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诅咒典籍,定陵的发掘痛失了哪些珍贵文物?
定陵是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也是至今最后一次主动去发掘帝王陵墓。
我们从发掘完定陵之后,国家就不再主动性发掘帝陵的规定就可以知道,定陵的考古发掘完全是为了满足极少数人的私欲、好奇心和沽名钓誉的结果,不知道当年一力主持发掘的那个特级专家,那个铁骨铮铮的某老,如今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华夏子孙?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界的基本常识,凡是考古界的人士都知道这条行规。
(郭沫若指导挖掘定陵)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国务院于199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至此,那些侥幸没有发掘过的皇陵,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
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
(定陵地宫)
1955年10月4日,由郭沫若牵头,茅盾、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文化大咖联名的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送到了政务院。
报告要求对明长陵进行考古发掘。
消息传到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的耳中,他们大吃一惊,立即找到报告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希望他劝说那些专家,收回这份报告。
因为郑振铎清楚的知道目前中国的考古技术水平还很低,根本无力进行针对帝陵的大规模的发掘,即使强行挖开,陵中的文物保存、复原方面也缺少相应的技术。
(万历皇帝)
吴晗回复说,他和新中国考古界的权威郭沫若已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认为新中的的专家和新一代大学生,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
在这些权威们的坚持下,成立了郭沫若、吴晗为首的“长陵发掘委员会”。
然而现实很很的打了这个委员会的脸。 经过多次寻找,别说发掘,就连长陵的地宫入口也没找到。
1956年春,发掘工作队对十三陵再一次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意外的发现了定陵地宫入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发掘长陵马上改成了发掘定陵。也许对这些专家来说,无论打开啊一个皇陵,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吧。
1957年 5月19日,经过整整1年的发掘,定陵地宫终于暴露在考古队面前。
(万历剧照)
当定陵地宫的顶砖被一块一块的扒开时,地宫里冒出了一股黑气。
现场指挥夏鼐说:“这是地宫里面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只要放出来,就可进入地宫了。”为了安全的进入地宫,发掘队经过了多次争论,最后决定在宝顶开一条深沟,直接从宝顶进入。
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暴力的,但没有人提出异议,所有人都想马上进入地宫,看一看这种宏大的皇陵里面有着什么。
当年10月,考古队组织机械作业,这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在强大的机械面前,地宫终于被打开了。 考古队跳入地宫,发现了两扇石门。
(机械开掘)
门后的封门“自来石”把大门顶得紧紧的。
经验丰富的郭沫若指导队员们做了一个弯曲的“拐钉钥匙”,勾住自来石,打开了大门,进入了玄宫后殿。
里面有三个硕大无比的朱红色棺椁,静静地排列在棺床上。这就是万历和他的两位皇后长眠之所。
当时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当地宫大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无数国宝在氧化作用下,化为了灰烬。
我们没有证据说考古队员是有意的,但事实是这种暴力发掘,给定陵里面的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大损失。
后来经统计,定陵里面总计随葬物品3000余件,这些文物中有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品类丰富,世所罕见。
但是,在地宫被强行打开的那一刻,龙袍和女衣等600多件丝织品迅速风化,绝大多数化为灰烬。
按照古代丝织品的保存要求,只有在20度恒温和55%的湿度下,才能保持丝织品的原貌。可是在定陵发掘中,根本没有条件做到。
我们以万历皇帝的龙袍为例。龙袍在出土后就开始逐渐碳化,失去了原来的色彩,折痕处很快变黑、碎裂,感觉整件衣服都已经“酥”了。可是它还是出土的丝织品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了。
(破损的万历龙袍)
在仓促地打开地宫的金刚门后,墓里面无数在低氧情况下存放的珍贵的字画,也在突然遇到氧分子时迅速碳化,破坏严重,绝大多数无法复原了。
在郭沫若指导下,万历的棺木被打开,这个数百年前的皇帝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棺材里的万历皇帝并不是仰卧平躺的,而是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呈现出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
通过对尸体骨骼的研究,发现万历有严重的足疾。而孝端皇后的尸体是侧卧的状态,头部朝西边,脚部朝东边并且交叉重叠,双手放到腰部。
(皇后凤衣)
尸体还铺上一层织金妆花绸缎。 所有的人注意力都在棺椁中的万历和皇后身上,没有人注意到棺中的陪葬品应该怎么长久保存。
一些没有经验的考古系学生,在处理这些文物时缺乏经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可悲的是,万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居然就随便遗弃在地上,其他的稀世珍宝出土后就被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老文物库房这几排小平房里。
(万历骨架)
定陵发掘使考古专家们满足了好奇心,也掌握了皇陵的第一手资料,引起了海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
也许是郭沫若挖皇陵上瘾了,1958年他居然又向国家申请发掘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幸运被高瞻远瞩的周总理拒绝了。
1965年他再次向周总理提出发掘长陵。周总理则以一句“我对死人不感兴趣”彻底否决了这个提议。
文革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付之一炬。三口金丝楠木棺椁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就边当年力主发掘定陵的夏鼐先生,在定陵发掘三十年之后也发出了感叹:“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如今史学界公认:““明定陵的发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场悲剧,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正剧,因为它的前车之鉴,我们再也不主动挖掘帝王陵了。”
原创文章,喜欢的请点赞、关注!谢谢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 冯生
为什么说古代家里可以放刀?
