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国战华,为何现在有人觉得汉武帝是败家子?
不知道何时网上有些人开始为隋炀帝评功叫好,“雄才大略”、“千古一帝”都被贴在了隋炀帝身上,而汉武帝倒成了败家子,这彻底颠覆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
无外乎觉得他们两个都穷兵黩武,耗尽了祖宗留下的那点资本。而隋炀帝为后世留下了开通南北经济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反观汉武帝搞出了巫蛊之祸,屡次封禅,迫害史学家司马迁,逼得李陵叛降。有书君倒不这样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看隋炀帝。
他开凿了大运河,让南北畅通起来,带动了南北的经济,但他急功近利,征用百余万百姓日夜开凿,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运河时常堵塞,泛滥成灾,他却不管不顾带着百官和妃子们乘船巡游玩乐。
他开创了科举考试,编书办学校。而所谓的科举考试,只是允许贵族世家参试,寒门和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的。
他一生乱用民力,大兴土木,建洛阳,造西苑,动辄就征用百余万百姓,让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他好大喜功,东征西讨。三打高句丽输多胜少,攻打突厥,引发了突厥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后来隋末四分五裂,导致了全国暴乱,他却荒淫无度只知玩乐终成了亡国之君。
他是一个暴君,为夺皇位杀父弑兄,残害忠良,几十年间就耗尽了隋文帝打下的江山财富,是个真正的败家子。
其次看汉武帝。
在文化上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文化思想的统一。
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改革币制、均输平准。规范了当时的市场秩序,抑制了货币混乱造成的通货膨胀,调控了物价,集中了国家财富。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兵不血刃就解决了削藩问题。
军事上废弃了与匈奴“和亲”政策。采取主动出击,通过几十年的战争,将匈奴赶到了漠北,再无力与汉朝抗衡。将边境线大力扩展,西面打通了河西走廊,打开了中亚大门,东面征服了朝鲜,奠定了当今中国的版图。
虽然晚年因为他的多疑导致了巫蛊之祸,后期依然用兵扩张,导致多位将军被俘,国库空虚,人民生灵涂炭,但不足以抹杀他的丰功伟绩。
在他的雄才大略下实现了开疆扩土,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取得的成绩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他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影响了中国历史,东方历史甚至西方历史,称得上“千古一帝”。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妥妥属于内战,还用说吗?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现代国家这个概念,对边界的划分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各种政权林立。
第一个有了点国家主权味道的条约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清朝周边也有很多政权,并不代表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就是外战。
清朝虽然叫大清国,但是在朝贡体系里被称为天朝,只有一个天下的概念。朝贡国也就是每年定期向天朝朝贡的周边国家很多,有朝鲜、安南等,但不是每一个朝贡国和清朝的关系都像蒙古与大清这么亲密。
蒙古各部是清朝的藩部,注意是藩部而不是藩属国,朝鲜、安南(也就是越南)这些叫藩属国。
这么说吧,从学术角度讲,目前美国有个“新清史”学派,他们就认为清朝不是中国,照这个理论准噶尔也必然不属于中国,觉得大清朝对准噶尔的征服是帝国主义行为。所以,这还要追溯到元朝究竟属不属于中国了!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在塞外依然很强大,给明朝带来很大威胁。到明朝后期,蒙古的活动区域基本分为三个大部,一个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蒙古;一个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以南、大漠以北的漠北蒙古;一个是在蒙古草原西部游牧的漠西蒙古,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准噶尔盆地附近。简单来说就是漠南、漠西和漠北。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蒙古部落其实一直处于骑墙时期,看上去表面会被后金拉拢过去,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帮明朝的忙,认明朝为正统。
