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水浒武松,水浒传中武松的外貌绰号武器社会地位性格特点主要事件人物结局等?
花和尚鲁智深 朋友有难就出手,坏人有难死也不去救,就是嫉恶如仇。向来杀人又放火,做了和尚出了家,荤肉不厌酒不愁。豁达一生杀敌无数,到头来一身功名不入眼。有主持不做、有高官不做,一个囫囵尸首就能满足。 泿子燕青 跟着恩人一生不离,恩人被诬陷依然不弃,恩人错怪毫无怨恨,一生就是恩人的好帮手。恩人有难一定要帮、狂傲之徒一定要治。学得一身好相扑,可以打赢擎天柱。功名利禄都不要、淡饭粗茶过一生。 行者武松 一身学得好武艺,景阳冈上能打虎。长兄有难拼死相救、一大恶霸就此被除。自从上了梁山泊,和尚行头不离身。一手一把大戒刀,十个一刀敌军散。死前却被伤残疾,宁愿出家过此生。 黑旋风李逵 一身焦黑似墨染,双眼猩红更骇人。 我有千斤水牛力,不怕恶棍欺负人。 一生忠于众头领,就算死也不违背。 时时磨磨金刚斧,生来永远好杀人。 豹子头林冲 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喝酒吃肉不差钱。平生默默又无闻,愤怒之时可杀人。一身烈骨不可逆,豹子之头不可怒。一鸣惊人陷身阵中,逆境中爆发最可怕!
水浒传武松到底是个英雄好汉还是一个暴力份子?
技能上讲是个杀手,所作所为上讲是个好汉。
武松就是水浒世界里的骆驼祥子。
老舍笔下的祥子,从积极、向上、勤劳、踏实,逐渐堕落成了麻木、自私、贪婪、猥琐的一具行尸走肉。最终全书凝结成了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但老舍的这种模式,绝不是他首创,在老舍的五百多年前,施耐庵就已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骆驼祥子般的故事——武松。
纵观武松的一生,从积极到消极,从昂扬到随意,从有方向到没方向,从有规矩到没规矩,从豪气干云到心如死灰,他和林冲、鲁达、宋江一样,人生的命运无非四个字:逼上梁山。
纵观水浒世界里,梁山上的人分为几种:人找事儿的,如鲁智深、宋江,逼上梁山了。事儿找人的,如林冲、卢俊义,也逼上梁山了。本身就是不安定分子天生属于梁山的,如晁盖、李逵,更是要上梁山了。
但武松不一样。
武松是什么人呢?武松是那种如果生在太平年月,就会成为小老百姓的人。他不像晁盖、吴用那样,好好的日子不过每天就想干票大的。也不像柴进、宋江那样每天跟黑道交往,半只脚踏进江湖似的。他也不是像李逵、鲁智深这种没事儿找事见天打架斗殴的社会不稳定分子。
武松没有跟以上任何人一样,他就是清河县的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跟侏儒哥哥相依为命的普通孩子。
他爱吹牛,自负自己的力气,却并不好勇斗狠,不敢惹是生非。他身上有那种普通百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价值观,也有那种有仇必报的人生准则。
当他面对官员的时候,他立刻就显示出了自己小市民的一面。纵使自负自己是个英雄,只要权力向他有一丝示好,他就会立刻跪倒在权力的脚下。他和宋江一样,把体制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武松和林冲一样,本不是英雄,是社会把他给逼成了“英雄”。
一:
武松的出场,和其他英雄都不太一样,他出场出的很窝囊。
换句话说,没什么戏剧性。
鲁智深出场,就打死了镇关西。宋江出场,就私放了晁天王。但武松出场没发生任何大事,他只不过是在柴进家里烤火,冲撞了宋江,知道宋江是谁后就立刻拜倒在地了。
与宋江这种担了“血海也似的干系”而出逃的人不同,武松当逃犯的原因是比较搞笑的——他只不过是跟同乡的一个人斗殴,一拳把人“打的昏沉”,以为人家被他打死了,就跑路出来。其实被他打的那个人并没有死,官府也没有下对武松的通缉令。就这样,武松还是足足躲了一年才敢回家打听消息,才知道自己这一年白躲了。
这是典型的老百姓思维,摊上一点事儿就想跑。要知道,鲁智深打死镇关西的时候,可是确认了镇关西已经死了,才说他“诈死”然后跑路的。而武松仅仅因为把人打的“昏沉”,就自顾自的跑路了。
在柴进庄上,宋江对武松嘘寒问暖,每天带着武松一块吃酒赴宴,临别还给了武松十两银子。效果果然很明显,不过十几天的功夫,在那个红日西坠的黄昏,武松就在酒馆里纳头认了宋江做大哥。