我国古代对于刀具的管控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元朝就严格管制刀具,有“十户一菜刀”的说法,几乎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影响。但在绝大多数时期,刀具的管制相对于甲胄而言,要宽容的多。这是由于此两种物品的功能性不同而造成的。
古代刀具管制由于影视剧的影响,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是古代可以随意携带刀具,其实这也是个误区。
春秋战国时期被证实了是我国青铜器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而青铜所制的刀剑成为各国之间互相征伐的常备武器,但这个也只能是军队配备,也就是贵族配备,因为在这个时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参与正规军,奴隶和平民只能在战场上做后勤以及苦力。因此真正持有杀伤性刀剑的就是贵族,而且也只有上层贵族才具备配持装饰性刀剑的经济条件。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示天下之民。”——《过秦论》秦朝是管制刀具最为严格的朝代,著名的“十二铜人”就是秦政府收缴的民间兵器制成。韩信敢带着剑走在大街上也真的很尿性!这种行为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抓住了应该就是就地正法了。
汉承秦制之后,刀具的管理依旧是严格的,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开国大将周勃因“私藏兵器”而被下狱,虽然历史翻案说这是政治斗争,但能够以此罪名收监,说明汉朝的刀具管制也相当严厉。
时至唐朝,《唐律》明文规定了不得私有“甲弩、矛矟”,这个很容易理解,甲则是甲胄、弩则是远程杀伤武器、矛和矟都是较长的军事装备,这个管控是合理的。但唐朝对于佩剑佩刀的管控相对宽松,这个从现在看来应该与整个国家的“尚武”风气有关,文人墨客们都会佩剑加以装饰,吟诗作赋时也少不了舞剑者“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助兴!
