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文鸯定位,蜀汉还有谁能抵挡张郃?
三国时期的刘备阵营,本来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准备了两支北伐的主力。可是由于遭受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这两支主力丧失殆尽。虽然到了诸葛亮时期,重新编练了一支新军,可是有经验的将领不是靠训练就能够得到的。因此,镇守汉中的魏延,就成为这支军队中将领的佼佼者。他被诸葛亮调入自己的军中,担任前部督的职务,成为了蜀军的先锋。
而诸葛亮北伐中,面对的曹军里最难缠的对手就是张郃。张郃在三国前期虽然不太显眼,可是作为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他成为了蜀军北伐的最大障碍。就是他在街亭之战中速战速决,打败了马谡,使得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这样,魏延和张郃就成为蜀魏在关陇一带最强的对手。那么,他们之间的水平高低如何?蜀军中除了魏延,谁又堪为张郃的对手呢?
一、《三国演义》中的魏延与张郃。魏延在《三国演义》中与张郃交手次数有限,仅仅只有两次。这是因为魏延是蜀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诸葛亮对他的使用十分慎重,轻易不让他冒险。我们可以看到,魏延虽然名为蜀军的先锋,可是他担任的任务却大多是诈败诱敌。这种任务对于魏延来说不在话下,这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魏延的安全。
魏延与张郃的交手,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却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担任接应任务。在派魏延之前,诸葛亮已经派高翔去守列柳城,但是寻思高翔不是张郃的对手,就又加派了魏延。从诸葛亮的这一看法,我们就知道,诸葛亮认为魏延能够抵挡住张郃,与张郃堪为对手。
在街亭之战中,双方进行了几番争夺。魏延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就是发生在这次争夺中。在这一次战斗中,马谡因为占据南山,被魏军打败。魏延前来接应,放过马谡的败兵,与追击的张郃交手。但是这一次交手,张郃却没有与魏延交锋,而是回军边走。
随后,魏军将追赶的魏延包围了起来,张郃是用的诱兵之计,多亏王平前来接应,魏延才突出重围。这一仗,虽然魏延等人再次偷袭街亭,依然不能挽回败局,最终败回阳平关。
魏延和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则是在木门道之战中。在这一仗中,诸葛亮率军撤退,遭到了张郃的追击。诸葛亮为此巧布兵力,伏击了张郃。在这一次战斗中,魏延与关平轮流与张郃交锋,都是战了十几合就退,一步步把张郃引到木门道口。
在木门道口,魏延再次与张郃交手。这一次,魏延在战了十几合后,大败而逃。魏延为了逃命,将衣甲头盔都丢掉了,引着败兵进入木门道。张郃追进木门道,被诸葛亮的伏兵用木石封锁了前后道路。到了此时,张郃才发觉自己中了计,可为时已晚,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在木门道中。
从魏延与张郃的交手来看,张郃一直都认为自己要强过魏延。正因为这样,张郃才在街亭之战中,不耻退走。而在木门道之战中,对魏延穷追不舍。在魏延诈败的时候,张郃一点都不产生怀疑。如果张郃对魏延的能力有所正确判断,他就会对魏延过于做作的行为感到怀疑。他会对魏延在十几合就被打得大败,还丢弃衣甲头盔而逃的表现感到怀疑。这样,张郃也不会命丧木门道。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蜀军中能够和张郃正面交锋的将领就是魏延。魏延被诸葛亮委以诱骗张郃的任务,就是抓住了张郃轻视魏延的心理。其实,诸葛亮心中也知道,以魏延的能力,即使打不过张郃,也不会败在张郃之手。魏延对张郃的能力也心中有数,因此欣然接受了诸葛亮的任务。
因此,从张郃与魏延的两次交手来看,张郃与魏延的水平基本相当。不过,双方在水平高低的认知上有差异。张郃认为自己要强于魏延,而魏延对此并不认可。
二、《三国演义》中的张郃与王平。那么,在蜀军之中,除了魏延之外,是否还有将领能够抵挡张郃。依照《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军有一员将领也曾和张郃交手两次,而且两次都没有战败,这员将领就是王平。
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也是发生在街亭之战中。在街亭之战时,马谡不听王平的劝谏,执意要在南山扎营。王平在无奈之下,只得提出分出一支人马自己率领,在山脚扎营,形成掎角之势。但是,由于魏军势大,王平虽然率领军队前去解救,依然无法突破魏军的包围,只得眼看着马谡兵败。
在此后魏延被张郃诱骗,遭到魏军包围的时候,是王平率领军队夹击魏军,救出了魏延。在夜袭街亭,魏延、高翔再次中计被围的时候,又是王平解围相救。因此,在王平与张郃的第一次交手中,王平以自己的机智勇敢,略占了上风。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发生在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后。当时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遭到了司马懿死守不出的战术。为了诱骗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取了逐步撤军的战术,每天后撤三十里。在部下的逼迫下,司马懿只得出兵。为了防止诸葛亮的伏兵,他将兵力分成两支。一支由张郃率领在前,一支自己率领在后。
诸葛亮将计就计,派一支伏兵插入张郃与司马懿之间,承受两者的夹击。然后诸葛亮再采取袭击司马懿大营的方法打乱司马懿的计划,趁司马懿撤军回救大营的时候打败他。可是,这一仗要打胜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插入司马懿军队中间的这支蜀军要顶住张郃与司马懿的前后夹击。
