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刘备皮肤,有哪些中国历史的冷知识?
在中国上下有记载的近3000年历史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或鲜为人知,或不知其据,或以讹传讹的事情,这些被后人统称为“冷知识”。
以讹传讹版一、马谡并不是诸葛亮斩杀的,而是病死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谓千古传颂,说的是诸葛亮北伐时,马谡丢失街亭,导致蜀汉大军功亏一篑,诸葛亮按律治马谡之罪的事件。
可马谡因失街亭获罪不假,但并不是被诸葛亮斩首的,而是病死在狱中。《三国志》中记载很明确:“谡下狱物故(死亡)”。所以,马谡其实是在狱中就病死了。(《三国志·马谡传》)
二、第一个焚书的并不是秦始皇,而是孔子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的典故,但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有焚书的行为。
西汉《七纬》记载,孔子得书3240篇,取其中120篇留存,烧掉3120篇。《郑板桥家书》也说:“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
不过,孔子所烧书只是他所得的那部分,影响有限。(《七纬卷弟九·尚书纬之一》)
三、蔺相如从未做过赵国国相
“将相和”,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将军不假,但蔺相如却从未做过赵国国相,他最大的官职是上卿。(《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
四、尧的原名不叫“尧”
按《皇极经世书》,尧登基于西元前2357。都城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的陶寺。尧的名字很有趣,叫“伊祁放勋”。
不知其据版一、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今天经常被提到,但其实最早不是英国人培根说的。
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就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论衡·效力篇》。
二、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早是慈禧太后说出的。在清朝年间,慈禧太后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全诗如下: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鲜为人知版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木乃伊皇帝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木乃伊皇帝。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南征灭晋后,在返程途中病死。
文武大臣为了防止其尸体腐烂,就仿效牛羊“羓”的做法,将耶律德光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谓之“帝羓”。
二、明清朝女子出嫁前会检验其是否为处子
明清婚俗“婚前验处”。明清时期贞洁观念强烈,近乎至酷。女子出嫁时,女方往往派人到夫家打听消息,如果洞房第二天鼓乐喧天,则证明新娘通过了夫家检验,婚礼会一切照常进行。
否则不但不举乐,新娘还会被送回女方家,并索还聘礼,赔偿男方所有开销。女方家也会感到非常丧气,而这位新娘想要再嫁,恐怕已是不可能了。(《右台仙馆笔记》)
三、小米是从狗尾草中培育出来的
从上古一直到秦汉,中国人最重要的、也是吃的最多的主粮是小米。小米是汉人祖先从狗尾草中优选培育出来的。
四、牙刷是中国人发明的
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世上第一把牙刷由中国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发明,方法是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五、曾国藩脱衣点白银
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证清白,当众脱掉衣服,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这才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
清代士兵军服上标有兵字和勇字?
清朝的“兵”和“勇”像极了现代社会里的正式工和临时工,他们二者的区别其实也就是现代社会里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拿钱的不干活儿,干活儿的拿钱少。
清朝的还在辽东地区努尔哈赤时代,就实行的是世兵制,所谓世兵制,就是世世代代都是当兵打仗,扛枪吃饷的家族,其实是先有了世兵制,才有了后来的满清八旗。
