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复仇技能,为何变的碌碌无为?
英勇善战的马超在关中战绩斐然,曾经打得曹操狼狈逃窜,可是投靠刘备后却没有展现出他昔日的荣光,让人感觉有些碌碌无为。然而,事实恰恰和感觉相反,马超在投靠刘备后的七年中,其展现并没有碌碌无为,反而依然是那么的光彩夺目,不减当年的威风。
马超的结局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作为一员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有此结局也算是善终吧。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分析马超的生平事迹,纵谈他的辉煌和结局。
一、马超其人其事
马超是扶风人,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不过到马超的父亲马腾这一代的时候早已没落了,和刘备大概差不多。没落后的马腾找了一个羌族女子为妻,生下了儿子马超。
马超出生的那一年是公元176年,而同是扶风人的法正也出生了,刚好是同岁,后来一同辅助刘备,可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凉州地区处于东汉边陲,周边杂居着许多少数部落,如羌族,匈奴,鲜卑等,其中羌人占主要。随着东汉中后期朝廷昏聩的加剧,直接影响了边陲部落的安定,因此凉州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一直都是叛乱→平叛→安定再到叛乱→平叛→安定,就这样周而复始模式,没完没了。
马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长大。
这种残酷的战争环境极大地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勇猛善战的特质。
年仅二十岁的马超曾经和韩遂部将阎行进行了一场决战,阎行的长矛被马超生生打断了,而悍不畏死的阎行更是以短矛迎战马超,并且在战斗中刺伤了马超的脖子,差点杀死了马超。如果不是父亲马腾接应及时,马超可能要命丧疆场了。
在关中发生动乱之际,马超亲自带兵攻灭不服从的苏氏坞堡,这个时候的马超才年仅二十岁,可谓少年英雄。
官渡之战爆发前,关中诸侯接受曹操的招抚,归属了名义上的朝廷。作为马腾的儿子马超同样也接受了封赏,成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率军万余兵马攻打袁尚部将高干、郭援以及南匈奴单于呼厨泉。
马超连战连捷,击杀郭援,并且逼迫高干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投降,因此曹操封马超为徐州刺史,可是马超并没有接受,于是曹操改封马超为谏议大夫。
到了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加大了对关中诸侯的压力,于是马腾被迫入朝为官,担任卫尉,而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被迫随着马腾入朝,分别被封奉车都尉、骑都尉。
马超并没有跟随父亲和兄弟入朝,而是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原来属于马腾的部队转为马超统属,成为关中最大的两个诸侯之一。
赤壁之战结束后,天下鼎力的趋势愈发明显,曹操急于消灭割据的诸侯,统一天下,于是借口过道关中进攻汉中。曹操的行为让马超和韩遂为首的诸侯感到疑虑,认为曹操居心不良,有消灭关中诸侯的图谋。于是关中十多个诸侯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反抗曹操。
然而,表面实力强大的关中诸侯联军在曹操的连番攻击下,关中联军节节败退。经过潼关之战以及冀城之战的惨败后,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土崩瓦解,各自逃散。
马超则被迫逃往汉中,企图借助张鲁的势力东山再起,可是天下大势早已不是马超纵横关中的那个时期,强大的曹操也不是张鲁能够抗衡的,因此,马超只得另寻他法,企图继续他的兴起之路。
二、马超投靠刘备后真的碌碌无为吗?
