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秒杀许攸,你觉得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道理吗?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在曹操面对袁绍举兵南征时所提,此时的曹操在战与退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继荀彧提出了“四胜四败论”以后,郭嘉复言要战,且以“十胜十败”稳定军心,鼓励曹操。此论一方面是给予曹操势力众将士鼓舞士气,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战本就不能退,只能迎战,否则曹操再无力抵抗袁绍势力。
且不说郭嘉此论的目的是稳定军心和鼓励曹操迎战,但看此十条是否有理有据。
“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家族乃四世三公,这种身份重于各种繁杂礼节也很正常,而曹操阉宦之后,也曾在董卓面前说过“绍常耻臣为伍”,虽说两人是发小,但成年以后还是会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身世显赫的袁绍当然会更注重身份地位,这一点上并非谁之对错,但对于战争来说,就会稍显多余。“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这一点在于献帝是由曹操护驾至许昌,而袁绍讨伐曹操是将献帝安危至于不顾,但此条过于牵强,因为袁绍帐下陈琳的讨贼檄文中写的很清楚,“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这里将曹操比作赵高,袁绍就是来清君侧的,所以这一条谁顺谁逆也不好定论,只是各听各家之言罢了。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这一点讲的比较中肯,桓灵二帝时期确实是政失于宽,纲常崩乱,而袁绍作为豪门子弟,以宽广纳人才没有错,但容忍手下乱纪就显得施政过于宽松了,比如许攸的亲戚私占民田,袁绍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相比较而言,曹操治理更为严厉,自己的坐骑受惊跑入麦田,还要削发代首以正军纪。
“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这一点也稍有牵强,袁绍重用亲戚,曹操就不用了吗?曹操势力内掌握兵权的全是曹氏宗亲和夏侯宗亲,这一点上也都是合情合理,任何老板都是最信任自己的亲人,袁绍无非就是重用几个儿子和外甥高干而已。
“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这一点上也说到了核心之处,袁绍的多谋少决使他错过了很多机会,迎献帝的时候比曹操慢了半拍,曹操攻伐吕布时袁绍没动静,曹操打陶谦的时候袁绍没动静,曹操打刘表的时候袁绍没动静。而这几次都是有谋臣或者外来使者献计于他的,他却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在这个方面,曹操要果断的太多。
“袁绍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这一点也显得牵强,袁绍因势大,多有投奔效力之人,也难免会有沽名钓誉之辈,这一点上不能放大为袁绍的识人不明,也不能说袁绍对待下属不够坦诚,郭图、沮授、田丰、许攸,哪个不是当世人杰?荀彧在冀州避难之时,袁绍也是以国士相待,只是荀彧不愿意为袁绍效力罢了。
“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袁绍并不是恤近忽远之辈,但他的思路确实跳跃性很大,这点在迎献帝的时候表现的最为明显,但因史料记录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郭图建议迎献帝,一个是郭图建议不迎献帝,无论是哪一个说法,袁绍表现的都为前思后虑,听信一言又听信另一言,犹豫不决中被曹操夺走了献帝。而返观曹操,在对待臣下的意见上,向来只是作为参考,而且会详细分析每一位谋士的建议,最后自己做出决定,甚至在立储的家事上还要咨询贾诩、荀彧这等臣下的意见,因此从君臣关系上,曹操更得人心。
“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这里最明显的事件就是田丰的“死谏”遇上郭图的谗言,也反映了袁绍的不察不明,作为主公来说,这一点很致命。反观曹操,兼听则明一直是他的优点,凡事不听一人之言,征战在外,众多谋士相伴,还要书信问计荀彧,这一点上不是任何人能做到的,刘备的夷陵之战若能像曹操一样多听各方建议,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
“袁绍是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这两条合为一句,从文武能力上总结,袁绍都不如曹操,无论是治政还是治军,袁绍确实很混乱,而曹操井井有条;论打仗,袁绍虽平定河北,战胜强敌公孙瓒、安抚三郡乌丸以及鲜卑少数民族,但这都建立在他庞大的军政基础之上。反观曹操以兖州起家来看,攻陶谦、破吕布,收刘备,抚马腾,定北海,这等难度要比袁绍平定河北更为艰难。
总结来看,郭嘉的“十胜十败”是站在曹操势力的角度来写的,当然要把曹操吹嘘一翻,目的就是稳定军心,并使曹操坚定信心。但成王败寇,若是袁绍胜了,想必陈琳的“讨贼檄文”会名扬天下,而郭嘉的“十胜十败”就成了笑话。
刘备赵云马超对战曹操典韦许褚?
