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从善如流,三国里郭嘉厉害还是孔明厉害?
综合能力诸葛亮厉害。
郭嘉称为鬼才,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有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明胜,文胜,武胜。从统帅方面的对比奠定了曹操必胜的信心。
在袁绍死后,给曹操献计暂缓进攻,他分析袁绍因为喜欢三儿子袁尚,废长立幼让袁尚即位,大儿子肯定不服,如果进攻太急,袁绍的三个儿子会联合抵挡曹军的进攻,一旦曹军撤走,就会因为争夺权利自相残杀,到时候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依计而行,果然袁绍三个儿子为争权大打出手,曹操轻易收复了河北的地盘。
郭嘉还准确的预测了孙策必然死于非命,他的谋略大都出于对人性的准确分析而制定的计划,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大功。
诸葛亮在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了联合东吴抗击曹操的战略。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后趁乱占领了荆州,刘备有了自己的地盘,然后又伺机占领益州,实现了自己为刘备设定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奇计百出,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趁东吴周瑜和曹操大将曹仁拼的你死我活之际,巧取了荆州,刘备当时实力弱小,能取得这样的胜利诸葛亮功不可没。
可以说在谋略方面诸葛亮和郭嘉难分出高下。但诸葛亮不仅仅是出谋划策的军师,还是一个计划的执行者,一个统帅,郭嘉在曹操集团一直是一个顶尖谋士的角色。没有自己统兵作战的经历。
刘备死后,诸葛亮亲统大军平定了南方孟获的叛乱。为实现刘备恢复汉室江山遗愿,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证明诸葛亮作为统帅的能力还是很优秀的。
诸葛亮还是一个发明家,在北伐曹魏的时候,为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发明了木牛流马,还发明了诸葛连弩,这在当时都是先进的技术设备。
所以综合考虑,诸葛亮比郭嘉厉害。
至于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个人觉得是一个附会之说,即使郭嘉不死,诸葛亮也不会在家待着,也会出山做一番事业,就像我们一样,怎么也得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吧。
又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燕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他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还得以《水浒传》的文本来说话。题主在出题说明中提到,浪子燕青是《水浒传》中少数有好结局的梁山好汉,这种讲法本身就脱离了《水浒传》,施耐庵笔下的浪子燕青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一样,到梁山好汉排座次完成大聚义之后便没了下文,《水浒传》并没有写到燕青的结局。所谓燕青的结局,是续书《征四寇》写的,不能做《水浒传》来读。
那么,《水浒传》中的燕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燕青原本就是“一丈青”《水浒传》中的燕青是有蓝本故事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有“浪子燕青”,《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也有此人,绰号还是“浪子”。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浪子燕青有四句赞诗,是这样写的:“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一丈青”到底是什么意思,很令人费解,尤其是施耐庵把这三个字当做了扈三娘的绰号。而且,燕青的“一丈青”又与太行春色扯到了一起,就让人不知何意了。
《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的故事其实是参与了石碣村铁天王晁盖组织的智取生辰纲行动,这次行动总共九人,其他六人是吴学究、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还有一个挑酒担子的花约,但是,花约并没有跟随晁盖上梁山。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便在宋江的通风报信后上了梁山。这件事做得太大,晁盖担心朝廷官军缉捕,便邀请此前在太行山落草的杨志、林冲、关胜、孙立、王雄、花荣、张青、徐宁、李应、穆横、李进义这十二人到梁山聚义。
那么,龚开笔下的燕青却是与太行山有关,这其中恐怕是晁盖约集太行山十二兄弟时,燕青做了信使的缘故吧。一丈青其实是一种首饰,古代男子戴首饰很普遍,比如,《水浒传》中的蔡庆常戴一枝花,所以,他的绰号就是“一枝花”。
但是,《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有一个叫张横的人,他的绰号却是“一丈青”。以龚开的赞诗看,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应当讲的是一种毒蛇。我想,一丈青大概就应当指的是大约有一丈长的青色毒蛇。而作为首饰,做成了这种蛇的模样。这种首饰一头较尖,一头可做挖耳,岂不是更蛇很相似吗?
