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老乞丐,你知道的最毁三观的历史人物是谁?
把自己儿子的脑袋砍下来,祭奠给自己戴绿帽子,而且不止一个绿帽子的隔壁老王。能做出这种事的,估计也只有大唐的皇帝唐中宗李显了。
武则天82岁的时候,81岁的宰相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把武则天搞下了台,将我们本文的男主角太子李显扶上了皇位。
李显,公元656出生,是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个儿子。683年李治去世的时候,李显当过50多天皇帝,但被武则天撸了下去,囚禁在湖北达14年之久。在这14年里,李显一直过着白加黑24小时忐忑不安的日子。白天,一听说他妈要派使者来看望自己,还没等使者到,他就早早地准备好了白绫,随时准备上吊自杀。如果不是他老婆韦氏苦苦相劝,他恐怕早就自杀或者被吓死了。
晚上,14年里他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刚刚睡着就会被恶梦惊醒。尤其是武则天大肆屠杀李唐皇室的时候,李显差点被吓出神经病。
直到698年,武则天才在狄仁杰等重臣的劝说下,将李显重新立为了太子。705年,神龙政变之后,49岁的李显,又一次登上了皇位。得之不易的皇位,长期的囚禁和担心吊胆的生活,让李显变得格外敏感。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和他妈一样,得了迫害妄想症,总以为“有刁民要害朕”。如何坐稳皇位?
其实李显大可不必担心,因为800多年以前,汉文帝早就给他写好了剧本当年吕氏被灭,汉文帝刘恒只有24岁,当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把他从代地接到长安即皇帝位的时候,他除了是刘邦的庶子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功劳,没有威望,没有军权,身边只带了六个心腹。面对陈平、周勃这样的开国元勋加江湖老油条,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控制京城防卫力量。
入主未央宫的当天晚上,就急忙下诏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皇宫;自己在前殿坐了快一宿。
第二步,安抚诛吕大臣,尤其是对陈平、周勃礼敬有加,下朝时亲自送他们出殿。
第三步,压制外戚。吕后专权的阴影,大臣们还心有余悸。如此可以顺应民心,收服大臣,慢慢建立自己的势力。第四步,钝刀子割肉,一年多以后,陈平病逝,三年之后,把周勃赶回了封国,让他安享晚年(中间有波折,但未影响结果),汉文帝开始大权独揽。
事实证明,汉文帝的手段不仅行之有效,而且还留下了仁厚美名,让司马迁大叔引用孔子的话夸他:“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此时,李显所面对的政治环境和汉文帝相比极其相似,但又比汉文帝强很多。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大臣们斩除了太后势力,希望继任皇帝能够带来新气象。
强的地方在于,李显已经控制了禁军,他的威望也比汉文帝六人入京时,高出了无数倍;可用之人,也比汉文帝多出了无数倍。
所以,李显只要按汉文帝的方法去做,稳固皇位,留下一段美名,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他刚刚安抚完大臣,就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他爹李治的驭妻道路。
李治当年是如何坐稳皇位的呢?
