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经常968延迟,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这段历史要从唐末黄巢起义说起,乾符元年自然灾害严重,王仙芝发动农民起义,乾符二年(875年)黄巢起义响应王仙芝,当时朝廷直属军事力量神策军在剿灭黄巢起义中消耗殆尽,不得以自能授权地方藩镇自行招募军队,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被镇压以后,割据势力已不是河北藩镇独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唐王朝的疆土上遍地开花,李唐王室的命运和东汉末年周天子的命运如出一辙,不得不看“各路诸侯”的脸色行事。
世界政治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先对五代十国做一个整体的概括,“五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其实就是自诩为正统的五个地域性政权,他们的统治范围大多在黄河以北,是这个政治大舞台的“C位”;“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南平、北汉。十国是五个大的区域性政权无法统御的地方,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摇摆”的不亦乐乎,除了北汉政权在山西外,其他九个国家大多在江浙淮闵以及四川两广地区。五代十国政权更迭脉络交错,看似独立又互有联系。丘山对五代十国分开讲述,方便大家理解。
五代之后梁他来了他来了,他踏着大步走来了,他就是猪瘟?不是啦,他叫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虽然小时候游手好闲不事生业,但是赶上了黄巢起义,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只要站到风口,“朱”也能飞上天,巧了,他就是那头飞上天的猪。乾符四年(877年)二十五岁朱温参加黄巢起义,跟随大军攻入长安。看到前途渺茫的朱温在中和二年(882年)火速占位转投李唐,唐僖宗给他赐名“全忠”,就是这个朱全忠,亲手终结了唐朝289年的统治。
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干政,朱温以勤王之名出兵讨乱。天复元年(901年)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杀死韩全诲和朱温和解。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黜唐昭宗,接受“禅让”正是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梁王朝诞生。
朱温像
五代之后唐提过朱温不得不提起他的宿敌李克用。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因其父救驾有功赐姓“李”中和元年、二年(882年)两次出兵勤王,此人在剿灭黄巢起义时的功劳不比朱温小。朱温河南攻城略地,李克用河北镇压起义,中国政治舞台吹吹打打唱起了“二人转”。此二人恩怨在此不做细说,朱温依靠自己的势力建立起后梁,而李克用的政权则是后唐、后汉以及北汉政权建立的基础。在朱温建立后梁之后,李克用便以唐室正统自居,以“亲王讨逆”为旗号。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父亲遗志,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李存勖全歼朱温精锐,923年,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李克用像
五代之后晋李存勖是一个“戏剧爱好者”称帝后沉迷戏曲重用伶人、宦官,称帝三年死于伶官郭从谦之手,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当政,后来李嗣源传位给三儿子李从厚,他的另一个儿子李从珂不干了,杀死李从厚自立为帝,李克用的女婿石敬瑭又反叛李从珂,但是考虑到自己有点弱,就从契丹借兵,并承诺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从此华北平原门户洞开)。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石敬瑭像
五代之后汉后晋石敬瑭传位石重贵以后,石重贵对契丹采取敌对态度,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前后三次南侵,最后攻陷开封,灭了晋朝,契丹在入侵过程中,遭到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不久后也在战争中病死,无奈北撤。契丹人退去之后,太原知守刘知远发兵收复河南、河北,建立后汉政权。
刘知远像
五代之后周后汉政权建立两年过后,部将郭威起兵攻入开封,杀死刘知远之子隐帝刘承祐,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因为郭威的子嗣在战中被刘承祐杀死,最后他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收养子侄柴荣(也叫郭荣),他手下的殿前都点检就是赵匡胤,他后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深知权臣武将对君主的威胁,这就有了“杯酒释兵权”,同时这也是整个宋朝重文抑武的原因。
