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上台,为什么MacBook用的是英特尔芯片?
曾经的当事人告诉你为什么MacBook用的是英特尔芯片却没在机子上贴Intel inside?
作为乔布斯的老友,西格尔曾经发文《乔布斯和消失的“Intel Inside”贴纸》,回忆当年乔布斯如何让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Mac免遭“Intel Inside”贴纸的污染。
广告营销大师肯·西格尔(Ken Segall)与苹果合作多年,他最初是担任苹果长期的广告代理公司 TBWA/Chiat/Day 的创意总监,之后担任苹果顾问直到 2008 年。苹果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推出的 iMac,就是在西格尔的建议之下命名的。
全文如下:
也许我的态度不好。
如果 PC 广告后不再有英特尔那“bong”的一声,我会非常高兴。
如果每次打开 MacBook 就看到机身上有 Intel Inside 贴纸,那我会不高兴一阵子。
我想 Intel Inside 应该是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之一。可是 36 年后的今天,这个贴纸看起来更像是对产品的污染,而不是给产品打广告。
好在 Mac 可以完全“屏蔽”Intel Inside,能做到这一点乔布斯功不可没。关于 Mac 要不要 Intel Inside 贴纸,这背后还有好玩的故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故事的背景。
英特尔的战略
未来几十年 Intel Inside 市场营销战略应该会成为很多商业学校学习的案例。它代表的是大胆的想法,敢于花钱。
PC 行业发展早期,购买PC的消费者根本不会关心设备里使用的是什么处理器,后来是英特尔让消费者逐渐对设备的处理器上心。
虽然英特尔只是向合作厂商销售他们的产品,但是做广告向消费者推广上,英特尔化了不少钱。
英特尔的模式基本上是,推出各种赞美英特尔处理器的广告,然后再付钱给 PC 厂商让他们告诉消费者,他们PC里使用的是英特尔的处理器。
PC 厂商本来就没有什么利润,英特尔付钱给他们打广告,他们自然是很容易就接受了。当然要英特尔付这笔钱也是有条件的——PC 和广告上必须有显眼的Intel Inside贴纸,电视和广播广告里还要加上那声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代表 Intel Inside 的声音。
为了拿到英特尔的这笔广告费,PC 厂商必须严格按照英特尔的规定,包括 Intel Inside 贴纸要放在哪个位置、Intel Inside 在电视广告上出现的时间长度以及声音的大小。
这一策略让英特尔迅速变成国际知名品牌。
乔布斯挑起争端
不用说,史蒂夫·乔布斯并不是特别喜欢英特尔。
1997 年他回归苹果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是“垂死挣扎。”英特尔PC在市场中的主导优势越明显(这其中当然不乏英特尔的营销战略的作用),苹果的份额就越小,也就会越危险。
这是因为当时苹果 Mac 并没有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而是苹果、摩托罗拉和IBM共同开发的 PowerPC 平台。其实这几家厂商合作开发的这一处理器技术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市场认知在这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了人的印象里,PC 的速度就是比 Mac 要快。
乔布斯刚回到苹果的时候,他鼓励乔纳森和他的设计团队,放手让他们大胆创新,革新家庭电脑。这证明苹果又回归创新,公司也因此开始盈利。可是这个时候距离 iMac 诞生还有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苹果要怎么办,才能够进一步脱离困境呢?