实力相对比较弱小的张鲁突然得到了马超这条大鱼,非常的高兴,打算将女儿嫁给他,以示拉拢。可是张鲁的想法遭到了部下的反对,他们的反对理由是马超不爱惜自己的妻子子女,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结为亲家?言外之意,你如果把女儿嫁给他,说不定也会落到尸首异处的下场。
张鲁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从而失去了拉拢马超的机会。
不甘心的马超向张鲁借兵反攻凉州,可是由于实力不够,连攻一个多月没有成功,因此只得丢掉器械粮草狼狈地逃回汉中。
张鲁的部将杨白觉得马超这个人的名气太大,能力也太强,未来肯定会盖过自己,因此暗地里想办法除掉马超。
马超也觉得张鲁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于是跑到氐中避难。
正在这个时候,入川的刘备听到马超的消息,如获至宝,立即派李恢去劝说马超来投。
马超正在惶惶不可终日,感到未来日益暗淡,不知道何处何从。这个时候刘备派人招揽,犹如久旱逢甘霖,立即同意了刘备的招揽,带着部下连夜入川。
在关中一带叱咤风云的马超就这样投靠刘备了,此后一生再也没有离开刘备,忠于刘备的事业,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由于此后的事迹并没有像关中那样波澜壮阔,因此显得有些波澜不惊,给人的感觉就是碌碌无为,可是投靠刘备后的马超真的是碌碌无为吗?其实不然,他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促降了刘璋。
刘备在攻破雒城之后,和诸葛亮,张飞等人合围成都,可是刘璋仗着成都积粮丰富,没有投降的意思,打算据城抵抗。
可是当马超带着刘备给予的兵马来到城下之后,刘璋的心理防线就这样崩溃了,决定开城投降。
成都有兵马三万之众,粮食也够吃一年,而且城中军民都想继续守下去。如果真的这样耗下去,对于刘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曹操已经攻克关中,逼近汉中。以张鲁的战斗意志和实力而言,曹操拿下汉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如果刘备在成都城下继续耗下去,恐怕就要和曹操直接在成都城下和曹操决战了。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明末山海关之战提前预演了。到时候,胜利的果实极有可能被曹操给窃取了,那么刘备就白忙乎一场。
幸好,马超出场之后,刘璋就投降了。
《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可见,如果没有马超的出场,此后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然而,马超一出场,事情就圆满解决了,马超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而此时的刘备只是左将军,从职位上讲,只是比刘备低那么一点而已。
第二件事就是招降氐族万余人。
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不久就派马超和张飞、吴兰、雷铜等将领屯兵下辨,和曹操争夺汉中。
马超在关中少数部落中的声望非常高,因此当马超带兵屯守下辨的时候,附近的氐族雷定七部纷纷响应马超的号召,前后多达一万多人跑过来投奔,这对于兵力薄弱的刘备而言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极大的增强了刘备的军力,而加剧了武都郡和阴平郡的局势,迫使曹操后来不得不迁徙这些地方的部落。
第三件事就是马超和张飞协同防守,阻止曹洪支援汉中。
下辨之战失败后,张飞与马超带兵从下辨退回,直接进入汉中进行防守。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期间,马超和张飞的防守阻止了驻扎在武都郡和阴平郡的曹洪、曹休军,从而确保了刘备军侧翼的安全,保证了刘备能够顺利的夺取汉中。
正是在马超的有力支持下,导致曹操无法从武都郡和阴平郡抽调精锐虎豹骑,支援汉中之战,为刘备夺取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件事就是领衔众官推举刘备为汉中王。
汉中之战结束之后,蜀地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这事就是刘备从左将军升格为汉中王,迈入了王爵级别,为此后称帝打下了基础。
刘备晋级之前,马超的职位最高,即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因此在他的领衔下,向远在许昌的汉献帝上书,正式推荐刘备为汉中王。
从以上四件事情可以看出,马超投靠刘备以后并不是啥也没有干,而是做了许多事情,只是这四件事情是最主要的事情。
这四件事情是刘备创立,发展和巩固蜀汉中重要的四环,而马超均一一参与其中,因此说马超碌碌无为确实有欠妥了。
由此可见,马超投靠刘备之后依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没有默默无闻。
三、马超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刘备称汉中王后,马超跟着水涨船高,担任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马超更是被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其地位依然崇高,其职位比张飞的车骑将军略高一点,可见马超深受刘备的重用。
然而,如此受到重用的马超依然过着心怀危惧的生活,毕竟曾经也算是一方诸侯,现在羁旅它地,唯恐受到猜忌,因此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
蜀地狂士彭羕受到了贬斥,居然跑到马超这里大发牢骚,痛骂刘备为老兵,还要和马超一起合伙干大事。受到惊吓的马超不敢隐瞒,立即上告刘备,而彭羕获罪下狱被杀。
不久之后,马超病重。在患病期间,马超给刘备上了一道奏疏,希望刘备能够善待从弟马岱。
马超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马超的父亲以及两个哥哥被曹操屠戮干净,妻子和儿女在冀城也被对手诛杀,留在汉中的庶妻马氏被迫改嫁阎圃,而儿子马秋被张鲁亲手杀死,如此遭遇,导致马超子嗣单薄,人丁不旺。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再次娶妻,此后诞下了一儿一女。儿子是马承,继承了马超的爵位,女儿马氏则嫁给了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
马超死于驻地勉县,距离阳平关不远,至今留有马超墓,后人在此建造了马公祠,以供人瞻仰。
四、总结。
马超投靠刘备之后,之所以感到马超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那是因为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领导的关中联军是以马超和韩遂为主,他是主角,所有的战绩和战事都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光环都在他的身上,许多大事也是在他的指导下参与的。
可是投靠刘备后,他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刘备集团不再以他为主,而是刘备为主,依靠集体团结合作来完成,他的行为只是众多行动中的一个,这样他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刘备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耀眼了。
比如,汉中之战,马超和张飞只是配合刘备的汉中行动,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反而,只是阻隔曹洪和曹休的军事行动,这样主要的行动则由刘备来完成,而马超则是配角了。
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马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变得庸碌了。
实际上,他在刘备这个集团中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非碌碌无为,否则在刘备称帝后也不会将他升为骠骑将军,驻守阳安关这么重要的职位和地方吧?