十国1、天复元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据江淮建立杨吴(902年-937年)政权,后来被南唐取代。
2、开平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在西川自立称帝,创建前蜀(901年-925年)政权,被后唐所灭。
3、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册封钱镠吴越王,建立吴越(907年-978年)政权,吴越先后尊五代乃至北宋为中原正朔,并且接受册封,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宋。
4、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册封王审知为闵王,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建立闵国(909年-945年),后被南唐所灭。
5、岭南地区在刘谦,刘隐、刘陟(后改名刘龚)父子三人先后的经营下逐渐稳定,贞明三年(917年)刘龚称帝,建立南汉(917年-971年)政权,后为北宋所灭。
6、天复元年(902年)后梁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正式建国,南平国也称荆南(902年-963年),后来宋出兵湖南,假道江陵,南平纳地归降。
7、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封湖南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907年-951年)成立,后被南唐所灭。
8、长兴四年(933年)后唐将领孟知祥灭掉前蜀,次年称帝建立后蜀(934年-965年),后被宋灭。
9、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吴越政权被徐知诰取代,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37年-976年),后被宋灭。
10、十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广顺元年(951年)据河东十二州,建立的北汉(951年-979年)政权。这也是十国里唯一一个北方政权,后被宋灭。
纵观这一时期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政权的开拓者都是前朝重臣,他们靠政变和杀戮上位,又被别人赶下台而身死国灭,不过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个伟大的王朝即将来临。
四个地图的真实原形是哪里?
绝地岛地图原型是以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4分,切分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致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2294个居民点受核污染,其中致死9.3万人。800万公顷的土地成为放射性尘埃降落区。
当年距核电站仅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约5万居民全部被疏散,如今仍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城”。切尔贝利核事故无疑是人类灾难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虽然游戏并没有对绝地岛做出任何背景介绍或是说明。制作人在谈到最初设计游戏场景的时候,将小岛的名字起作“Erangel”。
在小岛里也可以看到教堂的废墟,这是典型的克里米亚半岛古文化建筑。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市的大教堂遗址,除了建筑,我们在游戏中的主岛还能够随处看见这个标志性雕像。
这个雕像就是苏联的国徽。所以这一切都说明这座小岛已经处于苏联的统治下。
沙漠地图原型墨西哥!首先从地理上来看,墨西哥与沙漠地图都是两面环海,而且在沙漠地图北部无法翻越的高墙似乎刚好暗合了墨西哥北部与美国相接的边境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再者从文化上看,墨西哥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国家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在沙漠地图中出现的文字恰好也都是西班牙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游戏中大家跳伞都爱选择的"皮卡多"其实是西班牙语Pecado的音译,而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罪恶",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恰恰素有"罪恶之城"的名号。
另外,游戏中的许多建筑和墨西哥一些乡镇的建筑也比较神似,看下图的皮卡,据说游戏中的原型是福特F系列,而这种车在墨西哥街头非常常见!