有些蒙古部落曾经与明朝联合起来对付后金,满人也就一直把蒙古当做一个很大的威胁。
为此,根据自身的实力,清初的统治者制订了比较灵活的剿抚并用的策略,加强了中央和蒙古各部的联系。
清军入关以后,多尔衮立即通过理藩院起草文书,通告蒙古各部清军入关以及夺取明朝天下的事情。
(多尔衮画像)
顺治二年,多尔衮又做主把皇太极第八个女儿固伦公主,许配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的儿子,满蒙王公大臣之间的联姻也变得非常频繁。
满蒙联姻带来一个很积极的作用,就是世代姻亲把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也拉得越来越近。
刚刚说了蒙古有三个大部,按地区分就是漠北、漠南和漠西,准噶尔部就是属于漠西蒙古的一部分。而漠西蒙古共分为四个部分: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
给大家捋一捋啊,明末整个蒙古分为三个部分,漠南、漠西、漠北,准噶尔是漠西蒙古四个部落里的一个,好了,继续说。
漠西蒙古中的土尔扈特、和硕特部因为不甘心受准噶尔的统辖,离开了原来的牧地,跑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和青海一带。
顺治二年,又是多尔衮通过遣使给蒙古各部头领封爵位等措施,恢复了和漠西蒙古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对漠西的隶属关系。
结果漠西也就是准噶尔部下属的一些大小领导,或者遣使,或者亲自跑到北京来朝贡。这一阶段主要靠赏赐、封爵等办法,争取到了漠西蒙古的归附。显然,漠西蒙古这个时候已经和清朝建立了隶属关系。
(多尔衮剧照)
同样是顺治二年,多尔衮又以清廷名义颁布诏书,通过重新册封和允许西藏进贡,重建了和西藏的隶属关系。
“西番原都指挥、宣慰、诏讨等司,万户、千户等官,旧例应于洮河、西宁等处,各茶马司通货贸易者,准照旧贸易。原有官职者,许至京朝见授职,一切政治,悉因其俗。”西藏的归属意味着什么呢?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噶尔丹继承了他爹的位置,噶尔丹以给自己哥哥僧格报仇为名,极力扩张兼并,进一步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不久又摧毁了天山以南的回部地区,占据了青藏高原,和达赖喇嘛也有勾结。
噶尔丹起兵叛乱与西藏教唆有很大的关系,此时西藏掌权的主要统治者是达赖和第巴。达赖如同一个宗教王,是法王兼藏王,宗教方面的事都是达赖管。
还有很多世俗事情怎么处理呢?这些世俗之事就由达赖委任的第巴管理。随着历史发展,很难说谁更有实际统治权,慢慢的第巴和达赖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
第五任第巴叫桑结加措,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有地方分裂主义思想,想专制西藏和扩张教权。看到准噶尔部实力雄厚,就开始撺掇准部从新疆起兵,侵入到青海地区,抄袭达赖汗的大后方,以削弱达赖的势力。
后来又指使噶尔丹向南疆扩张,得到南疆后,两次出兵青海,称雄西北。可以说噶尔丹的一生,从他和西藏达赖、第巴勾结起,就确立了基本的政治路线,在侵入喀尔喀部后,便与大清国展开了割据与统一的战争。
除了与西藏统治者相互利用,割据北方以外,噶尔丹还和沙俄勾结在一起,从1671到1696年经历了妥协、勾结、结盟、被欺骗历程,但噶尔丹都被玩得死死的。
为什么噶尔丹会被俄国玩得死死的呢?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俄国明白西藏、准噶尔和大清朝的关系,当西藏第巴桑结加措的阴谋被揭穿,康熙准备讨伐准噶尔把第巴惩治了之后,俄国根本不想惹麻烦,这时候再去管准噶尔的事无疑引火烧身。
在俄国看来,你们自己家窝里斗,还是不要连累我了。
从1688到1697年,是噶尔丹统治的准噶尔部与清政府发生军事冲突的主要时期。1672年正月噶尔丹继任僧格成为准部的首领时,还向清政府上疏,请求得到承认,之后几乎每年都遣使上贡。
然而噶尔丹的目的是统一蒙古,建立一个不依附清王朝的大蒙古帝国,从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首次进兵蒙古喀尔喀部,开始率兵进入漠南和清军发生冲突。
在长达八年征战中,在康熙底多次规劝噶尔丹没啥卵用的情况下,打到他服为止,成为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已在所难免。最终康熙帝将噶尔丹打得走投无路,噶尔丹多次诈降无果,最终病死(又说自杀,关于噶尔丹之死有多种说法)。
所以说,尽管康熙、乾隆都曾对准噶尔用兵,并打到准噶尔服为止,看上去像是一个帝国的征服战争,其实早在清初蒙古就依附了大清,是大清的藩部。俄国和噶尔丹勾结不过是投个机,等大清国确立态度风向标,俄国连管都不想管。
究竟准噶尔和大清朝的战争是内战还是外战,大家应该也清楚了吧!
欢迎关注“莫山主说清史”,讲专业而有趣的历史。是如何做到抵御辽金蒙古那么长时间的?