所以说,燕青在原型故事中,大概就是一个有点毒辣的人。不仅毒辣,而且还真是一个“浪子”,否则他怎么会参与到生辰纲的劫案中呢?同时,龚开以蛇状之,说明此人很灵巧。这就与《水浒传》中的燕青对上号了。
施耐庵笔下的燕青,故事做了非常大的改写,但却保留了其“一丈青”的特质,说他是一个“百伶百俐”之人,因而,此人上应天巧星。燕青勉强挤进三十六天罡行列,若非续书如此夸大于他,恐怕这样的排位也给人以仰仗副寨主卢俊义的嫌疑。其实,《水浒传》排位不存在打压谁、抬举谁、拉拢谁的阴谋。燕青的原型故事就是说他如蛇一般灵巧,天巧星非他莫属。而天巧星在三十六天罡星中本身就排在第三十六位。
因为燕青是《水浒传》中正牌的“一丈青”,所以,施耐庵便着意把他写成了“浪子”。
燕青能“浪”到什么程度《水浒传》第六十回书中,燕青出场,本回答结合容与堂本、贯华堂本两个版本《水浒传》来分析一番燕青这个人。
却说卢俊义中了吴用的圈套,准备前往东南巽方烧香避祸,临行之前交代家中事务,便在解库厅召集各大管家开会。此时,燕青出场。卢府十分有钱,偌大的家业,手底下的管家竟然要分成两行站立。燕青站在了大管家李固的右边,说明他是卢俊义手下第一大管家。然而,书中交代,李固才是主管卢府财富的头号人物,燕青则是几乎整天不着家,在郊外落生射杀虫蚁;或者赛锦标社,出入风月场。那么,他又为何能够得到卢俊义的如此信任与重用呢?
卢俊义的一句话暴露了燕青的身份。当时,卢员外召集管家开会,大概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卢俊义扫视了一遍,忽然叫了一声:“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
不知列位看官读到这一句时,是否会小小的起一点点鸡皮疙瘩。那么,卢员外的这句询问,到底表明燕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书中写道: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三牙掩口髭须,十分腰细膀阔,戴一顶木瓜心攒头巾,穿一领银丝纱团领白衫,系一条蜘蛛斑红线压腰,著一双土黄皮油膀夹靴;脑后一对挨兽金环,鬓畔斜簪四季花朵。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得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却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这一段描写,两个版本的《水浒传》是一致的,容与堂本在这段描写后面,还来了一首沁园春词,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伊州古调,唱出遶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
这些描述,都与卢俊义的那声叫唤相照应,此人是勾栏瓦舍、风月场上的专精、第一名。这难道不就是“浪子”么?尽管有读者想把安在燕青头上的“浪子”美化、曲解,但“浪子”毕竟就是“浪子”,否则,为何有“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呢?
燕青还不是一般的浪子,从那段描写来看,此人很女性化,也难怪卢俊义的那声叫唤能让人起鸡皮疙瘩了——燕青其实就是卢俊义的娈童。
这样的燕青,能学吗?