雨林地图原型泰国!在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在雨淋这个地图上,训练基地是在地图差不多中间的位置,然而训练基地的右后方一点点就是派南,在训练基地的正前方就是天堂度假村,大家知道游戏中的天堂度假村这种建筑在哪里吗?他是在缅甸泰国乃至越南很是常见,。
在这里面唯独不同的是天堂度假村有一种特别的象征,证明了他的原型就在泰国大家是否发现了庭院内和门外的那头大象,大象文化的象征就是泰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大象在泰国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雨林天堂度假村中旁边的椰树也是代表在泰国常见的周边环境。
泰国的皇宫和游戏中的天堂度假村,极其相似同样有大象的雕刻分别屹立在围墙外和内!推测在泰国皇宫,就是天堂度假村现实模仿泰国取景的地方,所有的取景和泰国景色一模一样,在游戏中把热情雨林天堂度假村放大来看,简直感觉如同在泰国一般。
雪地地图的原型是一个欧洲的发达国家,首先我们从吃鸡的界面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后面是一座大雪山,其实这个雪山就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可以说是欧洲的生命山脉了,雪地图肯定是一个欧洲国家,所以背景上的山只能是阿尔卑斯山。 再看看现实当中的山脉,是不是很像吃鸡背景图中的那一个山脉呢?虽然世界上的雪山很多,但是雪地的名字叫做“Vikendi”,这个词语是斯拉夫语系的词语,就是一个欧洲的国家,所以这个山实锤就是阿尔卑斯山。
还有这个小汽车,这个其实是一辆警车,这辆车的原型是菲尔特,而且是南斯拉夫的警车,不过这是在南斯拉夫没有解体之前的警车,是不是一模一样呢?由此可见,学地图应该就是南斯拉夫了,而现在的南斯拉夫被解体成了好几个国家,其中有一个国家叫做斯洛文尼亚。
经过一番了解,发现游戏当中很多牌匾上的字都是斯洛文尼亚语,再看看游戏里面的教堂和现实当中斯洛文尼亚的一座教堂,这相似度是不是很高呢?几乎可以断定就是斯洛文尼亚了。不管是风格还是气氛和文字,都是现在的斯洛文尼亚。
还有雪地地图中的这个地方,你们发现没有,游戏中的建筑排列和风格,还有配色,和现实当中的斯洛文尼亚的街景是一模一样的,这可是花了很大的时间找到的,再没有一个地方和游戏中的场景如此相似了只有这个地方是一样的。
再看看这个地方,上图是游戏中的,下面的图是现实的斯洛文尼亚的一处街景,看来做雪地地图的时候蓝洞出去旅游了一趟啊,应该玩的地方还比较多,可以看到这游戏当中的广场排列还有远处海边的灯塔,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就可以确定游戏中的原型就是斯洛文尼亚了吧,这下面的景象几乎就是一个现实版本的雪地地图了,而且背后的山脉可都是阿尔卑斯山脉,是不是感觉很惊喜呢?其实看到这里小编相信大家都能够确定雪地地图就是斯洛文尼亚了吧!
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当时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条件外,还有许多国内因素,比如日本是单一民族,有强烈的一致性和文化同质性,有学习外部文化的传统,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识字率高以及有古老的天皇制即传统的权威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那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最重要的因素是日本人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相对成熟,武士所起的作用及日本社会结构的特性。首先,日本人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相对成熟即启蒙运动的作用,这是个关键因素。在从传统向现代性转变的过程中,西欧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变革,这除了“第三等级”的兴起和发挥作用外,关键的一点是在变革以前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可以这样说,当人们广泛地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思想的时候,他们就要做出变革社会的有力行动。同西欧社会发展的状况相近,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深入人心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与西欧特别是法国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不能相比,但它的确是日本成功地进行社会变革和步入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具有近代意义的日本的思想启蒙运动源远流长,它开始于16世纪与西方文明的最初接触,到19世纪下半期进入高峰。与西方人的直接交往、翻译事业的发展、兰学的出现、辞典的出版、洋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和洋校的设立等都为日本人的西化或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点,当时东亚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日本相比。上述情况,使日本人在思想上日益开化,逐渐获得启蒙和觉醒。这种启蒙和觉醒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日本人的地理观和世界观的转变,即由中心感变为中空。在引入西方近代思想以前,日本人的世界观和地理观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类型的,即中心感,不过,日本人的中心感没有中国的“华夷”思想那么激烈。中国人把日本人称为“东夷”,而日本人则回敬说中国是“西夷”,在日本人眼里,朝鲜、琉球、东南亚诸国及西方国家也是“夷狄”。那时,日本人的视野只在东亚范围内。后来,随着同西方近代科学和思想的接触,日本人的地理观和世界观逐渐发生了向近代的转变,开始从东亚文化传统中解脱出来。他们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再把洋人称作“南夷”,而叫作“红毛”。