当时诸葛亮想要魏延担任这支军队的主将,但是魏延并没有理会。诸葛亮正在尴尬之时,是王平主动站出来请命,解了诸葛亮的燃眉之急。不过,诸葛亮并不认为王平是张郃的对手,他又派了张翼作为王平的帮手,两人一起执行这项任务。
在战斗中,王平和张翼死死顶住了张郃与司马懿的夹击。其中王平对战张郃与戴凌,张翼对战司马懿。他们死死拖住张郃与司马懿,为自己的战友创造了战机。在这一战中,王平虽然到最后战况紧急,可是还是顶住了张郃的进攻。
如果这一战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本来应该由魏延来抵挡张郃与司马懿的夹攻。但是,魏延没有答应承担任务。这使得诸葛亮的计划一时难以实施。多亏了王平主动请缨,才让诸葛亮的计划成功。从这一点来说,王平虽然能力不及魏延,但他是蜀军中敢于和张郃硬碰硬作战的将领。
三、历史上的魏延、王平与张郃。我们上面看到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当然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既然是历史小说,书中的内容还是要和现实有所对照的。在历史上,对于三人的交集,还是有所记载的。
魏延与张郃虽然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将领,可是在历史上却没有交手的记载。这主要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不想轻易损失了他。因此,魏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没有与魏军痛快作战地方机会,更不要说与张郃单独交手了。
魏延唯一一次可能遭遇张郃的机会是他西上羌中的那一战。在那一战中,魏延被诸葛亮派去羌中,招兵买马,扩大军队实力。在这一战中,魏延与吴懿领兵从汉中出发,他机智灵活,在魏军纵深往返穿插。魏延的对手张郃、郭淮等人摸不清他的意图,只得固守不出。
等到魏延进入羌中,张郃等人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已经为时已晚,无法追截了。可以说,在这一次穿插作战中,魏延以自己的军事能力,挫败了张郃、郭淮等人。在魏延率军返回的时候,他遭到了郭淮的阻击。
在魏延的指挥下,蜀军大败郭淮等人,取得了著名的阳溪大捷。魏延也因为此战的战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魏延因此奠定了诸葛亮麾下第一大将的地位,而且也显示了不输于张郃的军事能力。
而在历史上,王平与张郃的交手则不止一次。第一次是在街亭之战中,在这一战中,王平身为裨将军,向马谡多次进谏,可是马谡就是不听。结果马谡的部下全部溃败,唯独只有王平率领的千余人马岿然不动。王平整顿军马,鸣鼓自守,使得张郃怀疑有埋伏,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收合溃散的军队撤回。
街亭之战中,王平在主力大败之余,能够镇静自若,吓退了得胜的张郃。因为这次战功,诸葛亮在斩马谡,处罚败将的同时,将王平提拔为参军讨寇将军。后来诸葛亮还将蜀军最精锐的无当飞军交给王平率领。
王平与张郃的第二次交手是在卤城之战中。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采取了机动战术,调动司马懿的大军,企图依靠野战歼敌。虽然司马懿不愿意出战,可是在部下的逼迫下,只得出兵攻打诸葛亮的大营。司马懿亲自率领魏军攻打诸葛亮的大营,他派张郃攻打蜀军大营背后的南围,而守卫南围的正是无当监王平。
在这一战中,司马懿的大军被魏延、高翔、吴班三支蜀军打得大败。而张郃攻打王平的营寨,遭到了王平的顽强抵抗。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在得知司马懿失败的消息后,只得撤军而回。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基本上也可以得到与《三国演义》差不多的结论。那就是魏延在智勇上与张郃不相上下。而王平虽然比起魏延略逊一筹,但是在实战中,王平是能够抵挡住张郃的进攻的。至于说能够靠进攻打败张郃,就只有魏延一人了。
结语:张郃由于寿命长,在那些老将纷纷凋零之后,他成为曹魏军中最强的将领。他从街亭之战起,就在关陇地区作战,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大敌。在诸葛亮的军中,只有魏延能够作为他的敌手,除此之外,就只剩下王平一人了。
王平此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但是他是行伍出身,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一点,在诸葛亮编练的军队中,与其他将领相比,堪称鹤立鸡群。在与张郃的两次交手中,王平都战了上风。不过,这两次交手王平采取的都是防御态势。从这一点来看,王平的军事水平还是低于张郃的。
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争夺军权,与杨仪发生冲突。是王平出面击败了魏延。此后,又是王平接管汉中。在兴势之战中,王平击败曹爽的十几万大军,保卫了蜀汉北大门的安全。可以说,王平是蜀汉仅次魏延的优秀将领,堪为张郃的敌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何能够与马超恶战四十多个回合?
潼关之战,马超有三场单挑:
第一场,马超遭遇车轮战,八九合杀溃于禁、二十合速败张郃,再数合之内刺死李通;
第二场,马超在车轮战之后追杀曹操时,遇到曹洪救驾,双方单挑四五十合,把曹洪杀到“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第三场,马超与许褚公平单挑,被许褚死磕230余合,虽然把对方逼到弃刀于地,不过也被许褚折断了枪杆。
将这三场单挑组合在一起,我们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
1.曹洪名气远不如许褚,为什么能够顶住马超四五十合?
2.曹洪表现比张郃突出,他真的比张郃还猛吗?
