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曹操为何杀袁绍,三国演义16至25回主要内容?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19、吕布辕门射戟:袁术派大将纪灵攻打刘备。袁术担心吕布救援,给吕布送去粮草和密信。刘备也写信求助吕布。吕布收了袁术的粮草,又收了刘备的求援信,吕布让人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赴宴。吕布用射画戟的办法来调解,后果然射中画戟,用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厮杀。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20、小斗散粮:曹操攻打袁术,相持不下,粮草快完了,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又荒旱,接济不及。他叫粮官王垕小斗放粮,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按令去做,将士因吃不饱大哗。为平民愤,以盗窃官粮罪把王垕推出去斩首,借粮官的人头以稳定军心。
21、曹操割发代首:攻打张绣期间,所到之处,麦子成熟。为赢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将校,经过麦田,有践踏者,一律斩首”,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了军令,理当斩首。于是,便借郭嘉之语“法不加于尊”,以割发代首,并显示三军自己带头执法。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候惇拨矢啖睛
22、夏侯惇拔矢啖晴:夏侯惇与吕布手下的高顺两军相遇。高顺战败,夏侯惇绕阵追之。曹性暗地里拔弓箭射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用手拔箭,连眼珠也拔了出来,他大呼道:“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将眼珠纳与口中啖之,仍复挺槍纵马而战,曹性被他一槍刺透面门而死。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23、白门楼吕布殒命:下邳城失陷后,吕布被缚至白门楼。吕布恳请刘备在曹操面前说情,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对曹操表示降服,曹操问刘备何如,刘备以吕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为例,吕布大骂刘备大耳儿。曹操将吕布缢死。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24、许田打围:操大权在握,逼迫皇帝去许田打猎,并用天子的宝雕弓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纰箭,误认为是天于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将宝雕弓自悬在身边。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25、煮酒论英雄: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26、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兵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27、陈琳骂曹:陈琳起草檄文:袁绍应刘备之请,欲起兵与曹操决战。为师出有名,就叫陈琳起草一篇讨曹檄。檄文历数曹操祖宗劣迹,言辞犀利,富于文采。传到许都,曹操正感冒卧病在床,看了之后,“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28、张飞诈醉擒刘岱:刘岱、王忠奉曹操之命进攻徐州。关羽擒了王忠,张飞邀功心切,刘岱却任其叫骂,坚守不出。张飞情急计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误传信息,诱使刘岱上当,最后将刘岱一举活捉。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弄
29、祢衡裸衣骂贼: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不行待贤之礼,并给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穿旧衣击鼓,趁机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遣他去刘表处,刘表没有杀祢衡。后来是黄祖不堪祢衡讥讽,杀了祢衡。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30、曹操诛杀董承:曹操在许田打围之时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暗结刘备等人谋除曹操。董承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发,为曹操所杀。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31、关公约三事: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他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是请给二个嫂子俸禄养赡,上下人等一律不许到门;三是只要知道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张辽回报,曹操答应,关公暂居曹营。
32、关羽义气:曹操劝降关羽侯,班师回许都。他故意让关羽和甘、糜两位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侍立,待二位夫人十分恭敬。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金钱和赤兔马,关羽只收下赤兔马。
33、斩颜良,诛文丑:曹操攻徐州,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迫归附曹操,张飞逃入山中。袁绍派颜良出兵攻打许都,连折曹操两员大将。白马坡曹操令关羽出阵,颜良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羽手起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河北兵将不战自乱。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
三国杀袁绍为什么是大魏核心?
三国杀袁绍被称为大魏核心是因为他的武将技能非常适合促进魏国势力武将的爆发。
袁绍的武将技能是乱击,打出任意两张相同花色的手牌当成万箭齐发,并且每回合可以多次使用。这样的武将技能很容易给其他玩家造成多次伤害。
但是魏国势力的武将大多数都对这个技能非常喜欢,因为魏国有很多卖血流武将,也就是说要受到伤害才能发动自己的武将技能。比如在袁绍的乱击生效后,曹操可以获得乱击的这两张牌;郭嘉可以摸两张手牌进行处理;荀彧可以指定玩家补充手牌等等。
因此袁绍会被称为大魏核心。
当年曹老板差点被袁绍打崩盘的时候?