“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开宝禁令》宋朝与唐不同,整个国家尚文轻武,所以对于民间的刀具管制又严格起来。但在《宋会要辑稿》里提到的“著裤刀”是允许携带的,这是一种挂在裤子上的短刀,可以算是普通民众用于日常生活的刀具,也用以成正当防卫。《水浒传》中杨志于街头所卖之刀并非属“著裤刀”,所以这种情况应该不可信,此书本来就多以反常规的手法来突出梁山好汉的性格,诸如梁山好汉大块吃牛肉的描写,宋朝对于耕牛的保护力度可以说与今天保护大熊猫一样,吃牛肉本身就是一种造反的举动,“杨志卖刀”应该也是这种描写手法。
诸郡县达鲁花赤及诸投下,擅造军器者,禁之。诸神庙仪仗,止以土木彩纸代之,用真兵器者禁。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在外郡县不在禁限。——《元律》元朝对于刀剑弓弩的管制应该最为严格,毕竟是以弓马赢得的天下,所以元朝从源头就控制了武器装备的生产,铁匠铺也许是当时最难办理营业执照的行业!就连祭祀也严禁使用铁质刀具,并对持弓持刀的身份进行严格规定,不到一定级别和职务要求,官员也不是谁想配刀就配的。并对汉人做了特别规定,即“诸汉人持兵器者,禁之;汉人为军者不禁”。这也是元朝自知属于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因此最注意防范的就是汉人。元朝管制的不止是刀剑弓弩一类的杀伤性武器,还规定“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管控范围之广应属历代最严,直到明清两朝,才对刀剑的管理放宽许多。
因此在我国古代刀剑的管理上还是相对严格的,众多朝代是对于长刀长剑的佩戴有着严格的身份要求,或是士大夫、或是皇亲国戚、或是世家贵族,贫民老百姓是没有资格也没有经济能力佩戴刀剑的。而众多铁匠铺也非影视剧里那样客人让打什么刀就打什么刀,政府几乎会对每一种家用刀具的规格指定标准,重量、尺寸都在限定范围内才算合法。
古代甲胄的管理如题所说,古代对于甲胄的管理确实要比刀具的管理更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零容忍”。
“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 ——《国语·晋语三》古代对于甲胄管理的严格性主要因为甲胄的功能性是单一的,那就是战争,如《国语》所说的“戎之政也”。无论哪个朝代,甲胄在统治者心中就是政府军队才可以拥有。自先秦开始,军人披甲上阵以后便有了“甲士”的称呼,所以古代常说一个君主或者国家拥有多少军队,就会称之“带甲百万”之类。因此,古代的甲胄就意味着军队,那么私人持有,那就是发动反叛的象征。
这个甲胄无论是普通人民还是皇家贵族都被纳入管控范围。公元624年,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的权利斗争中,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向李渊举报太子李建成往庆州都督杨文干处私运甲胄,有谋反之意,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李建成都已身为太子授命监国了,还能以甲胄为把柄掉进圈套,可见唐政府对于甲胄的管控有多么严格。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但在古代的一些兵农合一的户籍制度里,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兵农户籍的人口,在遇到战争受国家征召时,需自己购买武器装备,政府通过减免税收来给予经济支持,如《木兰辞》里所述,但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并非所有装备都由个人筹备。例如唐朝的府兵制,需要个人筹备的装备明文规定为“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毡帽、毡装、行藤各一”,这些装备购买并不是如花木兰一样购于集市,而是去往政府指定的府库购买;番上宿卫的则由府库发放,无需出钱。特殊装备如“乌布幕、铁马盂、布槽、斧、甲、盾”均由折冲府统一筹备。由此看来,大体上攻击性武器由自己筹备,而防御性装备皆由国家统一管理,这也能看出甲胄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其实对于刀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但由于刀具的功能性教多,除去贵族和上层社会人物的配饰需求,还如家用劈材的斧头、厨具菜刀、农用的镰刀等,猎户还需要软弓、短枪,这些刀具一方面在官方登记造册,一方面控制规格和持有数量以及身份,能够达到管控的效果。而甲胄作为战时才能使用的特殊物品,便一直属于历朝历代严格管控,不得私人持有的物品。
你见过或者听过有什么奇人异士吗?