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宋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其中又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宋朝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朝代: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但重文轻武,军备不振,这使宋朝成为大一统王朝之中领土面积最小的朝代。
与宋朝前后对立的游牧民族政权有四个,分别为辽、西夏、金和蒙古,西夏相比其他三个政权力量相对较弱,辽、金、蒙古才是宋朝面对的主要对手。在一个又一个强敌的威胁下,宋朝如何能抵御和延续如此长的时间呢?别急,让我慢慢道来。
北宋VS辽北宋同辽相比,实力在伯仲之间。北宋在建立之初,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便是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至五代后晋起,燕云十六州便一直被辽国所占据,这是北宋君臣所无法容忍的,除了燕云十六州自古便是华夏之地,无法容忍被异族所占据之外,还有就是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实在太过重要了,没了燕云十六州,河北之地不稳,河北不稳则河南之地不安啊,北宋的首都东京城便在河南,首都不安,政权怎么能够长久?但因为宋初,南方还有其他政权存在,后方不稳固,北宋君臣便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统一南方之后再图谋燕云十六州。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南方已被平定,北方割据政权北汉也被迅速拿下了,赵光义便正式开启了他的北伐大业,宋朝也正式同辽国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发动了第一次幽州战役,宋军与辽在高粱河展开大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赵光义分东中西三路北伐辽国,宋军又于岐沟关大败,北伐再次失败。虽然宋朝发动的两次北伐都失败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辽国发动的几次南下也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双方最终议和,以签订澶渊之盟而告终。从中可见宋与辽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双方都不能吞并对方,宋朝也完全有能力抵御辽国的进攻。
南宋VS金金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宋朝并非不堪一击。时间来到公元1125年,女真兴起,建国号为金,新生的金国实力强大,迅速就灭亡了辽国,此时北宋在宋徽宗的治理下,奢侈之风盛行,官员和军队皆腐朽不堪,金军趁机南下,结果开封沦陷,徽钦二帝被金人掠到五国城,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那么宋朝在金军的铁蹄之下真的不堪一击吗?答案是否定的,宋朝与金军仍有一战之力。
徽钦二帝被俘后,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开始号召天下军队勤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北宋的西军,即对西夏作战的部队,因驻扎在民风彪悍的甘陕地区,又长期对夏战争,因而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
北宋末年的著名将领大多出自西军,如种师道、种师中、张俊、韩世忠、刘锜、杨沂中以及吴玠吴璘兄弟等都出自西军,这使宋朝有能力抵御金国的进攻。之后随着黄天荡之战、川陕之战、顺昌之战、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岳飞收复襄阳六郡之战的获胜,金军南下的势头被遏制。
但此时,金国仍然把持着战争主动权,真正使宋金双方形成互相不能吞并对方的形势的是由海陵王完颜亮发动的南侵战争,随着唐岛之战和采石之战的胜利,宋金战争态势开始改变,金国已无法消灭南宋了。究其本质来说,虽然金强宋弱,但金国没有强大到可以吞并宋朝,宋朝仍能金国的进攻。
南宋VS蒙古公元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同年六月,宋军进兵中原,蒙古发兵南下,击退中原宋军,蒙宋战争正式开始。从公元1234年至公元1279年,南宋军民整整抵御蒙古四十余年。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为何南宋能抵御蒙古如此之长的时间。
南宋方面:1.宋理宗亲政之初立志中兴,他通过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稳定了政局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2.宋朝有曹友闻、王坚、章翔、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他们奋力抗争,多次击退蒙古的入侵。3.南方地形复杂,多丘陵、山地,易守难攻。例如钓鱼城,南宋军民依靠险要地势,坚守钓鱼城达36年!蒙古方面:1.窝阔台去世,引发汗位之争,蒙古放缓了对南宋的进攻。窝阔台去世后,乃马真皇后称制,随后贵由即汗位。贵由即位后滥行赏赐,法制废驰,政治开始腐败,蒙古内部矛盾重重,政局不稳,直到蒙哥即汗位后,蒙古才再度开始南侵。所以从公元1241年至1258年,蒙古并未攻宋。2.钓鱼台之战后,蒙哥去世,再度引发蒙古汗位之争,公元1259年至1267年,蒙古又暂停了对南宋的进攻。蒙哥去世后,在和林的蒙古众臣开始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为蒙古大汗,忽必烈开始撤兵北返,准备争夺蒙古汗位。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成为蒙古帝国大汗。公元1264年,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稳定了蒙古局势。公元1267年,忽必烈开始进攻南宋。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负赵昺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十万军民亦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结语宋朝不论是抵御辽、金还是蒙古,都离不开宋朝军民的奋力抗争,特别是南宋抵御蒙古入侵,仅依靠半壁江山便与蒙古相持了四十余年,虽然其中有蒙古内部的原因,但能取得这样的功绩仍值得肯定。
经历了南北朝长时期的战乱?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诚然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向上可追溯至西晋后期。西晋灭亡之后,晋室南迁建立东晋,而北方则是政权林立的十六国时期。东晋十六国结束之后开启了南北朝时期。
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南北朝的发展。南方政权自东晋后,历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方南北朝初期是政权统一的北魏政权,后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其中,东魏于公元550年由北齐所代,西魏于公元557年被北周所代。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建隋,公元589年隋灭陈,正式宣告了南北朝的结束。
中国在经历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后重新归于一统,在隋文帝杨坚的治理下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达到了封建社会以来的最高峰,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隋朝在经过南北朝的动乱之后还能使人口快速增长?