这是小老百姓的另一个特点——一旦遇到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向自己展示好意,就会非常感动,甘愿肝脑涂地。对于拉拢这种底层流氓无产者,宋江很有心得。
典型的反例就是,宋江拉拢那些地位比他高的人的时候,很少有成功的。无论是秦明还是卢俊义,根本不吃你这套。任你宋江把黑的说成白的,不入伙就是不入伙。逼的宋江只能出损招把他们坑的一点后路都没有,才不得不上梁山。
这就是不能拿宋江跟刘备比的原因。刘备在被吕布打败,惶惶如丧家之犬时,依然有糜竺这种地方首富愿意倾家荡产跟随他。而宋江即使做了梁山的领袖,那些在社会上稍有地位的人,还是不愿意跟随他。
说到底,宋江拉拢人的水平只对武松这个层次的人有用——只对那些底层小老百姓有用。
这是武松的第一个人格特点,这个特点伴随了他终生。
二:
武松故事的开场,其实是以景阳冈打虎开始的。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借主角之口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希望我到晚年时有可以回忆的美好记忆,而不是只能和同村的人吹嘘我年轻时的饭量和力气。
不得不说,路遥的眼光是很毒辣的,他总结出了我国劳动人民最热爱的两种吹牛内容——吹嘘饭量和力气。
武松到达景阳冈下的酒店,听店家说“三碗不过岗”后,一下子杠精上身,那种“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不能侮辱我的酒量”的思想冲上头顶:“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你尽数筛将来!”、“要你扶的,不是好汉!”,一口气吃了十八大碗,一定要向店家证明——老爷我跟其他客人不一样,我的酒量比他们大!
这种以酒量大为荣的思维,只会出现在底层人民的价值观里,武松后来又有一次这样的行为,我们之后再说。
当后来店家劝武松,告诉他景阳冈上有虎时,武松满口的“便有大虫,我也不怕!”,后来又变成了“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一定要展现自己的本事和勇敢。
后来武松看到官府榜文的时候,才知道真的有老虎。他本打算转身回到店里,可是一瞬间又想到——“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然后又给自己打气:“怕甚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在武松的世界观里,店家对于自己的耻笑是比老虎还可怕的事情。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在武松眼里,嘲笑也猛于虎。自己丢了面子,那是比丢了性命还可怕的事情。
这是武松第二个人格特点,把面子看的比命还重要。
三:
我们知道,武松后来上了景阳冈,果然遇到了老虎,还真的打死了老虎。
武松打死老虎后,获得了阳谷县众人的推崇。大家把武松抬上轿子,再把老虎抬在后面,一路风风光光的回到了阳谷县。知县大人亲自在大堂专等,武松的故事从此开篇。
有意思的是,武松在接受众人的称赞与祝贺时,一改之前的傲气与自大,说话与之前判若两人。
上景阳冈之前,他跟店家等人说话没有一丝好言语,张口就是“你这鸟店”,称呼自己就是“老爷”。而从景阳冈上下来之后,面对着阳谷县的众人,武松嘴里的话却是:“非小子之能,托众上福荫”,“小人托赖相公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当县令让他做都头的时候,武松立刻跪下说:“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武松的这些言语,与其他江山好汉是很不相同的。要知道,梁山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些完全上不得台面的流氓无产者,是真正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像李逵这种人,人对他好还是歹都分不清,一句人话都不会讲,张口就是厮闭口就是鸟。而武松不一样,他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这让他能够在体制中被接受。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武松可能就在阳谷县以都头的身份了此残生了。