会邪术的木匠!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村子里有个姓李的人家,盖新房子,就请来了一个木匠,那个年代的木匠,也是走街串巷的,看看有谁家需要盖房子的,好揽点木匠活,这姓李的人家,准备盖房子,就把这木匠活,都包给了这个木匠,这个木匠在老李家,做木匠活本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毕竟盖个房子,木匠也能賺不少钱,还得打点箱子柜。
但这雇木匠的老李,却不是什么厚道的人,夫妻俩那是出了名的爱占便宜,这老李夫妻俩,天天的让木匠自己带吃的,他家是不供饭的,有一次木匠干活累了,抽了老李家点旱烟,这老李都甩脸子了,嫌弃木匠抽他家旱烟了。有一次木匠做工的时候,不小心被钉子把脚扎了,木匠也就想休息一天,这老李夫妻俩就告诉木匠,你要是休息停工一天,那影响我家新房子的进度,我肯定扣你工钱,这木匠无奈,为了挣工钱,只能一瘸一拐的凑合着干活。
总之这木匠和老李夫妻俩,是小矛盾不断,闹得很不愉快,这个木匠好不容易,就凑合到上房梁的时候,因为上完了房梁,房子的主体基本上也算完成了,但上完房梁之后,木匠就想跟这老李家,结算干木匠活的工钱,这要是正常人家,木匠也干完了活,应该把工钱给木匠了。这老李确来了坏心眼,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这木匠干的活,全是毛病,手艺不怎么好,借口就少给了木匠的工钱,这木匠当时也是满面的怒气,说老李太不厚道了,说也想到了老李要赖账,木匠临走的时候,告诉老李这房子你住吧,以后肯定让你家福气多多。
这老李还厚颜无耻的说这木匠,那就借你吉言了,木匠就走了,当时这木匠是走街串巷的,也没人知道这木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老李家新房盖完了,就欢天喜地的住进了新家。住进新家的老李夫妻俩,却发现了一件怪事,就是房子白天一切都正常,可一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半夜就能听见房梁上,有隐约哭泣的声音,还有咔嚓东西断裂的声音,这老李也仔细看过这房梁,也没看出来上面有啥东西。
但老李家住进这房子后,却遭遇了恶运,有一次老李跟老婆吵架,越吵越激烈,老李对老婆是大打出手,被打急了的老李媳妇,那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顺手拿起来家里的锄头,照着老李的脚,就狠狠的刨了下去,锄头尖深深的砍进了老李的脚上。老李当时抱着脚,疼得直打滚,后来老李被送医院去了,脚骨被自己老婆一锄头砍骨折了,老李出院了以后,由于那脚骨伤的严重,脚落下了点残疾,走路有点瘸,这老李也隐约感觉不对劲,没住到新房子里的时候,老李打媳妇的时候,他那媳妇也不敢还手。
直到有一天,老李在睡到半夜的时候,又听见自己家房梁上,传来了象哭泣一样的声音,老李拿着电筒,仔细检查自己家那房梁,却看见房梁有个地方裂开了一道缝隙,在缝隙里有个东西。老李打开了房梁上的缝隙,才看见房梁有一个部位,是被挖空了,在挖空的部位里面,放着一对小人偶,相互的做出了攻击的姿态,小人偶是用布缝制的,上面还画着符咒一样的东西,这老李拿下来人偶,那是破口大骂,他觉得脚被老婆打残疾了,全是这房梁里的一对人偶在作怪,他说自己家被木匠下了神秘的诅咒。
老李也在村子里,打听其他人,看有没有认识那木匠的,但那木匠是个走街串巷的人,根本没人认识那木匠,那木匠也算奇人异士,竟然会想到往房梁里放上一对人偶,用来诅咒老李夫妻俩,简直也是挺可怕的。村子里的人也相信,老李被媳妇打残疾了,这都是那木匠下诅咒起了作用,才让老李媳妇一瞬间失去了理智,拿锄头把老李打成了瘸子,也说那木匠是个奇人,可惜老李有眼不识泰山,百般的刁难那木匠,才引来了祸事,这件事也只能是当个迷信故事听,毕竟谁也不能证明那人偶,就真的具有诅咒的魔力。
在古代哪些行为会被浸猪笼?
“浸猪笼”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属于民间的私刑,惩处对象一般是奸夫和淫妇。通常情况下,浸猪笼这种私刑大多只针对古代“不守妇道”的女性,少数情况下,也会对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男子处以浸猪笼的这种私刑。
民间私刑“浸猪笼”对于侵猪笼这种刑罚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可以将其分开解读,“浸”的解读意思虽然有很多种,但基本上都与水有关,这里的“浸”是指泡在水里。
“猪笼”从其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是古代为猪制作的牢笼,其形状为圆柱形、网状,一边密封,另一边留有开口,一般用薄竹片编制而成,因古人为方便运送猪而制,故名猪笼。
如果古代男女之间产生不正当的关系(偷情、通奸)被人发现,民间百姓就会自发组织对其动用浸猪笼这种私刑,因为属于民间私刑,一般由当地有威望的老人主持,如村长,族长等人,即便之后被官府知晓,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具体施行方式是将“犯人”放进猪笼内,然后用绳索收紧开口,然后一群人将其抬到江河中侵泡。罪轻者会让其头部露出水面,在猪笼中侵泡一段时间作为惩罚,如果罪重者,最终只有在猪笼中淹死才能告终。
这种刑罚也成为古代对待通奸最普遍的民间私刑,原因是猪笼制作简单,也方便就地取材,故而在古代民间被逐渐效仿,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些偏远地区。那么可能会有人问,古代的官府为何会纵容这种民间私刑呢?