第一步,埋钉子,大大扩充宰相的编制,将自己人慢慢安排进宰相队伍,稀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中的权力。
第二步,树形象,胡萝卜加大棒,让大臣们看到自己是厚黑学的一级运动员,对自己心服口服。
第三步,立军威,登基的第二年就让梁建方等人把西突厥痛扁了一顿。
通过前两个操作,李治牢牢掌握住了政治权力,又通过打西突厥,牢牢掌握住了军权。等一切布置完成以后,李治才走了第四步——重用武则天。用三年的时间,赶走了褚遂良,再用三年的时间,把长孙无忌彻底搞垮。根据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把功臣赶下台是每一个皇帝大权独揽的必走之步。但是,汉文帝和李治走到这一步,都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
因为他们明白权力来自于共识,来自于人心。搞掉功臣容易,但合情、合理、合法的搞掉功臣并不容易。假如他们一上台,就把功臣给踩在了脚下,那么他们在群臣的眼中,就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昏君,以后除了那些愚忠的人之外,没人敢为他们真心效劳,权力很难牢靠。
或者说,他知道这个道理,但因为当年裴炎联合武则天把他搞下台,使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阴影。大臣们在他眼里,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王八蛋。为了避免裴炎那样的权臣再出现,他必须尽快下手。
神龙政变结束之后,张柬之、崔玄暐(wěi)、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神龙五虎,全部担任了宰相,并赐爵郡公。按照他们的功劳,这个封赏并不过分。
尤其是张柬之和崔玄暐,人家本来就是宰相。但是刚刚过去十几天,李显就觉得这些人的权力太大了。老娘武则天如此高明,竟然被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搞掉了,自己的水平根本不能和老娘相比,如果他们再发动政变,搞定自己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在当上皇帝的第二个月,也就是705年2月,李显就直接模仿起了他爹李治——让老婆参政,帮助自己扳倒功臣,只不过,他一下子扶持了两个老婆。
李显扶持的第一个老婆是韦皇后,名字不详,出生日期也不详,今天陕西人,家世很显赫。
李显扶持的第二个老婆,比韦皇后更加出名,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出生于官宦世家、京城名流。但很可惜,坐在金马桶上的日子,她只享受了不到一年。
除了扶持两个老婆以外,李显还别出心裁地把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也提拔了上来。
武三思和李显的关系,在历史上绝对少之又少,堪称一对浸泡在狗血浴池里的欢喜冤家。刚开始,武三思和李显是一对争太子之位的仇人。
698年李显重新被立为太子之后,在武则天的安排下,武三思又成了李显的儿女亲家,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了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李显当上皇帝之后,俩人先成了炮友,不是他俩搞到了一起,而是他俩共享了一个情人——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很早以前,就和武三思勾搭到了一起,后来才成了李显的老婆。成了炮友没几天,武三思又成了李显的隔壁老王,在上官婉儿的引荐下,武三思和韦皇后又搞到了一起。
在这一段段混乱不堪的关系中,李显很明显是吃亏的那一方,闺女和两个老婆,都成了武三思父子的马子,最狗血的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
可是,李显不愧是李唐皇室的人,完美地继承了祖辈们的优秀传统,对男女关系这种事,根本在乎,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总得戴点绿嘛。神龙政变之时,洛州长史薛季昶劝说张柬之和敬晖,让他们趁机把武三思也杀了以绝后患。但是张柬之却认为,武三思这种罪大恶极的大魔头应该留给李显去杀,这样有利于树立李显的君威,李显的皇帝宝座就能坐得更稳。哪知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李显不仅是个王八蛋,还是一头中山狼。在他的眼里,这个曾经要置李家人于死地的武三思不是敌人,那些发动神龙政变,让他坐稳了帝位的功臣们才是最大的威胁,他要联合武三思扳倒这些功臣。
神龙政变第二个月,李显就要把武三思提拔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一直在担惊受怕的武三思惊呆了,还以为李显这是要捧杀自己,吓得赶紧拒绝了。
但李显不依不饶,又把武三思封为了开府仪同三司,天天让他进宫陪韦皇后快乐的玩耍。武三思如果几天不进宫,李显就带着韦皇后到武三思的府上千里送温暖。于上,李显、武三思、韦后、上官婉儿这几个炮友就形成了利益同盟,几个月之后,就将神龙五虎全部杀害(张柬之和崔玄暐是气病交加死的)。
整垮了张柬之等人之后,韦皇后和武三思罪恶的双手,又伸向了刚刚当上太子一个月的李重俊。对李重俊的打压让李重俊有了绝地反击的信心,同时李显、韦皇后、武三思、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这几年的抱团取暖胡作非为也让李重俊身边聚集了一批位高权重之人。