导语:
提前招揽了那么多人才,其实曹操早就有跟袁绍一决雌雄的打算了。只不过实力不允许,袁绍起家的时间比曹操早,速度又比曹操快。
曹操占领兖州的时候,袁绍已经夺取了冀州这一富庶的地盘。曹操拥有兖州和徐州的时候,袁绍已经拥有了青州、幽州、冀州和并州这四大地盘。
这个时候要么是曹操吞了袁绍,要么就是袁绍灭了曹操。因为北方大地之上,除了西北地区,就只剩下这两位枭雄之间的斗争了。
01曹操的实力只有袁绍的三分之一,不慌是假的。不管是人口,还是地盘,包括军队数量,曹操的实力都远不及袁绍,勉强只能达到袁绍的三分之一。而且曹操内部支持袁绍的人,居然比支持曹操的还要多,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不少曹操的手下,都在暗地里写信给袁绍,希望袁绍在击败曹操以后,他们能够效忠袁绍。后来曹操拿到了这些信,足足有一箱子那么多。
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势不能相救,刘备以强兵临之,其背叛固宜也。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击之可破也。”太祖善其言,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三国志》
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不敢打开去看,因为他害怕所有人都投靠了袁绍。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把箱子里的信当着大伙儿的面给烧了。
曹操当时说了一句话,来化解这场尴尬。他说当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战胜袁绍,更不要说大家了,所以一概不再追究了。其实是不敢去看这些信,怕引起激变。
说袁绍有百万雄兵,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跟曹操对决的时候,他手里就带了60万大军。而曹操满打满算都不到20万人马,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袁绍的任何一个儿子,都能够跟曹操的实力相提并论。所以我们会发现,其实曹操击败袁绍以后,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
因为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婿,手里都有很多人马。完全击败袁家,曹操用了足足8年时间。所以说拖垮曹操的不是刘备和孙权,而是袁家一门。
在决战之前,曹操心里当时慌乱的。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士气非常重要。为此他各种宣传袁绍不足虑的夸张戏份,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觉得袁绍不足虑,实在是高明。
02曹操没有退路,只有想各种办法击败袁绍。从拿到汉献帝的那一天起,其实曹操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被汉献帝封为丞相,总领全国政务,所有的命令都是代替天子行事。
这件事严重触碰了袁绍的利益,因为袁绍也希望能够成为下一个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可是机会却被曹操给抢先了。
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三国志》
所以袁绍必然是要击败曹操,夺取汉献帝的。既然曹操想要做老大,就必须要扫除所有不让他做老大的障碍,袁绍就是那个最大的障碍。
我们还记得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吧,刘备说了很多英雄,曹操都不足虑,唯独把刘备和自己看成英雄。
难道曹操真的是这么想的吗?当然不是,曹操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抬高刘备,从而希望能够将刘备收为己用。刘备的能力很强,对待兄弟的忠义之情也让人感动。
第二个目的就了不起了,那就是为了贬低袁绍和袁术这些人,让曹操集团内部,逐渐形成一种自信的氛围。
天底下只有两个英雄,一个曹操一个刘备,全都在曹操集团内部,那谁还能战胜曹操集团呢?所以曹操手底下的这帮人自然会为曹操卖命,毕竟跟对了主人。
其实这种事情还有很多,曹操想到了各种削弱对手增强自己的办法,唯一的理由就是,他的集团不够强大。
袁绍就不喜欢搞这些花花肠子,因为他在当时堪称最大的一个诸侯,完全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他对曹操也是各种不屑,自然不会想办法诋毁曹操。
03曹操在最后只能孤注一掷,想做老大不容易。曹操有必胜的把握吗?可以说是一点都没有。因为他跟袁绍比起来,没有任何优势。当然了在打仗之前,为了鼓舞士气,他说了一系列优势,而且还让郭嘉给自己上了十胜十败的理论,这都是为了鼓舞士气用的。
他当真如此了解袁绍集团?袁绍集团的军队纪律当真就有那么差吗?我认为这并不实际,两军之间的差距肯定有,可一定是在某个范围之内才对。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三国志》
因为袁绍手里的人才也非常多,人家也都知道怎么去治理军队,这天底下不光曹操一个人懂得如何治军。
所以说曹操这是利用一切机会,壮大自己的士气,因为他明白,自己不是袁绍的对手。不是对手,难道就可以不用奋斗了吗?
