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斯廷斯战役,欧洲中世纪是怎么开始的?
好问题啊!误解千年:中世纪真的是黑暗时代吗,它为什么可以称为辉煌时代?悠悠历史,源远流长。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来到中世纪欧洲吧!
没有哪个历史时期比中世纪受到更多的误解或低估,所谓的中世纪指的是从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十个世纪。尤其是从 1000 年,当时全球变暖将葡萄带到了英国,将谷物带到了格陵兰海岸,使得人口翻倍,振兴了整个欧洲的城镇生活,到1348年,暖化结束后,黑死病从东方袭来这段时期。本文历史君带你一起回顾那段至今仍被我们深深误解的时期,请听历史君娓娓道来。≥▽≤中世纪的景象!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呢?通过消除某些谬论,我们会取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中世纪的人们不相信地球是平的,他们知道它是圆的;古人说它是圆的,教会的神父说它是圆的。他们看到月食是地球的阴影,而阴影是圆的;他们看到船桅沉没在地平线以下——圆的!更荒谬的:中世纪是阴郁的。果真如此吗?恰恰相反!^0^中世纪的人们参加缤纷多彩的庆祝活动!中世纪缤纷多彩,城内尽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庆祝活动。他们发明了嘉年华。他们复兴了沉寂一千年之久的流行戏剧。无论他们做什么,不管是犯戒律或斗殴或忏悔或是陷入爱河,或是跨越上千英里去罗马或圣墓教堂,他们都是带着干劲和热情去做。≥▽≤你能想象现在的大学是起源于中世纪吗?我们受到中世纪的什么影响呢?大学?是中世纪的人发明了它。^0^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你能够去巴黎或博洛尼亚或帕多瓦或牛津或布拉格或科隆师从法学,医学,哲学和神学大师,并且你的学位——指定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在欧洲任何地方都会得到承认。它是个学者的国际社区。中世纪的学者社区,人们在这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年轻的托马斯·阿奎那(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出生于13世纪初的意大利南部,游历到科隆学习哲学,师从哲学家-生物学家大阿尔伯特(中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后去了巴黎教授神学和哲学,接着去罗马,再返回法国——这样的做法是学者们的规矩,而非例外。≥▽≤现代科学?托马斯的老师阿尔伯特是名生物学家。日心说起源于中世纪,后来被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我们为什么要觉得意外呢?^0^中世纪的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他们是从《圣经》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异教思想家那认识到的。科学并不是与伽利略一起突然显现的。哥白尼死于16世纪,但他是一家创立于中世纪的波兰大学的神父兼天文学家。他甚至不是第一个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人,因为有记载曾经有人大胆提出过这个推测。最杰出的是中世纪晚期的库萨的尼古拉(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罗马帝国神学家)——一位哲学家兼教会的枢机主教。个性各异!中世纪的各种建筑风格建筑学?如果中世纪是黑暗愚昧的,那为什么普通人——石匠,木匠,漆匠,雕塑师,玻璃匠——会建造出那美轮美奂,为地球增添了荣光的建筑,哥特式大教堂呢?没有电动工具,只有滑轮、绞车、脚手架和他们的双手,他们在石头和玻璃上刻出花边,让宽广的室内空间浸没在光与色彩中;我们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它们那样的复杂性和美感。≥▽≤影响深远——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的但丁还有艺术?以古人为师,中世纪人创造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全部艺术体裁。^0^之前从未有任何东西像但丁的《神曲》或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或克雷蒂安·德·特鲁瓦(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西方绘画之父)的《亚瑟王传奇》;或乔托的画作,或美得让人动容,手工精致的泥金装饰手抄本。影响深远的中世纪音乐艺术!我们还有什么事受到了他们影响呢?西方音乐吗?他们发明了我们的音乐记谱法和西方和声,更不用说现在西方人在圣诞节时欣赏的圣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区自治的传统也在这段时期开始遍布欧洲的特许城镇。≥▽≤人们为共同利益结成自由机构:修士,行会成员,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普通信徒;建立学校,孤儿院和医院的人。十分唯美!中世纪的城堡与人们普遍称作的黑暗时代远远相反,把中世纪描述为辉煌时代更恰当些,一个从科学到艺术,从哲学到医学都取得进步的惊人时代。实际上,在最为关键的一面,我们不比一千年前那些增进了人类生存的人们文明:有人不屑于我们祖先的成就,辜负了他们;而有人尊重他们的祖先,并且超越了他们。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此,你怎么看呢?^0^(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吧≥▽≤)威廉一世儿子?