剑为百兵之君,剑有王者之气。剑术,是一名武将的必备技能。
在演义中,有太多的名将、名人,均精通剑术。姜维、钟会,均可以持剑立杀数十人;关羽、张飞,均有持剑杀敌的精彩瞬间;尤其是在刘备的鸿门宴上,魏延、刘封、张任、邓贤等名将,均可以在宴前持剑乱舞。周瑜不但善音律,还精通剑术;徐庶不仅善谋略,还好学击剑;即便是傀儡皇帝曹髦,为了讨伐司马昭,还可以仗剑升辇;尤其是优柔寡断的袁绍,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还可以在董卓面前拔剑相向!
刘备、赵云、马超,剑术各有光辉;曹操、典韦、许褚,剑术却相去甚远。如果这六人持剑步战,哪方能赢呢?
刘备:雌雄双股剑,征战四方。在关羽、张飞分别打造了青龙刀、丈八蛇矛的同时,刘备打造了一对雌雄双股剑。自此后,刘备持此双股剑奋勇杀敌,征战四方。在演义中,敢于持剑上阵的,似乎只有刘备一人而已!刘备的剑术,有多处精彩表现:
1.讨黄巾之战,刘备每战均身先士卒,与关羽、张飞一同冲锋在前,身经大小混战厮杀数十场!曲阳之战,刘备亲自与张宝单挑;张宝的剑术不敌,只好披发仗剑,祭出妖法,才将刘备战退。
2.虎牢关之战,刘备看到张飞、关羽战不倒吕布,挥舞双股剑疾驰而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也许有人会说,刘备的加入帮了倒忙,但即便如此,刘备能够在混战中持剑与吕布过招多时,这种武力和自保能力,足以傲视绝大部分二流武将了!
3.穰山之战,刘备跟随赵云奋力杀出重围;次日拂晓,刘备遇到张郃、高览围追堵截,在万念俱灰之后,重拾斗志,准备持剑自战高览,不过赵云赶来将高览秒杀。
4.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追赶赵云(诈败),忽听一声炮响,刘备持剑杀来,亲自与夏侯惇交战。夏侯惇大骂,刘备诈败,把夏侯惇引诱到密林深处。
5.携民渡江,至长坂坡前,曹操大军掩杀过来,刘备奋力死战,又骂退文聘,最终得以与张飞汇合。
6.东吴招亲,刘备拔出随从佩戴之剑,对着庭前的巨石,“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一见之下,心中大惊。
7.兵败夷陵,在东吴徐盛大军的围攻之下,刘备于混乱中死战得脱,此后与关兴、张苞合兵一处。
纵观刘备的作战表现,其武力值是非常可圈可点的,似乎不亚于李典、马岱等人。刘备不仅双臂较长(手可过膝),有效刺击范围大于常人,又兼力量惊人,因此双股剑的威力非同小可;如果是与敌方持剑相对,则优势立显!
赵云:青釭剑削铁如泥。赵云枪法冠绝,箭术称雄,在得到青釭剑后,更如虎添翼。赵云的青釭剑,从不轻易使用;一旦利剑出鞘,必让敌人血溅五步!