地理观和世界观的转变至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推动现代化,能够促进社会变革,能使身处传统环境中的人们冷静、理性、客观和科学地观察与思考外部世界,发现当时西方国家发展的一般趋势,并最终强化人们学习西方和进行变革的决心。第二个方面是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日本人在文化价值观上主要表现为向往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日本人开化和启蒙的第一个思想体系。尽管这种文化要素给日本民族带来了东方古典文明,但是无法使它跨入近代历史,无法使它了解和认识近代世界。随着西方文明向东亚的渗透,日本人开始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具体地说是传统东方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向着西方和近代性转变。最早促使日本人文化价值观转变的是医学,即西方近代的以解剖学和实验为基础的医学。
在早期,日本的医学主要是中国医学及其变种,以行医经验和阴阳平衡等朴素的辩证法为基础,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现代意义的科学实验。同中国人一样,当时的日本医生对人体的内部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还有错误认识。西医传入日本后,日本医生很快发现西医书中的解剖图与中国文献的记载有所不符,于是发生了疑问。通过试验和解剖,他们认识到西医的理论是正确的。医学上的转变,使日本人的思想和视野豁然开朗,他们明显地感到原有知识的贫乏,感到需要大规模接种西方文明。第三个方面是统一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的觉醒。古代的日本,在接种中国官僚制文明以后,曾有过短暂的民族统一和帝制时期。由于是接种外来文明,也由于本土条件的不成熟性,这种民族统一和帝制在日本从未充分发展过。
约从9世纪开始,日本人的民族统一意识和中央集权国家体制意识便沉沉睡去。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给日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即日本必须形成一个能够顺应和迎接这一冲击的政治主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民族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政体。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日本的志士们最终通过“王政复古”的形式建立了这样一个政体,但这个帝国体制绝不是古老帝国的再版,当然也不可能是传统的帝制,尽管它有传统的外衣,因为它已被注入了现代性和现代文化要素。总的说,日本人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相对成熟,是维新成功的基石。没有这个成熟,就不会有维新的成功。明治维新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武士所起的作用。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社会革命运动的推进,也必须聚集起足够的社会力量,否则,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发生逆转。
下级武士就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是一个军事集团,是一个文化集团,还是一股革命势力。作为地主武装,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曾有过,但日本的封建武士是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他们以杀伐为荣,并勇于切腹自杀,这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别坚强的性格,其军人的职业性和战斗性都高于其他国家的封建卫士。同时,日本的武士又是一个文化集团,学文习武是武士的两大职责。长期以来,他们垄断着日本文化,这又使他们比一般的封建卫士高出一筹。除此,日本的武士还是一股革命势力。
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大量削减他们的俸禄,他们“恨主如仇”,产生了革命思想,并最早接受了欧洲的近代科学知识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他们不仅具有忠诚、尽职、勇敢、荣誉感和视死如归等传统价值观,而且具有开阔的视野,有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伟大抱负。先进的西方战胜落后的东方是不可避免的,要打破常规,必须有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力量,而日本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就是这种力量,他们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当革命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便挺身而出,勇敢地担负起革命的领导责任,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日本社会结构的特性即分封制框架结构起了作用。
小编认为这三要素缺一不可,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推动力,但也佩服日本人的果断,以及吸收新的东西的能量。好了今天的历史文化知识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各位阅读,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见解都可以给小编留言评论。
狸猫换太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谢邀!