燕青的武艺到底如何续书《征四寇》把燕青写成了相扑高手,拳脚专家,本事一等一的好。遗憾的是,《水浒传》中可没这么写。
《水浒传》中燕青的功夫究竟如何,先要厘清一个问题,就是卢俊义是不是他的武功师父。燕青自己曾说:“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这句话道明了卢俊义并没有亲手教燕青的武功,而且,还说自己只学些个棒法在身。燕青此言是不是谦虚呢?其实没有,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不是小乙说嘴,帮着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燕青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且说卢俊义被叛充军,押解途中,董超薛霸又要害他。一路跟随的燕青在危急之中,两支弩箭射杀了这两个恶差,救下了卢俊义。燕青的弩箭功夫确实算得上梁山第一,但施耐庵却认为,燕青的弩箭主要是用于郊外落生,射杀虫蚁的,杀敌还得是花荣的弓箭厉害。所以,燕青只说自己的棒法,没敢夸口自己弩箭。
救下了卢俊义,燕青背着主人逃命,到了一个村子里,燕青为找下饭菜,便拿着弩子去射虫蚁。没想到,村里的社长告密,一两百个公人又将卢员外抢了去。燕小乙无奈,只得往梁山报信。
途中,燕青为解饥饿,射落了一只喜鹊。小乙哥前去寻找喜鹊时,却遇到了石秀、杨雄。燕青一见这两人背着包袱,便要抢来做盘缠。于是,便从背后偷袭,一拳将石秀打翻。却待要袭击杨雄,反倒被病关索手起棒落打翻在地。
杨雄的棒法很厉害,反应也非常迅速,燕青本来站着上风,却反被一棒打翻。这其中固然有饥饿的原因,但还是说明,燕小乙对付三五十个以上的强人,恐怕够呛。
上了梁山之后,燕小乙再也没有显示出高超的武艺。活捉史文恭的时候,书中暗写一人一杆棒打向史文恭战马的马脚。估计此人应当就是燕小乙,当时只有卢俊义带着他在此埋伏,卢俊义用的却是朴刀。
从燕青的表现看,他的武功有两个强项,一是弓弩,梁山第一,甚至《水浒传》第一没有疑问。另外就是棒法,小乙哥的棒法应当也很不错,但若是与林冲这等使棒高手比,恐怕就远远不够了。最多,小乙哥的棒法可以接近杨雄罢了。
《征四寇》把燕青武功拔高,评书更加予以渲染,这都没问题,小说演义而已。不过,若讲《水浒传》,燕青的武功没有那么玄乎。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以武功见长的,乃勾栏瓦舍风月场上的状元而已。
燕小乙为何得卢员外如此信任上文讲到,燕青乃卢俊义的娈童,因而得到卢俊义的信任。不过,这种信任并不靠得住,玩物而已。燕小乙之所以在卢俊义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大概与卢俊义的家财有关。
书中说,卢俊义是河北三绝,其中,财富就是一绝,恐怕是大名府首富。奇怪的是,梁山河北籍老乡并不知道大名府有此财主。每年为生辰纲头疼的梁中书也不知道他的眼皮下,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大户。倘若梁中书知道有这么个富甲河北的大财主,恐怕早就搜刮上门了。
更为奇怪的是,书中说,卢俊义的家财并非自己打拼而来,是祖上积福,他不过是坐享其成罢了。几代人如此富有,难道一点名声都没有?当然,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和尚知道河北有个玉麒麟,但只说他是“玉麒麟”而已。金圣叹一语道破其中奥秘,“玉麒麟”就是一匹战马。因而,大圆和尚的嘴里,并没有说此人富甲一方。大圆和尚这么说,实际上就是《水浒传》请卢俊义的原因,并非是这个人很厉害,而是“玉麒麟”很厉害,要制服照夜玉狮子,只有请玉麒麟前来。
书中同样没有交代清楚卢家做何经营,不像柴进、李应、扈三娘家那样,财路来得很明白。卢员外的财富来历大有问题,这才是吴用敢于给他算假八字,然后吓唬卢俊义,轻易让他上当的原因。那么,卢员外的财富到底来自哪里呢?
有人说,《水浒传》中讲到的梁中书生辰纲被劫过两次,第二次是晁盖他们干的,第一次有可能是卢俊义做的案。这种讲法书中没有任何依据,但却很有道理。因为,《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的原型人物就是晁盖劫案中的一员。施耐庵是不是就此暗示了这件事情呢?看来,读《水浒传》还不能仅读《水浒传》,书中故事人物的来龙去脉似乎也是一种暗示。从吴用算命之后卢俊义的表现来看,第一次生辰纲案疑似与卢俊义有关。
不过,即便是卢员外劫取了生辰纲,也不过十万贯而已,尚不足以成为河北巨富。那么,卢员外还有其他发财的路子吗?