威廉一世(约1028年—1087年9月9日),诺曼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1066年12月25日—1087年9月9日在位)。1035年继承法国诺曼底公爵之位,号私生子威廉。
1066年表亲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大贵族哈罗德被拥立。威廉以前曾救过哈罗德,哈罗德为报救命之恩,答应如有朝一日当上英格兰国王,便让贤于威廉之事,淡然渡海侵入英国;10月,在黑斯廷斯与英国国王哈罗德二世决战(黑斯廷斯战役),获胜后,威廉直取伦敦,年底自封为王,称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有时叫“杂种威廉”。
1085年,威廉一世派人调查整个英格兰地区贵族和自耕农土地的实际情况及经济力量,并于1086年颁布《末日审判书》,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土地和军事改革。
1087年7月,威廉一世在镇压长子反叛时落马身受重伤;9月9日,威廉一世在鲁昂女修道院驾崩。
长子罗伯特·柯索斯(约1054年-1134年)即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
• 次子理查德(1054年-约1081年),贝尔奈公爵
• 三子威廉二世(1056年-1100年),英格兰国王
• 四子亨利一世(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国王
威廉王子继位后是威廉几世?
威廉五世。
纵观英国历史,只有四位叫威廉的君主,先后是威廉一世、威廉二世、威廉三世、威廉四世。
威廉王子名字的由来,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储希望他成为传奇国王。历史学家罗伯特·莱西《人物》杂志撰文说,查尔斯王储一心想给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另一个传奇国王的名字:亚瑟。“而戴安娜王妃,即威尔士王妃提出了一个更有力的名字——威廉,如《征服者威廉》中的威廉, 1066 年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者。”
英国为什么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
我们讨论英国殖民印度时,容易有代入感,自觉不自觉地拿来和中国比。莫卧儿帝国与清王朝看似很多的相关,都是非主体民族的统治政权,又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分崩离析。这种认知方式的形成原因符合逻辑,我们总是需要用熟悉的模型去理解陌生的事物,但多了解一些就会发现,印度与中国,完全不同。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殖民国家实现对印度的政治统治是当时的必然。 把历史故事讲得很清楚了,我提供一些其他角度的思路。
一定要明辨,中华帝国式的中央集权政制并不存在于彼时的次大陆。在西方殖民者抵达印度时,不论是早期的葡萄牙人,还是后来法国人与英国人,他们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摸索时,发现这时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论是西海岸的马拉巴海岸还是到孟加拉湾沿岸的马德拉斯或者孟加拉地区,莫卧儿皇帝的权威都太遥远,这些地区的行政长官(纳瓦布或者土邦王)可能连莫卧儿的宗主权都不认。对东印度公司而言,最初的目的当然不是在政治上接管整个次大陆,而是找到原料产地、市场售地与国际贸易中转地。直到他们发现,政治上的接盘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放到英国人的实际情况上考虑,在十八世纪中叶的那段时间里,他们的主要对手根本就不是莫卧儿朝廷,而是地方势力,以及同样野心勃勃的法国、葡萄牙、荷兰等殖民力量。事实上,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占领孟加拉,随后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远离莫卧儿王廷治理范围的东部和南部与法国人和南部的苏丹、尼扎姆们抢地盘,并最终实现了有效控制。
而那个时候,次大陆西部与北部的莫卧儿陷入了与马拉塔人为代表的印度教势力的纠葛中,无暇顾及。
看上图中红色的区域,那是英国人在十九世纪初的地盘。他们基本上赶走了法国人和法国人的买办,培养起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事实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到来刺激了印度资本的兴起,虽然这些买办资本家的存在意义主要是为了服务英国的全球贸易。那时的印度东部和南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陆零售体系,铁路与海港的发展也将这些地区绑在了一起。
事实上,在印度民族大起义前后的二十年里,东印度公司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利好:此前积累的铁路与基建工程使原料采购商与商品供应商能够深入到印度内陆;逐渐掌控了农业与特种经济作物控制权的东印度公司也在这段时间疯狂积累财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与美国内战,当然,还有对华鸦片贸易的蓬勃发展,又从外部继续刺激了英国资本深化对印度的控制。
当然,不要以为东印度公司真的是单纯的贸易者,强大的资本与技术支撑着远强于本土力量的军事实力。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实现制霸次大陆,主要还是它的军事专制。在从孟加拉地区不断向恒河平原与德干腹地的试探里,他们扩张脚步随之加速。至1790年时,常备的军队力量已经超过150000,世界上最大的欧式常备军之一,十年前还能与英国人互有胜负的马拉塔人和迈索尔人,都被打疼了。
所有这些,只为说明一个问题,在1857年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资本与军事力量已经足够撑起他们的政治统治——唯一的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有“征服”印度的必要?