原因是古代官府对民间一些地区的掌控不足以及精力有限和官府的纵容,虽然古代各个时期的王朝都有颁布统一的律令,但在一些乡村地区仍然还存在当地的一些习俗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官府对当地的掌控力更低,虽然各地都有官府中人,但除了县令等要职是由朝廷委派外,剩下的一些官吏大多都是由当地人担任,所以在古代的一些边远地区,经常会出现浸猪笼这种私刑。
当村中发生一些纠纷时,一些被众人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者(如村长、族长),便会来担任审判者的角色处理这些纠纷,而浸猪笼就是村民自发组织施行的一种民间私刑。
一旦男女之间出现的不正当关系被确认为事实,当事人女性就会被放进猪笼抬到江河中淹死,当事人男性则会被乱棒打死,不过也有一些情况,男性也会被浸猪笼。
对于浸猪笼这种私刑除了惩罚犯人外,还有另一层深意。因猪笼原本是给猪用的,如果对人使用就等同于咒骂二人猪狗不如,如同畜生一般,即便“投胎也不得为人”,可见这种民间私刑的残酷和变态。
那么哪些行为会被浸猪笼呢?上文也有提及,古代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男女便会被浸猪笼,如已确定婚姻嫁娶关系的男女和第三者偷情、通奸;古代女子在丈夫死后没有从一而终,之后改嫁;古代男女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的私自结合;一些偷盗者也会被处以浸猪笼。
古代已婚男女偷情
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包括:古代女子在明媒正娶后和除丈夫外的其他男子偷情;女子和已经结婚的男子偷情;男女双方都已结婚,两人避开妻子和丈夫的情况下和对方偷情,以及一些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如《水浒中》的潘金莲,她在嫁给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后,还和西门庆通奸,范金莲的这种行为便会被浸猪笼。虽然潘金莲最后没有被浸猪笼,但也死在了武松的刀下,成为古代“荡妇”的代名词。
女子在丈夫死后改嫁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对女子的束缚较多,如“三从四德”、“七出”等限制女性的规定。古代女子在丈夫死后是不能改嫁的,必须为丈夫守寡,从一而终,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好女不更二夫”。
女子在丈夫死后改嫁就是不守节,就可能会被浸猪笼。因为在古代并没有离婚的说法,至多是男子一纸休书休掉妻子,但女子是不能提出离婚的想法,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即便丈夫品行不端,作为妻子也要在夫家生活下去,其丈夫如果去世,女子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守寡,二是改嫁,即便有些朝代规定女子在丈夫死后可以改嫁,这样的女子也不会受人爱戴,甚至被唾骂,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可能被村里人动用浸猪笼的私刑。
当然一些身份地位尊贵的古代女子,也没人敢说什么,更没人敢对其浸猪笼,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她先是嫁给平阳侯曹寿,并生有一子,曹寿去世后,再嫁给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畏罪自杀后,平阳公主又再度守寡,最终又嫁给了卫青。
古代男女私奔
众所周知,古代的婚姻是包办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儿女对自己的婚事并没有自主权,只要到了成婚的年龄,长辈便会请媒人物色人选,再由父母决定这桩婚事是否合适。
只有父母同意后,媒人才能带上男方家的礼物去女方家提亲,是为纳采,之后按照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嫁流程进行,完成最后一步亲迎,婚事算是完成。
