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日者先锋军,关于哪吒的千古悬案?
哪吒,本是李靖的三公子,因数犯天条,大闹龙宫,将龙王抽筋剥皮,最后承受家法制裁,因其有‘血性,还父血母肉。之九死一生之时,多亏其师太乙真人解救,使其脱胎换骨,换成玉莲躯体,受日月辶精华,夺天地之灵气,成为仙界先锋大将。又一说成为兴周灭纣的先行官,为周兴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古代武将十大排行榜?
中国武将十大排行榜,能够上榜之人无一不是当世猛将,但要说这第一位,除了西楚霸王项羽之外,谁都没有资格!
十、关羽关羽是东汉末期名满天下的名将,一部《三国演义》让关二爷的威名更上一层楼,经过《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关二爷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忠肝义胆的大英雄,温酒斩华雄、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被誉为后世武将之楷模。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比演义中也差不了多少。
关羽出身贫苦,早年曾因杀人而被迫流亡江湖,遇到刘备之后跟随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崭露头角,后来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虽然无栖身之所,但关羽始终不离不弃。刘备于徐州战败后,关羽暂时投靠曹操,亲自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被曹操封汉寿亭侯。但是后来探听但刘备的消息就了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荆州地区。刘备入川后,奉命镇守荆州,加号前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水陆并进,围攻襄阳和樊城。襄樊之战,关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想法。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良将!
《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还有很多人都称关羽“万人敌”。但是毛主席也曾评价:“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所以关羽是个将才无疑,但却非帅才,所以排在第十位。
九、徐达徐达是大明第一战将,小时候生活穷苦,在其22岁那年,被朱元璋招募参加了义军,于是就成了朱元璋的铁杆小弟,是朱元璋最忠诚的拥护者,郭子兴和孙德崖内斗时,朱元璋被孙德崖抓住,是徐达用自己换回了朱元璋,从某种意义上讲,徐达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
后来朱元璋自己统兵,徐达也成了他手下的第一先锋,每次冲锋陷阵徐达和常遇春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生擒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威震天下。
后来朱元璋逐渐势力壮大,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为了防止张士诚背后偷袭,于是就让徐达防守应天,结果张士诚果然没有胆量进犯,朱元璋才可以一战定乾坤。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一路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于次年攻克元大都,蒙古人仓皇北逃,从此收复中原,结束了蒙古人一百年的统治。
《明史》中评价徐达:“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明史》对徐达的评价中一句“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就足以证明徐达的武将地位。
八、李牧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顶梁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注重骑兵作战,而李牧就是把骑兵和步兵结合,充分发挥兵种配合效能的第一人。
李牧前期主要和匈奴人作战,他采用了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战略,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将匈奴逼得远远逃走,从此安定了赵国北方边境。
匈奴被击退之后,李牧被安排对付秦国,李牧数次和秦国交手,胜多败少,尤其是宜安之战,围歼秦军十余万,秦国实力大损。李牧也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是秦国不会纵容如此强大的对手存在的,秦将王翦再次施展反间计,又是收买了那个曾经诬陷廉颇的郭开,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勾结秦军意图谋反,于是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李牧死,赵国亡!可惜可叹!
七、白起白起和李牧齐名,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地位却比李牧还要高,因为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以白起居首。
白起有多厉害,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肯定听说过白起“杀神”的威名,因为白起作战得胜之后总会坑杀俘虏,所以有了“杀神”之名。
白起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七十多场,从无败绩,尤其是五次大战影响了战国局势的走向。
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白起击败魏韩联军,斩敌24万;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国,攻占楚都郢城,最少杀敌15万;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发动闪电战,8天行军一千多里,杀魏赵联军15万;公元前264年的陉城之战,白起连克韩国9城,杀敌5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击败赵国,杀敌45万。
战国近250年的战争,死亡人数约200万,其中白起一人就杀了将近100万,“杀神”之名,名不虚传!