当然不行,不奋斗那就只有一个死字,就算苟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曹操必须要去奋斗,必须要想办法战胜对手。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三国志》
就算明知道打不过,那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因为曹操没有退路了。往前走或许还有一丝希望,可是往后退肯定是万丈深渊。想要成为天下霸主,那不光是计划好就行的,肯定是有各种复杂的原因掺和在里面,包括运气也很重要。
可以说,曹操面对强大的袁绍,其实所依靠的那就是运气。没有运气的曹操,真的打不过袁绍。
总结:虽千万人吾往矣,只有九死一生,才能达到金字塔顶端。成为乱世枭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我们细心观察三国的三位领袖,没有哪一个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
刘备奋斗20年,屡败屡战,从未放弃,所以他能够迎来人生的巅峰,创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在成功之前,出生入死的场景,那基本上是家常便饭了。
孙权不到弱冠之年便成为东吴之主,面对内忧外患,他能够在战战兢兢中挺住。抵挡住了曹操、刘备和曹丕三次强烈的猛攻,守住了自己的集团,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曹操就更不用说了,三国第一枭雄,从太监的孙子,逐渐成长为北方最大的诸侯。曹操九死一生的场景,简直数不胜数。
所以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可能在某一场战役中,你就会战死,从而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靠着努力和几率才走到了最后。
这些人的人生,都值得我们去缅怀。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最起码有看到曙光的机会。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什么会被与世无争的徐州牧陶谦杀害?
三国时期的曹操自从发起了十八路诸侯讨董之后,一下子人气开始暴涨,再加上之后又迎接了汉献帝刘协,所以曹操的人生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光宗耀祖,这个时候曹操为了显摆自己,所以就把远在老家的父亲曹嵩接到京城里来享福,但是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路过陶谦所在的徐州时,莫明的受到了山贼的抢夺,不但财物全部被抢,就连曹嵩一家也没有幸免于难,瞬间曹操就怒了,然后发兵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难道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果真是陶谦所杀害?
当时的陶谦可以说年事已高,手中只有几万兵马,并且这些兵马还分属于徐州各个世家之中的掌控之中,而当时的曹操可是控制汉献帝,手中有着十几万的兵马,可以说这一比较就能看出来谁强谁弱,陶谦脑子只要没有坏掉,一定不会对曹嵩不利,也就是说陶谦本人是不存在杀害曹嵩的动机。
哪么问题来了,陶谦身为徐州的掌控者,自己不想杀害曹嵩,但是结果却是曹嵩被杀,这问题就出现了。
可是很多史书上好像并没有记载曹嵩是如何死掉的,我们就只能来分析一下徐州这边的问题,说实话徐州这个地方看起来不大,但是世家却不少,这些世家之前在陶谦管理下也算是生活过的很开心。
但是随着陶谦的年纪越来越大,这个继承人的问题就很让人着急了,陶谦自己儿子自己相当的清楚,这两个孩子都不是这个乱世中可以争霸的人选,可能是从小就没有教育好的问题吧,反正陶谦对自己的孩子是没有指望了。
可是身为人父很多时候就算自己的孩子不成长,但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活下去也是不错的,所以陶谦就开始寻找徐州的接班人,可以说最开始是打算从徐州内部来找一个资质不错的人来继承徐州,这样也算是给自家留下一丝的香火,最起码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没有战乱之祸。
但是陶谦把整个徐州都筛选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合适的人选,毕竟徐州这边的世家眼光太低了,可以说把整个徐州直接当成了天下来看代,如果是这样的人选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会一口把徐州吞下去。
与其到时候被袁绍和曹操吞下去,可能连自己的传承也保不住了,不如早一点选这两个霸主来接管这里好了,这样一来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会承自己的人情,对自家的孩子也会厚待一些。