李重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仅靠一已之力,就搞定了羽林军六个主要领导中的四个(神龙政变时,张柬之和李旦才搞定了5个)。
这四个人分别为: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参加过神龙政变)、左羽林将军独孤祎之,右羽林将军李承况和李思冲(参加过神龙政变)。不仅如此,他还搞定了另外两支武装力量。第一支是左右金吾大将军李千里,此人是李世民的孙子,参加过神龙政变,左金吾卫相当于京城的巡警。第二支是300名“千骑”。按照神龙政变的经验看,李重俊这次政变大概率会马到成功,因为他搞定的盟友并不比张柬之当年少,也因为他爹和他妈比武则天更让人讨厌。李重俊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公元707年7月6日,他就带着这些人发动了景龙政变。可惜的是,这场政变刚刚开始就失败了。原因不是泄密了,也不是李显不够烂,而是李重俊比我们想像中的更烂。
在搞政变之前,李重俊估计都没看过他们老李家的历史书,不知道政变的关键是杀进太极宫控制皇帝。
当年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黎明时分,直接溜进了玄武门,迅速控制李渊,等待李建成入瓮。
但是李重俊起兵竟然是在大白天,大家都在上班呢,他突然假传圣旨,调集了几百名羽林军就开始造反了。
而且他走的第一步还极其愚蠢,竟然是带着人冲到了武三思的府邸,把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给剁了,完事以后,才率军从南边赶往了太极宫。即便如此,李重俊还是带人从永安门很顺利地杀进了太极宫。如果此时,他能快速地赶到李显所在的两仪殿,政变估计还有成功的可能。但遗憾的是,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又砍开了肃章门,四处搜寻上官婉儿,准备先把她杀了,再去找韦皇后等人。注意,是四处搜寻,如此争分夺秒的时刻,竟然还有心思到处找上官婉儿,脑袋是得多奇葩才能干出这事。只要控制李显,这种小兵小将,什么时候杀不都是一句话的事?如此大的动静也惊动了李显韦皇后等人,随即政变的失败导致自己被亲信所杀,李显得到李重俊的尸体之后,做了一件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让人把亲生儿子的脑袋砍了下来,献到了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注意,是他特意让砍的哦。
完事之后,他还觉得不解恨,又提溜着儿子的脑袋,去祭奠了一把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拿儿子的脑袋去祭奠祖宗以及隔壁老王,哎,脑回路得有多野兽才能干出这种事。虽说李重俊造反死有余辜,但好歹也是你的亲生儿子啊。
李祐当年起兵造反,李世民骂他:“背礼违义,天地所不容;弃父无君,神人所共怒。往是吾子,今为国雠。”但也只是把他赐死了,还以国公之礼把他下葬了,也没有砍他脑袋啊。
而武三思是谁呢?他再好,那也是隔壁老王啊。孰轻孰重,但凡有一丁点父子之情,估计也不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举。如果李世民、李治地下有知,看到李重俊的脑袋,被李显放到自己的牌位面前,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十条抖音九条沈?
因为网络之间
都在追求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蹭热度,如果叫一个漂亮的网红,马上嫁给沈大师,我想有几人会无怨无悔的跟着?什么叫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抖音帝又有几人能记得呢?再者,如果沈大师在没红之前,又有几人从他身边过尊重其人呢?
还有,如果一个真正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的人,会选择金饭碗不要,睡桥洞,与蛇鼠为伍呢?我相信,一个五年级没有读完的人,也不会如此,难道是看清红尘,厌世尘环了?这也不像,因为大师很多动作确实让人费解。
首先,大师在每次高谈阔论之时,总是闭着眼睛,手势确有着很自信的态度,但如每个人在心里和比划,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如果一个男人,在说话时喜欢闭眼睛,我想大家应该从此处去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至于没有清晰解释,是因为怕被别人留言骂。
刘备摆摊卖鞋?
说起卖鞋的老祖宗,小世第一印象就想起了三国时的刘备大大。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常起于微末。刘、关、张三兄弟,在涿州(今北京)未起事前,老大哥刘备靠卖鞋、卖席子贴补家用,二哥关羽在酒肆卖酒营生,张飞则是杀猪的好手。
虽然鞋履发展的历史悠久,在中国氏族社会时期已有彩陶靴出现。不过,“织席贩履之辈,屠猪卖酒之流”,好像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职业。
幸好咱们的同行——刘备同志,虽然历经坎坷,转投多人,却始终矢志不渝,最终在关羽、张飞等一干兄弟的支持下,逆袭荣登九五之尊,成为三国里最励志的那一位,也成为咱们鞋行业从业者的一大榜样!
