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称好什么意思蚂蚁庄园,你最喜欢哪个城市?
我喜欢东莞,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名城,也是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东莞交通方面也是四通八达,境内四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均为一级公路。广深铁路,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广深港高铁各显神通,还开通连接穗莞深城际轨道,佛莞城际轨道,莞惠城际轨道,深惠城际轨道,中南虎城轨,莞深快轨,真正做到与周边城市一小时经济圈。东莞的旅游景区也是挺多的,我比较喜欢去下面这几个景区游玩。
一: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虎门解放路88号,是红色旅游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里收藏很多关于林则徐收缴鸦片,坚决销毁鸦片的史料。这里有民族英雄林则徐雕像,有三个曾经销毁鸦片的销烟池,还摆放有十多个清道光15年的前滑堂铁炮,滑堂铁炮重达4000公斤,射程1000米,每六分钟可以发射一炮。
二:东莞植物园
东莞植物园在东莞南城区,园内各种中外名树名花数千种之多,并一年四季都有花开,园内还设有儿童植物园,园内的花树草都带有张牌写有树花名字,还能扫二维码了解更多知识,让孩子边玩边学习知识。
三:东莞第一高楼民盈商城
东莞民盈商城在东莞南城金融商务中心,交通方便2线轻轨直达。民盈商城是东莞第一高楼,也是东莞规模最大中外品牌最多,集休闲娱乐购物美食一体化的购物广场。
十本最经典的文学书籍?
要论经典文学书籍,我觉得这 10 本文学精品,是非常值得推荐阅读的。
第 1 本:《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的作品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冉阿让曾经是一个苦役犯,因为拿了一块面包而在监狱里服了19年的劳役。
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野狗一样被人唾弃。他滑到人生的边缘,满怀愤恨和痛苦。正在这时,一个仁慈的主教拯救了他,改变了他的人生………
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一一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第 2 本:《复活》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
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也在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
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上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第 3 本:《红与黑》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这本书我在上大二的时候,读过这本书。爱不释手。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本书。
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
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于连与命运作艰苦奋斗的短短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复辟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 4 本:《红字》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海丝特.白兰,她由于被认为犯了通奸罪而受到审判,并要永远佩戴那个代表着耻辱的红色 A 字。
当地的法律很严格,大家让站在审判台上的她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时,为了捍卫爱人的名誉和纯洁的爱情,她宁愿受罚也毅然决然的独自承担了后果而没有说出来他的名字。
他就是阿瑟.丁梅斯代尔,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文雅而持重的牧师,在教区有极高的声誉。与海丝特相比,他显得怯懦。
于是海斯特接受了惩罚一一在绞刑架上抱着孩子示众两个小时,并且终生穿着一个胸前有鲜红的 A 字的衣服,代表“通奸”,并且直到死,也要把 A 字刻在坟墓上。
她像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天使。然而这个勇敢的天使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把一切承受,像一朵荒芜丛中开出的野玫瑰一般,狂风暴雨,也不低下天使的头。
对于永佩在她身上的 A 字,她也丝毫没有畏惧,而是把字母 A 非常漂亮地绣在自己的胸前。从那之后,虽然每个居民都排斥她,不与她交往,仿佛这个城市要与她隔离一般,但她仍然对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尽一切所能的帮助别人,............。
第 5 本:《飘》这本书无论是剧情还是细节都引人入胜,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提到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人明智被无数的历史事实千百遍地证实过。
有的国家甚至为漠视这一法则付出过惨重的代价。而对这一法则极端重视的人或者国家往往从中受益无穷。
即使这一黄金法则看起来如此的牢不可破,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阅读无用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尤其是在中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内,在目睹了这一时期的种种令人不快甚至令人愤慨的事之后,阅读无用论者似乎为其论调找到了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于是他们宁愿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与电视和电脑屏幕瞪眼上。