但是在水浒的世界里,“平安”两字对于江湖上的人来说,从来都是一种妄想。
四:
武松是想在阳谷县安身的。
搬进武大家之后,武松每天在县衙里点卯,听候差事。都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刑警大队队长,虽然不是官,但是在县里也是有身份的人。
可惜他家里有个不安分的嫂嫂。
武松是个纯粹的直男,在潘金莲试探他的过程中,武松采取了最差的一种回应方式——当面羞辱:“嫂嫂休要恁地不知羞耻!”“武二不是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
武松的一席话,把潘金莲的所有尊严和体面全部打碎。让之后的一家人甚至无法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了。
在替县令去东京出差之前,武松还在用话讽刺潘金莲,让两人的关系更为尴尬。不过从武松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武松对他的哥哥有多么不放心——告诉他哥哥要晚出早归,卖炊饼只卖一半,回家关好门窗等等。
对于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武松是十分惦念的。尤其是知道嫂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后,武松对于武大更是一万个不放心。
五:
武大果然死了。
当武松回来后,面对着武大的牌位震惊不已。面对着猫哭耗子的潘金莲,武松连问了三个问题:
“我哥哥几时死了?得什么症候?吃谁的药?”
这就是武松心思缜密之处。普通人在人去世后,顶多问候一句死亡的时间和原因,而武松却还问了“吃谁的药”,说明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里面的蹊跷,从一个侦查人员的角度开始发问了。
这是武松与其他梁山好汉截然不同的地方。武松的确是勇,武功高强,力大无穷。但武松同时心思细腻,能够把万千心绪藏在心里,这是其他任何好汉所不及的。
之后的整个探案过程,都体现出了武松的这一特质,那是真正的心有猛虎而面如止水。
在询问何九叔时,他先是说“有句话闲说则个,请那尊步同往”,转头就是“倘若有半句儿差,我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个透明窟窿!”,前后转变不过几分钟时间。
有意思的是,武松在搞明白西门庆潘金莲杀害哥哥的前因后果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去报仇,而是带着证人证物来到县衙去告官。
你说武松是给县令面子也好,还是顾忌自己身份也好,总之,当时的武松,心里是有法度,有规矩的。
六:
西门庆给县里使了银子,对于武松的控告,县令并不受理。
面对着县令和县吏的官腔,武松没有任何犹豫: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武松没有哀求县令替他报仇,在法律这条路走不同以后,武松立刻就准备换用自己的方式,我们都知道他要干什么。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武松杀潘金莲之前的那套动作和话语,一定会惊讶于他的冷静。他的身上藏了尖刀,但脸上却是和善礼貌的。请王婆的时候,还说:“多多相扰了干娘,自有个道理,先备一杯菜酒,休的推故”。面对着这两个杀兄仇人,武松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请他们入席、落座,直到抽出自己的尖刀。
有意思的是,武松让邻居记录下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口供。杀西门庆后,他拿着两个人的人头,耀武扬威的走过阳谷县的大街,在诸位邻居的见证下祭了武大,押着王婆来到县衙。
在武松的世界观里,这次复仇是光荣的,是值得众人见证的。而自己做完这件事以后,也依然属于体制,还要在体制里做一个正当的了结。
七:
果然,在武松向县衙自首以后,从县令往下,所有人都“周全”了武松,判了一个很轻的处分,流放两千里。武松因为这一桩大案,震惊山东,一时江湖都在传说武二郎的名声。
路过十字坡,武松制服了孙二娘,当张青来问武松名字的时候,武松回答到: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武松在此前,打过老虎,杀过嫂子,这都是他很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面对着一个陌生人,他第一个说出的头衔是:都头武松。