南方的相对安定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南北朝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在此期间,中华大地政权林立,数量之多,改朝换代之频繁,持续时间之长。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也正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人口重心开始南移,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逃至东晋,虽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但同时也开发了土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而且南朝朝代的更迭都是取而代之,大规模战役和兼并战争很少,这也为人口的增加保留了相当大的基数。
隋文帝的开明之治隋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其建立隋朝之后变开始了一系列国家治理方面的改革。
政治上开创三省六部制,造就了稳固的政治体制。经济上,他提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方面完善户籍制度,兴修水利。军事上,以府兵制为基础整顿国家军事力量,为国家安定奠定了稳定的军事基础。正是得益于这样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才使得人口极速增长。
流民和不完善的户籍制度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造成了众多流民,大量的流民流窜于各地区各个国家之间,居无定所,当然也不在各个国家的人口统计簿上。另外,南北朝时期户籍制度上的不完善,不仅使得流民人口无从统计,同时也遗漏了很多隐藏性的人口,诸如新增人口的统计缺失,还有贵族阶级私人的佣人或奴仆。这方面的遗漏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
隋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刺激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造就了隋朝前期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后终唐朝一世也未有赶超其之迹象。
孟加拉国就在印度边境陈兵10万?
孟加拉国就是原来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也算是南亚地区的五个小国中的一个有点实力的国家。可是孟加拉国的啥时候调动10大军陈兵边境了?整个孟加拉国的周边几乎都是印度的领土,孟加拉国无论往哪个边境调动军队都是针对印度,呵呵。
印巴冲突以来作为南亚地区的小国都不敢声张,尤其是不敢与印度作对。印度在南亚地区一直都采取霸权主义行径,尤其是在七十年代印度直接吞并了锡金,这让周边的国家对印度十分畏惧。可是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又无法摆脱印度的胁迫,那么只能选择顺从。
而东巴基斯坦的独立,也是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策动而独立的。因此孟加拉国整体上是不敢惹印度的。尤其是在这次印巴冲突当中,孟加拉国更不敢站在印度的对立面上。本身印巴冲突就不会闹大,这是双方都心里明白的。根本就不会出现第四次印巴战争,那么孟加拉国陈兵10万到边境干什么?这显然说不过去。
而且孟加拉国本身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根本也不是印度的对手。目前孟军总兵力14万人,其中陆军12万人,海、空军各1万人。另有步枪队3.8万人、警察9万人。那么孟加拉国往边境部署什么军队,本身孟加拉国的军队就在边境的周边,何来部署呢?而整个印度拥有120万的军队,试问小小的孟加拉国怎么应对?面对印度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敢来挑衅。
孟加拉国在印度的扶持下独立起来的,并且随之而来就倒向印度。这让孟加拉国就不可能去与印度为敌,毕竟知道自己与印度之间的力量对比。得罪印度必然就会得来印度的报复,甚至是打击,这对于孟加拉国这样的小国是根本难以承受的。那,唯一自保的方式,就是不要得罪印度,加强自己的国防建设。那么所谓的陈兵10万不是没事找事吗?
所以,这个所谓的策应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虽然曾经的东巴基斯坦也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可是现在更加现实的是孟加拉国需要自保。孟加拉国这根本不会参与到印巴之间的冲突中来,毕竟最后受伤的永远都是小国。孟加拉国也不傻,知道没必要是惹怒贪婪的印度。
欢迎大家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