舍不得一丝的时间品味经典文学作品,还乐此不疲地嘲笑阅读者的学究气,以为把青春浪费在过时的所谓的经典上就像嚼蜡一样毫无趣味且没用处。
我丝毫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当他们阅读并理解一部经典的名著时,他们不仅会对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嗤之以鼻,而且会成为一个坚定的阅读者,并相信阅读使人明智的正确性。而《飘》就是这样一部有如此力量的作品。
第 6 本:《呼啸山庄》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潸然泪下。
书里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叫希斯克利夫。他爱上了恩肖先生的女儿—一凯瑟琳。他们两个亲密无间、青梅竹马。
但后来,凯瑟琳因受外界影响,嫁给了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复仇计划得逞了,但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本性: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至于书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显得更阴森恐怖了。
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谁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
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
第 7 本:《巴黎圣母院》虽然买了很久,但一直成为书橱里的艺术品。前前后后我几乎阅读过4遍,领略了此书的精彩,那真是对人性的一种非常美妙的诠释。
小说里主要描写了艾丝美拉达,一个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心地有非常善良像天使般的姑娘。可怜的姑娘因为喜欢上了卫队长,遭到了他人的嫉妒与欺骗。从而被推入了死亡的悬崖。她的命运是曲折离奇的。
命运更是捉弄卡西莫多。他有着全世界最美与最丑的东西。他有世界上最美、最纯净的心灵。也拥有最丑陋的外表。真是应了那句歌词:“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读者在一开始,都认为他是让人讨厌的。但是后来的形象在变化,变得善良、美丽。这是他原本纯洁的心灵带给读者的改变。
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感觉到,外貌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该教育我的学生,不要以貌取人。
外貌是与生俱来无法选择的。我们要做的是净化我们的心灵,只有内心干净的人才值得被人尊重。小朋友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也要选择和善良的、有爱的小伙伴做朋友。我们无法让外貌最美,但我们可以让心灵放光。
第 8 本:《罪与罚》这是本我看过六遍的书。我个人觉得此书比《百年孤独》更经典一些。
本性是否能经得起命运与苦难的锤炼?。
一个怜悯、敏感、落魄且又渴望成就不平凡人生的杀人犯,当他突破本性后沉溺在自责之中的那一刻,就注定他永远不会成为所信仰的拿破仑。
一个靠出卖身体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善良弱女子,宁愿放弃做自己,去成全可恨的可怜人,也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抱怨,因为她信仰了上帝。
一个懦弱经不起挫败的老父亲,再三退怯,靠酒精麻醉缓解来自灵魂拷问的痛楚。当他拿了女儿出卖身体所得的嫖资去买酒喝的那一刻。他早已沦丧为行尸走肉,熄灭他心里善存星火的不是世道,也不是人生的风雨,而是他自己饶恕了自己。
非常值得推荐给书友们阅读的一本文学书籍。
第 9 本:《被嫌弃的松子一生》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世界里,游离过一个接一个的男人,女人从开始的纯真,到后来的麻木,她早已经分不清是欲望,还是真情,直到绝望的放弃自己生命的深刻,她也没有回答出生命的意义。
可怜之人,真的都有可恨之处吗。是人生选择的错误,还是命运的不公,是缺失的家庭情感的温润,导致了人格的残缺,沦陷于欲望里,不能自拔,...........。
第 10 本:《教父》汤姆汉克斯说它是男人的圣经。我在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似乎懂得了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那就是对强权的渴望。
在作者笔下人们的道德标尺不知道该如何丈量了。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展开,你会不自觉地认为其实杀人的理由有时可以理解。
为了维护自由、生存、亲情、金钱和尊严一个男人有时必须残忍。老教父说出的那句话让我很感动:“我一辈子谨小慎微,为了保护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
一个男人的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心,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了。当法律不能给予人们合理、平等和公正那么人们就会变得疯狂,病态的社会会产生各种病态的现象。
维托考利昂是一个神化的人物,社会上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和事,当然这些目的达成,有些人心愿的满足背后可能会有着血淋淋的事实,而他所做的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
他看上去象绅士一样温文尔雅,这个沉稳冷静的他既睿智又仁慈,深得周围人的爱戴和敬仰。.................。
对了,如果你也想阅读这些书,可以加入电子书共享阅读群,189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经管励志类等),电子书版随意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入方法请点击这篇文章查看(加入电子书阅读群,读百本好书!|(建议分享))
———— 读书人老高 回答 2021年12月6日。
任长野的资料?