都头,连官都不是,只是县里的一个吏,可是在武松的眼中,这比打虎、复仇等行为都光彩。
即使成为了囚犯,对体制的敬畏,也依然深入到武松的内心。与孙二娘等人相认后,押送武松的两个公人苏醒过来,一群人吃饭时,武松让两个公人坐在上首——虽然他们并不是官,只是官府的狗腿子,可是在武松眼里,即使这样的狗腿子,也要比自己地位高,应该坐在上位。
张青和孙二娘堪称水浒传中两大恶魔,干的是吃人卖肉的勾当。开黑店开的江湖闻名:“大树十字坡,行人谁敢过?”。对于自己的杀人越货,碎尸卖肉的行为,张青也毫不避讳,甚至还让武松看到了自己的人肉作坊——水浒传中最恐怖的一个场景,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挂着五七条人腿。
可是武松面对着这样的食人恶魔,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他对着张青一口一个大哥,两人结拜做了兄弟。
这就是梁山的基本逻辑——有兄弟,无是非。人做事的对错无所谓,只要是兄弟,错的也是对的,只要不是兄弟,对的也是错的。
对于兄弟张青的恶行,武松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八:
安平寨牢城营里,武松跟管理监狱的管营等官员起了冲突,不肯说半句软话,宁可挨一百下要命的杀威棍,也不愿意跟管营认个怂。
这跟他在景阳冈上的行为如出一辙——嘲笑猛于虎,牢城营里众人的嘲笑猛于杀威棍。武松宁可让杀威棍打死,也不愿意丢了面子。
令武松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但没挨打,还收到营里官兵一连数日的款待。一番周折,武松才明白原来是小管营施恩有求于自己,他的反应是: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武松也替你去干!
施恩并没有对武松有什么大恩,只不过让他吃好穿好而已。而且是目的性很强的款待武松,之前跟武松也没什么交情。但武松依然还是很轻松的就被施恩“收买”了,甘愿为施恩去杀人。这就是我之前说底层人民的性格特征,只要稍有地位的人善待于他,他们是很容易被感动的。
九:
原来施恩是当地的黑社会头子,霸占了快活林,被另一伙黑社会蒋门神给赶走,自己原来的地盘被抢,想让武松帮他夺回来。
武松听完,不假思索的立刻就准备出发:“既是恁的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什么……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武松对自己的武功是非常自信的,面对着施恩的阻拦,武松说“等什么今日明日?!要走便走,怕他准备?!”
在武松的逻辑里,蒋门神打了自己的兄弟施恩,这个仇是马上要报的,而且立刻就得报。后来老管营出来,武松又一次下拜,与施恩结为兄弟。如果不是老管营阻拦,武松是马上要去打蒋门神的。
要知道,在阳谷县的时候,武松知道了自己哥哥的死亡真相,没有第一时间去报仇,而是收集证据去了官府。在经历了这么一番事务之后,武松身上的稳重,居然在逐渐消失。
后来武松得知,老管营和施恩是怕自己因为喝酒导致战斗力下降,打不过蒋门神。那个景阳冈上的武松又复活了,他在第二天出发时,跟施恩说,我一路上每个酒店都要吃三碗,越醉越有力气,总共吃了三十几碗,才到达快活林。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不能侮辱我的酒量。
武松是表演欲非常强的人,在他看来,胜负是注定的,但如果胜的不漂亮,不痛快,不让人人称赞,那就不如不去。所以他一定要先喝几十碗,让施恩父子知道自己的海量,然后再去打蒋门神。在打蒋门神的时候,武松特意把他引到街面上打,原因是“大路上打倒他好看,叫众人笑一笑”。
“叫众人笑一笑”是武松的想法,正如他和老虎一起招摇过市,拎着带血的尖刀行走在阳谷县的街头一样。武松做下他认为漂亮的事情时,一定要让大家知道,要让大家称赞,这样武松才有面子,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十:
打倒了蒋门神,武松叫来了快活林的诸人,开始了一番演讲:
“小人武松,自从阳谷县杀了人……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相公……我和他(施恩)并无干涉。我从来只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蒋门神)再撞见我时,景阳冈上的大虫便是模样!”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这段原文,这段演讲很有意思。
在武松的话里,他说自己和施恩并没有什么干涉,自己来打蒋门神纯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全文没有施恩什么事情,只有我武松如何神勇,以阳谷县杀人为开头,以景阳冈打虎为结尾,一番话下来,快活林人人称赞武松,武松的目的达到了。
面子,还是武松第一想要的东西。
武松说自己是路见不平一定拔刀相助,然而我们知道,武松一生都没干过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他支持施恩,完全是因为报恩的心理。这一场醉打蒋门神,无非就是一场黑帮火并而已。
对于快活林的诸店家来说,施恩来了以后,交的钱比以前更多了,武松做的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坏事。
这时候的武松,相比于打虎的那个武松,多了一些自信。虽然他名义上仍然是个囚犯,但他已经逐渐感觉到,安稳的生活正在向自己的走来。
张都监的出现,更让自己的生活有了希望。
十一:
张都监是张团练的兄弟,武松不知道。
张团练相当于孟州地区的军区司令,是蒋门神的靠山。武松的靠山是老管营,相当于孟州的司法局局长。
这两个官虽然都是白道上的,但却都是当地最大的两股黑社会势力的保护伞。施恩这股黑帮,骨干是来自牢城营里的死囚,而蒋门神手下的小弟,则基本来自张团练手下的团练(地方武装)。
两伙黑社会,一个来自国防系统,一个来自司法系统,大宋王朝的状况,大致如此。
但作为张团练兄弟的张都监,并没有来找武松的麻烦。而是派人来找武松,跟他说,我知道你是个勇士,你愿意做我的亲随吗?
武松立刻跪下称谢:“……小人当以执鞭坠镫,服侍恩相”。
在水浒传中,武松似乎是下跪次数最多的一个好汉。除了宋江外,武松跪过阳谷县令,跪过牢城营管营,又跪了张都监——跪的都是白道上的人。而且是官老爷的一句话,武松就轻易下跪了,张都监甚至都没给武松什么好处,只说让他当亲随,武松就跪了。
所以有人说,武松虽然身长九尺,但是在他的内心中,与三寸丁武大郎无异。能给官员牵马坠蹬,就已经足够让他感激了。
十二:
张都监对武松果然很好,每日相随,甚至有很多想走张都监门路的人都来给武松送礼。武松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张都监甚至在中秋家宴上邀请武松作陪,并准备将一个侍女嫁给武松。武松听了,感激不尽。他觉得自己逐渐又要回到阳谷县的生活中去——有地位,有钱,有工作,现在连家人都快有了。
直到当晚他走入张都监为他设好的圈套,他才明白之前的一切,都是钓鱼的鱼饵。
在被当做贼捉住的那一夜,武松见识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大变活人——前半夜还对自己好言好语的张都监,混似变了一个人一样。
前半夜还让武松:“如自家一般”的张都监,到了后半夜说的是:“你这个贼配军!本是个强盗,贼心贼肝的人!”“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翻脸翻的让武松根本难以适应。
押到官府以后得武松,也见识到了如果官员想要害自己,是怎么定案子的——”“既是贼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正是见财起意,不必说了!”从头到尾都是“不必说了”,不需要你说什么,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我们认为你是贼,你武松就是个板上钉钉的贼。
武松越想越明白,张都监府中上下,每个人都翻脸如翻书一样快。原来大家早就知道武松的结局,却没有一个人提醒他,一场经历下来,只有武松一个人蒙在鼓里。
十三:
牢房中的武松,真正的想明白了自己掉入了什么样的圈套。
张都监对自己的好,是请君入瓮的圈套。
再往前看,施恩对自己的好,是想利用自己夺回快活林的圈套。
潘金莲热心肠的把自己召进家里,是想勾引自己的圈套。
连自己的亲哥哥想自己,也是因为武大总被欺负,想起了武松在家时“谁敢来放屁?”,想自己的原因是想让自己保护他。
究竟武松的一生,谁真心对他好过呢?