个人名气,并不能与武力值划等号,比如曹彰、文聘、高览等人,没什么如雷贯耳的名声,但武力值却很强,曹彰的表现不亚于徐晃,文聘可以与魏延厮杀良久,高览也可以酣战许褚;
实际表现,有时候也并不能反映真实武力,比如张辽被文丑两箭射翻,张郃、徐晃在赵云面前不敢迎敌,但他们的实力绝对不是这么菜,都需要参考各种因素来综合评判。
至于曹洪的武力值到底在什么水平,我们先看一下他的各种数据。
曹洪的作战表现及武力评定。曹操最早闹革命时,曹仁、曹洪兄弟就赶来支援了,此后跟随曹操三十余年,参与大小战役数十场,厥功甚伟。曹洪是个热血青年,“弓马熟娴,武艺精通”,但是性格暴躁,每逢作战,均悍不畏死,骁勇向前,其主要作战表现如下:
1.董卓西逃,曹操追击,于荥阳遭遇吕布、徐荣的伏击,惨败。曹操被徐荣射中左臂,带箭而走,被藏于草丛中的两个步军擒获。曹洪“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然后将战马让于曹操骑乘,并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此后,曹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遭遇大河拦路,又“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最终逃过了徐荣的追杀,保着曹操与夏侯兄弟汇合。
这是曹洪第一次救曹操,虽然没有过于亮眼的武力表现,但却以小小年纪展现了难得的觉悟,以及舍命护主的忠勇。
2.曹操征讨汝、颍,与黄巾余党会于羊山。黄巾军中冲出了截天夜叉何曼,手持铁棒,步行叫阵,相当嚣张;曹洪第一个不服,当即“飞身下马,提刀步出”。双方单挑五十合,难分胜负,曹洪选择了诈败,待何曼从后追赶时,曹洪“转身一踅,背砍何曼,再复一刀杀死”。
拖刀计是一招杀手锏,在演义中,曹洪第一个使出来且斩杀了猛将,再就是夏侯渊30合之后斩杀杨任,而关羽、庞德并没有完全展示。
3.在剿灭袁氏余党的南皮之战中,曹洪“一马当先,奋威突阵”,在混战中遇到袁潭(袁绍长子),顿时精神倍长,举刀一顿乱砍,竟然把袁潭活活砍死!
袁潭与袁尚多次互相攻伐,或混战,或单挑,二人不相上下。但是在黎阳之战中,袁尚单挑张辽,不三合而速败;而曹洪杀死袁潭,需要一顿乱砍,估计有十合左右;对比来看,曹洪的武力值,应该略次于张辽。
4.南郡之战,曹仁守南郡,曹洪守彝陵,为掎角之势。甘宁率主力攻打彝陵,曹仁立即派曹纯、牛金往救曹洪,曹纯依计而行,率先让人给曹洪送信,让曹洪出城诱敌。
曹洪闻甘宁兵至,主动出城迎战,与甘宁单挑,“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甘宁得了彝陵,随后曹洪、曹纯、牛金又将甘宁围困在彝陵城内,在周瑜、周泰赶来后,曹洪才率众退走。
在此后的南郡决战中,曹洪与韩当单挑,“战到三十余合,洪败走”,曹仁随即接战,与周泰单挑,“斗十余合,仁败走”。曹氏兄弟败走后,并没有选择退回南郡城,而是将城门大开,绕城而走,周瑜率众涌入城内,在护城河门口,遭遇乱箭如雨,周瑜被毒箭射中软肋,翻身落马。
这几场战斗中,曹洪、曹仁很明显都是诈败。
诈败是需要过硬的武力作为支撑的,首先要做到自保,不至于被对方斩杀,其次要演技逼真,能够将对方引入彀中,比如魏延就是诈败中的佼佼者,曾经以诈败术斩杀了王双、诱杀了张郃。
在逍遥津之战中,乐进按照张辽的谋划,同样与甘宁单挑,“厮杀十余合,乐进诈败而走”,东吴兵乘胜追击,直接追到了逍遥津北,孙权等人被张辽一顿痛殴。
同样是单挑甘宁而诈败,曹洪交手二十余合,而乐进交手十余合,对比来看,曹洪应该略强于乐进。
再以韩当为参考。韩当的单挑表现有二,一是30合斩杀了黄祖部将张虎,一是在三江口跳船秒杀了焦触,合理定位的话,其武力值与程普、黄盖极其接近,但绝对次于甘宁,也略次于善于乱战的肉盾周泰。曹洪单挑韩当,30合之后诈败,那就说明他30余合拿不下韩当,但是在濡须之战中,许褚一人双战韩当、周泰,“战三十合方回”。
对比来看,曹洪明显弱于许褚,至少差了一个档次。
5.曹洪镇守潼关,徐晃非宗亲武将,只是副将。
马超、庞德扣关攻打,各种辱骂叫阵;徐晃建议坚守,但曹洪的火爆脾气受不了,冲下关去厮杀,徐晃立即下关支援,但他们扛不住马超、庞德的火力,狼狈而退,被庞德一口气追出了潼关之外。曹洪丢失潼关,被曹操喝斩,后被众人求情而放过。
在这场厮杀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洪面对的不管是马超,还是庞德,都处于绝对劣势。
6.潼关之战,马超最先与于禁、张郃、李通先后单挑,其中二十合速败张郃;其后西凉军猛冲,曹军难以抵挡而溃散,后来造成马超单骑追杀曹操的局面,眼看赶上,马超奋力刺去,“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正欲再追,曹洪突然跳了出来,“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此后夏侯渊带人赶到,马超立即拨马而走。
7.下辨之战,蜀军中牙将任夔指名搦战曹洪,曹洪当即出马,三合将其斩杀。这场单挑,参考意义不大。
曹洪的武力值如何定位呢?
曹洪单挑7次,斩杀了何曼、袁潭、任夔及两名步军,成功诈败并引诱了甘宁、韩当,斩杀率及执行率都非常高。在马超面前,曹洪明显败绩一次(丢潼关),在救护曹操时,抗住了马超四五十合,但败相明显。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曹洪的武力值,略强于乐进,应该略次于张辽,而与许褚有明显差距。张辽与张郃非常接近,因此曹洪也略次于张郃。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曹洪的武力值略次于张郃,为什么表现却优于张郃呢?曹洪的名气远不如许褚,为什么能够力抗马超四五十合呢?
曹洪VS马超的合理分析。先说第二个问题,容易解释。还是那句话,名气与武力没什么必然关系,而曹洪与许褚也没什么可比性!
