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娃,为什么一个女人从来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一个女人从来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两种情况,一是真不关心,二是不敢关心。
真不关心孩子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也的确是伟大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容易吗?肯定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却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呢?有这样一种母亲,她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嫌弃的原因是觉得孩子毁了她的生活,孩子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她把对外界的所有不满,全怪在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这样的女人,其实是很永远也幸福不了的。
不敢关心孩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离异情况下发生的。一个女人用大半条命换来的孩子,怎么就说不要就不要了呢。她们的不关心不是真的不关心,而是不想让孩子陷入一种无边的痛苦之中,小小心灵被伤害到后很难恢复。其实这是一种逃避,不管在什么样的状态下都应该关心孩子,孩子可以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好玩的玩具,但一定要有爸爸、妈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女人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刚开始也是怕打电话发视频会伤害到孩子,怕孩子哭得伤心自己也伤心,于是就减少了打电话的次数。由于工作很累很忙,也顾不上打电话回家,慢慢地也不到电话回家了,反正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她也放心。其实,这除了逃避,还有就是不够用心,懒所致。
所以,一个女人从来不关心孩子或许有出自她的考量,并非真的不关心孩子。
选择辞职在家带孩子?
在孩子不同阶段,父母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和陪伴方式。你想要回家带孩子,有从家庭情况、夫妻关系、孩子期待、个人成长综合考虑过吗?回家带孩子就一定是对孩子好吗?
对于妈妈而言,并不需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成就孩子的未来,只要先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温暖,有自我认知的妈妈,养出的孩子肯定也不会差。推荐你一本书《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这本书里有很多教养方式和案例,不仅可以解决你现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家庭更多的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书中给出了答案:从成就自己开始。
给你一些简介吧。
这本书的作者张小桃毕业于清华大学,是DISC国际认证顾问(DISC研究的是由内而外的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也是Genos EI国际认证顾问。即使这样优秀的女性,在成为妈妈之后,也经历了状态失控的焦灼阶段。她说:“妈妈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之一,但当时被负面情绪困扰的状态,真跟美好没有多大关系。”
她向内探索自己内心的渴望,在《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以下简称《你是孩子的光》)一书中将“育儿育己”进行了升华。育儿,不是在一堆专家的言论中找答案,而是要觉察自我,成就自我,提升格局,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到更高更远的未来。
越了解自己 越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相传是刻在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
然而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事。哲学家尼采就曾说过:“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很多人迷茫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更有人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让我们用SWOT模型去分析自己时,有人能把自己的劣势和威胁(挑战)写上满满一页A4纸,但让去写优势的时候,就会卡壳不知道写什么,写两三个就再难动笔,而且自己也很难发现,如此“普通”的自己,机会到底在哪里。
张小桃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自然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评价标准。
如果以职场评价体系为标准,那么一个是事的层面:是不是达成了目标。一个是价值观层面:是不是符合个人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准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节拍,所以在这个评价体系里,我们比较的对象不是别人,而应该是自己。
张小桃还介绍了一种工具“树洞”。在进行发泄、回忆、反思、决定这四个步骤后,你就从当局者转变为了旁观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你会发现,用“树洞”和自己和解的过程中,你逐渐找回了于内心的连接。当自我认知越来越清晰时,久违的坚定便在心中萌芽了。
当你越了解自己,就会越相信自己。
成长是女人最好的归宿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很多人怕决定,遇到问题总是犹豫不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总是怕自己的决定错了,总是在依赖标准答案,总是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就因为这种犹豫和依赖,自信离自己越来越远,也忽略了,很多事情不能等,因为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光想不做,换不来自己想要的生活。
张小桃在《你是孩子的光》一书中,告诉女性,果断,是跳出信心的第一步。
当你遇事犹豫不决时,可是试试果断三角:能做到、会做到、想做到。
有了正确的目标,还需要行动力作为支撑。这时候SMART就该出场了。
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能描述清楚行为标准;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可以用数据来评估结果;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在执行者的能力范围内;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和整体目标相关联;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有了目标,也有了执行方法,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
如果还有,就去思考,很多事情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只要全面考量,就可以找到自己专属的最佳答案。
书中分析那个了2个很实用的方法——CAR决策法和就事论事法:
CAR决策法
比较选项。从优点、缺点、自己的感受这三方面对比;询问建议。找可靠的朋友询问自己的选择靠不靠谱,比如比较了解你的朋友,领域类的专家,同行的前辈等;情景预演。模拟做出选择后自己的生活状态。就事论事法
定目标、放成见、列三维、选答案。就事论事的前提是分清事实和观点,但我们时常陷入稻草人谬误,即曲解对方的观点,还转移到一个无关的话题上,以让自己的观点更合理,它的表现是说话人的内容前后不是一件事。
“果断三角”原则帮你找准目标,并行动起来。也许看了《果断,踏出重塑信心的第一步》这一章,你不仅会发现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的僵局可以打破。还会踏出自我成长的步伐,寻找更好的自己。
婆婆每天做饭都不喊你吃?