说实话正当陶谦纠结这件事的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路过了徐州,然后陶谦就认为这是机会,所以在当天就跟曹嵩好好的聊了一下徐州未来的问题,并且表示有想法让曹操接管了这里,唯一的要求就是厚待自己的孩子。
曹嵩当时就同意了,于是早早就跟陶谦告别,去给自己的儿子曹操传达好消息。
但是这件事让徐州的这些本地世家知道了,瞬间这些世家不开心了,明明是自己这些世家这么多来的支撑着整个徐州,可是现在居然被陶谦一句话就卖给了曹操,这怎么能行。
所以这件事就出现了意外,这些世家一起合计了一下,打算给曹操一个教训,让曹操明白徐州的强大,以后就不要打徐州的主意了。
当然了这个教训如何进行这些世家也是吵闹了半天,也没有定出个所以然,于是其中的强硬派直接表示要来就来个大点的教训,直接带人把曹操的父亲曹嵩给杀掉,这样一来陶谦就算是再跟曹操解释,也不可能会把徐州让出来了。
然后就这么一个脑子进水才会想出来的主意就产生了,说实话只能说这么多年来徐州在陶谦的管理下,已经产生了夜郎自大的想法,总感觉从徐州随便挑一个人出来就比曹操要强上数倍。
于是就在一个伸手可见五指的晚上,徐州的这些世家派人把曹嵩一家全部杀害,而当时护送曹嵩的是张闿,虽说这些世家看在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邻居的原因上没有把张闿也下黑手干掉,但是张闿可是明显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当天晚上直接就跑了,再也不敢回徐州了。
而陶谦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整个都是懵的,自己的计划居然就这样破灭了,而且还破的这么彻底,连一丝的缓和机会也没有了。
随后曹操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可以说孝心在此刻已经达到了顶峰,二话不说直接带着自己的大军开始向徐州进军,而且还打出了口号,那就是把整个徐州全部屠空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其实这句话也就是说说而已,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被害了,所以口头上过过瘾也没有什么,但是却把徐州这边的世家给惹毛了,本来这些世家就不太同意陶谦把徐州送给曹操,虽说杀害曹嵩的事是另一派的人干出来的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徐州内部的事,现在曹操这么大张旗鼓的要把整个徐州全部给屠空。
这些世家只能表示,让曹操来试试,然后等曹操一路攻到徐州的时候,这些世家才是零点真正的慌了神,本来以为己方的实力虽说不能灭掉曹操,但是最起码也能把曹操打退,谁会想到曹操居然如何的凶残,直接一路就打到了徐州,于是这些世家真正的有点害怕了。
这就是像我们在网上经常会发生强大的嘴炮来跟对方交战一样,可是这些人正在骂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直接找上了自己的家门要进行真人切磋,这就让人太不开心了。
大家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却当真了,有点不讲江湖道义了,可是这些人有没有想法,曹操的父亲可是这次事件的牺牲品,曹操发火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只能说已经晚了,曹操的怒火已经暴发了出来,如果不给个合适的解释,这件事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平息下来。只能说徐州这一群坐井观天的本土世家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正好可以把自己埋进去的哪种,以前有陶谦,所以很多事都是陶谦在帮他们,可是陶谦已经老了,只是想找个退路,谁会想到这一群猪队友会把自己坑到如此地步,如果陶谦可以选择的话,可能在曹嵩刚进徐州的那一天直接就把本土的这些脑子进水的世家全部给砍个一干二净,也算是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大家好我是虎头山小妖,以上内容来自于一些民间野史,如有问题可以来评论区一起讨论。
曹操为什么要杀神医华佗?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和曹操同样出生于沛国谯县,不同的是华佗要年长于曹操10岁左右,在这个时期,当官是需要门阀和地位的,而华佗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无法走仕途的道路。