答案就是 Think Different。这是苹果最具标志性的品牌广告活动之一,它不仅仅为苹果未来产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苹果能够通过它以更令人兴奋方式去展示当前的产品,
就在 Think Different 广告活动上线不久之后,乔布斯还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的好消息,为这个广告活动增加更多素材。
苹果内部测试显示,最新的 PowerPC 处理器速度比英特尔最快芯片的速度还要快。有了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我们做了任何一个争强好胜的机构都会做的事情:我们向英特尔宣战。
英特尔本是 PC 统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在这个时候他们在 PC 的这种地位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不用特别点名攻击任何 PC 厂商,我们向英特尔宣战其实就是向整个 PC 行业宣战。
我们推出一系列广告,后来我们称这些广告是“反英特尔三部曲”。第一个是Snail,这个广告让我想起那些我最喜欢的苹果广告。
第二个是 Burning Bunny。英特尔在他们自己的广告中大量使用蹦蹦跳跳的 Bunny People——他们是“全副武装”的英特尔员工,负责开发和生产处理器。所以在我们自己的广告中,我们的做法是“烧烤”Bunny People。(这个广告后来还上了新闻报纸,占据了整个版面。)
第三个是Steamroller,我们以视觉展现的方式来生动表达 Mac 碾压 Pentium 的实力。在这里说个题外话,三部曲广告旁白均是 Richard Dreyfus,Crazy Ones 广告的旁白也是他看来负责的。不过在后来的广告中苹果则开始启用 Jeff Goldblum 来担当旁白。
为了加强攻势,我们还制作了“Snail Inside”贴纸,在各种 Mac 活动上发放出去。不过我们并不希望人们偷偷地把这些贴纸贴到朋友的PC或者零售店展示的 PC 上。
无疑英特尔是被我们惹怒了,他们上线了一个新的网页,以另外一个不同的跑分结果来反击苹果给出的数字。苹果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
史蒂夫以为英特尔会上钩,他还想象我们的英特尔 snail 广告在全球的商业出版物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画面。
可惜英特尔并没有上钩,他们选择一笑而过,对苹果任何形式的挑衅都不作回应。苹果虽然刺激到英特尔,可是英特尔帝国并不会那么容易就倾倒。
那么我们的“反英特尔三部曲”是否扭转了消费者的认识,让他们相信Mac比英特尔 PC 还要快?并没有,不过“三部曲”至少让 Mac 成为了话题讨论的焦点之一,过去多少年 Mac 一直都不在消费者的讨论范围之内。这次至少人们也会开始讨论哪个平台更快了,对于苹果来说是一个胜利。
如史蒂夫所说,有竞争对手终归是好的。它为我们带来竞争目标,刺激我们去参与竞争。
也就是说,任何战争都有结束的时候。死敌也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
苹果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6 年苹果和英特尔的关系开始缓和。苹果对英特尔的攻击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iMac 成为计算机史上最畅销的机型。iPod 改变了消费者发现、购买和欣赏音乐的方式。
苹果即将进入“火力全开”,全速发展的时代。
然而这些苹果的这些成功还是不能改变一个事实:英特尔处理器仍是行业标准。英特尔拥有大量资源优势,PowerPC只能疲于追赶。
高瞻远瞩的乔布斯做了一个很多人不敢想的决定,苹果决定使用英特尔处理器。
英特尔的喜悦
乔布斯宣布这条重大消息时,我本人就在现场。对于我本人而言,这个时刻真的是有点可笑。当时我是苹果的创意顾问,而在这之前 4 年我是英特尔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如在炼狱般的 4 年,我得加上这一句。
在那场媒体会上,命运好像跟我开了一个有趣的玩笑。我坐在那里,旁边的人是我的英特尔前客户。突然他们全都变了。
以前共事时,他们对苹果只有鄙视,我们可以在广告公司里用 Mac,但是坚决不允许 Mac 出现英特尔公司的总部。
可是在乔布斯宣布了这条消息之后,他们对苹果变得热情高涨,沉浸在这种欢乐的氛围里,看起来好像是坐在滚石演唱会现场前排那样,疯狂地给台上的人鼓掌。甚至还有人长吁一口气,说以后终于可以随便使用Mac了。
这场发布会就是典型的苹果发布会。乔布斯在台上宣布这一重大消息,然后邀请英特尔 CEO Paul Ottelini上台。Paul 身着代表性的英特尔 Bunny Man 套装。台下的观众有的欢笑、有的拥抱、有的击掌,一片欢乐。
面对台下热情的观众,Ottelini 准备了什么?他播放了 Burning Bunny 广告,从始至终满面笑容。
苹果和英特尔已经化敌为友,他利用这个瞬间去感受这种友好关系带来的美好。
要不要贴“INTEL INSIDE”?
发布会结束,史蒂夫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舞台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也围了上去,说出了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请告诉我,我们不会在 Mac 上贴上 Intel Inside 的贴纸。
乔布斯露出了大大的微笑,他看着我的眼镜说:“相信我,我已经在合同里确定这一点。”
哎呦!