这个应该从自身先找问题!你个年轻人婆婆在做饭你怎么就不知道起来帮忙?我当初人家婆婆进厨房我是紧跟着就进去,然后婆婆自己酒出去了我一个人做饭,我上面还有个嫂子,人家就比我有福,她不做饭偶尔她老公做,婆婆人家也没有说啥,吃饭照样叫吃饭!人与人不同,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后来我们买房搬出来了,也很少回去,谁也不是奴才去伺候一大家子!伺候老人是应该的,伺候好吃懒做的兄嫂没有这个义务。
为什么现在有的孩子这么懒不愿意学习和写作业?
昨天,在超市里遇上两位妈妈的谈话:
A妈妈问:“你们这么早出来逛街,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B妈妈:“还没有呢,我们家孩子很懒的,都不愿意写作业。”
A妈妈:“对,对,我们家小孩也是,总是拖拖拉拉的,不到最后一天都不着急。”
其实孩子真的是懒吗?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小孩不愿意做作业的原因?
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六大原因:1. 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孩子在写作业时不懂得安排和规划,经常东做一题,西做一题,题号都写不清,经常漏做或者做错。
2.学习基础差,没兴趣 通常在学习上没找到乐趣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很多题目不会做,一写作业就头疼,于是干脆不写了。
3.不会管理时间,作业过多 在面对较多的作业时,孩子首先心理上就会产生压力,然后抵触、磨蹭,越磨蹭越不想写。
3.注意力差,小动作多 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爱做小动作,写个两分钟就开始乱动,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动着动着作业本就扔到一边去了。
4. 被逼无奈,额外作业 为了取得高分,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增添了不少额外作业。于是孩子选择用磨蹭来回避,能少做点就少做点。
如何提高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慢,在任何事情上都会磨磨蹭蹭。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要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凡事要多提醒,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循循善诱。
善用小闹钟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 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把作业当成考试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让孩子在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 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高。
所以,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不是孩子懒,而是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应当是做出正确的引导,通过观察、留意找到根源,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书包让自己背还是家长帮忙背?
先和大家说说辅政大臣吧。
“辅政大臣”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自古以来,这个职位在很多朝代都有设置,辅政大臣中最有名的,当属康熙旗下的团队:索尼,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历代皇帝都要设置辅政大臣这个职位?有什么讲究吗?这里面的学问大大的。通常遇到这种问题,大家一贯的解释可能是,小皇帝还太小啊,老皇帝需要在生前钦点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小皇帝,让他顺利登基啊,以免出现朝廷不稳的状况啊。
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当时皇帝老儿所考虑的。但是,仅仅只是如此吗?