六、韩信韩信被后世誉为“兵仙”,用兵打仗的能力那是不必说的,而且韩信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指韩信的指挥能力。
韩信早期在项羽手下做事,但是项羽为人刚愎自用,韩信苦于一身的本事无处施展,所以就投靠了比较弱小的刘邦。刘邦这个人虽然打仗什么的不如项羽,但是他懂得用人,韩信的到来让刘邦如虎添翼。
汉元年,刘邦拜韩信为将,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使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真正奠定韩信“兵仙”地位的还是垓下之战,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于垓下大败西楚霸王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韩信居功至伟。
萧何评价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对韩信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五、岳飞岳飞是清朝之前的“武圣”,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也是许多人的人生楷模。
公元1127年,初出茅庐的岳飞刚刚参军就击杀了民军首领张超,于是得到了宗泽的大力提拔。后来岳飞作战英勇,又深得军心,在平定变民之乱的同时,还抵抗了金人的入侵,收复了军事重镇盘城。于是岳飞岳鹏举的名字越来越响亮。
公元1132年,岳飞终于升任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成为了实际上的义军统帅,开始组建名震天下的岳家军,开始了北伐收复中原之路。
他先是收复了襄阳六郡,鼓舞了民心,让许多人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并且再此期间平定了国内农民起义,诛杀了农民起义首领杨幺。
然后岳飞开始不断北伐,与伪齐政权和金国打了大大小小不下百余场战役,胜多败少,更是把岳家军打出了名头,金国军队里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更是打到了北宋都城开封附近,眼看就要收复中原,竟然被十二道金牌追了回来,被谗臣陷害,于风波亭中殒命。
四、李存孝李存孝是五代时期最出名的将领,堪称唐末第一大将。在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更是被刻画的犹如是天神一般的人物,曾是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取长安,打遍天下无敌手。
真实历史上的李存孝虽然没有小说演义中的那样夸张,但李存孝之勇猛也依旧是五代第一人。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被封为第十三太保,在剿灭黄巢叛军的战斗中,李存孝居功至伟,虽然没有小说演义的“三千铁骑破四十万精兵”那样夸张,但是却逼得黄巢自刎身亡。
随后在与朱温交手的泽州之战中,李存孝率领五百精骑冲入数万敌军营寨,生擒了后梁的骁勇悍将邓季筠。在史料中有这样一句话:“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
最著名的是潞州之战,李存孝率领三百铁骑,突破了昭义节度使孙揆一万三千余人,生擒了孙揆并成功占据了潞州。
正是因为有李存孝的存在,后唐李存勖才得以入主中原,成功称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说的就是李存孝。
但是李存孝功高盖主,又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导致被义兄李存信陷害,最终被五马分尸而死。
三、吕布我们前面说道,关羽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名将,但那是在汉末末期,三国初期,而在关羽之前,吕布才是汉末第一名将,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是白叫的。
不管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还是正史中,吕布第一武将的地位都无法撼动,吕布在汉末群雄中,实非豪杰,所依仗者不过是手中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而已。但就是此二者匹夫之勇,却让他纵横于诸侯之间,令各诸侯无可奈何,实在是一员猛将。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吕布:“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由此可见,吕布的勇武无人能及,但是目光短浅,胸中无韬略,不是干大事的人才。
二、霍去病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可谓是年轻将领的典范,十八岁时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上战场,就立下了功勋,名满天下,《史记》记载:“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不仅大获全胜还斩杀了“单于大父”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可谓是一战成名。