在与马超单挑之前,许褚曾经在阵前吓退马超,就其自身的气势来讲,已经具备了誓死火并的底气,而且曹操还说了句“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这让从不服人的许褚顿时激发了斗志,因此能够与马超酣战230余合,虽然最后阶段略显忙乱(弃刀于地),但毕竟把马超的枪杆折断,一点都不丢人。
就许褚这种表现,曹洪拿什么相提并论?许褚是超一流猛将,曹洪在一流猛将中只能算中等偏上水平,两者至少差了一个档次。
因此,曹洪、许褚与马超的单挑,没有对比价值,不能因为名气的差距,就将曹洪与许褚胡乱扯在一起。
真正需要对比的,是曹洪与张郃。
张郃是一名智将,在前期虎将纵横的时代,他善于明哲保身,尤其是颜良、文丑、高览先后被蜀汉集团斩杀后,他对于蜀汉五虎将已经存在了心理阴影。只要遇到五虎将,张郃都会敬而远之,一看武力不及或形势不妙,则立即开溜,比如看到马超报仇心切,就很识趣地保命要紧,比如单挑黄忠二十余合,感觉后军有异动就直接撤退,比如看到赵云的枪法过于玄幻,就直接避而不战了!
一旦形式有利,或必须得上,张郃就猛的一批,搏杀起来毫不手软,有三处战例可供参考:
1.战官渡。此时颜良、文丑已死,张郃是袁绍帐下第一猛将,只能他出头了,因此主动出马搦战,与张辽单挑五十余合战平,在许褚、高览加入战斗后,张郃继续与张辽杀到难分难解。
2.长坂坡。赵云突围,遭遇张郃率大队人马拦截,冲上去交手,双方单挑十余合,赵云不敢恋战而走。张郃形势极其有利,奋起直追,导致赵云情急之下摔入了陷马坑。
3.瓦口关。张郃以为张飞有勇无谋,就主动去攻打巴西,但是遭遇败绩,在已经立下军令状而无退路的情况下,连夜截营,与张飞单挑近五十合而不败,只因局面失利才无奈退走。
这是张郃最血性的一次!如果张郃以这种气势和张飞公平单挑,应该能抗住七八十合不成问题。
因此,张郃的真正实力,并不像他在马超面前表现的那么水!
还是那句话,实际表现,有时候并不能反映真实武力。就曹洪单挑马超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首先,马超在单挑曹洪之前,已经与于禁、张郃、李通单挑近40合,此后又连番追杀曹操,导致体力受到较大程度上的损耗,而枪法也有一定的失准,比如急切之下扎在了树上。因此,曹洪遇到的马超,根本不是满血满魔的最佳状态,他捡了个大便宜。
类似的战例非常多,比如刚出道的张飞单挑吕布50合战平,但是人家吕布已经连番单挑数人了,此后关羽还要上去助攻;再比如邓艾单挑文鸯50合战平,但是人家文鸯已经在司马师大营内厮杀了一整夜了,此后文鸯还可以痛扁魏将。
其次,曹洪此前刚丢了潼关,需要戴罪立功,而且曹洪对于曹操是过命的忠诚,当曹操遇险,曹洪在护主心切之下,肯定拼命搏杀。这种状态下,肯定能激发出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斗志和武力。
类似的战例也非常多,典韦宛城救曹操、许褚渭水救曹操,其生猛表现就不说了,再看两个例子。
夏侯惇,在荥阳之战中单挑吕布,不到十合就败北了,飞马回阵,但是在濮阳之战中,曹操遇险,被吕布带队追击,危机时分,夏侯惇冲了出来,截住吕布大杀一阵,直到天降大雨才各自收兵。
赵云,在穰山之战中曾遭受许褚等人围攻,在奔走一夜后,终于找到了落单的刘备,当看到张郃、高览围追堵截时,赵云从后军直冲而来,一枪秒杀了高览,并乘胜直扑带兵的张郃,三十合之后,把斗志大减的张郃杀退。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曹洪的武力值属于一流猛将的中等偏上,略强于乐进、凌统等人,略次于张辽、张郃,明显低于庞德、许褚等人,与马超差距甚远。
曹洪在护主心切的情况下,激发了最强斗志,催动了最强武力,与体力受损、略显疲惫的马超单挑,却仍然不敌,已经出现了刀法散乱的败相。
客观公正地讲,如果曹洪与马超公平单挑,曹洪估计撑不过三十回合!
若东吴最厉害的三个猛将围攻吕布?
关之战,吕布通杀全场,一战而名扬天下;十八路诸侯被震怖到呆若菜鸡,最后还是张飞三兄弟奋力围攻,才将吕布战退。
换个角度思考,除了张飞三兄弟之外,还有人能够战退吕布吗?单挑,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围攻,那么如果把桃园三英换成其他组合,譬如东吴阵营中最厉害的三位猛将,也就是东吴三英VS吕布,结果如何呢?
东吴三英想要斩杀吕布,概率为零,那么有没有可能战胜吕布呢?能够酣战多少回合呢?