在我看来,我们古代的皇帝老儿设置辅政大臣,远远不止辅佐朝政那么简单,其实,这可能是一种极高明又残酷的皇室精英教育。
先说康熙皇帝吧。顺治驾崩时,给康熙留下了几名辅政大臣,其中鳌拜为大头目,掌管朝中重任。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当时鳌拜独揽朝廷大权,仍把持着权力不放,要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
“是可忍孰不可忍”,年轻有为的康熙不能容忍鳌拜这样骄横凶狠的权臣,他想自己独当一面,但是摆在面前的重中之重便是,先铲除鳌拜,唯有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于是康熙暗中准备,挑选了一批有勇力的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鳌拜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不以为意,他误以为“帝弱好弄”,“心益坦然”,未加戒备。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具有崇高威望和非凡才智,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自己心爱的孙子。她暗中帮衬孙子,于是朝中各种势力迅速地倒向康熙这一边。等到培养的时机成熟,康熙与索额图密谋,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便当即宣布鳌拜罪状。在鳌拜单独入朝时,由布库少年突然擒拿下狱,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康熙夺回政权,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布置,不动声色,没有动用大军,没有经过恶战,在社会上未发生重大骚动,所以人们评论他:“声色不动而除巨恶,信难能也”。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使皇权巩固,扭转了将要衰退的政策趋势,撇开了阻挠历史前进的保守力量,使清王朝的封建化和满汉融合的政策得以贯彻,为进一步恢复生产力,削平割据,抵御俄罗斯入侵,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历时两年,铲除了辅政大臣鳌拜,康熙16岁收回皇权,才真正彻底掌控了国家大权。之后顺利平息三藩之乱,抵御外敌入侵,造就康乾盛世。
古代朝廷内的政治斗争是十分残酷的,甚至不逊于战场的残酷。老皇帝深谙此道,于是设置了辅政大臣,除了辅佐皇帝政务之外,还借此锻炼小皇帝独立、坚韧的战斗品格。只有经历了这些挑战,小皇帝才有本事面对之后更加强大的敌人。
所以说,辅政大臣不仅是老皇帝留给小皇帝的辅导,更是他留给小皇帝的家庭作业和人生考卷。
然而,与康熙相反,同治则没有领悟父亲咸丰皇帝留下辅佐大臣的真正用意,或许,他还没来得及领会父皇给他的精英教育,却被母后一手把持朝政,吃了大亏。
与顺治皇帝一样,咸丰皇帝同样留下了一批辅政大臣作为家庭作业给同治皇帝,然而事与愿违,同治皇帝却并没有像康熙皇帝一样,成为一代明君。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问题就出在同治皇帝那位爱子心切的母亲慈禧太后身上。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然而,不知道这位“伟大的母亲”是爱子心切还是爱权心切,她擅作主张,挺身而出,替同治皇帝和辅政大臣们斗得死去活来,想替孩子完成父亲留下来的考卷。
在这一点上,同治皇帝没能在与辅政大臣的斗智斗勇中获得成长,而是得过且过,昏庸无能,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昏君。之后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没有被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皇帝。
这,可能要怪那位充满母爱的母后,是她将孩子成长的机会给隔断,将孩子扼杀在成功的摇篮里。可以说,这位母亲完全搞砸了皇室精英教育的真正意图,最终酿成了大错。
最好的精英教育:陪孩子成长,别替他们成长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代皇室精英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上,获得一些启发。在当今社会,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好、办好,甚至把孩子将来的前途都设计好了。
孩子上小学,替孩子收拾书包,背书包;孩子要有特长,替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去旅游,替孩子在车上抢座位;孩子要考大学,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孩子上大学,替孩子扛行李,收拾床铺……孩子有什么事情,最忙的是父母。
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向我们发问:你的那些设想和做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吗?即使什么都替孩子打点好了,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走到底吗?
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却无事可做了;家长情绪饱满,乐此不疲,孩子却早没了兴趣,只能旁观。家长对设计孩子的未来兴致勃勃,孩子却觉得苦不堪言。家长替孩子着急,替孩子花钱,替孩子受累,到头来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感觉被爱得好累。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父母的使命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成长,而不是替孩子成长。
知心妈妈,知心爸爸,都是从小陪孩子一同成长起来的,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孩子也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做孩子。我们其实在这个角色的问题上,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路要一起走,在成长道路上不停学习,积极面对困难,不回避。相信,只要体验过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写到这里,我想问下各位,您觉得,一年级孩子的书包是让他自己背,还是做家长的帮忙背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