然后霍去病就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冠军侯”,在汉代封侯有多难?名将李广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霍去病十八岁就封了侯,妥妥的少年英杰。
然后霍去病四次北征,均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别人的军功都是以斩杀士兵数量记的,而霍去病的军功是斩杀匈奴首脑来记录的,根据 《史记》记载:
骠骑将军冀获单于子、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
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
不是匈奴贵族大臣,霍去病都不稀得搭理,人家就是这么豪横!带着一股少年人的狂气。
一、项羽项羽之勇猛绝对是历代武将之首,而且兵法韬略也是上乘。下面书生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何项羽是历代武将之首。
1、武功
项羽的武力是历代武将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小接受的是贵族教育,学过剑法,习过兵书,但是都没有学下去,这并不是说他懈怠,而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因为他十几岁就有扛鼎的神力,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任何高超的剑术也敌不过他。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在垓下战败时,项羽的勇猛真可谓是天人下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自起兵以来,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即便是这次失败,也是因为刘邦的阴险,上天要亡他,而非他的实力不济。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后面,项羽的表现堪称历代武将冲杀之最,纵观中华历代武将的记载,无有出其右者。一个冲锋就斩杀汉军一个将军,随手斩将就跟玩似的,关羽于军中斩颜良,就足以威震天下,到了项羽这里,随手就是一个将领人头。然后项羽一个瞪眼,就把赤泉侯杨喜吓的人马惧惊,这可比张飞喝断当阳桥厉害多了。再然后项羽一个突围,杀士兵数百人,就算是一刀一个,刀也得砍劈刃了吧!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在乌江边上,被汉军所围,将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下马步战,也是斩杀数百人,最后只是自刎而亡。
如此战绩,历代武将无人能及。
2、兵法
项羽虽然学兵法没有学全,但是这“万人敌”的本领已经有了。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六万破章邯四十万秦军,一战就打残了秦军,从此威震天下。
巨鹿之战只是项羽走上巅峰的第一步,随后项羽的八年时间里,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虽然项羽个人之勇有一部分因素,但是他用兵之精,也鲜有人敌。
即便是最后一战,项羽败给了刘邦,实际上也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且政治上的失败,所以项羽的军事实力其实是无敌的。
综上所述,项羽无论是武力还是兵法都是历代武将中顶尖的,但可惜,项羽是万年不世出的将才,却非贤明的君主之才。故而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我是@铁琴书生,关注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
正史中的张辽是病死的;张辽被丁奉用箭射伤后在许昌逝世,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丁奉一战斩杀张辽是不存在的。
在曹丕称帝之后,张辽继续守卫着合肥这个曾经让他名扬天下的地方,曹丕封为晋阳侯,对于张辽的赏赐都是多于其他将领的,因为张辽可以算是一个封疆大吏。曹丕对张辽也是非常的尊敬和爱戴,经常询问他打败孙权的战斗细节。孙权非常的害怕张辽,张辽生病的时候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张辽病情加重,在江都病逝,曹丕都为张辽留下了眼泪,封张辽的谥号为刚侯,用一个“刚”字概括了张辽的一生,也算是实至名归。
后来曹丕对张辽的评价是:合肥大战,张辽和李典用八百步兵,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军队,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战例,让东吴至今还没有士气,可以说是国家的栋梁。
张辽是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在曹魏集团当中唯一一个受到后人读者尊敬和爱戴的一个魏国将领,因为张辽不仅和蜀汉的关羽是意气相投,而且是曹操身边的一个得意的将领,位居曹操的五子良将,在曹操帐下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要说到张辽最有名气的一场战斗就是威震逍遥津,张辽带领着李典和乐进在逍遥津这个地方设下埋伏,孙权大军过了小师桥之后,便把小师桥拆掉断了孙权的退路,要不是东吴诸将死保孙权,碧眼儿就领盒饭走人了,三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张辽在三国纷中的人气很高,笔者也算是张辽的一个小小粉丝吧。