张都监虽然坏,智商却不高,因为盗窃罪判不了死刑,武松被判脊杖二十,刺配恩州。
在刺配恩州出发之时,武松又看到了施恩。
施恩又一次被蒋门神打折了胳膊,打破了头。他来送武松,送了一些衣服银两,临走还嘱咐了武松:“只是要在路上小心提防,这两个(两个押送武松的公人)贼男女不怀好意”,说罢便去了。
如果您觉得施恩很讲义气,那就错了。武松为了他落得个罪上加罪,刺配脊杖的下场,而施恩就只是送了点东西就走了?他在明知道武松前面的路凶多吉少的情况下,就放下武松自己走了?
同样的情况下,鲁智深可是护送林冲一直到终点的。
武松自己也明白,所以他说:“且请放心,我自有措置”,他自己明白,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十四:
面对着蒋门神和张都监派过来杀自己的四个人,武松心里明白,脸上只有一个表情——冷笑。
这是武松从来没有过的表情,冷笑,标志着过去那个坦荡、率真的武松已经死了,现在的武松,是一个会对人冷笑的人。
武松不废吹灰之力就打倒了四个来杀他的人,抓住一个问到:“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
这个人说了实话,武松一刀下去砍死了他。
武松怕四个押送他的人不死,还在每个人身上补了几刀。挑了他们的好刀,带在身上。
此时的他,身负重罪,无家可归。不过他已经杀掉了这些押送他的人,他现在已经是自由的了。
但水浒写的是——武松思量“不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施耐庵写:武松提这朴刀,踌躇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武松走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但是这次与杀潘金莲西门庆不同,那次是人人叫好的公仇,这次是不为人知的私仇。那次报仇之后,武松可以在官府讨一个从轻发落,这次复仇以后,自己就会成为大宋不共戴天的敌人。
杀潘金莲西门庆,因为他们害人在先,杀他们从道德上是说得过去的。但武松被张都监陷害是因为他赶跑了蒋门神,而蒋门神跟施恩都是黑道中人,只不过是黑道争端而已,没有谁是正义的。
前一次杀人是公仇,这一次杀人,是绝对的报私仇。这次杀人之后,朝廷是绝不会宽恕武松的。
所以,他踌躇半晌,奔回孟州城的武松,已经完全放弃了回到正常生活的打算。
既然想杀他的人这么多,想利用他的人这么多,天下的恶人又这么多,也不由得武松不做一回恶人了。
十五:
武松回到了孟州城里,进入了张都监的府中。先杀了一个养马的,再杀了两个丫鬟。为的是让他们不要吵闹,免得走漏风声。
月黑风高夜,武松吹灭了灯火,一步步走上楼来。
水浒传中,武松属于典型的刺客,杀人最快,几乎没有你来我往的过程,从来都是秒杀。从武松推开门到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不过一分钟时间。杀了三个人后,武松还把桌上的酒拿起来喝了几杯,从尸首上拿下一块衣襟来,蘸着血在墙上写到: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果说武松唯一没变的,就是他还是那么的要面子,做下了漂亮痛快的事,想要让人知道。
在张府中的黑影里,武松完成了简单的思想斗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提了刀下楼来。
当晚,张都监府中一共死了一十五口,除了二张和蒋门神之外,都是无辜的人。
从飞云浦到张都监府,武松在一日之内杀了一十九口,他认为自己终于把这口鸟气出的痛快了。
十六:
从孟州城逃出来的武松,又遇到了张青和孙二娘。二人把一副头陀的衣裳和两口戒刀赠给了武松。
头陀是古代的行僧,作为一个僧人,与世俗世界关联有限,适合逃犯隐藏身份。
武松从十字坡离开,阴历十月天气白天很短,在晚上到达了一道山岗。只见月亮照的草木光辉,可是月亮以下的武松,已经不再是都头,也不是一个好汉,而是一个头陀了。
武松看到山下有一个道士在搂着一个妇人说笑,当即杀心上涌,想要“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