其实,虎牢关之战时,还不存在“东吴”的概念,因为此时的孙坚只是个长沙太守,距离孙策平定江东,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呢!因此,这个问题肯定要架空历史,而讨论素材也必须基于三国演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虎牢关之战时各方阵容中的猛将组成。
袁绍阵营:颜良、文丑缺席,袁绍虽然身为盟主,心中却另有打算,他在谋划夺取冀州,所以将颜、文二将留在了大后方;
袁术阵营:俞涉被华雄斩杀,第一大将纪灵并未出场;
曹操阵容: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这六人都没任何动静,估计是曹操坐山观虎斗,或者是不想让麾下诸将犯险,所以这几个家伙都隐藏得很深;
韩馥阵容:潘凤被华雄斩杀,张郃并未露面,这家伙善于中庸保命,肯定不会强出头,当然也不敢;
公孙瓒阵容:公孙瓒亲自上了,麾下的刘关张也出场了;
孔融阵营:第一猛将武安国出场了,可惜被吕布打成了废人;
陶谦阵营:麾下没什么猛将,也没有献计献策或出工出力,一路打酱油;
马腾阵容:庞德并未露面,而马超只是个14岁的孩子,所以马腾也是以观望为主;
王匡阵容:河内名将方悦,被吕布五个回合斩杀;
其余诸侯,比如张邈、张超、张杨、刘岱、鲍信、乔瑁、袁遗、孔伷等,都是些龙套角色,麾下没什么突出人才。
纵观上述各路人马,能够上得了台面的,除了公孙瓒麾下的刘备、关羽、张飞之外,再就是曹操麾下的六员大将了,其他阵容中,再无人能够与吕布相抗衡。
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各路诸侯中,要么是心怀鬼胎(如袁氏兄弟),要么是拥兵自重(如曹操、马腾),要么是全程路人(如张超、刘岱),要么就是有进取之心可惜实力有限(如王匡、孔融),而具备较强的实力、又最为锐意进取的激进分子,就是长沙孙坚。
攻打汜水关,孙坚就主动请缨当了先锋,而且势如破竹,可惜在最后关头被袁术阴了一把,导致被华雄杀败,饮恨而归;等到吕布在虎牢关叫嚣时,孙坚一行还在收拾败军而暂未归队,所以未曾与吕布交火。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孙坚阵容:祖茂已被华雄斩杀,麾下只有程普、韩当、黄盖三人。此时的太史慈、甘宁都还在各地飘零,周泰还是个江匪,孙策尚且年幼,也就是说,此时的“东吴”阵营,只有孙坚及其麾下的三大将。
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四人的武艺。
孙坚的武艺表现。孙坚被华雄打败之后,袁绍曾被震惊到不可思议,还感叹“不想孙文台竟败于华雄之手”;孙坚被乱箭射死之后,董卓曾如释重负地喜笑颜开,“吾除却心腹大患也!”众人的口头评价,将孙坚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孙坚呼声甚高,那么他的武艺,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呢?
孙坚第一次出场,是在灭黄巾的宛城之战,孙坚在该战中身先士卒、率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首赵弘飞马突槊刺了过来,孙坚成城墙上一跃而下,“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这个表现,很精彩,可惜对手是一群黄巾蟊贼。
汜水关之战,孙坚没有单挑战绩,华雄连夜截营,孙坚慌忙撤退,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孙坚看到后寨失火,于是单骑出逃,被华雄一路追杀。孙坚反身连射两箭,皆被华雄闪过;孙坚再放第三箭,却因为慌乱而用力失衡,将弓折断了,于是飞马奔逃,后来还是祖茂提出了金蝉脱壳之计,孙坚才最终脱险,不过祖茂却搭上了性命。
有人说,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历史上就是他打败了胡轸、斩杀了华雄。但是,我们讨论演义剧情,就要与历史区分开,其实文学作品与历史毫不相干也毫无冲突,不管孙坚在历史上如何能打,但他在演义中,确实被华雄杀到狼狈逃命!
跨江击刘表,程普、韩当、黄盖均有不俗的单挑或斩杀表现,唯独孙坚没有任何武力展示,而且他被蔡瑁、蒯越围攻,竟然不能突围,后来程普三人赶到之后,才将孙坚救出。蔡瑁的武力很菜的(后面会提到),而蒯越是个业余练家子,他的主要身份是个谋士!
综合来看,孙坚只能算二流,最对就是强二流。
众所周知,那些超级猛将在临阵对敌时,譬如吕布、马超这一类的主公人物,他们自身的实力超强,一般都是亲自单挑甚至参加车轮战,而不会用到身边的副将去上场厮杀(高顺、庞德都几乎没有单挑机会),以此来看的话,孙坚的武力,可能还不如程普、韩当等人。
程普的武艺表现。在孙坚麾下四大将之中,祖茂最差,韩当、黄盖基本相当,而程普是最强的;在东吴十二虎臣之中,除了后来的甘宁、周泰、凌统等几位高手,大概就属程普最强了!
程普善用一支铁戟蛇矛,在汜水关之战时,主动出马,与胡轸(华雄的副将)单挑,未及三合,一矛刺对方于马下!
在跨江击刘表时,程普与蔡瑁单挑,不数合,蔡瑁狼狈而逃。在岘山之战中,孙坚被吕公诱敌惨遭乱箭射死,程普保着16岁的孙策火速撤退,吕公来赶,程普上前敌住,不数合之后,吕公慌乱,被程普一矛刺死!
在孙坚时代,程普的斩杀数据是最好的!
孙策酣战太史慈之后的第二日,太史慈挑着孙策的兜鍪在阵前骂战,程普大怒,挺矛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刘繇因为后方县城失守而选择了鸣金。太史慈回阵后大发牢骚,“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
以此来看,程普虽然能够三十余合战平太史慈,但如果坚持打到四五十回合,可能就要落败,再往后打,估计就被生擒了。但太史慈毕竟是江东第一猛将,所以程普的表现也算非常给力了,他应该具备弱一流的实力。
到了孙权时代,程普已经脱离了武将的身份,而是晋升为副都督,已经不再上阵杀敌了。
韩当的武艺表现。韩当善使大砍刀,但偶尔也耍枪,他不但善于马战,更善于水战,是一位多面手。韩当的作战记录较多,而且军事生涯比较长,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孙坚讨伐黄祖时,韩当与江夏张虎单挑,约有二十余回合之后,张虎气力不加,心生退意,韩当乘胜追击,忽然间暴喝一生,张虎瞬间慌了神,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壳!