丁奉作为吴国的大将,有记载的是四朝元老了,最早出现在周瑜帐下,赤壁之战时期经常和徐盛一起被周瑜分配作战任务。服侍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的东吴皇帝,孙策在世的时候丁奉是否已经在东吴为将也没有确切的记载。演义中的丁奉在三国的前期和中期都没有很大的名气,只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出现过几次,还是周瑜手下的一个牙将。
三国后期丁奉逐渐有了名气是因为他做了很了不起的三件事情:
第一次是一箭射中张辽。刘备永安托孤之后,诸葛亮继续奉行的联吴抗曹政策,派遣邓芝到东吴联盟,两家联盟之后,曹丕就率先攻击东吴。徐盛就带着丁奉一起抵抗曹丕大军,曹丕战败之后张辽来护驾,被丁奉一箭射中张辽腰部,被赶到的徐晃救下,后来张辽因为箭伤在许都逝世。演义中张辽是因为丁奉射出的一支箭而死的,张辽威震华夏,丁奉也就算是跟着张辽这个三国明星也是出了名了。
第二次是丁奉雪中奋短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因为孙权病死后孙亮继位,司马师在得知孙权死讯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起兵攻打东吴,派他弟弟司马昭为大都督,统领三路兵马,丁奉当时是带领的三千水兵去和魏军决战。当时的魏军将领胡尊根本看不起丁奉的三千水军,却不知道丁奉不安套路出牌,水军上岸去打步兵,给胡尊来了一个措手不及,魏军大败。司马昭得知胡尊兵败之后,带领其余两路分别都退兵了。
第三次是丁奉计除孙綝,当时的孙綝在吴国位居大将军,掌握着吴国的兵权,对于当时十七岁的皇帝孙亮处处压制,孙亮这个皇帝在很多事情上也是不能自作主张。孙亮走了和献帝一样的道路,安排国舅全纪设计除掉孙綝,不想计谋泄露,孙綝废了孙亮,后立孙休为吴国皇帝。孙休继位之后,孙綝还是一样的欺负孙休,孙休就找来了丁奉如何除掉孙綝。丁奉让孙休请孙綝吃饭,在宴席上杀了孙綝,看来在古代去吃饭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后来的结果就是孙綝过于自负,和当年的何进一样认为没人敢杀他,结果是赴宴被杀,三族被灭。
所以无论从正史还是演义的角度看,丁奉一战斩杀张辽是不存在的,正史当中并未记载张辽和丁奉交过手,虽然年轻时的张辽是个武将,但是后来做了一个封疆大吏一样的人物,不会亲自上战场吧。就哪怕从演义的角度看,张辽也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伤及了内脏,不治身亡,未有张辽和丁奉大战的场景。正史中的张辽因病而死,也算是守住了他一世的英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英雄形象。
那么丁奉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呢?丁奉终其一生为了吴国和北方政权从曹魏时交战到了西晋初期,见证了三国的兴衰。作为三国晚期的东吴重臣,丁奉带领着东吴军队多次和西晋的司马氏交战,互有胜负,为了东吴算是兢兢业业。只是在丁奉病逝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得到他的福萌,反而是下场很悲惨。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於临川。这段话的意思是,丁奉在世的时候很高贵,而且是战功累累,慢慢的骄傲起来了,就有人开始诋毁丁奉了。当时的孙皓追究丁奉之前在军事上的失误(吴军北伐时丁奉与万彧商议撤兵的计划泄露了),但是那个时候丁奉已经过世了,孙皓还是用丁奉出兵阳谷没有功劳的名义,杀害了丁奉的儿子,丁奉的全家也被迁徙到了一个叫临川的地方,等于说就是被流放了。
对于丁奉的最终结局,笔者看来是比较可悲的,为东吴征战一生,服侍四代皇帝,最终虽然得了善终,但是却把灾祸留给了子孙。相比于继承了张辽爵位的儿子和孙子,丁奉的结局着实是有点凄凉。就像毛阿敏唱过的歌词一样: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记身后评。所有的人和故事,最终都会汇聚在历史长河当中。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巴彦淖尔一男子手持斧头行凶?
人民警察到什么时候都是维护人民安全的先锋,人民军队到什么时候都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子弟兵,他们身上都肩负着保卫人民的责任。
雍正王朝十阿哥为什么当街鞭打田文镜?
《雍正王朝》中,对于十阿哥胤䄉的形象塑造,与历史上的十阿哥可谓是极为相似。
这位出身仅次于太子胤礽的康熙皇子,性格上是非常的耿直憨厚,同时也是极为的鲁莽和急躁。作为“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他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极度排斥太子胤礽,并且对于出身非常低微的十三阿哥胤祥也是非常的看不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八阿哥胤禩从一开始便极力将十阿哥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之中。