长坂坡之战,赵云刺死夏侯恩、得到青釭剑后,心中大喜。土墙内,赵云对糜夫人说,请夫人上马,末将步战保夫人冲出重围!正是因为有了青釭剑,赵云才更添底气,才有了如此胆气和豪气!土坑血战,赵云从陷马坑跳出后,遭遇曹兵蜂拥围攻,亮银枪已不易发挥,就拔出青釭剑尽情乱砍,但见“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在长坂坡最后突围阶段,赵云在人困马乏之际,还用青釭剑砍掉了钟绅的半个脑壳。
截江夺斗,赵云以枪拨开东吴兵的乱箭,努力追赶孙夫人的大船。看看靠近,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欲登大船;东吴周善与手下三十余人持兵器乱戳,阻止赵云登船。赵云抽出青釭剑急挥,东吴兵的长矛、马刀齐刷刷断落,周善等人大惊之下接连倒退。赵云纵身一跃,跳上孙夫人的大船。
在保刘备从东吴赶回荆州的路上,丁奉、徐盛、陈武、潘璋四将被孙夫人训斥后,本想用强;但赵云挺枪持剑,怒目而视,随时准备厮杀,将这四人吓的喏喏连声而退。在保诸葛亮去东吴吊唁的行程中,东吴诸将皆欲杀诸葛亮,但最终结果是,“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青釭剑是绝世宝剑,赵云又是无双之将,因此青釭剑在赵云手中,堪称熠熠生辉,而赵云持青釭剑,可谓无往不利。
马超:宝剑新磨,剑术大家。马超不仅是爱剑之人,更是剑术大家,甚至有高级剑术流传后世。
潼关之战,曹操以贾诩的离间计,成功将韩遂逼反。在韩遂账内,众人密谋害马超,被马超听到。马超持剑杀入,一剑斩掉韩遂的手腕。韩遂帐下五健将一齐亮剑,围绕着马超混杀。马超挥舞宝剑,力战众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然后砍翻了马玩,剁倒了梁兴,其余三将抱头鼠窜。
这是演义中唯一一场乱剑之间的战斗!只身处于敌营,狭窄环境内,马超却以一敌六,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敌将,这种剑术表现,仅马超一人而已,无出其右者!
渭桥兵败,马超遭遇许褚、夏侯渊、曹洪、徐晃四将围攻,在冲出重围后,马超又遭遇了乱飞如蝗的箭林,其中还夹杂了很多暗弩。马超以枪拨开乱箭,但是坐骑却被暗弩射倒;马超翻身落地后,又急忙挥舞宝剑,再次拨开纷纷射来的箭羽。
在李恢劝降时,马超曾说,“我宝剑新磨”,如果你狂言造次,就请试剑吧。由此可见,马超对于剑术,不仅深有研究,甚至到了情有独钟、难以自拔的地步,能够时时保养、磨新;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大抵就如马超这般吧!
刘备、赵云、马超,均称得上剑术达人,甚至吹捧一点,说他们是剑术大师都毫不为过!再看曹操阵营的三人,他们的剑术,则就相形见绌太多了!
曹操:倚天剑大杀四方!曹操生平有两把宝剑,青釭剑被赵云夺去,倚天剑自己随身佩戴,并持之大杀四方。倚天剑在曹操手中,斩喉饮血颇多,战绩相当抢眼,且看:
1.夜宿吕家庄,曹操提剑杀入后堂,不问老幼,不管男女,连斩七八口!陈宫大叫,误杀好人矣;曹操懊恼之下,对着床下的那只黑猪又是一剑!奔逃路上,遇到吕伯奢,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从背后将吕伯奢斩于驴下!
2.衣带诏事发,曹操处理了神医吉平、国舅董承、王子服等人之后,将此数人诛灭三族;然后仍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诛杀身怀六甲的董贵妃。
3.二征张绣,曹操明令:但有践踏麦田者,立斩!行军途中,曹操的坐骑被田间飞起的斑鸠惊煞,慌乱之下冲入麦田,将庄稼践踏遍地。曹操抽出倚天剑,割发代首。
4.行宫之中,曹操假寐,故意蹬掉被褥;侍者殷勤,立即上前服侍。曹操暴起,抽出倚天剑,将侍者斩杀。
5.潼关之战,曹操被马超杀到狼狈逃窜,马超率西凉铁骑奋力直追。马超说,穿红袍的是曹贼,曹操立即将战袍脱下扔掉;马超说,长胡须的是曹贼,曹操闻听,即抽出倚天剑,齐刷刷将胡须斩断,最终成功逃命!
6.翻修洛阳宫殿,曹操征用跃龙潭的大梨树,但是此树斧砍不入,锯解不开!曹操大怒,亲至跃龙潭,以倚天剑猛砍梨树,“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曹操怪叫连声,掷剑于地,上马而逃。自此,倚天剑遗失!