从一个街边摆摊的卖鞋小贩,最终升级为雄霸一方的大BOSS,刘备大大的故事实在令我们这些卖鞋人振奋!
小世料想,刘备当年卖鞋时,肯定是充满激情的,如果整天哀声叹气,怨天尤人,负能量爆棚,如何吸引关羽、张飞这两位万人敌的好汉鼎力相助?如何通过卖鞋,慢慢积累资金和人脉,进而拉起队伍、建立班底,最终成就蜀汉大业,走向人生巅峰。
关于刘备卖鞋的故事,历史上只有寥寥数语。不过,同为卖鞋人的我们,应该从刘备大大的经历上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说,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小世严重怀疑,马云爸爸这话就是跟刘备学来的)
言归正传
还记得,5年前刚入行的时候,曾和同事一起参观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位于红蜻蜓集团总部),为中国鞋履的厚重历史深深震撼,也为一代代鞋履匠人的巧手妙心所折服。
谁说咱们做鞋人、卖鞋人没文化?
而今,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百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更推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鞋履正传》。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鞋文化、鞋历史、鞋时尚的书籍。
作者陈琦先生,曾在国内时尚杂志社担任编辑,现定居英国,专职复古买手,兼职写稿。作者亲身实地采集最一手的资料,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了这本独特的鞋履文化史。
全书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鞋履文化。
第二部分:讲述西方鞋履的变革。从古希腊神话年代的鞋,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翅膀鞋;从17、18世纪法兰西的宫廷美鞋,到19世纪异军突起的美国鞋履,以及百花齐放的20世纪。
第三部分:世界鞋履博览,讲述中国、日本、非洲、印度、拉美、北极,以及中东地区的鞋履文化。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属于资料性质,分别介绍了菲拉格慕、塞乔·罗西等8大制鞋世家,以及布洛克牛津鞋、马丁八孔靴等26大经典鞋履文化词典。
更赞的是,书中的插图全部都是手绘的,全书139张水彩手绘图都出自湖北美术学院的袁韵雨和他的朋友。相比起一般的照片,这些水彩手绘更增添了趣味性。
每一双鞋履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的故事。
鞋履正传,见证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与演变。
☟
来源丨鞋世界 撰稿 | 黄明
排版|亭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鞋起舞的,都是爱鞋之人
☟
高跟鞋,爱美女孩的伴手礼
☟
更多鞋业好书
尽在鞋世界书架
如果一个男人?
代表真正男人的 LOGO 是什么?就是责任和义务!至于他会不会抽烟;会不会喝酒;会不会赌博和会不会打游戏,那都是男人生活里的附属品,可有可无和可会可不会。都会,未必就是一个真男人。不会,他也未必就是一个没有情趣的男人,切莫以吃喝论短长。衡量一个男人的标准是:肩膀够不够宽、力量够不够大、责任够不够扎实。
男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 ,“四不”的男人日常生活方式很简单也很充实,简单到让老婆高兴了;让孩子开心了;让爹妈满意了。充实到自己苦一点,累一点,少享受一点都是那么的心甘情愿和毫无怨言。男人就是男人,你别把他想象得太复杂了;也不要把他想象的太奢侈了;更不要把他想象的太自私了。
同样作为男人,也许有的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似乎更钟情于把全身精力都放在 “吃、喝、嫖、赌、抽”上。在他们的观感世界里认为 ; 如果一个男人‘’ 不会吃 ,不会喝 ,不会玩‘’ 那这个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颠覆男人本质的论点,这个论点对男人有害;对女人有害;对家庭更有害,要不得!