任长野
曾用名:任晶
生 日:07-02
星 座: 巨蟹座
血 型: B型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北京
民 族: 汉族
身 高:183厘米
体 重:70公斤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粤语,英语
特 长:表演,驾驶,骑马,篮球
职 业:影视演员
任晶的作品
【电视剧】
《某年 某月 某一天》饰演:陆天野,合作者:六小龄童、王琳,导演:庞好
《情有千千结》饰演:严到,合作者:李幼宾、于小惠,导演:祝军
《狼侠》 饰演:雷少雄,合作者:焦恩俊、吴辰君,导演:郑基成
《雪花女神龙》 饰演:司马长风,合作者:孙耀威、陈孝宣,导演:李作南
《阳光丽人》 饰演:张驰,合作者:张丰毅、尤勇、郭达,导演:李立安
《我不是羔羊》 饰演:李瑞峰,合作者:吕中、孙逸飞、徐筠,导演:沙碧红 《关中侠事》 饰演:董庆,合作者:苗乙乙、赵纯阳,导演:张汉杰
《跟着阳光跳舞》 饰演:阿健,合作者:刘金山,导演:彦小追
《绝对计划》 饰演:飞鸟,合作者:黄奕、戴军,导演:杨文军,麦大杰
《摇摆女郎》饰演:陆鹏,合作者:林熙蕾、王喜,导演:杨文军
《粉领一族》 饰演:连庄,合作者:王喜、曾宝仪、许志安,导演:孔刚
《大人物》饰演:柳青,合作者:谢霆锋、刘涛、李心洁、严宽,导演:张敏
《又见花开》饰演: 李锐锋
《大敦煌》饰 野力旺荣 导演:陈家林
《东方朔》 饰 景奎 导演 严晓锥
《王昭君》 饰 雕陶莫獒 导演 陈家林
《猜心妙手》 饰 曹羽 导演 吴兵
《女特警》饰演:林知兵
《烈火男儿》饰演: 周余
《大长垣》饰演:牛长远
【广告代言】
广告:
《联想电脑》
《富贵鸟西服》
《拓普手机》
《民乐运动鞋》
《孔府家酒》
《东风汽车》
《泸州老窖》
《逸泉山庄》
《金圣香烟》
《糖尿乐药》
凤雏先生是指的谁?
现在,一般人提起诸葛亮与庞统,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引用《襄阳记》的这段话:“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因庞统是地道的襄阳人,所以,他和诸葛亮的密切关系也经常被“襄阳说”认定为诸葛亮躬耕隆中的证据之一。
的确,庞统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杰出人物,庞统(179~214年),字士元,汉时荆州襄阳人。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36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杨戏《季汉辅臣赞》称赞庞统曰:“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诸葛亮也说过:“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见《三国志·廖立传》)现于四川省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庞统祠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我们在看《三国志》及有关庞统与诸葛亮关系的记载时,发现还有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地方,为探究真相,特列举如下,供大家研究分析。
第一,在《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中,徐庶最早提及诸葛亮为“卧龙”,但没有提及庞统是诸葛亮好友,以及庞统为“凤雏”的记载。
陈寿在该传中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在《三国志·蜀书九·董和传》 中,陈寿又一次提到:“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前已有“卧龙”之称号,所交往的好友“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而已,“惟”表明是排他的。没有诸葛亮与庞统、庞德公、司马徽等人交往的记载。
第二,在《三国志·蜀书七·庞统传》中,陈寿提及了庞统与司马徽的密切关系,但也没有提及与诸葛亮的“好友”关系。
陈寿在《庞统传》中记载:“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庞统与司马德操的密切关系,提及了司马德操对庞统的赏识和赞扬之语,即“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的话语,没有庞统、司马德操与诸葛亮关系的记载,更没有司马德操将诸葛亮与庞统共同列为“卧龙”、“凤雏”的任何文字。另外,《后汉书·逸民列传》有庞德公的一段记载,也没有提及庞统和诸葛亮之事。这段记载表明,庞统和司马徽在陈寿笔下并非是可写可不写的碌碌之辈,陈寿对此二人的了解和史料搜集应该是非常详尽的,陈寿连庞统与司马徽树下之语都记载的这么清楚,如果真有庞统与当时名气更大的诸葛亮的密切交往和名号“凤雏”的事实,陈寿绝对不会不记。
第三,《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接着又记道:“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这段文字是庞统出仕到东吴的经历,时间大约在赤壁大战后,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记载了庞统与东吴人士的交往。依这段记载,庞统此时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吴人多闻其名”,官居功曹(功曹权力,在汉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司隶校尉之功曹从事亦然,实为长官助理),其交往层次已是孙权、周瑜、鲁肃的级别,其地位绝非此前“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布衣诸葛亮所能比拟的。假如此前真有司马徽所言“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评论,此时怎么没有任何人提及?但遗憾的是,《三国志》仍然没有他与当时也经常往来东吴的诸葛亮的所谓“友善”关系的记载,也没有被人称为“凤雏”的任何文字。