倚天剑在曹操手中,真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想当年,在刺杀董卓时,曹操手提七星宝刀,竟然不敢从睡梦中的董卓背后下手;在荥阳之战时,曹操甚至还被两个小卒活捉;种种迹象表明,曹操的战斗力实在不容乐观。在三十年的征战生涯中,曹操从未与人厮杀,一旦遇到兵败或险情,他从未像刘备那样奋力死战,而是大呼“谁人救我”,依靠典韦、许褚、曹洪等人的舍命护主,才能保命喘息。
有些人,折枝摘叶即可为剑,而有些人,手提宝剑却似枯枝废柴!像曹操这种战斗指数,绝对白瞎了倚天宝剑!
典韦:不要和我谈剑!剑属于轻兵器,攻击范围较短;剑术的诀要,在于招式和技巧。因此,典韦这种力量型的武将,是非常不善于用剑的;如果典韦用剑进行格斗,力量优势根本不易发挥,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佩剑,是武将必备,既可以防身,又可以应急,即便是很多文官、谋士,也会佩剑在身;然而,典韦作为超一流武将,在其作战生涯中,不仅从未持剑杀敌,甚至从未佩剑!可见,典韦对于剑术,似乎一窍不通。
宛城之战,胡车儿盗走了典韦双戟,张绣连夜发动叛乱。典韦手无兵器(无佩剑),匆忙之间,“急掣步卒腰刀在手”。但典韦手持腰刀,攻击力实在有限,在砍死数人之后,就被大量的枪兵围在营寨门口。典韦把腰刀砍到缺口,没有继续换刀、或者换枪,而是发挥自己的力量优势,抓起两个贼兵充当武器,可惜这两个贼兵迅速就被削成乱片,典韦也被刺中了十几枪。
从典韦的谢幕之战来看,他步战能力虽强,但他手持腰刀作战的表现实在一般,如果将腰刀换成更注重于招式的剑,典韦的战斗力会更加跳水!
许褚:佩剑在手!许褚腰大十围,力大无穷,可以倒拽牛尾,逆行百步。许褚作为超一流武将,战斗力与典韦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低。相比于典韦,许褚的步战能力一般,从未有突出表现。
许褚作为力量型武将,又与典韦类似,也不善于用剑。然而,许褚却慕君子之风,喜欢佩剑,但仅限于佩戴,却从未持之杀敌。
冀州城东门,许攸居功自傲,不知死活地挑衅起许褚来。许褚大怒,拔剑杀之。
渭水之战,马超再次追杀曹操甚急,已离不得百余步。许褚拖着曹操下船,但船已漂离岸边一丈开外;许褚背着曹操涉水登船,曹兵争先恐后地跳水逃命,抢着扒拉曹操的船帮。许褚大怒,抽出佩戴之剑一顿乱砍,“傍船之手尽折,倒于水中”。
这就是许褚持剑的两次斩杀记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客观地讲,典韦、许褚持剑,有点类似于张飞穿针,根本不搭!
刘备、赵云、马超,均剑术达人,持剑足以驰骋疆场,斩将杀敌。曹操、典韦、许褚,皆剑术小白,曹操持倚天剑,只会滥杀无辜;而典韦、许褚持剑,无异于弃长取短,即便是手持倚天剑,他们也是暴殄天物。因此,这六人的比拼,刘备方会毫无悬念的取胜!