满清八旗的征兵制度决定了八旗官兵待遇很高,职业军人都是靠军饷养家糊口,如果待遇不好,那还不如在家种地,既然待遇很好,那么就对军人的要求很高,那种当兵混日子的人肯定不可能有过高的待遇,毕竟清朝早期的军队待遇大部分是靠自己砍敌人的脑袋来换取的。
满清凭借强大的八旗骑兵以及八旗制度,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只军队数量并不多,也就十万左右,但是战斗力非常的强大,前期在辽东地区生生的把大明朝的军队主力耗干净了,又凭着李自成以及各路农民起义军在中原大地闹腾,借势招降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满清入关争夺天下了。
此时的满清所有人马不超过十五万人,就这点人数在辽东地区打几个据点,打几个埋伏还可以,要是入关打天下,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中原王朝的领地实在是太大了。
满清八旗战斗力强,但是数量不足,朝廷有办法,居然地盘大了,人口多了,那就改政策,扩大规模,于是朝廷为了局势需要,增加了另外的军事力量——蒙八旗和汉八旗。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朝廷增加的军事力量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民族:蒙古族和汉族。这可以理解,毕竟满清是满人,蒙古族几代都与满清有联姻关系,算是亲戚;汉族则是大明朝的一些降兵降将需要安顿,这群人数量多,破坏力大,他们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隐患,于是就设置了汉八旗来进行汉人士兵安置。
这个时候的满清军事力量才是足够的强大,首先是数量上去了,至少有80万之众,然后是这些都是久经沙场的职业军人,专业水平高。所以,满清靠着这几十万精锐部队,迅速的占领了原来大明王朝的领地,建立了大清。
这时候这些军队的所有士兵军服胸前都写着一个“兵”字,这个字就是满清对正式工的认可,也说明了正式工在前期还是出了大力气的。
满清士兵服装“勇”的出现,源于雍正时期,满清虽然正式军队数量还是足够,但是朝廷要防御的范围更广,特别是西北地区,与什么准格尔部啊,青海平叛啊,金川平乱啊什么的,要用兵的地方多得很,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的军队开拔出去了。
正式军队走了,地方的剿剿匪,平平乱什么的总不能交给几个官衙的“衙”兵吧,他们最多管个治安案件就不错了。于是朝廷决定在需要的地方成立“乡勇”,也就是现代我们说的民兵队伍。
没有重大的军事行动的时候,就种种地,训训练什么的,一旦当地有乱,需要军队形式出现,那么当地的总兵(巡抚)等就会召集乡勇,形成军队进行快速的军事反应,为了让这些乡勇与正式军队(世兵制)有所区别,他们的衣服上就写着一个“勇”字。
大家不要以为,都是当兵吃粮,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大了去了。
世兵制的士兵们,首先是出生好,无论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能入旗,那在社会地位上就要高人一等,社会地位高,社会待遇也就高。这是那些当地乡勇队伍远远不能比的。
乡勇们干完了杀人的活儿,还得接着回家种地去,至于待遇,有是有,也就是慰问性质的,最多也就是“兵”的零头左右。
“兵”和“勇”的出现与当时满清的局势有关,但是这样的用兵制度却非常受朝廷喜欢,因为用兵成本低,就跟现在的单位一样的,正式工很少,大部分干活的都是临时工,因为他们工资低,干的活是一样的。
综上来看,满清的“兵”“勇”制度其实就是在兵役制度上两种征兵形式,虽然待遇不同,但是干的活基本都以样,甚至在满清后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什么淮军、湘军、楚军等等,都是“乡勇”团体,他们甚至都干过了朝廷正规军(当时朝廷唯一能打仗的正规军就是曾格林沁的蒙八旗)。王者荣耀的皮肤是否具有隐藏属性?
有的,我给你看我的两篇文章吧。
王者荣耀作为一款moba游戏,平衡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虽然皮肤可以加一点攻击或血量等,但还没达到影响平衡的地步,无非是2个铭文的差别罢了,虽然有伙伴说有些皮肤有什么特效,但在实战中并不明显,应该是偶然的bug罢了,比如鲁班电玩小子蹲下躲攻击。
不过现在,有了一个真正影响平衡的皮肤出现了,那就是嬴政的优雅恋人,这个英雄和皮肤拥有的人不多,所以大家也不觉得,不过最近的一些抽奖活动让一些人取得了这个皮肤,于是就发现了这个不平衡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图吧。
这是原版嬴政大招的攻击距离,可见还是非常之远的,和开始的指示距离差不多,是正常状态。
再来看看换上优雅恋人的大招距离,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方向,哎呀,怎么短了这么多?肯定很多小伙伴就要说了,这不是有了皮肤之后还弱了很多吗?我们才不干呢,看官别急,看看下面的图你们就明白了
电脑躲在泉水里,我们来实验一下,还是这个皮肤,开动大招,可以看到指示箭头刚好到达电脑在泉水的位置。
可以看到,视觉效果还是很短,只有1半的位置,但是电脑已经受到伤害了,跳出来的字就是打的血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技能的实际位置并没有变化,但是后面就看不到了。