几个月后,首款英特尔 iMac 上市之前,苹果包装盒设计团队探讨将英特尔元素添加到 iMac 包装盒上的不同方法。但是都没有讨论过添加 Intel Inside 的事情。
相反他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图形元素——一张带有英特尔公司标志的处理器的照片,设计得非常巧妙。
当时 iMac 包装盒正面是 iMac 大图,侧边是设备规格等,包括运行的软件、内置 iSight 摄像头等。
设计团队交给乔布斯的众多设计方案中,有一个是将英特尔芯片与其他特性分开归类,放在 iMac 大图下方。
乔布斯不喜欢。
他觉得英特尔处理器确实是电脑的重要一部分,但它的重要性不如 iMac 的其他特性。他更希望只是将英特尔放到盒子侧边那一栏上。因为它只会是购买 iMac 的另外一个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
突出 Mac 的优势
对于继续盈利的 PC 厂商来说,Intel Inside 可以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他们的营收来源之一。
那么对于当时的苹果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他们拒绝 Intel Inside 是不是就拿不到英特尔的那笔广告费了呢?
不知道。史蒂夫的谈判手段非常高能,他也知道英特尔也很珍惜与苹果达成合作的机会,所以到底双方的协议如何,我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如今虽然有猜测苹果可能会使用 ARM 处理器,但是我们谁都无法否认,2006 年乔布斯选择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决定非常关键。
这一决定打破了那些“PC 天生就比 Mac 更强一筹”的言论。处理器没有了差别之后,苹果就能够把精力全部放到其他能够让Mac变得与众不同的东西上,在软件、设计、质量和简洁性上突出它的又是。
乔纳森也不用担心 Intel Inside 会出现在他的 Mac 上,因为那个 logo 对于他的设计而言简直是噩梦。
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了?
小马哥认为,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交并不是心理问题。
1.
首先,我们要分清喜欢与能力的区别。
题主是不喜欢社交,而不是由于社交障碍问题不能社交。
很多人混淆了不喜欢和不能的概念,认为不喜欢就是不能。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从心里排斥社交,想把时间花在有用的地方,这就是不喜欢,但是能做。雷军说很羡慕李彦宏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就可以不做,这就是不能,李彦宏也许喜欢社交,也许不喜欢,但我们能知道的是,他不擅长社交。这是不喜欢和不能的区别。
2.
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成长生活中慢慢变得更喜欢独处了。
发现自己喜欢独处,不喜社交是因为懂得了倾听自己的内心,觉察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去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获得能量以保持正常应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哪种方式是自己获取能量的最佳方式。
这就是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一个重要区分点,能量获取的方向。
内向性格的人偏向在独处中获得能量,他们喜欢在忙了一段时间后一个人做做饭,看看电影和书或者简单的发呆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内心的充盈。而外向性格的人则在不停的社交中保持精力充沛,你会发现这种人可以在各种聚会上一直神采奕奕的做着主角,并且聚会后显得更具有活力。获取能量的方向与性格内外向一样各有特点且并无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早点觉察到自己适合哪种并坚定的去践行。
3.
最后,想给偏向从独处中获得能量的人一些建议
(1)在专注中提升深度
当我们选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让自己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与此同时我们就可以去深度思考,让自己的独处更有内涵。
安南说:“危机”和“机遇”是连体婴,问题的关键是你选择拥抱哪一面。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选择独处是为了更好的“充电”,获得能量,是选择拥抱独处带给我们的“机遇”,而不是在逃避一些问题。
学会在独处中独立思考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对与好奇的问题不要拖延,第一时间去尝试着寻找背后的答案。
很多人把看短视频和短新闻当消遣时间的方式,被动接收消息从不去思考和怀疑,这无疑是毫无意义的。
尝试着将自己碎片化的思考建立起系统的体系,丰富自己的思想世界。
当你的思考有了深度,内心丰富多彩了,那么你的独处就会更有支撑力度。
(2)提升说话的逻辑性
在浮躁的时代里,有理有据的话语往往比长篇大论更具有说服力,在独处时多注意理清自己的话语条理感,让他人真实感受到你的不多言语只是一种选择。
首先说话要有逻辑、有条理,把复杂的东西讲清楚讲简单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比如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传达。
还可以试着清楚的给对方分好第一、第二和第三,不要说着第三条又来补充第一条的内容。
其次要注意全面性,要将你想要表达的所有维度传达给对方。