一方面,这是因为十阿哥的愚笨和直率,更容易对其进行调动和指使,而十阿哥办起事情来又常常是完全不顾忌后果,所以他在团队中往往充当的就是“先锋官”的角色,这是完全不可或缺的存在。
另一方面,就是十阿哥出身非常的高贵,他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外孙,他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嫡母兼姨母又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而整个钮祜禄氏家族也被誉为是康熙朝时期的“四大外戚家族”之一,包括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在内的一众权臣,便是十阿哥背后的重要靠山,这也使得即便是十阿哥犯下了错误,也会因为其高贵的出身以及庞大的母家势力而被免于严厉惩治。而这一点恰恰是八爷党的其他皇子,特别是出身极为卑贱的八阿哥胤禩所没有的。
在《雍正王朝》的剧情中,十阿哥也经常在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的暗中指示之下,插科打诨、捣乱起哄,破坏其他皇子正常的理政与办差,以达成有利于其自身集团的政治目的。
而当街变卖家当,以至于殴打跟随雍正追比欠款的田文镜,无疑也是八爷党希望借助十阿哥的所作所为,妄图达成其政治目的的又一场“阴谋”所在。
九阿哥胤禟让十阿哥当街变卖家当,无疑是对八阿哥胤禩的一次强烈的声援。《雍正王朝》中,当户部亏空的实情已然曝光,可以说是将八阿哥胤禩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此时黄河发生了严重的水灾,而由于国库的空虚,康熙在面对这场灾患的时候竟然束手无策,于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让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筹款赈灾。说的好听这叫做“筹款”,实际上就是去向江南的盐商、富户们“乞要”,以至于康熙都允许了雍正使用非常规的“诈术”,目的就是要尽快解决眼前的危局。
而户部之所以出现如此亏空,八阿哥胤禩必然是难辞其咎的。
他借着署理户部的差事,为官员们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官员们纷纷伸手向国库借钱,硬生生的把国库的存银给借空了。这些官员中,有的是确系困难而不得不借的,有的是随声附和、随波逐流的,还有一大部分官员是利用国库借银而搞其他营生的。然而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面对如此宽容的八阿哥胤禩,已然拿到银子,达成目的的他们,对于八阿哥必然也是感恩戴德。
可以说八阿哥是在用国家的资源来为自己换取朝臣们的支持,为了邀买人心,甚至至国家的安危与不顾,面对此情此景,康熙对于八阿哥胤禩的不满是可想而知的。
一边是自己政治集团的首脑为康熙所愤恨,而另一边则是八爷党的竞争对手,太子党成员雍正,刚刚因为江南筹款赈灾有功而被加官进爵,如今又是深得康熙信任,进而被委以追比户部欠款的重则,八爷党一众阿哥们的心里必然是极度的不平衡。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九阿哥胤禟想出了让十阿哥当街变卖家当的方式,进而对抗雍正,目的就是为不让雍正完成追比欠款的差事。
康熙在此之前已经强调,追回了欠款将会被封为亲王,这是八爷党人所万不能接受的。
毕竟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通过成功的完成了江南筹款赈灾的差事,帮助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进而被康熙皇帝加封为了雍郡王,而如果再次通过追比户部欠款被康熙晋封为了亲王,那对于八爷党来说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打击。
一方面,此时的雍正还属于太子胤礽一党,在太子帐下如果再出现一位亲王,对于一众尚未得到册封的八爷党的阿哥们来说,将形成的是巨大的威慑力,使其无论在权势上还是地位上,都要被太子党进一步的碾压。另一方面,康熙对于雍正的加封与器重,必然使其声望得到迅速的提升,这便会让此前支持他们的官员们产生动摇,无疑是在消磨八阿哥胤禩最大的政治资源。
所以,从整个八爷党集团的政治利益以及八阿哥胤禩争夺储君之位的角度出发,雍正是万万不能再被康熙晋封了,所以追比欠款这件差事也绝不能让雍正办成了。
与此同时,九阿哥胤禟也需要通过这个机会来释放把八阿哥胤禩的责任与包袱。
前文中也说了,八阿哥胤禩对于户部的亏空是难辞其咎的,这样一来,如果雍正真的完成了追比欠款的差事,使得国库重新充盈起来,那无异于是给了八阿哥胤禩一记非常响亮的耳光,甚至就连康熙都会重新追究胤禩的责任。
因此,胤禟需要让追比欠款的差事变得无疾而终,成为一桩“死案”。既然没有了结果,雍正就不会得到封赏,同时也会让康熙对其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消磨掉此前江南筹款所积攒下的康熙对他的好印象。相反,如果真的让雍正将此事办成了,胤禩不仅会置身于巨大的对比落差之中,更是会完全被雍正的光芒所掩盖,甚至还要背上误国误民的“罪臣”骂名。
于是,抱着阻碍雍正追比欠款的目的,作为八爷党的“财神爷”,九阿哥胤禟在有着足够的财力能够为十阿哥填补亏空的情况下,硬是让十阿哥拿着自己的家当当街叫卖,进而引发的是朝局的动荡,甚至市井之中对此都是议论纷纷。