于是少时便在外游学,学得一身医术,他的医术比较全面,不论是外科还是内科都很擅长。因此很多人说他为了钻研医术而不入仕途,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陆游就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人了解三国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和历史不一样,小说会为了饱满人物性格改变一些事实,如果你想要真的了解历史,就要从头调查才行。在当时其实是有一种说法的,华佗并不是钻研于医术不入仕途,而是因为他很难在仕途上取得很大的成功,除了上面的那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医生的地位很低,并没有多少人尊重这个职业,很多的医生也都是游医,并不会固定的待在一个位置,华佗也是这样,他行医的足迹很广,有安徽、河南、山东等等地区。在当地一个官员的夫人怀孕6个月,夫人时不时的就会肚子疼,这一天夫人肚子突然疼的不行,在地上打滚,官员立马派人请来了正好在这里行医的华佗。华佗来到这里只用把脉的方式就知道胎儿的位置,并且还知道是个男婴,但遗憾的是孩子已经死于夫人的胎中,华佗立马用汤药帮助夫人打胎,众人一看流产下来的婴儿果然是个男婴,并且在华佗的治疗下,夫人肚子疼的毛病很快就被治好了。但也有人不相信华佗的医术,在一家布衣店,店里面的小二认为华佗是个行走各个地区的骗子,便告诉自己的老板,想要去试探一下华佗的真假。小二假装自己的肚子疼,让老板去请来华佗,然后他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老板很快就请来了华佗,他来到店里看了看小二的气色,然后为他把脉,紧接着沉重的说到:“没救了,准备后事吧”。店长看到这里,立马认为华佗的医术都是被传出来的,并没有那么神乎,心中觉得有趣想要立马打他的脸,便让小二别装了,赶紧起来。可是不论老板怎么说小二依然捂着肚子叫喊个不停,原来小二为了装的够像,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用了很大的力气,导致他挣断了自己的肠子。那么就是这样一位神医,为什么珍惜人才的曹操却杀了他呢?华佗也为曹操治过病,但也是这一次治病让曹操痛下杀心。中年时的曹操因为长期的带兵打仗,身上积累了一些顽疾,这导致他会时常的头疼,一疼起来非常的要命,许多的郎中都没办法治疗他的头疼,于是有人便告诉他,沛国谯县的华佗可以治疗他的病。起初曹操并不相信,因为他可没有听说过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位神医,认为这一定是骗子,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再一次曹操实在疼的不行的时候,手底下的人私自将华佗请了过来。华佗内用汤药,外用针灸,很快的治好了曹操的头疼,曹操清醒之后得知了这件事情,便起了私心,想要华佗永远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治病,于是封华佗为侍医。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华佗并不乐意只当一个侍医,自己本是读书人,因为看不上当时的风气,才不愿意继续去做官。华佗本人也曾说过“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意思是“我本来是读书人,现在却依靠医术为生,自己时常会感到后悔。”这次待在曹操的身边,让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因此逼迫曹操让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于是他一边当着侍医,一边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有时候曹操又烦头疼的时候,华佗故意不治疗他。聪明的曹操也逐渐明白了华佗这是想要在自己的身上讨好处,但是曹操认为如果让华佗得到了好处,他只会变本加厉,因此曹操便装作自己不知道。但华佗却不想跟他耗下去,有一次他故意在曹操头疼的时候,谎称自己的妻子患了重病,得回家为她治疗。他这一走很久都没有消息,曹操只能下令派人去找他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生病了,便等到华佗治疗结束再带他回来,如果华佗的妻子没有生病,便把他逮捕回来。”这些人到华佗家的时候,发华佗的妻子并没有生病,华佗便被曹操逮捕回来关进了大牢里,这一关就再也没有出来。在《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它是对华佗的评价,意思是华佗没有医德,心术不正。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华佗的死实在不太应该,但是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华佗如果不死,他在往后会利用自己的医术换取更过分的东西,这次是官位,那下次呢?因此曹操杀华佗并没有错,反而可能是一件对的事情。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