比如分析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如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同时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如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人物性格等。
从多种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提升说话的逻辑性,还能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最后是要有轻重缓急,清楚自己表达的重点,重点多说侧重点少说。
说话最忌“三纸无驴”,讲了一堆看似有道理的话,实际上却一点重点都没有,这样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到厌烦,更体现出自己说话没有逻辑性,水准低。
(3)合理缓解不良情绪
偏向独处的人内心会更敏感一点,但是又经常表现得平静如水,内心早已兵荒马乱,却还要强装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我们要明白出现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可以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情绪方法。
比如通过写日记记录情绪,记录当下各种想法来直视情绪背后的真实问题。
蒂姆费里斯说,一旦我们把那些混乱的,令人发狂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紧张、妄想写到纸上,我们就可以以最清醒的眼光面对这一天。另外还可以去运动,在运动中获得目标达成的体验以及不良情绪的发泄。
如整理与打扫房间,通过整理与打扫获得掌控感、以及整理打扫之后空间的整洁感,而物理空间的干净与否又内心的情绪息息相关,
当你获得掌控感,你的情绪就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要记得告诉自己,独处不是问题,不能独处才是问题。
我是小马哥,想看更多原创回答请点击关注!有必要报兴趣班吗?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了,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在伤幼儿园之前会去早教班,到了幼儿园之后,幼儿园里也会开设各种兴趣班,像绘画、手工、舞蹈、自然科学、运动(跆拳道、轮滑、足球)等等。
有的家长想着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就会让孩子去上兴趣班。但是也有的家长想着,孩子还小,应该无忧无虑的玩,不想过早的给孩子压力。那么孩子上幼儿园该不该上兴趣班呢?
作为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清楚的知道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在报名之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梦想。不要有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报名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的心态。甚至有的家长会把自己的遗憾缺失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上兴趣班,上一到两个就够了,重点是在精不在多,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没上几天就感觉厌烦了。同时,孩子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上,得不偿失。当然了如果孩子对于兴趣班抵触比较大,死活也不愿意上兴趣班的话,家长就没有必要非得强迫孩子了,幼儿园的孩子不是说必须要去上兴趣班的,孩子有了多余的精力和兴趣可以上兴趣班。
兴趣班该如何来选择呢?
1.除了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之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来选择。性格安静型适宜学棋类 性格安静的孩子,观察力要强一些,而且有足够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平时比较喜欢玩拼图之类的玩具。像棋类之类的兴趣班,也是需要耐心和探索能力的,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性格外向型适合音乐类 有的孩子平时会跟着电视,手机里的音乐唱,孩子对音乐旋律比较敏感,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由声音带动的,喜欢利用声音学习,属于听觉学习型,学习音乐对这类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3.动手能力强的适合学习技能型的,像手工课,书法等等。
4.模仿能力强的适合学习舞蹈,表演等。就像演员一样,很多演员从小有表演细胞。对于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往往也喜欢在人面前表演,希望吸引人的注意。可以多培养孩子表演,舞蹈方面。可以让孩子在5-6岁开始学习舞蹈,对于孩子的气质和体形有帮助。
孩子在4岁左右心智发展比较完整,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家长们要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帮助宝宝选择兴趣班。如果宝宝不喜欢上兴趣班,也不要勉强。家长不要把知识点作为评判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孩子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以一种全方位的角度来看。
Windows10X放弃NT内核预示着什么?
官方并没有确切的消息说Windows 10X将会完全放弃NT内核,但话又说回来Windows 10X在还未发布之前,谁知道呢?