十阿哥当街殴打田文镜,却无意间给雍正“将了一军”。九阿哥胤禟非常清楚,要想达成自己的目的,必须要由十阿哥亲自上阵,其他的普通官员断然是完不成这样的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一来,十阿哥出身高贵,再加上他性格上耿直且鲁莽,甚至说有一点骄横,所以一般的官员不会阻拦他,更是不敢阻拦他,这样才能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扩展到最大。
二来,这种有失体统,甚至是有损朝廷威严的事情,一般的官员乃至其他的皇子,因为担心受到重责,完全不敢带头做的,只有十阿哥对此是全无忌惮。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十阿哥的领导与牵头,才得以更好的发动其他的官员们参与其中。
三来,如果真的康熙皇帝追究下来,面对一贯如此的十阿哥,也不会对其进行过重的惩处,只会点到为止,多半也就是圈禁一段时间。而十阿哥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并不能起到智囊的效果,所以即使是十阿哥被圈禁起来,依然不会影响八爷党的决策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
而既然是这个计划是对八爷党有利,那么十阿哥也是欣然前往,而他不仅将当街变卖家当的声势搞得很足,甚至还当街殴打了前来阻拦的田文镜。
其实,十阿哥殴打田文镜,本没有事先的策划,完全是在现场那种激动心情下的意气用事。殊不知,就是这样看似鲁莽而又“无心”的举动,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对于八阿哥胤禩极为有利,却对雍正极为不利的。
首先,十阿哥帮助八阿哥胤禩把人心聚拢了起来。
田文镜办差用心、卖力这一点不假,并且他是公正廉明,刚正不阿,这是雍正所非常欣赏的,但是对于其他朝臣,特别是欠款的官员来说,却是极为厌恶和反感的。
坐镇户部大堂的田文镜,职务仅是一名专职的帮办,在面对在职级、地位比他高出许多得朝臣时,他却仗着康熙的圣旨与雍正的支持,摆出了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不仅言语尖酸刻薄,态度上更是恶劣与急迫,这无疑是让众多被逼还款的官员的心中是无比的愤慨,尤其是魏东亭的自尽而亡,更是让他惹得了众怒。
于是,当十阿哥当街殴打田文镜的时候,没有人上前阻拦,有的只是官员们在一旁叫好喝彩,而这也是他们将这段时间以来所积压愤恨的一种宣泄。
而在这些官员发泄着对田文镜不满的同时,对于十阿哥的行为必然是极为的认同与欣赏的,并且对于八阿哥胤禩也重新产生了“感恩之心”。毕竟之前是八阿哥的宽纵才让他们借到了款,而如今,又是八阿哥手下的十阿哥为他们殴打田文镜,以解心中之气,进而让八阿哥重新得到了人们的拥护。
其次,对于雍正来说,可以说这也是其在官场生涯中的一个重大的打击。
试想下,当一位领导的手下遭到了羞辱甚至是殴打,但是对此却不能有过激的举动甚至还有些无能为力的时候,那么这位领导的声望和影响力将会受到怎样的打击,这是可想而知的。
毫无疑问,雍正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先是田文镜被打的遍体鳞伤,而同为他手下的年羹尧劝阻不成,只能用“李代桃僵”的方式顶替田文镜继续挨打。十阿哥打得是田文镜和年羹尧的身体,却也是在抽着雍正脸。最终的结果却也还是不了了之,雍正的面子怎么会挂的住。
更重要的是,这也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到了雍正保护属下的能力不够,与八阿哥的行事方式更是有天壤之别,这样一来,必然是让雍正的名声扫地,将来再想要争取朝臣的支持或者吸纳招揽人才加入团队,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再次,十阿哥这样一闹,必然会让康熙有所顾忌。
自此之前,魏东亭的畏罪自尽已经闹得是人心惶惶,如今老功臣向康熙求情,十阿哥又带人上街闹事,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瞬间搞得朝廷是颜面尽失,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整个朝局都有可能引发剧烈的动荡。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必然会以稳为主,进而将追比欠款的差事草草收场,雍正的亲王自然是没有了,同时还要为这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负责甚至还要承担罪责,而这无疑是八爷党的一众阿哥们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最终,在太子胤礽的“两年分期还款”的方案提出后,追比户部欠款就这样以一个非常不圆满的结局收场。
对于十阿哥而言,尽管他要面临圈禁半年的处罚,但是他一时兴起的“荒诞”之举,却恰恰帮了八阿哥胤禩的大忙,不仅直接阻止了雍正继续追比欠款,更是打击其在康熙心中的印象以及在朝臣之中的声望和影响力,极大的为八阿哥找回了场子,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此时,最为失望并不是没有获得亲王爵位的雍正,而是康熙皇帝本人。他想要籍此收回欠款,重新充盈国库的想法彻底落空,如今国库依然是无比空虚,依然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灾患和战争,而这恰恰动摇的是皇权统治的根基,康熙皇帝内心的愤恨也是可想而知的,但同时,他心中更多的还是对此的极度失望以及无可奈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