结语:如果是以剑比武,不管是混战还是轮番单挑,刘备方都是完胜;如果是搏命厮杀,刘备足以自保,甚至还能强悍助攻,而赵云、马超一旦杀红了眼,典韦、许褚必会因舍命护主而先后壮烈牺牲,曹操亦随之而去!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虽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而马革裹尸也算得上武人的归宿与荣耀,但同样是死,有的人却光辉伟大,有的却无比憋闷。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三国演义》中死得最冤的六大将。
第六位:高顺提起高顺自然会让人想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陷阵营。高顺的地位比较特殊,不在八健将之列,地位隐隐在张辽、臧霸之上,练兵能力在整个汉末三国首屈一指,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白门楼魏续、侯成、宋宪反水绑了吕布,开城迎曹军入城,高顺与张辽等人均遭擒获。面对曹操,吕布求饶,却因刘备一句“君不见丁建阳、董卓”而身首异处;张辽先骂吕布,后骂曹操,不过在关羽和刘备的劝说下,再加上曹操本有收其为己用之心,所以不仅没有计较,还对张辽加官进爵。
可是曹操对高顺的处理很特殊,高顺没有骂人,也没有求饶,不卑不亢的一言不发,照理说以曹操的爱才之心和高顺的能力本应得到好的结果,却不知曹操为何恼怒,结果把高顺给杀了。
这里演义交代的不是很清楚,让人感觉有些莫名其名。其实高顺被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力太强,地位又颇高。如果接纳了高顺,官职低了显得曹操不会用人,高了让随曹操多年浴血奋战的诸将作何感想?所以高顺的存在就像一个烫手山芋,接纳他很可能破坏麾下武将之间的平衡,甚至造成不满情绪。所以曹操最终决定赐其一死,也算全了高顺的忠义之名。
因能力过强不好安置而被杀,高顺的遭遇在整个汉末三国都算少见了。
第五位:邓艾邓艾智勇双全,和姜维堪称一时瑜亮,面对姜维的屡次北伐,二人互有胜负,尽管邓艾胜得少些,但对大局无碍,从这个角度讲邓艾称得上“曹魏屏障”。
在司马昭下定决心灭亡蜀汉后,邓艾与钟会共率大军出征,由于姜维这块难啃的骨头,于是邓艾提出与钟会分兵,自己涉险偷渡阴平,直达成都,逼降了刘禅,蜀汉灭亡。
立下不世之功的邓艾多少有些膨胀,做了一些比较敏感的事,这说明了邓艾缺少政治头脑与眼光。而随后钟会中姜维之计,开始与邓艾互撕,并将邓艾捉拿。司马昭明知实际造反的是钟会,邓艾是无辜的,却没有点破,致使邓艾最终身死。
邓艾或许会憋屈,也确实挺冤,但这就是现实,如此大的功劳要如何封赏,如何安置?钟会反了,邓艾将来呢?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邓艾虽然是出色的战将甚至统帅,却依旧不得不承受被卸磨杀驴的命运。
第四位:甘宁《三国演义》将蜀汉、曹魏当作正反两派进行描写,相对而言东吴比较边缘化,这点从武力体系设定中也能看出来。江东十二虎臣中的潘璋、蒋钦甚至历史万人敌丁奉都被设定成挡不住五虎三五合的战五渣,整个东吴只有孙策、太史慈、甘宁三个一流武将,超一更是一个也没有。
即便罗贯中对东吴比较“吝惜笔墨”,但甘宁还是比较出彩的,大刀、铁链、弓箭、盾牌无所不通,另外水性极佳,作战也极为勇猛,百骑劫曹营让孙权大喜过望,称甘兴霸是与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比肩的人物。
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最终也难抵病痛。夷陵之战,甘宁患了痢疾,带病上阵,结果遇见蛮王沙摩柯。此时的甘宁如同没牙的老虎,全无昔日“锦帆贼”的意气风发,被吓得不敢交战,回马便走,可惜还是没能逃过一劫,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重伤不治。
与其说甘宁是死在沙摩柯手中,不如说是死于疾病的折磨,毕竟“好汉搁不住三泡稀”。
第三位:姜维姜维本是魏将,不得已而归降蜀汉,但诸葛亮几乎将其当做传人,倾囊相授,让姜维深感大恩,从此死心塌地为蜀汉效命,鞠躬尽瘁。
诸葛亮死后,朝堂中关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和偏安一隅、休养生息一直存在争论,姜维力排众议,秉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终因国力上的差距屡屡铩羽而归。
钟会、邓艾联军灭蜀,姜维率大军抵御,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不战而降。尚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姜维不由发出“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的感慨。
不甘心木已成舟的姜维诈降钟会,并挑拨其造反,还除掉了一直让他恨得牙痒痒的邓艾。正当姜维觉得一切照自己的预想推进打算从中取事时,钟会军中哗变。其实以钟会的威望根本不足以让三军将士支持其谋反,而试图杀出重围的姜维又恰恰犯了心绞痛,以致被乱军所杀。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无助且悲凉的呐喊,可惜……
第二位:颜良很多人都知道,颜良是被关羽秒杀的,也因此让关公之威名传遍天下,于是没有人去在意细节,更不会有人为颜良叫屈。
可是颜良死的真的挺冤。正所谓:“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当时颜良率十万大军出白马,两军阵前连杀魏续、宋宪,二十合击败徐晃,使得包括诸将栗然。不得已,曹操只好请出不愿启用的关羽。
关羽倒提青龙刀,直冲河北军中,颜良刚要问话,结果关羽马快,一刀将颜良刺死,割下首级而走。
很多人说颜良身为大将,在战场不做提防,是咎由自取,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颜良之死主要是因为他守信重诺,硬要说,算是被刘备、关羽隔空联手害死!