第四,《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又说:“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此后庞统入蜀,在雒县“为流矢所中,卒”。“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庞统在吴不得志,在刘备任荆州牧后,便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于是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他称庞统“非百里才也”,建议刘备给其“治中、别驾之任”(治中,官职名,全称为治中从事史,为州刺史的助理。别驾,官职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也叫别驾从事。汉代设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别驾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这两个职务和庞统此前曾经任过的功曹没有太大的差别,治中从事就是从功曹从事改称而来的。可见,在鲁肃眼里,庞统虽然是一个难得的“非百里才也”的人才,但也绝对没有达到司马徽所说的与诸葛亮“卧龙”并列的、“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高度。用今天的话来讲,鲁肃对刘备的建议仅仅是希望刘备对庞统不要“降级”县令使用,而是要“平级”治中、别驾使用而已。接着,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此时才对他大为器重,按鲁肃的建议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逐步提高,后以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
另外,这里边还有一个疑惑,庞统投刘备时并没有隐名埋姓,而且他在荆州做功曹已经好长时间了,东吴乃至荆州上下对他都很熟悉。如果司马德操确实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依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诸葛亮的胸怀,面对自己送上门来的“凤雏”,能仅仅因为其长相丑陋而让他担任小小的县令吗?从这段记载看来,在鲁肃书信推荐庞统之前,刘备似乎根本不知道、不了解庞统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庞统之事。还有,如果诸葛亮与庞统是一起在襄阳长大的“发小”、好友,诸葛亮为什么不事先向刘备推荐庞统,而是在鲁肃之后才“亦言之于先主”?经鲁肃和诸葛亮推荐后,在此之前似乎根本不知道庞统何人的刘备才与庞统想见,“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了。另外,刘备三顾茅庐是建安十二年(207),而刘备见庞统大概是建安十五年(210),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诸葛亮不向刘备推荐与自己齐名的好友“凤雏”似乎说不过去。顺便提一下,诸葛亮荐贤的举动在《三国志》里多有记载,如《三国志·蜀书九·刘巴传》就有先“北诣曹公”,后“复从交趾至蜀”的刘巴,“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的记载。所以,诸葛亮在鲁肃之后向刘备推荐庞统,是一种举贤的职责使然,证明诸葛亮与庞统此前并无特殊的“好友”关系,庞统也没有“凤雏”之名号,否则,依诸葛亮之胸怀和水准,他绝对不会在庞统投奔刘备屈尊做了耒阳县令和鲁肃推荐庞统之后才“亦言之于先主”的。很明显,依后世流行的说法,诸葛亮与庞统从小就很熟悉,按当时的情况,庞统又没有“隐居”,他的行程诸葛亮非常清楚,何至于到这个时候才“言之于先主”?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整部《三国志》中,没有一处文字称庞统为“凤雏”,也没有将诸葛亮的“卧龙”与庞统的“凤雏”相并列的任何记载。包括庞统身亡之地,《三国志》仅言“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没有“落凤坡”的附会言论。
第五,除了陈寿《三国志》以外,记载年轻诸葛亮好友的史书还有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一书。《魏略》系魏郎中鱼豢私撰,成书时间早于《三国志》。《魏略》记载诸葛亮好友的情况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以及“庶先名福……遂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魏略》与《三国志》不同的是,鱼豢记载的是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位,没有崔州平。不管怎么说,在《三国志》和《魏略》这些史书中,青年诸葛亮求学时期的好友基本上都是流落到这里的北方名士之后,没有襄阳本地人与诸葛亮“相友善”的记载。即,没有诸葛亮与庞德公、司马德操、庞德公相友善的记载,也没有司马德操所谓“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的记载,我们稍微认真看一下《三国志》以及相关的书籍,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另外,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吴录》、《九州春秋》亦有关于庞统的一些记载,但同样没有庞统为“凤雏”以及他与诸葛亮交往的记载。
那么,庞统为“凤雏”以及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的记载来自何处呢?据目前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些说法通通来源于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以后的东晋,来自于襄阳人习凿齿的《襄阳记》。