与和尚不同,道士是可以娶媳妇的,但武松不管你是否合法,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试刀。
武松下山,先劈死了一个小道童,又砍死了一个道士,两把刀都试了,却是好刀。
杀完道士之后,武松对里面的女人说:“庵里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故”。
这个逻辑就像是先判死刑再问罪,这就是武松干出的事情。
在杀人这件事上,武松完成了为公杀人——为私杀人——随性杀人的转变。现在的武松,为了试一试刀,就可以杀掉一个小男孩了。
武松从山上下来,第二天来到一个酒馆,因为店家不肯把别人寄存的酒肉给他吃,就连声说“放屁放屁”,把店家打的踉跄。
为了争酒肉吃,武松又把孔亮打了一顿,打跑了他们,又吓跑了店家,武松在酒馆里拿着酒肉大吃大喝起来。
十七:
武松从酒店出来,碰见一只黄狗。
这只黄狗只是对着武松吠叫,叫的武松大怒,拿着刀撵黄狗,却不慎跌入水中。冬天的水冰冷无比,冰的武松当不得,在水里扑腾着起不来,被随后敢来的孔家兄弟抓了起来,武松的主线故事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纵观武松的故事,以打虎开始,以撵狗为终。
以夸耀酒量连吃十八大碗而始,以因一点酒肉殴打店家为终。
以众人敬仰,县令亲自迎接的英雄为始。
以朝廷通缉,为逃命不得不化身头陀为终。
以有分寸,有礼貌的都头武松为始。
以没规矩,没道理的行者武松为终。
开始的武松,会把自己的功劳说成是别人的功劳。
后来的武松,会把别人的酒肉抢过来当成自己的酒肉。
一辈子要面子的武松,最终在冬天的小溪里艰难的挣扎。
一辈子爱吹牛的武松,最终走到哪里都不敢跟人提起自己的往事。
征方腊之后,武松失去了一条胳膊,从此之后,心如死灰,再没有了一丝生气,与鲁智深在杭州了却半生。
鲁智深死时,身如完璧,施耐庵对于鲁智深有着极高的评价——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做黄金。鲁智深到死,都还是那个当初拳打镇关西的鲁智深,他一生没有变过。
这是人生的大圆满。
而武松,这个当初昂扬向上的英雄好汉,最终变成了一个不知为何而活的头陀行者。在佛寺中,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出家人。比起鲁智深的大圆满,失去了本心的武松,随波逐流的武松,挣扎却不知方向的武松,在杭州年八十而善终,只获得了一个人生中的小圆满吧。
水浒专中武松文言文介绍?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上应天伤星,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
《水浒传》中,武松的称号是“行者武松”。
武松因为在孟州杀人,张青夫妇给他办成行路的头陀,因此得名绰号被称为行者。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
历史上武松有后代吗?
武松没有后人。
武松只是小说虚构的人物。武松是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在民间威望也比较高,也有很多人对他很喜欢。但武松只是小说《水浒传》人物,武松梁山108将的一员排名14,同时也是梁山八大步兵的统领之一。这样一位人物却只是小说作者施耐庵虚构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文学艺术创作大多都是比较主观的。
作者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心中的想法会虚构一些故事,比如书中的梁山108好汉,这数字一看就让人觉得很假。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大多都是官逼民反然后上梁山,我寻思官逼民反到上梁山的人数都是这么巧吗?刚好108人,这么顺口,为啥不是104,不是98?这一看就是作何故意安排的。所以武松这个人物都是虚构的,他哪里来的后人啊,更别说在历史上的记载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