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伊籍技能台词,刘备真舍得将江山社稷赠送给诸葛亮?
刘备也会玩弄权术,他驾驭部下的手段很高明!他对诸葛亮就用了一点手段。
一,刘备是一面旗帜
三国时代的刘备是枭雄,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谦谦君子、只讲仁义道德和爱护百姓。
历史上的刘备是上阵杀敌的猛将,三国志记载:“先主雄武过人”。是十分英雄了得的人物。
(奉节白帝庙)
刘备自述,自己读书少,懂的道理不多。不听丞相之言,起兵伐吴,搞到一败涂地。
刘备到死也感叹:我怎么就败给陆逊一个书生耶?
因为刘备本身是一面旗帜,是《三国演义》抹杀刘备争霸天下的卓越武功,把他写成“仁德之君”。试想,刘备敢与吕布同在一屋檐下(徐州,下邳),他没三板斧能与吕布争雄?
二,白帝城托孤,扎破诸葛亮心理防线
刘备在夷陵战败,悲愤忧郁,疾病沉重,临终前,将后事托付诸葛亮。
史载: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用今天的话翻译,大意是,刘备对诸葛亮说:你比曹丕有才,能力超卓,必定能安邦定国,创立一番事业!如果我的儿子适合做成都之主,你就用心辅助他!如果他不争气,没出息,是个混蛋,那么你就不要辅助他了,废掉他,你自己做成都之主!不要客气!
看看,刘备是很爽快的人哪!他把诸葛亮当做铁杆知己了!
当时刘备说这番话,究竟有啥意思?他真是这么大方愿意把四川政权送给诸葛亮吗?
刘备是从二十三岁投军,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奔波劳碌一辈子,受尽袁术、吕布、曹操和刘表手下蔡瑁等人的挤兑和算计,好不容易才拿下荆州、西川,可以说,他的一生是辛苦命,没享几年福!在荆州时,北惧曹操,南防孙权,正因为这样,才不顾同宗道义,夺取刘璋地盘,建立蜀汉政权!
既然如此拼死拼活得来的蜀国江山社稷,刘备就这么大方爽快送给诸葛亮继承?
当然不是。刘备没那么大方,他是在玩弄权术!是对诸葛亮进行攻心战!
刘备知道,诸葛亮是儒家思想传承人,为人忠义,办事谨慎,因循有章法。与其请求他,拜托他,不如激励他,扎破他的心理防线:诸葛老弟,我要走了!你太有才,我儿子驾驭不了你的!我也管不着,你爱怎样就怎样吧!我儿子行,你就好好辅助他。他不行,你可以废掉他,你自己做皇帝!没事,这是我允许的!
如果刘备托孤的人不是诸葛亮,是董卓、曹操、司马懿、孟达、诸葛恪,他会这样说吗?不会!这些人有篡位野心,你这样交代,他就敢真这么干了!
而诸葛亮不一样,他是忠义诚信之人,忠臣的代表!你对他越客气,越尊重他,他就越发效忠于你!
刘备也是“欺负”老实人啊!他明知道诸葛亮不会篡位夺权,但他越要这样挑明来说!就是要戳穿诸葛亮心理防线!
果然,诸葛亮听了刘备这番话,诚惶诚恐,跪地叩首,完全坦白吐露心声:臣必将竭尽所能,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一定会好好辅助新皇帝!决不辜负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和深切期望!
好了,刘备这一招,等于逼诸葛亮立下誓言了!
三,我让儿子把你当做父亲一样尊重厚待,你还好意思抢他的皇位吗
刘备懂得忠诚和辅助是有代价的,不是单方面无偿的。他不能祈求诸葛亮永远给他儿子做牛做马尽忠报国,所以他又使出一招:让儿子好好对待诸葛亮,“事之如父”。
刘备要儿子把诸葛亮当做父亲一样厚待!尊敬!
(白帝城风景区)
刘备告诫儿子:只有诸葛丞相可以帮你安安稳稳统治蜀国!以后所有军国大事都听他的!
你想想,刘备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儿子把诸葛亮当做父亲一样对待!
那么,诸葛亮还有什么理由不给刘禅效力呢?人家把你当做父亲了!
还有,就算诸葛亮真有过一瞬间想篡位的念头,也不会停留两分钟:刘禅是把你当做父亲看待,你还好意思抢他的皇位吗?这不是遭天下人笑话,留下千古骂名?这事决不能干!
刘备高明啊,驾驭诸葛亮得心应手,连他死后都稳稳当当安排好了!因为他知道,诸葛亮忠义守信,他答应了,立下誓言,就会拼力去完成!
事实证明,诸葛亮为这个承诺劳心劳力,废寝忘食,殚精竭虑,为刘禅巩固统治、为完成北伐心愿,献出最后一滴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可否认,刘备在驾驭部下的手段和能力是非常高明的!难怪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简雍、孙乾、糜竹等人在患难中追随刘备,忠贞不渝!刘备是有超强人格魅力的。
有句谚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别看这么随便一摔啊,刘备看重和爱护手下将领之心,比爱护他儿子还重!
