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曹植主,与曹植并称曹王?
“七子”之首王粲,与曹植并称曹王。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王粲极富文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2]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三国杀胜利时武将会说什么?
三国杀武将一般胜利时无具体话语,但人物语录却与历史经典息息相关:
1、铁戟双提八十斤,威风凛凛镇乾坤。——典韦《三国杀》
2、龙乘时而变,人乘势而起!——曹操《三国杀》
3、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荀彧《三国杀》
4、我自冷眼看世间,不问天下是与非。——贾诩《三国杀》
5、生人既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蔡文姬《三国杀》
6、命不由人,徒叹奈何。——荀彧《三国杀》
7、策谋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郭嘉《三国杀》
8、破阵斩将,易如反掌!——高顺《三国杀》
9、君且安坐,听我一言。——简雍《三国杀》
10、谦谦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儒生脱尘,不为好逸恶劳。——陆逊《三国杀》
11、不装疯卖傻,岂能安然无恙?——刘禅《三国杀》
12、北有美姬,频频南顾。——甄姬《三国杀》
13、体迅飞凫,飘忽若神。——甄姬《三国杀》
14、江东子弟,何惧于天下!——孙策《三国杀》
15、墨能力透纸背,亦能润物如水。——钟繇《三国杀》
16、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心依依。——蔡文姬《三国杀》
17、偷渡阴平,直取蜀汉!——邓艾《三国杀》
18、知天易,逆天难!——诸葛亮《三国杀》
19、天机难测,却尽在我掌中。——司马懿《三国杀》
20、借君一壶酒,七步亦成诗。——曹植《三国杀》
21、转守为攻,以静制动。——司马懿《三国杀》
22、愿承父志,与公瑾共谋天下。——孙策《三国杀》
23、舌灿莲花,妙语亦可下城池;纵情自适,明哲方能保自身。——简雍《三国杀》
24、天下能阻挡我前进的,就只有我自己。——庞德《三国杀》
25、别怀疑,我是真的傻,输给我,只怪你知道的太多了!——刘禅《三国杀》
26、独上危楼听风雨,举杯邀影念旧情。——曹丕《三国杀》
三国杀的曹植酒诗技能怎么用?
方法大致两种:
1.一次性给予曹植过量的伤害:
2.在曹植背面朝上的时候杀
曹植的酒诗确实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技能,但是这个技能经不住集火,也就是如果大家一起打他就不行了。
即便只有你一个人杀他,那么他就不能抓牌,你总会有机会酒杀他的。
下面是技能介绍:
酒诗——若你的武将牌正面朝上,你可以(在合理的时机)将你的武将牌翻面来视为使用一张【酒】;当你的武将牌背面朝上时你受到伤害,你可在伤害结算后将之翻回正面。
曹丕后悔杀曹植吗?
最终曹丕也没有杀曹植,只是将他贬谪,死后,曹植急于实现自己的志向,多次上书,可惜魏明帝一意孤行,只赏赐了他!
曹植胸中的志向不能施展,只能郁郁寡欢,埋头学习,终因忧郁而死!
原来曹操是很喜欢曹植的,曹植有用笔写成章的能力,记忆力惊人,从小就聪明异常。所以曹操外出参战也常常带着他,但喜欢还是喜欢,曹操不是糊涂人,他比谁都懂得政治的残酷与严酷。能够写诗的人不一定能当个好政治家,政治是理性的东西,诗本来就是一种浪漫的情调。
于是最终曹植栽在了喝酒这件浪漫的事情上,而且是两次。最初是喝醉后夜闯司马门,结果导致当年曹操便立志立曹丕为世子。二年后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率兵解救曹仁。也许想再给曹植一次机会,但在关键时刻,曹丕请曹植喝酒,曹植再次喝得烂醉如泥,等到曹操派人来,曹植已醉得走不动路了。
魏氏春秋曰:“植以行为,太子(曹丕)饮之,以酒为乐。王召植,植不能为王,所以王怒也。实际上,曹操一生也是爱喝酒写字的,那句名言“人生几何?“酒当歌”是曹操的名篇。但曹操对政治还是比较清醒的,历史上也没有他饮酒误事的记载。
曹植写给谁的诗?
曹植写给哥哥曹丕的
大家都知道,才华横溢的曹植与继位称帝的曹丕是亲兄弟,都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的亲孩子,这些人父子仨时称"三曹",都是"建安文学"集大成者。
只惋惜哥哥曹丕与弟弟曹植不太和谐,盖因诱人的帝位继承之争,兄弟俩发生了深深的裂痕。
相传曹丕称帝后,担忧父亲曹操将帝位传给弟弟曹植,又忌惮曹植的才华,还怀疑曹植作的《洛神赋》与他的甄妃有关,便有意挑他的不是,想除之而后快。
因曹操驾崩,遗命曹丕继承王位,曹植以醉酒为名没去参加父亲的葬礼。曹丕以此为由兴师问罪曹植,欲处死曹植。母亲卞皇后见情形不对,赶来替曹植求情,曹丕便需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高质量的诗,得到满堂认可即罢,否则杀无赦。
曹植见哥哥曹丕如此狠毒,不免感由心生,立时写下这首让人不胜唏嘘的古体诗。据说,这便是《七步诗》的由来,曹丕看后,多少一些惭愧,也就放弃了加害曹植之心,兄弟俩后来最后分别安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