这就是关系到燕青的事情了。燕小乙学艺,都是卢俊义花的银子,主要以风月场的本事为培训重点。燕小乙“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这是什么意思呢?燕青原本就是卢员外的娈童,而且,专门负责在大名府干这个营生,涉嫌娈童买卖,生意做得很大,涉及诸路诸行。北宋时期人口买卖合法,但若是买卖十岁以下的孩童,则是重罪,有杀头的危险。这也是卢俊义惧怕吴用的算命,惧怕梁山揭了他的老底的原因。
燕青是捞钱的,李固是管钱的,所以,燕小乙便在李固的上首站立了。李固大概为此很有点不满,卢俊义被梁山软禁期间,便将燕小乙赶出了卢府。小乙哥不是能打三五十个强人吗?为何不敢跟李固放对?招呼手下打他丫的,李固肯定不是对手。
小乙哥非但不敢动手,出了卢府之后连城里都不敢呆,跑到城外做了叫花子。到城外是为了等待卢俊义以便报信。但是,“省得诸路乡谈”的小乙哥难道在城外就没有朋友吗?但他不敢露面,干了违法的买卖,除了躲藏外,还能够去投奔黑道上的朋友吗?
燕青就是这样的“浪子”,能学吗?同样,燕青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与梁山好汉一起“还道”了。梁山好汉原本都是妖魔,在宋江从还道村回山前,所作所为都与“妖魔”二字相关。燕青是后来上山的,上山前的行为就是“妖魔”,他的还道,其实就是“浪子回头”。如果必定要向燕青学习,“知错即改”倒有可学之处。
为什么说韩信是中国历史上1000年才出一个的军事家?
要说韩信与诸葛亮、孙武对比,谁更胜一筹?
时代不同,面临的战场形势不同,对手也不同,理论上说是不能对比的。就比如甲乙丙三人分别去打架,三个人都是三战全胜,但他们三个人之间并未交手,那又如何一分高下呢?
我们先看看他们三个分别处于什么年代的人物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说,孙武是春秋时期(公元前500年)的人,韩信是西汉人(公元前190年),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公元200年左右)。
三个人所处的时代,分别都差了近300-400年。正如我开头说的,他们三人之间并未交手,如果一定要比较谁厉害的话,只能是推测,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他们三人并未交手。
不同时代的战争,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式的,双方都很讲究形式,很绅士。没有正式的约定是不能开战的,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什么偷袭、假降、假败之类的在当时算是“不讲信义”的事情发生。
而韩信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并且说白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可能还是韩信的教科书呢。这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肯定思想境界就不一样。
到了诸葛亮,离孙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700年,其中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朝统一衰亡到汉朝建立强盛再转衰,诸葛亮完全可以站在孙武的基础上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下面分析下三个人的不同特点按时间顺序,先说孙武吧。
就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而言,孙武无疑是位列第一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兵家第一人,无论是从此之后的任何人,都无法与孙武相提并论。他的《孙子兵法》在兵家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别的就不用说了。
《孙子兵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孙武由此与孔子、老子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恒星。
理论家,非他莫属。
并且他不是纯理论家,也有实战经验。他曾帮助吴王阖闾以3万兵力,大破楚国20万大军。他有“兵圣”的称号。
再说说韩信。
韩信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优秀的统帅,没有之一。相比于孙武,韩信打过的经典之战要多得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突袭齐国70城,水淹项羽的龙且军团,亥下之战四面楚歌等等,大汉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的,刘邦称其为“战必胜,攻必克。”
韩信唯一的遗憾点,就是死得早,没留下军事理论著作。就军事理论造诣而言,韩信虽然也有兵法三篇,但在兵法理论方面与前辈孙武相差甚远。
韩信有着自己的自知之明,虽然在统帅大军的时候嚣张了一些,但是在真正作战的时候,却一直很小心谨慎,从来不犯大的错误,而且韩信一直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多打少,毕竟小时候被一群人围殴过,所以很明白一群人打一个几乎是不可能失败的,哪怕对方的实力再强大也没用,这也就是无所谓的双拳难敌四手。
也正是这种领军作战的态度,让韩信在最后对战项羽的时候,明明已经全部包围了对方面,并且兵力还要强过敌人数倍,但是却还是很小心的在一步步的试控,或者给项羽挖坑,最终在乌江战死。
就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而言,孙武无疑是高于韩信的,但韩信是大兵团作战最厉害的高手。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萧何说他:国士无双,评价极高。
韩信是真正的“兵仙”!