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颜良得刘备托付,所以根本没打算和关羽作战,结果因此而死。
第一位:吕蒙吕蒙对东吴可谓居功至伟,荆州问题一直是孙权心中的痛,双方围绕这一问题始终没能达成一致,然而吕蒙解决了。
吕子明用陆逊之计,先示敌以弱,又白衣渡江,不仅收复了荆州,同时生擒关羽。孙权大喜之下,甚至说出吕蒙强过周瑜、鲁肃的话。
于公,吕蒙是孙吴的臣子,所做一切无可厚非,可是到了关羽眼中却成了奸险小人。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兵者诡道也。显圣报仇是本事,但以这样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误开脱,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当然了,吕蒙之死如此玄幻是演义独创,历史上是急病过世的。
其实是不是冤,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解读,答案自然也就不尽相同。您还知道哪些人物,欢迎补充。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duct_i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cover":"https:\/\/lf2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price":2800,"market_price":4200,"cos_fee":14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721,"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三国演义"}","commodity_id":"3351143892354606634","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2,"price":2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shop_goods_id":"3351096240665429124"}","img_url":"http://p9-item.ecombdimg.com/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28,"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 --}
三国杀手游许攸限时秒杀多少元宝?
拥有三万元宝,你可以买一个许攸,许攸强度很高。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出的名人最多?
个人感觉名人最多的当属东周时期,也就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东周自周平王姬宜臼之后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虽然有王室存在却是名存实亡,东周王室一般都会依靠比较牛逼的诸侯帮助,说白了就是看大诸侯的脸面行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为东周的前半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56年)是为东周后半期。这一时期霸主、文臣武将、思想家、政治家辈出。个人认为论名人多少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当属第一。一、诸侯霸主辈出!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示弱,诸王争霸天下。春秋时期就有大大小小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战国时期虽然少了一些但也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在这515年间得有多少任诸侯国国君。其中最有名的春秋五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主: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王。
二、诸子百家名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比较有名的当属: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涌现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封圣、封祖、封神的名人:“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兵圣”孙子、“匠圣”鲁班、“医祖”扁鹊、“杀神”白起、“战神”李牧、“商圣”范蠡、“谋圣”鬼谷子、“辞賦之祖”屈原和荀子,还有被称作为神仙的“太上老君”老子以及“南华真君”庄子。
另外儒家还有七十二贤,道家还有文子、列子等,法家管仲、吴起、商鞅、慎到、乐毅、韩非子等,兵家孙膑、司马穰苴、尉缭、魏无忌等等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纵横家、军事家等文臣武将实在太多了就不一一述说了,请大家见谅。
三、美女如云。西施四大美女之一,让勾践复国称为霸主。
褒姒四大妖姬之一,致使西周灭亡的王后。
丽姬四大妖姬之一,霍乱晋国朝政之妖后。
庄姜第一位女诗人,出嫁时造成万人空巷。
赵姬秦始皇的母后,以淫荡偷情闻名于世。
另外还有:文姜、哀姜、宣姜、南子、蔡姬、芈月、弄玉、夏姬、息夫人等众多美女。
东周时期论君王数量绝对当属第一;论文臣武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纵横家等大家说名人第二没有那个朝代敢成第一;论美女有“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以及“四大妖姬之二”的褒姒、丽姬领衔,绝对不会比其他朝代弱。所以个人认为:论历史名人那个朝代数量多?当属东周为最。
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