《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见《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襄阳记又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问题至此已经很清楚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青年诸葛亮为“卧龙”,好友“惟”崔州平、徐元直而已。在《魏略》中,诸葛亮的好友增加了石广元和孟公威二人。这些记载都没有诸葛亮与庞德公、庞统、司马徽交往,以及所谓庞统为“凤雏”的记载。而在襄阳人习凿齿所著的《襄阳记》中,诸葛亮的好友变成了襄阳人庞德公、庞统,以及《三国志》中已经记载的与庞统关系密切的司马徽,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不知何者是客也”的地步了。同时,习凿齿又借司马徽之口,把襄阳人庞统抬到了与诸葛亮“卧龙”齐名的“凤雏”的高度。习凿齿在强烈的“蜀汉正统”史观驱动下,为了在襄阳去追思诸葛亮这样一个东晋南朝文人眼中完美的“光复中原”的楷模,除了“号曰”一个亮家之所在的“隆中”以外,又杜撰了一些生活在襄阳一带的名士与诸葛亮密切交往的事例,杜撰了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襄阳“凤雏”。
我们不否认东晋习凿齿《襄阳记》所臆想的庞统为“凤雏”的说法在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三国演义》,庞统被描写成一个传奇人物。以至于现在没有人怀疑庞统就是“凤雏”这样一个“臆想”的神话。
当然,习凿齿的这些所为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正如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所言:“加艺文以矫前弃,流书品采自近录……借南晋之新虚,为东汉之故实。”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也云:“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地方,罕闻爱异。”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亦云:“或纂述方志,竞为新异,妄有穿凿,安处附会,颇失其真。”可见,在诸葛亮这个问题上,习凿齿之《襄阳记》是有“罕闻爱异”和“妄有穿凿”之嫌的。习凿齿治史不严谨也备受裴松之诟病。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后,又说到与《汉晋春秋》说法不同,认为“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也。”另在《三国志·魏书·王凌传》注引中,裴松之评论习凿齿曰:“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
总之,在庞统为“凤雏”这个问题上,魏晋时期的陈寿《三国志》和鱼豢的《魏略》都没有这样的的记载,没有他与青年诸葛亮“相友善”的只言片语。而出现这一说法的是此后百余年的东晋襄阳人习凿齿的《襄阳记》,联系永嘉之乱以后晋室南迁的局面,联系习凿齿为南晋争正统,竭力推崇诸葛亮“光复中原”、“鞠躬尽瘁”楷模的形象,并穿凿附会诸葛亮与襄阳人士的密切关系,“矜其乡贤,美其邦族”,臆造出一个“凤雏”的神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庞统是否为“凤雏”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的认定没有直接关系,本文也不涉及对庞统这样一个三国时期杰出人物的评价问题,但是,对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我们有权利知道历史的真相。后人如何“演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作为严肃的史学工作者,在正史《三国志》与野史《襄阳记》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态度,那就是:我们应当相信成书时间更早的正史,而不应该相信成书时间较晚的,且带有明显倾向的“地方野史”。同理,在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的争论上也应该这样。
三国赵云为什么一辈子没有被重用?
赵云并非未被重用,这就好比说典韦、许褚不被曹操重用一样,而且赵云比典韦、许褚等人更加受重用,赵云不仅多为侍卫统领的同时还独自领军参加过攻取西川、镇守桂阳、都督江州等等一些列的战役,甚至刘备东吴娶妻带的也是赵云,征伐东吴虽然没带赵云,但是留守接应的也是赵云,这是何等的信任和重用?所以赵云不被重用大多是断章取义,认为刘备为汉中王的时候赵云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这并不足以说明什么。
要说真正不被重用的是马超,马超到时官职和爵位都是最高的,但实际权力却寥寥。反观赵云后来是被任命为中护军的,这个官职除了护卫中军的亲军统帅之外,还拥有独立开府的权力的,有权选拔中下级的武官的,实权比前后左右将军要大的多。要知道周瑜、司马师都长期担任过这个职位的,很长一段时间周瑜身为中护军和张昭共同辅佐孙策、孙权的,你能说周瑜和后来司马家的天下司马师还不受重用吗?
重用的方式不一样,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时期都非常信任赵云赵云是刘备的心腹,其忠心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是护卫刘备的最佳人选。更何况赵云也是蜀汉乃至三国之中都出名的胆大心细之人,负责护卫刘备家小也是非常适合的。
因此赵云才有单骑救主和截江救阿斗的故事流传下来,虽然真实的版本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样夸张,但却是确有其事。
博望坡之战,赵云生擒了小时候的好友夏侯兰,为此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刘备不仅答应,还了解到夏侯兰熟悉军法,任命夏侯兰为军正。
长坂坡之战,刘备抛弃家小只带了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先走,赵云一看丢了阿斗,立马来不及打报告就回去寻找。这被有心人看到了,立马就给刘备打小报告了,说赵云北上投曹操了,刘备实际上没摔孩子,但摔手机(戟)了,当时就拿手戟砸那个打小报告的人说赵云不可能干这种事。后来虽然过程不详,但赵云却不仅是保护了阿斗,连带甘夫人一起被带回。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荆南四郡,赵云被任命为桂阳太守,这时期的刘备也就四个郡,刘关张一人守一个之外,也就赵云了,这难道不是信任和重用的表现?
