空军力量建设,划出来一条红线。即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国防需求,印度空军需拥有42支战斗机中队的规模。换言之,在卡吉尔冲突过后,印度便以巴基斯坦为主要作战对象,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军事准备。但从2000年到如今,印度空军战斗机中队数量却在逐年下跌,从2000年39.5支中队、减少至2017年33支中队、而到2021年,印度空军的战斗机中队数量只剩下31支。尽管采取了多种途径,包括外购战机、获取技术许可本土制造、以及加紧国产轻型战机的生产等等。但印度空军的老旧战机基数庞大,且多项计划推进缓慢,换装速度明显赶不上退役速度,因此如今的局势令印度空军越来越抓狂。
以MMRCA计划为例,当时参与印度空军招标的战机有多达6种,但印度空军味口挑剔,且顾虑重重,依次否决了单发轻型且起飞重量最小的瑞典“鹰狮”战机、洛马公司推出的F-16IN采用技术升级,较之前代总体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问题在于美国对外军售,向来是政治上流氓作派,经济上无良奸商。更重要的是,以俄制和法制战机为主的印度空军内,如需采购美制战机,从后勤保障,到人员培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战斗力何时能生成暂且不谈,庞大的资源投入就先令印度空军承担不起。
而波音公司旗下的F-18E也存在这类问题,即使它在6款竞标战机内,拥有最大的内油量(6.7吨)。俄制米格-35在2012参与竞标时,尚未获得任何订单,就连俄罗斯空军也举棋不定。因此,早就在引进“超日王”号航母吃过亏的印度(引进费用高达20多亿美元),不想再一次做小白鼠。最终进入决赛角逐的两款战机,首先被否决的是由欧洲四国(英德西意)联合开发生产的“台风”战机,印度空军认为,该机在有效载荷下的作战半径太小,因此在遂行多用途任务时能力不足。
最终,由法国达索公司制造生产的“阵风”战机,赢得了MMRCA计划的采购大单。印法两国经过漫长的谈判,终于在2016年9月签订相关合同,以总价78.7亿欧元采购36架“阵风”(30架战机、6架教练机)。按照当时的汇率来看,“阵风”的单价高达2.42亿美元,价格直接碾压了美制F-35。尽管“阵风”性能出众,遂行多任务能力也令印度空军大为满意,但高昂的采购价格和后续居高不下的使用成本,令印度空军感到心在滴血。因此,MMRCA计划中的剩余采购机型,印度空军重新选择合作对象,直到今天都没有下文。
国产LCA“光辉”战机,可以看做是印度的“争气机”,经过数十年开发研制,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但当该机进入印度空军服役以后,印度空军可谓是叫苦不迭,该机存在着电子战能力过于羸弱、雷达接收器对抗措施差、系统重量增加、内部燃料容量减少、飞行员头盔存在缺陷、弹射系统可靠性堪忧等100多项问题。最重要的是,载弹量和作战半径太小,都导致该机在作战坏境下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经年累月的研发费用投入和实际收到的作战性能存在着严重出入,堪称是一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战机。因此印度空军高官曾直言道,“光辉”战机的研发充满了失败。而现如今,印度军方和政府高层,就继续采购“光辉”战机之间,仍然争议不断。因此,“阵风”太贵、“光辉”太菜,导致印度空军的战斗机中队建设,不仅没有任何长进,反而朝着深渊逆向发展。
反观巴基斯坦空军力量建设则有声有色,尽管该国空军的军费开支和战机数量总体不如印度。但巴基斯坦却选择与中国合作,不仅获得了“枭龙”战机,反而依靠该机,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援助。在战斗机层面,及时补充了新鲜血液,本国航空制造业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拥有了印度难以比拟的发展潜力。而随着“枭龙”Block3型生产服役,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尽管与印度空军不能相比,但是也不至于那么窘迫。
在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10年之前,中国空军的发展虽然缓慢,但大方向和关键节点都没有出错。而在印度眼中,由于两国领土纠纷得到了妥善管控,因此中国空军还没有成为假想敌。但10年过后,厚积薄发的中国空军,总体呈井喷式发展,歼-20、歼-10B/C、歼-16等多型战机的相继服役。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中国空军已非往昔所能相比,而更要命的是,中印两国的领土纠纷也从之前的妥善管控,变为了印度的频频挑衅生事。因此从这时起,一支力量庞大、体系齐全、且存在着领土纠纷的中国空军,就此成为了印度军方的假想敌。而当年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国防需求,所设立42支战斗机中队红线,由此成为印度将来在应对东西两线作战情况下的最低保障。
如今,印度42支战斗机中队的建设规模,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改观,未来10年内也将没有任何起色,这对于印度空军而言,可谓是毁灭性的打击。而随着中巴两国空军有序渐进的稳定发展,差距会逐渐拉大,因此,在未来东西两线的空战中,印度空军都会遇上钉子,讨不到一丁点好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