试问,有这么一个好领导,哪个将领不愿意为刘备效命?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也是刘备整出的台词。这说明他很仗义,看重兄弟情义,在兄弟和妻子之中,他首先选择兄弟!因为刘备要团结、招揽更多人才打天下,所以他认为兄弟重要!妻子嘛,刘备先后娶了几个,在他眼里还真不是很重要。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备很有驾驭部下的能力!手段高明!包括诸葛亮,也愿意为他和他儿子效力至死。
刘备和诸葛亮,确实是千古君臣之典范。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司马微为什么说孔明得其主?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孔明是诸葛亮的字,本来是琅琊阳都人,年幼时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自从诸葛玄死后,他就一直在隆中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北方群雄争霸时,荆州处于刘表的治理下,一片祥和,当然诸葛亮所在的隆中,就完全没有世事的纷扰了。与司马徽、庞德公不一样,诸葛亮有很强的政治抱负,时常自比管仲。可以说,诸葛亮在等待一个人,一个值得他辅佐的有为之君。
其实刘表治理荆州时,也喜欢招揽四方的人才,对于荆州内部的有才之人,他也在尽力地邀请。刘表曾经邀请过司马徽以及庞德公等人,但都被拒绝了。诸葛亮虽然在隆中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但他却很关心时势,对于曹操、刘表等人,可谓是非常了解。由于曹操、刘表等人都不是他想要辅佐的对象,因此诸葛亮不愿出山,然后静待明主。
直到刘备的出现,才打破了诸葛亮的平静生活。通过三顾茅庐的盛情,再加上隆中促膝长谈的了解,诸葛亮与刘备惺惺相惜,感觉相见恨晚。于是他答应出山,去协助刘备统一天下。面对诸葛亮与刘备高高兴兴地离开,司马徽感叹道: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
其一:诸葛亮出山时,天下已经大定,发挥空间有限。自从黄巾起义引发动乱开始,经过了董卓的乱政,再到曹操初步统一北方,中原地区发生了多次大浪淘沙,其中的胜出者曹操牢牢地占据着北方。在隆中长谈时,诸葛亮就指出了很难与曹操争锋。
话说回来,若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诸葛亮就与刘备在一起了,恐怕刘备不会轻易丢掉徐州。昔日刘备在徐州时,有兵有将,就是没有厉害的谋臣,导致与曹操或者吕布相争时,吃了不少亏。有诸葛亮在,刘备或许会牢牢占据徐州,然后向南伺机吞并袁术,向北与曹操相争。如此一来曹操就处于险境了,在刘备与袁绍夹击下,多半会遭到消灭。只要曹操被灭,接下来刘备与袁绍争夺北方的统治权,有诸葛亮的加持,袁绍大概率会失败。如此一来,统一北方的就是刘备了。等到了这一步,中兴汉室的美好愿望就会实现了。司马徽说孔明不得其时,主要指的就是天时。
其二:刘备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时,刘备还只是借居于新野,没有一块地盘。这就很尴尬了,没有地盘,就不能保证兵员的补充和粮草的适时供应。纵观当时的天下,北方的曹操兵强马壮,并虎视眈眈看着荆州;东边的孙权已经占据江东多年,国富而民强;因此刘备所需要的地盘,不要想着从曹操或者孙权手中夺取。此时只剩下荆州或者益州,可以夺取过来成为自己的地盘。在刘备夺取荆州或者益州时,曹操和孙权也没闲着,他们也想要这些地盘,这就加大了难度。由于刘备实力过于弱小,导致诸葛亮很难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要以目前的基础去统一天下,无疑是相当困难。
总之,诸葛亮愿意跟随刘备出山,这是一件好事,终于等到了明主。可是天下的局势却不利于刘备的发展,别说统一天下,就单单争取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都很有难度。这也就是司马徽感叹孔明不得其时的原因。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
蜀后主刘禅,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子,小名阿斗,历史上以“乐不思蜀”而闻名的亡国之君。一般认为,刘备、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蜀汉基业就是因为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昏聩无能而葬送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一说法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刘禅真的象很多人认为的那么昏愚暗弱吗?其实,从他一辈子的所作所为来看,刘禅也是心有丘壑,深通权谋和达权知变的一代帝王。
首先从他与诸葛亮相处之道就可以看出他有不凡的胸怀和政治头脑。从刘备托孤到诸葛亮病逝这十一年的丞相“专政”期间,他尊诸葛亮为“相父”,也就是既是丞相又是老爹,干脆军政大权一股脑都交给诸葛亮,即所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国家一切大事都由你诸葛亮做主,我主要干些烧香磕头的杂活)!