作为一个男人会吃、会喝、会赌还会玩,是好?还是不好?这个就不能单纯的用 ‘’ 好‘’与 ‘’不好‘’来论断了,这要看一个男人的经济能力;责任意识;人生价值取向了。简单一点的说,一个男人应该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时下不是盛行这样一句话吗,叫做 :“有钱就任性”吧,因此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你有得是钱而且还知道遵法守法的话,那么,你可以尽情的去吃;可以去肆无忌惮的喝;还可以开心的去赌、也可以去玩。但是,有一点不要忘,玩可以玩,千万别玩过了和玩大了。更不要得了便宜卖乖。那么作为一个基本男人该怎么样对待生活呢?好好的享受家庭的温暖;好好的感受家人和睦的快乐;好好的领悟生活的酸甜苦辣 。换句换说 “ 吃、喝、抽、赌和玩咱不会,可日常生活里的 ” 甜、酸、苦、辣咱会好好的体验吧!
生活就是这样,你得其利你就要承受她之弊,你受她之苦,你就会感之甜,因此说生活里的男人要好之为之,攒福靠生活,耗福也是靠生活,这一点生活不会偏向于你。
你们都听说过什么野史?
王安石与“囍”字由来的故事。相传,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叫马家镇的地方。见天色已晚,王安石便决定在马家镇过一宿,等明天吃过早饭再出发。
当时正值科举临近,周边的客栈差不多都满房了。好不容地寻找,王安石才寻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草草的填饱肚子,胸有成竹的王安石也不像其他学子那般临时抱佛脚,对着手抄盯个不停,而是寻思着到马家镇的街上走走。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安石放好行李后,便出了客栈,无目的的在街上闲逛起来。正走着,他突然发现在一户人家外,吊着一盏走马灯。在漆黑的夜里,走马灯那闪烁的灯光格外的引人注目。
而在走马灯下,还围绕着一群交头接耳,冥思苦想的人。好奇之下,王安石走了过去,拍了拍最近的一位士子,问他这里发生了何事。而后,王安石便听到那人说,马员外有一个女儿,如今闺中待嫁。
在寻找良婿时,马员外本是寻好了人家,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女儿并不满意。而且她还说,自己的夫君理应是自己挑选。对此,本就对女儿十分疼爱的马员外,最后也只能迁就于她。这不,马员外答应后,她的女儿便出了对子,让人写在走马灯上。
只要对得出对联,那这个人便是她的郎君。要知道,马员外是马家镇最富最有权势的人,在马家镇说话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所以,在这位小姐出了对子后,很多人都闻声赶了过来。如今已过了三天,还是没有人能对出让这位小姐满意的对子。
听到这般新鲜事,王安石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往走马灯上一瞧,只见上方了一句对子,极为“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一看到这个对子,王安石便不禁拍了拍手,为之喝彩。在人群中,突然听到王安石这么一声喝彩,其余人都为之惊动了。
一直呆在宅外的管家,听到王安石的声音后,连忙看了过来。只见王安石那丰神俊朗的容貌,他也不禁心底感叹了一句。而后,他走了过去并请王安石入府,等看茶落座后,早已听到消息的马员外便赶了过来。
一番闲聊后,马员外便问王安石对的对子是什么。闻讯,王安石直接道了一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身藏”。王安石的话音刚落,马员外便高叫了一声“好”,连忙让管家把对子写下来交给小姐。
小姐看完后,也不得叫好,而后又从屏风里看到了丰神俊朗的王安石,心中更是满意。最后,王安石和小姐约定了科考之后完婚。
在马员外的府上住了一宿,第二天又从仆人那里接过留在客栈里的行李,便辞别马员外和小姐,赴京赶考去了。
在科考上,王安石答题时洋洋洒洒地写下来,竟无半点停滞。交了头卷后,当时的主考官看到王安石如此自信,指着考场外的飞虎旗,说了一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身藏”。听到这句话,王安石感到很诧异,而后不假思索地答了一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看到王安石答得如此利索,主考官对此也赞叹不已。科考完后,王安石如约地回到了马家镇,并在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完婚。在婚礼那天,正巧碰到科考揭榜的日子,有官差来报王安石一举高中。
人生有四大喜,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以及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王安石就碰上了两大喜。在酒意之下,王安石一边让人磨墨,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囍”字,让人贴在门窗上;一边大声吟了一句,“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正因为如此,“囍”字由来和结婚时贴“囍”字便逐渐传了开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