可能有点朋友觉得这没什么,反正实际上还是那么远嘛,影响什么平衡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对自己这边影响可能不大,但对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嬴政开大对面都会躲避,一看到你距离那么短,就觉得站在飞剑外就不会受到伤害了,哪知道还一直掉血,说不定到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觉得是bug呢。
这样会给对面造成了很大的误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杀人于无形么?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天美皮肤设计中的一个bug,希望他们尽快修正,让我们的王者荣耀成为真正的公平游戏。
前段时间给大家公布了一个王者荣耀的皮肤bug,那就是嬴政的优雅恋人,开大的时候视觉效果近,但是伤害很远,常常有人死得不明不白,小伙伴都深有体会,那么今天,再给大家带来一个已经确认的皮肤bug。
看到题目,可能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我要说谁了,不错,那就是最近一直很火爆的鲁班七号以及他的皮肤电玩小子,下面是我的测试:
还是在训练服测试哈,把对面电脑定在这个位置,有个箭头还是很明显的,之后换皮肤后还是这个位置。
同理,鲁班的位置也要确定,就在1塔边上,好了,我们放大吧。
可以看到,这个大还是能打到亚瑟的,这是打到他掉血的图画。
上图就是大快要消失的位置了,我数了下,一共可以打亚瑟3下。
下面我们换成电玩小子皮肤(我等穷人忍痛用了一张体验卡)
亚瑟还是在老地方哈,鲁班也同样,在一塔边上开大。
我们跟着飞机跑,啦啦啦。
我擦,这是什么情况?保护我的飞机呢?怎么这么快就消失了?大家仔细看,还是能看到一点影子了,不过下一秒就没了。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那不是电玩小子的大时间变短了吗?我不干啊,谁还买啊?你们觉得天美会这么做吗?和上次我给大家说的嬴政一样,同样是视觉效果变化,但是伤害依旧存在,上图就是大消失后亚瑟还在挨打。(时间不一样是因为我另外截的图,上面那个若隐若现的大不好截)
这是亚瑟被打的第三次,肯定他也很纳闷吧?为什么我平白无故被打了?天谴么?总伤害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对方有时候就会死的不明不白了。比如一些红血的看到没大的视觉效果了就在哪里卖骚,结果直接被打死,难道这是电玩小子买得这么贵的原因?转发给你的朋友知道下吧,下次对战时候记得先看下对面鲁班的皮肤,不要死得不明不白了。
欢迎大家关注,游人馆随时给你们带来王者荣耀的消息心得福利哦,还有当前强势英雄攻略和体验服申请通知等。
如何看待秦孝公欲传位于商鞅和刘备欲传位于诸葛亮这两件事的区别?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样,本质上完全是两回事。刘备托孤其实很简单,以此来表示对诸葛亮的重视,希望他能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后人,重点是“托孤”;而秦孝公的这句话就复杂多了,与当时时代背景崇尚“禅让”有关,也与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有关,又与商鞅的结局有关。
禅让的时代变迁说起禅让,一般人心中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那就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间的真心实意禅让;与东汉以后末代皇帝的被迫禅让。
《尚书》有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十六个字源自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描述了一代圣皇托付天下时候的心情,寓意深刻。
自古以来,“禅让”都是一种完美的君主传承制度,不以远近亲疏,只将王位交付于贤能之辈,所以也是古代文人心中对君主的最美丽幻想。
既然是幻想,说明并不具有实际可行性,至少在人有了私心之后,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所以,在我们所知的真实历史中,大部分禅让都是一出“掩耳盗铃”的闹剧。
比如西汉皇太子刘婴禅让给王莽;汉献帝禅让皇位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禅位给晋武帝司马炎;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而这一系列禅让中又有不同,无论是王莽,还是曹丕,甚至是司马炎在接受禅让之后并没有杀死之前的皇帝,而从刘裕开始,后期被迫禅让的皇帝基本上都不能善终。
总的来说,禅让分为三个阶段:王莽之前,禅让是一种自愿的皇位传承;王莽到刘裕之间,虽然禅让是被迫,但是皇帝好歹能留下一命;刘裕之后,禅让就成了笑话,连命都保不住,与“禅让”这个美好的词汇是多么南辕北辙?