可是诸葛亮一旦病逝,恭顺谨慎的刘禅长期被压抑的不满马上表露出来。他乾坤独断,立即下诏不准百官参加诸葛亮的葬礼,并以礼仪不合为由拒绝中央和地方纷纷要求立庙祭祀诸葛亮的奏请。直到诸葛亮逝世29年后的景耀六年,他才开了口子勉强同意在诸葛亮墓地定军山附近的沔阳建庙以资纪念。
而且,刘禅鉴于诸葛亮任丞相时权力过大,他不再设丞相一职。此后,他以费祎为尚书令、大将军,主管行政,兼管军事;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监管行政。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一切自己说了算!这种令人叫绝的帝王平衡术以及控权意识,能说他是傻子吗?
另外在收服、拉拢曹魏降将夏侯霸一事上可以看出其聪明、急智和老到。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刘禅的大小张皇后分别是张飞的两个女儿,而张飞的老婆(即刘禅的岳母)是夏侯渊的侄女。这样一捋刘禅其实是夏侯霸的外甥女婿,刘禅的儿子自然就是夏侯霸的外孙。
《魏略》中记载夏侯霸降蜀时,后主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当年被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卿公自还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你父亲当年是战死沙场的,不是被我刘家的先人(刘备)干掉的!即不怪刘备怪黄忠,难道黄忠不是效命刘备的鹰犬? 何其狡黠!
一语带过之后,又指着自己的儿子套近乎说:“此夏侯之甥也。”——这俩孩子是你们你夏侯家的外甥哩! 人言后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儿皇帝,但是他这一撇一拉,三言两语就降服了曹操的内侄(曹氏、夏侯本一家)、自己的舅舅、儿子的娘舅公——夏侯霸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这种怀柔拉拢的老辣手段就是他老子刘备也不及啊!看来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装傻”的可能性大!
还有当蜀汉后期北伐派和反对北伐派,姜维与倒姜派撕逼时,姜维一度逞匹夫之勇抖狠要杀黄皓,对此刘禅轻描淡写地回应他:黄皓不过是一小人罢了,不用太在意。并语含机锋地反问:“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
言下之意是,董允对黄皓痛恨得咬牙切齿,因我不点头都不能把他怎么样,你还想怎样?刘禅这看上去绵软的一怼让姜维立马后脊梁发冷,知难而退,灰溜溜地远走沓中屯田避祸。
诸葛亮逝世后魏延造反一事上,刘禅也表现出难得的清醒。魏延和杨仪互相表奏对方造反,大臣们基本达成杨仪属实、魏延诬告的倾向性意见的情况下,刘禅看完魏延表奏,仍然提出疑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可见他已预见内情复杂。
魏延被诛后,刘禅也没有简单的采纳众议全盘否定魏延,而是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实际上,对于魏延是否真的造反和是否应该被诛杀,一直以来就有不同声音。刘禅当时所做的决定无疑是明智之举。
千百年来,刘禅最为人所诟病的恐怕是“乐不思蜀”了。一般就把此事理解为刘禅轻抛故土、绝无心肝的典型例子。其实刘禅在司马昭的鼓掌之中,再怎么安乐也不过是一县公,能比他在蜀汉后期一言九鼎的皇上自由快活?僮婢、田宅、用度等赏赐再厚,能比一国之君之应有尽有?更不用说“蜀山水碧蜀山青”,难道他就一点不惦念?这显然不合人性嘛!
司马氏本性多疑,亡国之君刘禅又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韬光养晦以自保是他的而必然选择。司马昭一旦稍有疑忌,杀刘禅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门清!保全自己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越懦弱无能、呆傻憨厚越好!
至于最后邓艾兵进成都,刘禅苟且偷安、不战而降一直遭到世人的唾骂。其实这个也见仁见智,在当时蜀汉主力由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率领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音信不通;诸葛瞻、诸葛尚管带下的都中精兵又被邓艾军队完全击溃;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派系都是“身在汉营心在曹”,不但坐山观虎斗,不肯为国家出力,还疯狂鼓噪“天命论”、“投降论”!
从来未涉实际兵事的刘禅即便勉强拼凑人马出战(如果还有人愿意为他一战的话),也必定是一触即溃。到头来,可能他和刘氏家族满门会被身首异处,没准还遭来敌军对百姓的屠城。这种行为有人说他是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 ,即所谓“全国保民”。
总的来看,偏居巴蜀一隅的刘禅,能在雄割据、兵荒马乱年头,称帝在位四十余年,没有点才智是做不到的!蜀汉是三国里面最弱的,而他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或许有人认为刘禅能安安稳稳地坐江山应归功于诸葛亮的辅佐。但是,诸葛亮在公元234年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曾评价刘禅“朝廷(指刘禅)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即肯定刘禅天资聪颖、敏锐通达。刘备在遗诏里也提到诸葛亮曾当着德高望重的蜀汉东州集团重臣射援表扬刘禅“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也就是刘禅的智慧才能与日俱增,超乎想象期望。
所以,我们说刘禅不是白痴傻儿,也不是“阿斗”皇帝。在特定的环境下,他看上去很傻,其实是“装傻”,而不是真傻!“装傻”能装得以假乱真,也是需要一点聪明和机灵劲儿的。如果说他不是大智若愚的话,至少也是韬光养晦、达权知变的一个皇帝!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