最后,我们来看看诸葛亮。
论打仗,诸葛亮只能算是战术性统帅,也就是古人所称的兵形势家,孙武、韩信这些兵权谋家不同,他们主要依靠用兵技术来打仗。诸葛亮打仗比较规矩,奇谋较少,没办法,他没有其他人那样的本钱,不过,在练兵、后勤、军事理论、军事科技上都有一定造诣,是当之无愧的武庙十哲,当然,就指挥能力而言和上述二人还差一点。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从自己还未出山的时候,就已经把天下定为了三分而立,而且整个天下还真跟他所说的一样,并且在刘备最为艰苦的时候,慢慢得为刘备打了牢固的基础,直接成就了刘备的蜀国梦。
诸葛亮强项是治国,是一个历史上最为合格、最为优秀的丞相。他是一个管理人才。
那么,诸葛亮、韩信、孙武谁更胜一筹呢?通过上面的分析,首先,我们知道这三个人是不在一个年代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能进行对比的。
但万事均可推测,我们可以把他们三人放在一个假想的时代,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三人都在一个年代,来看看谁更强一些呢?
我觉得:
孙武:理论家,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军事理论家,无人能比。
韩信:大兵团作战的优秀指挥家,军事理论的最佳实践者。
诸葛亮:一个最为优秀的丞相,治理国家的水平无人能敌,但打战水平一般。
结论:各有特点,都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天才。
刘备与刘邦差在哪儿?
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平定四方,推翻秦朝的统治,最终他战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建立起汉王朝。刘备是什么样的人?三国中的枭雄,他出身寒苦,却拥有五虎上将,最终在孔明的指点下,得以在四川之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作为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之一,刘备的名声明显超过刘邦。虽然两人相隔400多年,但作为刘邦的孙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的刘备的早期个性、爱好、抱负和经济状况与他的祖先刘邦却非常相似。在这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二人有何不同,区别在那里?
