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无意之间告诉我们一件事,大宋国缺马,开封府的大车都用黄牛水牛来拉,拗相公王安石退居二线时也是骑驴游钟山,大诗人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胯下的只是一瘦驴,大宋达官贵人基本人人都是阿凡提和张果老。
这也没办法,能大规模养马的陕西,燕赵一带都在西夏,辽或金人手里。人家马匹是普及品,人手一匹,打仗时还标配两匹,到了中原赵宋家,马匹成了奢侈品,战略紧俏物资。北方政权也不傻,和平时期边境贸易马匹概不出售,宋真宗时代全国顶多二十万匹,多少没有概念么,同时代辽国是百万级数量。
那么自立更生养马行么,养马不比养鸡鸭,马喜高海拔,又得有草场,在中原地带规模化养马不是件容易的事。宋朝地产货马匹体型矮小,一般在1.4米左右,据载韩世忠有一次得了一匹约高1.6米的马,以不是人臣所用的理由献宝给宋高宗。
可见部队里的战马数量少不说,体格还差强人意,宋军所谓骑兵也不是人人有马,刘光世五万二千人马,战马仅三千多。而战时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每人可两匹马,能马踏中原一点都不难。
有人讲大宋海上贸易厉害,能从海路进口马匹,这理论上可以,但是任何成规模的进口贸易都有成本问题。
不说从西南方向输入阿拉伯马海路航线的可行性,一匹马一路上吃喝拉撒,都得花钱,还要承担马匹长途跋涉生病死亡的风险,同样一匹马的体积,如果装上象牙,珍珠,玛瑙,珊瑚,胡椒,运到大宋国内可以赚翻了。
哪怕是国家行为,再多的银子也经不起这么折腾的。赵宋强干弱枝的军事体制,匮乏的马匹战略物资,一味求和的国家意志,难逃靖康之变徽钦之辱。也反过来说明那些抗金名将在平原上率领部众和敌人骑兵对决的不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