毕竟微软已经有了先例放弃了自己深耕多年的IE浏览器,而转投向了以谷歌Chromuim内核,推出了新版的Edge浏览器。
谁曾想过Microsoft这家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到今天已经有45年了。那个曾经霸占我们“励志故事”的男人比尔·盖茨卸任已经有20多年了,随后由史蒂夫·鲍尔默接棒微软首席执行官(2000年鲍尔默上任)。到如今微软一把手的位置已经传到了萨蒂亚·纳德拉的手中(2014年纳德拉上任)。
鲍尔默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高潮并即将破裂的时候成为了微软的CEO,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刷新了自己的下线,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在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的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增长。微软的许多股东仍将2000年至2010年视为微软“失去的十年”。
鲍尔默曾夸夸其他的对苹果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举动不屑一顾,他说过:“iPhone不可能获得任何重要的市场份额,没有机会。”并且在鲍尔默的心中,开源操作系统Linux是颗毒瘤,并偏执地认为所有开源软件都不值得一提,开源软件是知识产权的癌症。
在一次座谈会中,比尔·盖茨表示自己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由于管理不善,最终导致微软没有能够做出像安卓一样能够对抗苹果的移动操作平台。可见比尔·盖茨心中的这个遗憾有多大。
微软进入纳德拉时代后,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除了Windows、Office365、Azure等可以直接盈利的项目没有开源外,其他的技术基本上都已经全部开源了,并且在Linux开源项目的贡献数量上微软是排第一。
纳德拉曾说过:“微软长期坚持的一个信条是Linux等开源软件是公司的敌人。现在我们已经无力为这样的态度买单。我们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确保我们以一种前瞻的方式而不是透过后视镜寻找机遇。”
萨蒂亚·纳德拉上台实现了微软华丽的“大象转身”,并且积极地拥抱Linux和开源,微软比过去赚钱的能力更强了。所以Windows放弃NT内核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Linux可能最终赢得桌面操作系统之战并不是说Linux会取代Windows,而是通过选择Windows。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两个非常有趣的分支:Windows System for linux(WSL)以及将Edge浏览器移植到了Ubuntu中。WSL允许未经修改的Linux二进制文件在Windows 10下运行,没有仿真,没有填充层,只是加载和运行。
就像Steam的Proton仿真层,Proton是游戏平台Steam针对Linux用户推出的Wine复刻版本,用户可以使用Proton在Linux系统上通过Steam运行更多的Windows游戏。
Windows有一天也会变成Linux内核之上的类似于Proton的仿真层,随着越来越的支持落入主线内核源中,这层仿真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薄,最终微软会宣布Windows仿真终止生命。
Windows系统本身及用户界面工具已经在经过精心保留的Windows UI之下成为Linux,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停止提供Windows二进制文件,而支持带有纯Linux API的ELF二进制文件。这样做微软就可以减少越来越多的开发成本。
狭义上说Windows NT内核指的是NTOSKRNL.exe,Linux内核指的是Grub里指地的那个的那个内核文件。广义上说Windows NT内核指的是大部分的SYS文件,Linux内核指的是所有工作在内核模式的进程。
Windows NT内核的二次开发是非常困难的,而Linux可以基于VFS很快地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系统。Windows想要扩展第三方文件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Windows内核里有太多的API是不公开或者没有明确文档说明的,而Linux系统的开发性允许开发者去开发安全性更强的驱动、插件、系统调用。
总结过去的微软是长期居于高位,所以总是以造物主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但有了iPhone、Android两个强大的对手后,彻底地在手机端操作系统上败下阵来,终于让微软认清了现实。
微软放弃了引以为傲地IE浏览器,推出基于谷歌Chromuim内核地Edge浏览器就是最好地证明,Windows系统放弃NT内核的时间点也并不会太远。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大学生机房上课偷偷下自走棋?
一点儿不过分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和认识,欢迎更多的头条朋友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
第一,大学生机房偷偷下“自走棋 ”违反课堂纪律 。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房是学知识的地方,不是娱乐的自由场 。大学生机房偷偷下“自走棋 ”违反了课堂纪律 。
对大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作为学校,不能听之任之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认为对违反学校课堂纪律的行为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 ,合情合理,合规合法 。
第二,大学生机房偷偷下“自走棋 ”,全校通报批评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一个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个人自觉,更靠严格的纪律约束。大学生思想活跃,当然,学习过程中也有惰性 。
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 ,如果不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批评教育 ,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甚至荒废学业 。
所以,对大学生机房偷偷下“自走棋 ”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全校通报批评,其目的就是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第三,严是爱,宽是害 ,宽严相济才能严谨治学 。作为大学 ,团结友爱,严肃活泼 ,所以该活泼的时候要活泼,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机房就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一个严谨的地方 。
大学生机房偷偷下“自走棋 ”,学校对其行为在全校进行通报批评 ,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负责,是对大学生的未来负责 。
作为大学生,不应该问是否太过分,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汲取教训 ,杜绝类似的行为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发生 。
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游走在笔尖上的舞者,就相关话题和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共享阳光,共担风雨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