秦孝公的“真心”自从“家天下”以后,因为血脉传承的原因,没有哪个君主不希望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血脉传人,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常年战争,幼主暗弱,不能带领国家强盛,所以很多君主都会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这就是“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说起来也是禅让的一种。
战国时期,就发生过两起真正的禅让。
1.公元前316年,燕王姬哙禅让给国相子之。
燕王哙继位之后,将子之拜为国相,执政期间,办事果断,得到燕王哙的重用和赏识。燕王哙年老之后,国政大小事都取决于子之,后来听取鹿毛寿的建议,将政权托付给子之。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公元前314年,太子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最终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将军市被都死于这场内乱。
2.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惠文王,自称主父。虽然这次禅让只是内禅,皇位还是传给了自己儿子,可是赵武灵王当时并没有失去行动能力,也是一种禅让。
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又将自己另一个儿子公子章封为安阳君,封地在代地,并于第二年准备将赵国一分为二,让公子章做代王。
此举引发内乱,公子章被杀死,而赵武灵王也被围困于沙丘宫,最后活活被饿死。
这两个例子说明,在战国时期,禅让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并不是如后世一般被逼迫,虽然结果都不完美,但是可想而知,在当时禅让也是一种美德,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无论是真心实意也好,虚情假意也罢,至少还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秦孝公能这么说,也算是比较真心了吧!
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战国策》商鞅其实既不叫商鞅,也不叫卫鞅,他是姬姓,公孙氏。出身于卫国公族,因为封地在商地,所以号为“商君”,后人称之为商鞅。
商鞅的祖上也是正儿八经的周朝宗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君主很多都有血缘关系,如果说秦孝公真的传位于他,也是勉强符合当时社会潜规则的。
然而,诸葛亮与刘备只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传位就是无稽之谈。
就好比家里来了一个客人,都是假情假意请客人吃饭,一个是拉着客人往餐厅走,说“我请你吃饭”,另一个呢,则是指着出去的大门说,“来吃饭!”
秦孝公与商鞅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看似强大,但是它的发展极其不易。
不像其他诸侯国,很多都是姬周宗室,所以分封的地盘土地肥沃,也没有外敌,而秦国先祖是因为养马有功才被封为附庸国,一直以来镇守西戎,难以跟中原诸侯相提并论。
秦孝公时期,因为秦国地处偏僻,不参与中原各诸侯国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般对待,秦孝公想恢复祖先荣耀,获得霸主之位,这才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
商鞅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秦国,与秦孝公君臣相宜,在困难重重之下,两次改革,使得国力大增,这才有了后来一统六国的基础。
两次变法之后,百姓家家富裕充足,秦国人路不拾遗,然而却大大损害了秦国守旧派的利益,显而易见,百姓的富足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削弱了贵族、官吏的特权,这才得以让百姓填饱肚子。
因为这个原因,变法在秦国国内阻力重重,所以,秦孝公与商鞅这时候可谓是在一个阵营里的难兄难弟,一起面对数不清的秦国权贵,两人之间有志同道合的深厚感情。
秦孝公在位时期,有秦孝公的保驾护航,哪怕权贵们想将商鞅五马分尸,也无法做到,可是当秦孝公死后,商鞅的下场可想而知。
秦孝公临死之前,才有了这番感叹,平心而论,商鞅为秦国做了很大的贡献,与秦孝公也算是志同道合,他是真的不忍心看到商鞅以后的下场。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孝公想到这里,不免会突发奇想,要是我将这个王位让给商鞅,他会不会就不用死了?
所以说,秦孝公的这番话,于公而言,是肯定了商鞅对秦国的贡献,于私而言,也是不忍心看到他将来身首异处。
刘备托孤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北伐,恢复汉室而操碎了心,很多人忍不住想,要是坐在皇位上的不是那个“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会不会蜀国就不会灭亡了?