如果儿女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私自找人恋爱结合,这个人便会受到众人的鄙夷,也是不孝的表现,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一般是没有好下场的,被浸猪笼就是其中比较残酷一种结局。
所以在古代,儿女对父母的话是一定要听从的。在现今看来,包办婚姻是不可取的,不过古人遵从父母之命的婚嫁方式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父母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比较多,以他们对自己儿女的了解,可以避免年轻人在婚姻上少走弯路,并且以“门当户对”的原则,两人只有阶级相差不多,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容易交流到一起去。
偷盗者也可能会被浸猪笼
在2012年11月上旬,相关专家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一处名为绿窟潭的天然岩洞中发现了10多具被铁链捆绑的骸骨,经过专家考证,这些骸骨是属于清末时期留下的,据当地村民讲述,绿窟潭在数百年来一直是附近村庄惩罚村民之地。
村民违反族规就可能被铁链锁身,装入“猪笼”中沉入绿窟潭中,当地称其为“浸绿窟”。比如村中妇女不守妇道、男子偷盗等行为都会被绑起来扔到绿窟潭中浸淹毙命。
据附近村民李叔讲述,他爷爷曾对其说:村里有一位名叫肖耀义的男子功夫了得,经常偷盗当地无良富户的财物救济村民,一次不慎落到族长等人中,最终被投入绿窟潭中丧命。
个人对“浸猪笼”这种民间私刑的看法浸猪笼这种古代民间私刑属于封建糟粕,村中有人犯错,当地居民就不经过官府审判定罪,仅凭族长、村长等人就可以随手处置这些人的生命,从中足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是相当淡薄。
并且从浸猪笼这种民间私刑中也能看到很多弊端,即便有人犯错,应交给当地官府来审判,而不是由各地族长、村长执行这种野蛮的私刑。官府审判都可能出现冤假错案,这种民间的人治只会造成更多的冤假错案。
这种私刑的广泛效仿传播,只会使人们更加地漠视生命,长期以往下去只会是恶性循环。试想,各地视国家法令于无物,按照不同地区的族规、乡规施行私刑,只会助长私刑的横行,最终造成社会分裂。
民众遵从国家法令,才能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社会才会和谐发展。浸猪笼这种野蛮的方式,在法律健全的今天,肯定是违法行为,即便有人犯法,也要交给法律处理,而不是私下解决,这样不仅害人也是害己。
大家对“浸猪笼”这种古代民间私刑有什么看法?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瑙鲁是个怎样的国家?
去了瑙鲁才知道,只有24平方公里的国家,依靠鸟粪,整天不做工,年收入却可以达到85万,医疗、教育还免费,每天开眼就有钱赚,真的太幸福了。
瑙鲁是一个珊瑚礁构成的岛国,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世界第三小的国家,第一、第二是梵蒂和摩纳哥。
整个国家只有1.3万人,比我们镇人口还少,但是在1968年后,整个国家一夜暴富,每天醉生梦死,比迪拜、瑞典、瑞士等北欧发达国家还富有。
在1980年,瑙鲁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人均GDP世界第一,发财之后,整天说“还有谁!”,太得意的结果就是好景不长。
瑙鲁为什么那么富有瑙鲁是一个岛国,跟周围岛屿距离有300公里,于是成了方圆30万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唯一可供鸟类停歇的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他们拥有可怕的财富。
瑙鲁岛是由珊瑚构成,所以这里有很多珊瑚虫,小鸟停留停脚的时候,不仅可以休息,还有东西吃,所以引来越来越多的鸟类。
鸟类越来越多之后,吃喝拉撒全在岛上,所以鸟粪就越来越多,在太平洋湿度海风的作用下,这些鸟粪石化,最终形成厚度高达10米的磷酸矿石层。
磷酸盐矿是制作化肥原料,磷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瑙鲁不断出口磷酸盐矿,收入暴涨。