刘备和东吴联姻,孙尚香带来了很多军士,多有骄纵不法之事,刘备以赵云威严整齐为留营司马,掌管内务军事。这也是后来赵云能和张飞截江救阿斗的缘故。
刘备在蜀和刘璋闹翻了之后,派遣张飞、赵云和诸葛亮入蜀支援,在攻克江州之后,张飞领一路,赵云领一路完成对成都的包围。
刘璋最终投降也不光是马超的威名所致,是成都已经被刘备包围,内外交困之下,刘璋顺势而为罢了。入主成都之后,有人建议将成都的田地和房屋分给有功的将士,赵云反对表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应该等天下平定之后在求田问舍,这时候应该将土地和房屋分给益州的百姓,好收取民心。个人觉得,这或许才是赵云虽然实权不小,但爵位和官职比较低的原因之一,赵云太君子,得罪人不少,所以刘备为了照顾集体,不让赵云太显眼,但在实际权力上赵云一直都不低。
汉中之战,文臣谋士以法正、黄权为主,武将赵云、黄忠、魏延为主,其中赵云是节制黄忠和魏延的。定军山一战黄忠大出风头,但实际上曹操亲自来争夺汉中是赵云主导的汉水之战,让曹操无功而返,决定退兵的根本原因。
事后,刘备更是来看望战场和慰劳赵云,称赞赵云“一身是胆”,要知道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反而不合时宜是说不如斩杀张郃,可见情谊深浅高下立判。
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关羽、张飞、魏延都成了封疆大吏,各自镇守一方,唯独赵云似乎不被重用。但实际上赵云是成都守备司令,是中央军的大员,比之关羽等人的地方军更为重要。
刘备伐吴,赵云力谏阻止,刘备不听,却依旧任命赵云都督江州,这也是吴蜀之间的咽喉位置。要知道秦宓谏言的时候,刘备是直接要杀了秦宓的,诸葛亮求情之后也被关在大牢里。
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之后,根本不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事如神摆下八阵图阻挡东吴追兵,而是赵云整军备战和曹丕方面的压力这才让东吴退兵的。
诸葛亮时期赵云则是蜀汉头号大将,不存在不被重用的情况,无论是南中之战,还是北伐曹魏,只要分兵,赵云必定是一路主帅。
有人说街亭为何不派赵云,因为诸葛亮将更困难的任务交给了赵云,也只有赵云的稳重和胆大以及名望能担任佯攻吸引曹魏主力的任务。事实也证明了赵云的优秀,在诸军惨败之下,唯独赵云亲自殿后,损失最小。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赵云不被重用的原因不外乎官职的确赵云升职和表现似乎都不如同时代的老兄弟关羽、张飞、诸葛亮,也不如后起之秀魏延、黄忠。甚至连法正、孟达、李严似乎都更受刘备重用。
实际上这是蜀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征决定的。三国之中无不存在这强烈的派系斗争,曹操、刘备、孙权一生都在和士族集团斗争,最终还是士族领袖司马家族获取胜利,也就是说三国最终还是倒在了袁绍们的手里。
关羽、张飞、赵云三位是元老派系或者说是涿州武将派系的代表,很多时候不得不委屈赵云,谁叫赵云最懂事呢?要是委屈了关羽或者张飞,那个能忍得住?
汉中太守的人选就比较诡秘,张飞要守巴西,关羽守荆州,赵云应该是不二人选,但最终却是魏延。其实这个位置,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如果继续选赵云,那么刘备轻视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以及东州集团的表现就难得人心。
魏延虽然是荆州出身,但和关羽一个样子,和其他人关系都不好,属于三不沾,这下谁都不选也就不存在偏袒谁不偏袒谁的问题了。
但赵云的中护军应该是不久后就封了的,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不得而知,刘禅继位是时候,赵云就是中护军的身份都督江州,后来这个位置是陈到、李严、罗宪的。托孤选李严也是平衡一下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之间的关系,而益州本土集团实际上是一直被打压状态的,这也是外来士族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好比江东打压本土士族,一直是孙权不遗余力进行的事情一样,权利就那么多,原本本地士族就根深蒂固,作为统治者不得不即争取又不遗余力打压,然后发觉更多新人刘备之如魏延,诸葛亮之如姜维,孙权四大都督只有陆逊是江东士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