哪怕是在《三国志》中,刘备死后,蜀汉政权也一直掌握在诸葛亮手中,似乎皇位唾手可得。
于是,刘备的这句话看起来就比较情真意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其实不然,刘备的这句“君可自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场面话,没有一点可行性,纯粹只是为了安抚诸葛亮的心,让他尽力辅佐幼主而已。
1.辅政大臣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李严。
刘备病重的时候,一共有两个托孤重臣,当时是以诸葛亮总领朝政,而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统管内外军事,并留下镇守永安。
因为当时蜀国与吴国正在交战,这才让李严驻守此处。只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与吴国讲和,永安失去了重要地位,这才逐步被诸葛亮剥夺了军权,最终贬为庶民。
就刘备临死之前的情况而言,诸葛亮虽然有统领朝政之权,但是军权大部分都在李严手中,他如果自取,只会“自取其辱”。
2.刘备麾下来源广泛,势力错综复杂。
大体而言,刘备麾下军事集团大体分为四大集团:元老集团、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
元老集团:就是刘备在入荆州之前的家底,以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人为代表。
荆州集团:是刘备在入主荆州时候攒下的家底,比如黄忠、魏延、杨仪、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人都是荆州集团。
东州集团:在刘备入蜀之前,益州本来就有两大派系,一部分是本土益州人;另一部分是随着刘焉入蜀的外地人,被称之为东州派,主要代表有法正、李严、黄权、吴懿、孟达等人。
益州集团:身在益州,本地豪族无疑是最多的,虽然在朝堂上最高位置没有他们的份,但是充斥于整个权力集团的中下层。
而诸葛亮在其中,不过是荆州派的一个代表人,因为刘备的特殊身份,以及统帅才能,这些人才能在他的带领下,或者在他的继承人之下,维持表面的和平,如果身为益州派的诸葛亮真的“自取”了,荆州派暂且不说,其他三个派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在这两个基础上,诸葛亮要取刘禅而代之,是完全没有可行性的。
无论秦孝公也好,刘备也好,禅让的话都只是说说而已,当真你就输了。但是他们这么说的目的却又有不同,秦孝公是感恩于商鞅对秦国的贡献;而刘备则是以话语来激励诸葛亮,让他回报自己的知遇之恩。主要参考资料:《战国策》、《三国志》
有哪些死后才被认可贡献巨大的人?
1989年3月26日,才华横溢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时年25岁。他在遗书中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卧轨自杀的人叫查海生,请大家记住他和金庸一个姓哈,金庸原名查良庸。查海生于1964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叫查湾村的村里。
查海生自幼聪明好学,这让他的父亲很欣慰。1979年,15岁的查海生一举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一下子成了他们县的名人。是啊,查海生考上的可是北大啊,那个时代,普通人能考上一所大学就很不错了,更何况查海生考上的是中国最高学府。那一年,央视名嘴撒贝宁才3岁,说不定还穿开裆裤呢?为什么这里要提撒贝宁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撒贝宁和查海生同为安徽人。撒贝宁于1976年3月23日出生于广东湛江,其祖籍是安徽和县。而查海生于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和县与怀宁县离得不远,撒贝宁和查海生也算是老乡。
2.撒贝宁和查海生均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两人高中时都是学霸,撒贝宁曾作为文科生拿过全国物理竞赛力学方面的二等奖,他还在演讲比赛中获奖无数,被人称作武汉市“演讲王”。后来撒贝宁因综合素质突出,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而查海生也不简单,更是在15岁时就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两人的生日只差一天,一个3月23日,一个3月24日;两人就读同一所大学,两人所学专业也一样,同为法律系;两人的年龄正好差了一轮(12岁)。
3.两人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查海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先是做校刊编辑,后来又在哲学教研室教美学。撒贝宁大学毕业后,更是进入央视,成了一名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查海生尽管与撒贝宁在人生的经历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人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查海生来自农村,生在农民之家,他的性格就有些内敛。而撒贝宁出生在大城市里,父母都是从事文艺工作的军人,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他的性格就开朗得多。二人之间的差别,也就造就了他们二人所走的人生之路是不一样的。
查海生在1982年上大学期间迷上了写诗。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作品。可他在那时的中国文坛还是籍籍无名。尽管那时他已写下日后大火的《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麦地》等著名诗篇。
自1989年3月,查海生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后,他的大量诗歌作品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后人编撰了诸如《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海子诗全集》等等诗歌作品集。这些诗集的热卖,让查海生一下子成著名诗人。他于2001年还获得了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与日俱增,这大概与他生前默默付出用心写作有关。
查海生有一个笔名叫海子,他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了教材,成了许多年轻人眼中的经典之作。这得以让海子的诗代代相传!
尽管海子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诗篇却永驻人们心间!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