刘邦性格比较狠毒,以奸滑无赖著称,汉朝建立后,其外姓王多被处死。而刘备以仁义著称,未曾传出有半点坑害属下。刘邦他早年曾当过亭长,大家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官职吧,这其实就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员,大致相当于几个村子凑一块,大队的队长。这种不入流的公务员的工资少得可怜,而且他喜欢吃况且又懒、每天酗酒还贪恋美色,所以家里很穷,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只剩下四堵墙了。
他最喜爱的东西,除了酒和美女,那就是喜欢交朋友,无论是当地的流氓,还是县政府的二级官员,他都能搭上话,是一个在黑道白道都吃得开的人。有一次出差,看到秦始皇的车驾仪仗,不禁羡慕不已,他想要是自己有一天能和秦始皇一样,出巡四方,受到万人瞩目,这种感觉太棒了,于是他发出一声大丈夫就应该这样的感慨。从那时起,他就有了做大事的想法。
巧合的是,刘备在他十几岁时失去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让自己的母亲受苦,他靠卖稻草鞋和做草席来支撑他的生活。15岁时,他的叔叔刘元起供他读书。但是,刘备并不是去认真的学习,而是喜欢玩,追求穿着华丽,整天叫朋友和同伴一起玩,刘元看到自己没出息的侄子,只能叹息不已!当叔叔的也是尽力了。然而,刘备有更高的抱负。在和朋友玩耍时,他曾指着自己家东南角的一棵大桑树,说他长大后总是能乘坐像桑树那样的“羽葆盖车”。刘备所说的车可不是一般人家就能坐的起的,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虽然刘邦和刘备都是雄心勃勃而且充满壮志豪情,但他们的政治选择却完全不同。刘邦采取了“反叛”的革命道路。公元前209年,秦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和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刘邦看到后,心想机会来了,于是他将一名沛县县长杀死作出起义的回应。他呼吁当地青年加入自己的队伍,在刘邦的忽悠下,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人。后来,该队伍与项梁也就是项羽的叔叔合并,一起帮助楚怀王的孙子熊昕成为楚怀的新国王。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带领军队进入了关中,秦朝看到大势已去,秦王子婴投降,从此秦朝便灭亡了。不久之后,项羽,带领着一支远比刘邦强得多的部队,控制了关中,古时说过,谁得到关中,谁就可以得到天下,于是项羽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领土。后来,项羽成为西楚的霸主,封刘邦为汉王,让他领导巴蜀和汉中。
刘备是一个真正的“保皇党”,他时时刻刻想为自己的国家出力,他提醒着自己姓刘,就因该匡扶汉室。东汉末年,政府腐败,加上天灾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公元184年,刘备靠马商朋友的钱组建了2300人的武装部队,然后率领军队投奔到校尉邹靖,参与镇压黄巾军,黄巾起义也就这样被镇压了,刘备凭借功劳当上了安喜(今河北定县东南)的县尉,负责县内的治安和监狱事务。小小的县长怎么能满足备的胃口,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刘备分别投靠于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可是刘备时运不济,次次百于别人,就在自己半百之际,他遇到了诸葛亮,如鱼得水。新野之战后,他联合孙权在赤壁战役中击败曹操,才牢固的站在了荆州这块土地上。公元214年,刘备领导军队解放了成都,像祖先刘邦一样成为巴蜀地区的统治者,并很快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
历史把刘邦和刘备推到了同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的结局会相同吗?
刘邦在巴蜀站稳脚跟后,利用韩昕的策略进攻关中地区。接下来,他的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土越来越大,最终把过分自信的项羽赶到了吴江,项羽之后就自杀了。刘邦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当时在广州和广东有一个南越国,然后才归到了中央政府)。那个羡慕秦始皇的小官竟然做起了皇帝,创造了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比秦始皇短暂的历史强大得多。
根据诸葛亮的蓝图,刘备也是可以冲出蜀国,剑指长安,然后横扫中原,统一天下的。不幸的是刘备在夷陵战役失败后在白帝城病逝。他把这份重任留给了对他没有二心的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是他遇到了司马懿这样的对手,最终死于五丈原,他的接班人姜维继之九伐中原,虽然也赢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时间在改变。魏国的力量远远超过蜀汉的力量,蜀国的皇帝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因此,只能留下遗憾了。
刘邦和刘备在他们的早期是相似的,他们都具有一颗平定天下的雄心。但是他们并没有靠运气得到天下,而是通过叛乱和自己的智谋筹划才赢得了天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勤奋,他们两人都有向北进关中而扫天下的野心,刘邦最后取得了成功。刘邦一生完成了自己的夙愿,而刘备最终命丧白帝城,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管这二人的结局如何,他们奋斗的事迹都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如果诸葛亮攻打东吴?