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故事的前沿脉络贯通了整个北宋的前期与中期。甚至直接关系到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这个故事讲的是宋真宗继位以后,一直无后,后来后宫有两位嫔妃,一位是刘贵妃,一位是李宸妃,两位贵妃同时有孕。皇帝非常高兴就说谁要是先生下皇子,谁的会被孩子立为太子,母亲立为皇后。后来李宸妃先生下皇子,但是刘贵妃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的安排人用狸猫的尸体换走了孩子,并污蔑说李宸妃生下妖孽,宋真宗非常生气将李宸妃打入冷宫。后来刘贵妃也生下了皇子被立为了皇后,苍天有眼,刘贵妃的这位皇子没过多久夭折了。而当年被换走的李宸妃的儿子其实被悄悄的送到了宫外,这时就被接入了宫中,后来继位便是宋仁宗,再后来在包拯的努力下真相大白,李宸妃平冤昭雪。
而另外有一个版本就是刘贵妃一直没有怀孕,而李宸妃怀孕了,刘贵妃非常的不开心,认为如果其他皇妃生下子嗣,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用狸猫的尸体换走了孩子,并污蔑说李宸妃生下妖孽,李宸妃被打入冷宫。孩子本来是要被刘贵妃杀死,但是派去淹死孩子的宫女寇珠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悄悄的把孩子送出宫外,交由赵匡胤的儿子八贤王赵德芳抚养。宋真宗是赵光义的儿子,一直再也没有后代,就想在宗室里面选一个孩子做太子,这时就把其实是自己儿子的八贤王之子选上了。后来还是在包拯的帮助下真相大白,刘贵妃被处死,李宸妃被释放,这名孩子继位,也就是宋仁宗。
尽管两个版本略有不同,但结局是相同的,真宗真正的儿子被找回,李宸妃的冤屈被洗刷。这个故事精彩淋漓的呈现了各种忠奸是非的人物,非常有故事性,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历史上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宋真宗皇帝赵桓,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原本的皇位与他并没有关系,但是在太宗皇帝最有能力的长子赵元佐,因为父亲将太祖皇帝的儿子赵廷美被冤死之事感到不平,就在一次宴会上因酒醉纵火,被废为庶人。二子赵元僖因为被当做准太子,与大臣各种结交,最后也莫名奇妙的“早朝回府,暴病而亡”之后,被立为太子。
或许正是自己的太子之位来的莫名其妙,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做太子的准备,与他的两位哥哥相比,他更加谦逊和平和一些。再加上成长环境中有大伯和父亲这样性格强硬的人存在,赵恒多少骨子里有些软弱,所以后来的澶渊之盟的时候,明明对辽作战处于优势,但真宗皇帝并未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反而尽快与辽人讲和,每年还有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
说道送岁币,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宋朝派去辽国洽谈岁币数量的使臣名叫曹利用,这个曹利用与辽国达成一致后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忙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好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300万两如此庞大数额,真宗皇帝都能妥协,如此其实更能看出他骨子里的软弱属性。
一般属性软弱的人喜欢的另外一半,往往是性格强势的类型,大方面叫互补,小方面讲叫习惯性受虐。你可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夫妻,很多都是这种情况。而真宗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同样逃不过这个心理怪圈。他一生后宫佳丽三千,但独独宠爱刘娥一人,这个刘娥便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刘贵妃的原型。
刘娥(968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这刘娥家里原本是五代时期官宦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母亲生她的时候,曾经梦到明月入怀,估计觉得是姮娥转世,于是取名刘娥。后来父亲出征战死,刘家便家道中落。后来刘娥辗转多地就,嫁给了善作银器的一名工匠叫做龚美。宋真宗赵桓此时已经是作为准太子身份掌管开封府,因为府里要锻造玉器,所以家人常来往于龚美的银器铺。
一日这龚美和赵桓府中的指挥使张耆交流后得知,身为王子的赵恒要选择一些侍婢姬妾入府,尤其最好是四川女子,而刘娥从小就生活在四川,而且非常貌美。这龚美也是心大,为了功名富贵竟然不惜让自己的结发妻子去冒充选秀。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赵桓,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不一样的女子,此时的赵桓有十五岁,而刘娥也是十五岁,可以推断,在这样的一段感情中,刘娥应当是慢慢占据了主动权。