孙策时代,太史慈、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等新人纷纷加入,这些人各自奋勇争先,而韩当、黄盖的戏份并不太多。
到了孙权时代,韩当又猛起来了,而且多次与周泰组合,形成了一对亲密搭档,称得上屡建奇功。三江口之战,韩当与周泰驱船大进,大破蔡瑁的战船,韩当手执长枪、顶住护盾,不顾对面焦触(魏将)率兵士乱箭齐放,竟然一跃跳到了对面大船上,手起一枪,将焦触刺倒在血泊中。
赤壁之战,韩当、周泰双战文聘,将其击退;濡须之战,韩当、周泰双战许褚,30回合战平;秭归之战,韩当、周泰与凌统、潘璋合围黄忠,并不能将其拿下,而且被黄忠杀出了包围圈,最后还是马忠射出了夺命箭,否则就让黄忠全身而退了。
韩当最囧的一次,就是猇亭之战。关兴、张苞气吞牛斗,杀红了眼冲了上来,关兴秒杀了周平(周泰之弟),而张苞秒杀了夏恂(韩当的副将),然后直取韩当、周泰,这二人竟然被对方的气势所震慑,慌忙走回阵中!
综合来看,韩当也只能算二流中的好手。
黄盖的武艺表现。黄盖善使一对竹节钢鞭,他的武力与韩当非常相近。
程普、韩当、黄盖,与周泰、凌统这种超级打手略有不同之处,这三位老将不仅勇武,而且智勇兼备,他们的见识和谋略多有出彩之处。当年孙坚得到玉玺之后,程普就立即建议赶回江东别图达师;孙坚与黄祖僵持不下时,韩当就曾建建议班师,但孙坚执意不听,却最终阴沟里翻船;后来的赤壁之战,黄盖不仅厉声斥退了围攻诸葛亮的一群腐儒,还第一个提出了火攻之计,并且主动提出了苦肉计。
黄盖是一位忠勇老将,那么他的武力如何呢?
孙坚时代,黄盖曾经单挑蔡瑁,只用了三个回合,就一鞭打碎了蔡瑁的护心镜,让对方丧胆夺命而逃;岘山之战,孙坚意外战死,黄盖刚好从江上乘船赶来接应,恰巧遇到黄祖在追击孙策等人,于是黄盖冲上前去,两个回合将黄祖生擒!正是黄盖生擒了黄祖,孙策才有了换回父亲尸身的资本。
黄盖的武力展示,仅限于这两处。此外,在赤壁之战期间,黄盖在被打了五十军棍之后,去执行诈降任务,在江面上一箭射翻了文聘(落入船中),然后驱船猛进,却被张辽一箭射中肩窝,落在了水中,不过咬牙坚持到韩当赶来,黄盖最终获救。可以说,黄盖这把老骨头,恰如他的性格,真够硬的!
赤壁之战后,黄盖就退出了演义舞台。相对来说,黄盖的表现,还是略次于韩当。
小结:孙坚阵容中的四人中,程普应该是最强的,属于弱一流,韩当、黄盖其次,属于二流或者强二流,至于孙坚,最合理的定位就是二流,他应该比不上程普,也不会强于韩当、黄盖。
东吴三英VS吕布,结局到底如何?其实,分析出东吴四人的武力之后,这个问题,就非常浅显易懂了!
虎牢关时期,吕布正处于人生巅峰,武力值属于三国中的独一档,他在连续酣战之后,还能50回合战平抖擞精神的张飞(嘉靖本中箭张飞杀到枪法散乱),然后独战关羽、张飞二人,还能支撑30回合,丝毫不落下风,这种恐怖表现,已经脱离了超一流猛将的范畴,堪称神将级别!
张飞,如果他与吕布展开公平单挑,很可能撑不到40回合!张飞这种超一流,可以十个回合击杀纪灵,可以将许褚、张辽、徐晃杀到各自带伤,这三人虽然状态欠佳,但也应该强于孙坚四人组中的任何三位吧!所以,张飞在程普、韩当等人面前,绝对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许褚,单挑吕布20回合,曹操就让典韦上去围攻;如果典韦不出手,可能许褚撑不了30回合;而许褚可以抗住韩当、周泰二人围攻,30回合战平,周泰的实力,肯定要强于孙坚、程普等人的!
方悦,在吕布手下走不了五个回合;武安国,在吕布手下走不了十余个回合;大家不要小看这两位,他们的实力,其实并不菜,尤其是武安国,很可能具备强一流的实力!
我们以夏侯惇为例,这家伙是个狂傲的好战分子,但是在荥阳之战中,夏侯惇单挑吕布,约有十个回合,就被打到飞马回阵,后来在濮阳之战中看到吕布出阵,就直接慌忙撤回本阵,根本不敢与吕布交手了!
如果孙坚四人组的任何一人遇到吕布,绝对走不了十个回合;如果吕布狠一点,甚至会在三五个回合之间,就能击杀一人!
结语:孙坚、程普、韩当、黄盖,任何三人围攻吕布,都是蚍蜉撼树,或者说自取死亡,如果他们死战不退,绝对会被吕布团灭!即便是四人全上,也不够吕布打的!真正顶级的猛将都有谁?
正史,有时比演义更精彩。
一些猛将的个人勇武发挥,比之小说也毫不逊色!
曹魏方的猛将:典韦、许褚、张辽、曹仁、文鸯1、典韦;
武将的个人勇武,在小说中多是夸大的。
唯独典韦的个人勇武,小说并没有夸大!
(1)、在民间时,典韦就曾表现出以一当百的神勇。
他在刺杀了守卫甚密的富春长李富后,慢慢从车上取出刀戟,步行离开。数百人追赶,却无人敢接近他,典韦最终全身而退!自此,典韦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2)、力大无穷。
从军后,军中的牙门大旗,几个人都拿不动,典韦一只手轻松举起,轻松脱颖而出。
“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典韦力大无穷,闻名三军。
(3)、濮阳大战,手戟表演。
濮阳大战,曹操与吕布相持甚久。吕布杀得兴起,身自搏战,把战斗推到白热化。
典韦带着数十勇士,身穿两重铠甲,不带盾牌,只拿长矛手戟,奋力突进。
吕布军箭如雨下,典韦毫无畏惧:敌人到10步以内叫我!
10步了!
5步再叫我!
5步了!