瑙鲁不是鸟粪最大收益国在1896年,一名太平洋岛屿公司货运员,在海上漂泊太累了,于是到在岛上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他发现一块非常奇特的岩石,侧面非常的闪亮,于是把这块岩石带回悉尼办事处,通过化验发现是磷酸盐矿石。
瑙鲁拥有大量磷酸盐矿石的消息被曝出来后,立即引起全球各地商人的注意,于是纷纷前往开采和进口。
但是在1896年,瑙鲁还是德国的殖民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开采权,钱都被德国人收了。
到二战时,日本又看上瑙鲁的鸟粪,于是又对瑙鲁管控,后来日本被美国两个原子弹打到投降了,二战后,澳大利亚又占领瑙鲁,磷酸盐矿石不断的被运回澳大利亚。
直到1968年,瑙鲁才真正独立,控制矿酸盐矿石的开采,但剩下的磷酸盐矿石已经不多了。
1908年到1913年,磷酸矿盐被殖民者挖走60万吨,1925年到1930年被挖走175万吨,1933年到1938年被挖走410万吨,1950年被挖走100万吨。
瑙鲁一夜暴富后的“迷惑行为”在1980年,瑙鲁开采磷酸盐矿石160万吨,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人均收入达到85万人民币。
瑙鲁有钱以后,开始和暴发户一样,不断的挥霍,建立三座电视台,修了一条25公里的环岛高速、建立国际机场,购买5架737飞机,还购买了舰船和国际酒店。
瑙鲁还在澳大利亚投资建一栋52层,造价2000万美元的“瑙鲁大大厦”,计划以后让瑙鲁百姓都来这里住。
瑙鲁有钱之后,开始推行免费的医疗、教育,让老百姓享福,每天开眼就能赚钱,但是好景长呀!磷酸盐矿石开采太过疯狂,产量大大减少,污染也原来越来越严重。
磷酸盐矿石骤减的后果第一、财政出现赤字,摇身一变成逃税和洗钱天堂
1989年,瑙鲁的财政出现赤字了,于是只能把在澳大利亚的“瑙鲁大厦”给抵押了,国际酒店也卖了,但是还是无法填补那么大窟窿。
瑙鲁开始想办法度过危机,在1990年,瑙鲁变成一个逃税和洗钱天堂,护照随便买,只要24000美元就可以开一家银行、医院,很多国际组织纷纷来这里洗钱。
国际上的各大金融头部看到瑙鲁行为,已经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于是把瑙鲁拉入黑名单,瑙鲁害怕了,在2003年终止洗钱和逃税。
第二、靠接受难民营生
逃税和洗钱被叫停之后,瑙鲁又找到另外的赚钱门道,从2000年开始,美国为了石油,实现美元制霸,改变欧元统治地位,对阿富汗动手了,中东地区有很多的难民逃到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害怕这些难民危及到老百姓的生命,扰乱社会的稳定,但是又不能赶他们走,怕国际组织说他们侵犯人权,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
澳大利亚建立起很多的难民处理中心,而瑙鲁就是其中一个,瑙鲁每接收一位难民,可以得到500欧元,这个费用还真不少,占到瑙鲁2/3的收入。
瑙鲁现在人均GDP只有7800美元了,曾经比迪拜还有钱,但是大肆挥霍、挥金如土,再加上经济单一,现在已经落寞了。
第三、肥胖和糖尿病爆发
瑙鲁有钱之后,他们虽然推行免费教育,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打工赚钱的概念,连开采磷酸原矿石员工,都是从国外请来的,他们根本就不工作,所以很多孩子也拒绝上学。
由于每天吃喝玩乐,一天吃6顿饭,饭后还喝很多的啤酒,平时也不喜欢运动,导致肥胖越来越严重。
瑙鲁有93%的人出现超重,70%的人是肥胖,有40%的人出现糖尿病,所以他们的平均寿命在55岁左右。
这跟荷兰国家的差距太大了,有钱了还坚持养生,还出去工作赚钱,虽然周末双休,但是平时坚持上班,而且瑙鲁没有发展其他的产业,每天就想钱从天上掉下来。
以前靠鸟粪发家致富,鸟粪没有后,现在又靠接收难民维持,要是没有难民怎么办呀!国家的高层人员没有作为,老百姓也已经习惯以前的生活了。
瑙鲁高层见肥胖越来越严重,号召老百姓出来散步,但是根本没有人出来,每天就在家里躺着喝啤酒,看电视过日子,坐吃山空。
总结:瑙鲁是一个小国家,国土面积小,人口少,而且这些年海平面在不断的上升,国土面积又不断的减少,如果瑙鲁再不想其他办法发展,老百姓可能只能逃离瑙鲁,去别的国家生活了。
一个国家没有发展方向,老百姓不想上学,不想挣钱,整天就想靠补贴过日子,怎么会富裕呢!
你怎么样看待曾经一夜暴富的瑙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