可是好景不长,太宗皇帝要给赵桓册立正妻,赵桓的乳母秦国夫人因为与北宋开国将领潘美的女儿潘氏交好,所以想要让潘氏当选,但是赵桓自然想要让刘娥当选。于是在有一次宋太宗闲聊时候问她:“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恒儿有些精神不振啊。”秦国夫人便有意无意的说道,就是因为最近宠爱一个街头卖艺女刘娥,此女很会勾引人。宋太宗非常生气,认为儿子沉迷女色都是因为这样的女子。命人立刻将刘娥遣送出府。赵恒无奈,只能把刘娥藏到自己最信任的指挥使张耆家中,册立潘氏作为王妃。
这潘氏也是命苦,身体可能不太好,再加上赵桓的心不在自己的妻子这里,屡屡去张耆家中与刘娥偷情。诸多原因下,潘氏仅仅过了六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没有子嗣。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郭氏。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又过了十五年太宗皇帝去世,真宗皇帝继位,刘娥才真正的熬出了头,被真宗皇帝接入宫中,此时刘娥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但是赵桓对她依然痴心如故。
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继位的宋仁宗仍然以母相待。仁宗皇帝赵祯,生母李氏,这名李氏并不像狸猫换太子中所说和刘娥平起平坐,而是最早在刘娥入宫时带入宫中的侍女。真宗皇帝独宠刘娥可惜刘娥一直未孕,最后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办法,恰巧这位李氏声称梦到仙人降生为己子,于是刘娥就把李氏作为了目标,最终达到目的,李氏顺利生下了仁宗皇帝赵祯。
因为真宗皇帝对刘氏的宠爱,又不想因为她无子嗣而受到群臣不满,于是对外宣传这个孩子是刘娥所生,交由刘娥抚养。并且将刘娥立为皇后。李氏因为生子有功逐渐被封为李宸妃,这位李娘娘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到死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的亲生母亲而骄傲。
真宗后期,刘娥强硬的性格逐渐展现出来。她将势力延伸到朝堂,她结交丁谓、曹利用等人,打败了以寇准为首的势力,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刘娥临朝称制之后,罢免了“权相丁谓”,又因谋反罪处置了曹利用,这样刘娥便独揽了政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刘娥“违制”,没有着后妃服饰而是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的册封大典,足见她的野心。但是当有臣子上书时,请刘娥“依武后故事”, 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可见她并不是毫无底线。
刘娥去世之后,宋仁宗的身世便大白于天下。有人告诉仁宗:“刘后非陛下真正的母亲,陛下的母亲是李宸妃,已经过世了。宋仁宗这才明白,原来刘娥并非自己生母,而生母李妃至死都不得与自己相认。这样真相让善良纯厚的仁宗皇帝悲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八贤王的原型,太宗皇帝第八子,真宗皇帝的弟弟,仁宗皇帝的叔叔赵元佐此时告诉仁宗皇帝,皇帝的生母李氏是被刘娥给害死的。仁宗皇帝一听更是非常吃惊,派兵包围了刘娥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此时仁宗皇帝才知道,李氏并非刘娥所杀。
整个这个过程,史书上称为“仁宗认母”但是这样的故事传到了民间,版本就不一样了,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狸猫换太子”。而为什么原本无罪的刘娥,却被编纂成十恶不赦的元凶呢。纵观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独霸朝政,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这样的行为,在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大部分的文人对这种违制行为非常的痛恨,于是在各种文学创作上对刘娥多加诋毁。以至于到后来宋仁宗不得不下旨:朝廷和民间皆不得对太后临朝时期的往事妄加议论。更加起到了欲盖弥彰的作用。
故事终究是故事,历史还是历史,当初的真相或许早已经掩盖在了刀笔吏的笔耕不辍之下,人性的光辉一直在长河当中熠熠闪耀,变成故事的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忠奸是非,而变成历史的故事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千年前的人们和你同样面临多种选择,而真正能给予人生答案的只有自己。
大宋苏历代皇帝?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