典韦大呼而起,将手中十余手戟迅速投出,中戟者应声落马!
凭借着典韦的神勇发挥,曹操赢得了与吕布精锐这场硬碰硬的对决!
(4)、忠勇护主,惊天动地。
曹操被张绣袭击时,情况危急。
典韦挺身而出,忠心护主。
典韦先挥舞长戟击敌,一戟下去,对方十余支矛皆断!
随后,短兵相接时,典韦将两个敌军活活夹死,又上前搏杀,连杀数人!
最终,伤势过重的典韦倒下。
典韦死后,敌军半响不敢接近!
可以说,小说夸大了许多将领的个人勇武,但在典韦的个人勇武描述,基本上没有夸大。
2、许褚;
除了雪中斗马超的桥段是虚构外,许褚的大多数个人勇武表现都是见诸正史的。
(1)、个人勇武直接吓走贼寇。
许褚是强宗出身。汉末天下打乱,许褚聚集宗族子弟保卫家园。
一次,汝南万余贼寇来攻掠,许褚带子弟抗击。
激战良久,寡不敌众,箭矢用尽,乡亲们只能以大石击敌。
此时,敌人将牛抢走。
许褚挺身而出,追上去,抓着牛尾巴,拉着牛倒行百余步。
眼见如此猛人,贼寇不敢再来抢牛,吓走了···
如此,尚未从军,许褚的猛人之名就传遍了汝颍等地!
(2)、拼死护主。
征马超时,曹操渡河,马超来攻。
许褚护着曹操上船,一手举马鞍挡箭,一手划船,护着曹操撤走。
如果没有许褚这种猛人护卫,曹操恐怕要交代在那里了···
(3)、吓退马超。
马超、韩遂与曹操谈判。
曹操只带了许褚一人相随。
马超本想利用个人勇武的优势,直接劫持曹操,但见旁边的护卫看起来不好惹,遂问:你们的虎侯在哪里?
曹操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马超。
马超遂不敢动···
人们说曹公在“矢石交攻之际,面不改色”,恐怕许褚这样的护卫是其底气所在!
3、曹仁;
曹仁的级别很高,一般是不亲自搏杀的。
不过,情势危急时,曹仁也展现过令人叹为观止的勇武。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江陵,与曹仁对决。
曹仁先派牛金率300勇士出击,但很快,牛金就陷入围困,形势危急。
赤壁新败,夷陵又失,如果牛金再覆灭,曹军士气将濒临崩溃。
曹仁不顾左右阻拦,披上铠甲,带领十余壮士杀出。
当时,手下的陈矫以为曹仁只会在沟上声援牛金,哪里想到,曹仁直接就扑了上去,一番搏杀,将牛金等人救了出来!
随即,曹仁又往来冲杀,直到杀退吴军!
回城时,陈矫等人拜服:将军真天人也!
凭借个人勇武,曹仁稳住了军心,为坚守足够时间打下了基础。
4、张辽;
张辽在白狼山之战、威震逍遥津等作战中,无不是身先士卒,亲自冲杀。
其中,威震逍遥津,其个人勇武发挥了巨大作用。
张辽率八百勇士杀出,猛攻孙权大军。
张辽披甲骑马,身先士卒,很快,就亲自斩杀了吴军两员将领和数十名士卒。
随即,张辽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号,一边身先士卒的冲杀,连破敌阵。
孙权见势不妙,退到高地,以长矛护卫。
张辽遂大呼孙权之名,要其出来单挑。
随即,见敌军渐多,张辽又翻身杀出重围。
曹军尚留在围中的将士高呼:张将军抛弃我们了吗?
张辽二话不说,又翻身杀回围中。
如此者再三,张辽盛威大振,吴军士气低落。
后来,孙权退兵,张辽又亲率军追击,险些生擒孙权!
5、文鸯;
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是小说演义的桥段,文鸯则把赵子龙的桥段带入了正史。
淮南叛乱时,文鸯父子退兵,司马家的大军追击。
文鸯认为只有挫一挫司马家的锐气才能全身而退,遂与骁骑十余人杀入敌阵,所向披靡,挫败敌军后退军。
随即,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追来。
文鸯二话不说,单枪匹马杀入敌数千骁骑中,转瞬间,“辄杀伤百余人”。
如此,进出六七次,敌军不敢再追!
文鸯之勇,比之小说中的长坂坡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曹魏的猛将还有很多。
比如,曹操的儿子曹彰,可以“手格猛兽”,几乎就是武松打虎的级别了。
不过,就战场表现来看,似乎前面几位的个人勇武发挥更为突出。
蜀方的猛将:关羽、张飞小说中,对蜀汉猛将的个人勇武描述是最多的,由此产生的桥段也最多。
尽管正史远不及小说一般离奇,但也足够精彩。
1、关羽;
“温酒斩华雄”、“五关六将”都是虚构的。
不过,“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却是真的。
白马之战,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
袁曹开战前,孔融等人就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足见颜良的个人勇武也是当世闻名的。
关羽能在万众之中直接干掉勇冠三军的颜良,其勇武可见一斑。
2、张飞;
张飞没有“喝退百万雄兵”。
原因仅仅是:曹操没有百万雄兵。
当阳惨败后,曹军追击刘备。
张飞率二十余骑,据水断桥,横矛怒目: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
曹军不敢进逼,刘备得以全身而退。
演义之中,张飞好摆了个疑兵之计,作出有埋伏的样子。
史实中,张飞可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就是带了20骑在对面站着,来硬的:有种你就来!