夷陵之战,蜀军不管换不换主帅,都是很难取胜的。
但是,夷陵之战最终败得这么惨,就不得不说是刘备的失误所致了。以诸葛亮用兵风格来看,如果他指挥夷陵之战,虽然一样不能取胜,但也不会招致大败。夷陵之战不可能取胜古代历史上,平江南作战,都是多线进攻。尽管从西川顺流而下常常是主攻方向,但仍然需要其他各路的紧密配合。后来的晋灭吴之战中,双方实力已经非常悬殊了,但晋军出三峡,仍然需要杜预攻取乐乡来策应。回顾整个古代史,似乎只有初唐李靖灭萧铣时是单从西川顺江而下取胜的。但那只是一个特例:萧铣并非全据江南,李靖的军事天才更是不可复制。回到夷陵之战,当吴军依三峡之险坚守时,蜀军很难完成突破。而后来数次北伐也表明:诸葛亮并非一个擅长出奇制胜的人物,当陆逊坚壁防守时,诸葛亮恐怕也想不出比刘备更多的办法来。所以,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备,都不可能赢得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惨败本可避免三峡之险,双方兵力都不易展开,打成僵持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黄权曾经建议:我军地处上游,易进难退,不如我领军在前,您率大军在后。我作试探性进攻看是否有机可趁,您再大军跟进。可惜,刘备不采纳,非要自率大军直接发起进攻。结果,刘备军陷入陆路崎岖、水路惊险的三峡,行军队列被拉得很长,兵力不能展开,刘备只能在沿途险要分据险要,依山扎营,连营50多座,陷入被动。曹丕听闻刘备连营数百里,也知道刘备必败,可见刘备此招失策之甚!如此,刘备大军如一条长蛇,蛇头被卡在夷陵,不能伸缩,只能等着被动挨打!随后,盛暑难耐,刘备又将水军舍舟就陆,依山林、溪水驻扎,准备待秋天再攻。当刘备的水军也上陆驻扎后,刘备就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机动兵力,这也意味着:一旦遭到进攻,由于山路难行,各部很难互相救援!陆逊得知后,认为破敌之的时机已到!随后的事情就不必说了,陆逊组织的反攻很快将刘备打得首尾不能相顾,几乎全军覆没!以诸葛亮的风格,不至大败败仗,谁都有可能会打。但刘皇叔打的败仗有一个鲜明的个人特征:一言不合,就全军覆没、妻离子散。从徐州到长坂坡到夷陵,刘皇叔数次裸奔,这样的纪录不是谁都能比得了的。此次夷陵之战,刘皇叔的表现说明:他这些年的裸奔,奔得一点都不冤!相比之下,诸葛亮就要靠谱多了。诸葛亮的对手:张郃、司马懿,也都是不好惹的主。司马懿平孟达、征辽东,风驰电掣,他们对战机的敏锐嗅觉并不比陆逊差。如果诸葛亮也像刘备一样破绽百出,司马懿也是不会客气的!诸葛亮数出祁山,虽然多次无功,但每每都能全身而退。而且,诸葛亮在撤退中取得的成绩,似乎比他正儿八经进攻阶段的战绩还多:王双、张郃,都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杀的。所以,诸葛亮领军,虽不能大胜,但大败是不可能大败的!不必苛责夷陵之战相持阶段,刘备曾令吴班率弱卒诱敌,试图诱吴军出来打。当时,东吴众将多主张出战,唯陆逊头脑冷静,果断制止。刘备骗过了除陆逊以外的一众东吴将领!刘备、诸葛亮,都是在一众英雄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对于他们的表现,我们学习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就好,不必苛责,更不必笑话他们。因此,本文立意,不在非要纠结“如果”类问题,而是希望能和您一起吸取刘备战败的教训。现实中,我们也不可能每次行动都遂人愿。即使是那些最成功的商界大佬,也不乏失败的产品。因此,未虑胜先虑败,进退自如,才能保留有生力量,以图将来!祝君胜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