从1757年冒进杀下孟加拉的克莱武,到开创了孟加拉大好局面的黑斯廷斯,最后到英属印度大总管达尔豪西,他们都没能真正“殖民”印度。归功于莫卧儿的军事采邑制与包税制,东印度公司早就在其控制孟加拉与迈索尔时,就已经掌握了税收——坐拥资本市场、税收与军事保障,英国人为何不满足呢?
第一,印度没有成为亚洲的巴西,种植园经济支撑的殖民地并未形成。除了像铁路与特种作物这样保险的投资,英国的资本几乎不会投入当地经济,利润大量回流欧洲,但当地经济却并未能提供更多的机遇。作为对比的例子是澳洲、南非,甚至南美。英国新教在其他殖民地从未遇到如此强烈的抵抗,不仅没有吸收到新的力量,反而在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中加深了这种民族界限。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英帝国时期。
第二,印度的本土资本和政治力量的对英国资本的阻挠同样严重,脱胎于大地主柴明达尔或者农村头人的农村资本力量与英国人的合作虽然给后者带来榨取税收的机会,却极大地桎梏了农业的发展。在英国人拿下旁遮普之前,他们幻想的高效率自由主义农业在印度根本没有土壤。在那样一个远比封建复杂的土地制度中,英国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经验并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
当然,还有更多军事上、经济上的考虑,英国人正式接管印度在当时的决策者眼里是不可不为的行动——1857年民族大起义只是一个契机。在那之前的百年中,英国人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而且以孟加拉为辐射中心,对恒河中下游、德干东部实施了有效的治理。
从英国正式把印度纳入帝国的那天起,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就吵个不停。他们是否真的需要形式上的英印帝国,来帮助英国的资本打入并且繁荣于印度市场——毕竟,英国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控制了亚洲、欧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市场。消极点说,英国需要从印度身上榨取的一切,可能不需要通过“征服”来获得;但征服之后短暂的辉煌景象后,呈现出的问题似乎更多。
一点思考,仅供参考。
哎哟,是不是又把印度给黑了
中世纪欧洲战争人数?
当欧洲进入中世纪,战斗人数开始急剧减少,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军队规模通常不会超过两万。很多人不明白欧洲古代与中世纪的军队数量差距为何这么大,欧洲古代的人口并没有比中世纪的人口多,古代的军队为何能超过中世纪?
一、部署的军队规模不同
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可以部署的军队规模,但是为了进行比较,它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一个是国家的规模,不仅仅是领土规模,经济和人口数字都包括在内。如果将欧洲古代世界的"超级状态"与中世纪时期的"超级状态"进行比较,则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最好的例子是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他们在经济上很富裕,而且相当集权。他们之所以能够部署大型军队,是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和系统来这样做。我们在中世纪时期获得的距离最近的地方,特别是在欧洲,尤其是加洛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就军队规模而言,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罗马鼎盛时期却没有。
二、招募士兵的方法不同
另一个主要区别是部队招募的方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他们的军队的核心是农民士兵:在军队中服役的自由的,拥有土地的罗马公民。在整个罗马历史上,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土地集中在少数强大家族的手中。随着城市化程度的降低和封建制度的普及,您会发现部队招募能力显着下降。到上古晚期和中世纪初,一种新型的专业战斗正在填补这一空白,这些是骑士阶级的祖先。
一旦您进入了中世纪,对大多数男人来说,战争的代价已变得过高。成为骑士的代价更是如此。战士阶层根深蒂固于社会结构中,并作为贵族的一个子集而分层。有了庄园制,将低下阶层留在田里而不被北欧海盗割成两半变得很重要。战争成为上层阶级的统治;下层阶级仍然在战斗,但规模比以前少得多。军队变得越来越小,只有专业士兵。武装人员和雇佣军变得更加普遍。
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像黑斯廷斯这样的有序的固定式战斗是例外,而不是常规。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尤其是一旦城堡建筑开始倾斜时,随着王国开始发展为新生的民族国家,雇佣军和专业的武装人员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力量为在现代早期开始出现的,由国家补贴的常设军队奠定了基础。
三、战争规模不同
例如罗马是共和国时期,主要控制意大利半岛,迦太基控制着北非和西班牙,他们之间的布匿战争这演变成一场完全的地中海冲突。考虑到所涉领土,伤亡人数令人震惊:罗马50万人死亡,迦太基27万人死亡。据说罗马总共部署了77万士兵,罗马在坎内战役中损失了13万士兵。
相反,大多数中世纪的冲突似乎至少少了一个数量级。1500年代初期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战争的交战规模就不是地中海冲突,而是边境冲突。中世纪接近于布匿战争时代的最大规模的唯一例子就是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大军10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