精锐的虎豹骑,却真无人敢与张飞“共决死”,足见张飞之强。
其实,关羽、张飞的个人勇武之名,很早就有了,与演义并没有太大关系。
南北朝时,许多武艺超群的武将,都被比作关羽、张飞。
此外,蜀汉确实也有许多猛将发挥个人勇武的时刻。
比如黄忠“推锋必进···一战斩(夏侯)渊”,比如姜维最后时刻被围攻时还能格杀数人。
然而,这些个人勇武,与关羽、张飞的表现确有一些差距,就不详述了。
吴方的猛将:太史慈、甘宁开创江东基业的孙策就是“小项籍”,个人勇武非凡。不过,人家毕竟是“老板”,不应归入猛将类。
1、太史慈。
与孙策打得天昏地暗的太史慈,就是真猛将。
孔融被围时,太史慈单骑突围。
当时,敌军来追,太史慈回头连射数箭,敌人应声倒地,余者不敢再追。
太史慈单骑出围,找到刘备···
2、甘宁。
“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孙权认为甘宁是与张辽相当的猛将。
濡须之战,甘宁率手下健儿百余人,突袭曹营。
斩杀数十级后,曹营大惊,一片震骇,而甘宁全身而退。
此外,周泰、吕蒙,都有过猛将之名,不过,其事迹比之前文这些人还有差距。
总的来说,对于水战立国的东吴来说,其猛将,无论是规模还是事迹的“神奇”程度都稍落后。
其他猛将:吕布吕布一直被认为是“第一猛”。
正史中的吕布,也有“善战无前”之名。“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也确实是见诸正史的“传说”。
汉末三国唯一一次武将单挑,就是在吕布与郭汜之间发生的,吕布刺其于马下,取胜。
在投靠袁绍期间,吕布率军与黑山贼大战。
吕布骑者赤兔马,与成廉、魏越等数十人,屡屡冲击拥有精兵万余的张燕军,每次出击必斩首而回,一日出击三四次。
如此,连续出击十余日,拥精兵万余的张燕居然就被打垮了···
靠持续不断的个人勇武,居然硬生生在战略上打垮对手,其勇武的冲击力、耐力、稳定性都令人震惊!
正史之中,个人勇武远不如小说中“斗将”一般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些猛将令人拍案叫绝的个人勇武,仍使三国的这段历史更为绚烂多彩。
为什么马超不让庞德去单挑?
最喜欢谈论武将单挑,我也来说道说道……
首先,庞德很牛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下经典的三国武将排名:
一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马(马超)六张飞,[1]黄(黄忠)许(许褚)孙(孙策)太(太史慈)两夏侯(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张辽,张郃)徐(徐晃)庞(庞德)甘(甘宁)周(周泰)魏(魏延),神枪张绣与文(文丑)颜(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这是目前大家公认,也最为流传的版本。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你喜爱的武将排名低了,会不服。
但排名即使有出入,也不会太离谱。
在这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一下庞德到底有多牛?
其巅峰对决,抬棺战关羽,抱必死之决心,单挑平手,冷箭伤之。可谓一战成名……
"人的名,树的影",关云长威镇华夏,众所皆知。
庞德真的比关羽厉害吗?如果关云爷年轻二十岁,会眼一咪,轻蔑冷笑道:“汝比颜良,文丑如何?”
廉颇虽未老,但当时云长已五十有八,在古代已是老年。反观庞德,四十挂零,正当壮年。再者关云长刮骨疗毒,手臂少力,二者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
就好比前任110米跨栏世界冠军刘翔,和现役国内名将谢文俊对决,任你光芒万丈,过了巅峰期,世界冠军也白搭。
但庞德绝非板捅。三国时代,战火纷飞,武将辈出,庞德排名榜虽不靠前,但不可否认有一席之地。那就很了不起了,比他强的两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大概排十名左右,除了极少数猛人,可以说武艺绝伦也并不过份。
他的战力值,应和魏延半斤八两,妥妥的准一流。
且看汉中之战,他们交手两次。第一次平手,曹操令众将前来援助,魏延才退走,说明魏延跟本不惧庞德;第二次交手,魏延虽被庞德奋力杀退,但当时魏延见杀曹操不成,已孤军深入险境,早生退意,算不得数。
魏延何许人也,蜀军五虎之下第一人,他并不服五虎将,只是加入革命队伍晚,只好忍气吞声。
言归正传,单论武力值,庞德魏延应该同一档次。什么张辽,张合,夏候惇也都和他们差不多。
所以得出结论,庞德前期跟随马超时,还是年轻小将,未经历练,虽武艺超群,但看逢跟谁比……
在马超马孟起面前,他还是嫩了点,前表吕布,后表马超,"金吕布,银马超",那可不是盖的。三国排名另一说法,原本马超排第二,是毛主席老人家喜欢白袍小将赵子龙,钦点的,所以把马超挤后面去了。
再看马超两次精彩大战,潼关战许诸,葭萌关战张飞,表面上是平手,但实际上还是强那么一点。也就头发丝那么一点点,为什么这么讲呢?
一,打得许诸赤膊上阵,马超却没有,谁强上一点,你说呢?
二,张飞以逸待劳,挑灯夜战,用尽百般手段也没赢。
马超强悍如此,但对手也是名气赫赫的蜀魏双方一流名将,和他旗鼓相当,不惶多让……
如果马超让庞德去单挑,不说是送死,要想取胜,基本上不可能。
再者作为庞德的上司,马超对他应该有所了解的,虽说本领是不错,但锋芒未露,经验欠缺,火候还不老到。就象张飞第一次对上吕布,如果不是关羽刘备上前助阵,时间长了,恐怕会败下阵来。
所以庞德虽牛,马超还是不放心让他上阵,对手实在太利害了。换成刘封,关平等二流货色还差不多,但恐有失,一旦败了,措了锐气,军心不稳。
为父报仇,他可输不起啊!
只有自己上,他对白己的战力信心满满。
正因为庞德上司是马超,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掩盖了他的锋芒。
所以庞德没有机会表现,得不到重用,一旦碰到明主曹操的欣赏,"士为知已者死",他才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为关羽水淹所摛,他拒不投降,以身报国,求仁得仁。不失为英雄好汉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