怎么看待现在歌曲中狗屁不通的歌词?
大家平时听歌的频率一定很高吧?就算有的小伙伴自己不会特意去听,但是会在商场里、地铁上各种地方都会听到,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的就是有的歌,你别看听起来旋律还可以,仔细考量一下歌词简直就是不知所云,狗屁不通,为了押韵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真可以说是浪费了那么好听的旋律。
首当其冲,小编要吐槽的就是抖音神曲——冯提莫的《佛系少女》,整段歌词真是听得让人找不到北,你根本不知道这首歌想表达什么。
官方解释是 森女 的“sen”的拼音多了一个 G就变成僧(seng)女。此处填词人独创了一个新词:僧女。小编就想问问:你当“尼姑”这个词是死了吗,“僧侣”这个词也要告你侵权碰瓷了。
至于去掉一半就是LOLITA,为什么去掉一半之后剩下的不能是”VE”,一定是“LO”呢?真是毫无逻辑,填词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好吧?小编也是没话想吐槽了。
小编并没有想要吐槽口水歌的意思,只不过想想10年前听的口水歌还是林夕作词的《不得不爱》和陈奕迅的《十年》。
今天听的却是“古奇古奇怕啦怕啦“”我们一起喵喵喵叫“”老公老公mua,左边一个mua,右边一个mua“”si咧si咧“”不管我要吃肉肉,就要吃肉肉“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冯提莫的那首“多了一个鸡“。小编只能说,自己的少年时期还是蛮幸福的!
颜良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如何?
颜良和文丑是袁绍军中麹义死后的头号大将。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当时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前往白马攻打东郡太守刘延,郭图是谋士,颜良和淳于琼是将领。当时,荀攸建议曹操分袁绍兵力,带领兵马快速偷袭白马,趁其不备拿下颜良。后来颜良迎战,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敌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说明颜良应是主将、淳于琼为副,从统帅军队看,颜良是深受袁绍信任的。
在《袁绍传》中,介绍袁绍与曹操争霸时,说到了袁绍攻打曹操的部署配置,以审配、逢纪两人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三人为谋士,颜良、文丑两人为将帅,出精锐士卒十万、骑兵万余,攻打许昌。此时,袁曹一战事关两大势力的生死存亡,必定都是精锐尽出,其中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首,而其他人未有提及,说明是核心将领。
在《荀彧传》中,孔融曾告诫荀彧小心袁绍的强大,专门点到颜良、文丑两人“勇冠三军,统领袁绍的士卒”,说明两人武力在袁绍军中是首屈一指,其他人与之相比相差较远、没有代表性,所以不值孔融一提。
其实说到这,可以看到颜良此人是袁绍军中的核心将领,勇冠三军,武力值是最高的,同时在带兵打仗时也是一军主帅,是深受袁绍的信任。
说到袁绍,在公孙瓒后,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十万多军队。如此大量的军队,要说没有大量的武将是不太容易指挥的,而颜良能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自然是有强大的实力和很高的地位。
但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麹义,在颜良文丑出现之前,此人是袁绍灭掉公孙瓒的首要力量,善于先登陷阵,从八百先登营破公孙瓒的三万步兵方陈,两翼共一万骑兵(包括白马义从),阵斩严纲甲首千余级的战绩看,他掌握的精锐部队实力是极为恐怖的。
后来袁绍又遣麹义及虞子和,合力数次击败公孙瓒,迫使公孙瓒败退、更改统治中心进行防御,说明麹义对大规模军团作战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只是恃功而骄恣,被袁绍杀掉了,此人死后,颜良文丑出现。
个人推断,在早期袁绍军中,麹义是首位大将,由于早早死亡,颜良文丑从先锋猛将的位置提拔起来,袁绍有意将他们培养为一军主将,主要是为了顶替麹义的位置,无奈经验太少、有勇无谋,正如荀彧“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这两人所言,要不也不会死的太早。
三国演义二十四名将分别是谁?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武将的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一说文鸯)和姜维。
此诗出处不详,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排名书籍、戏曲、民间资料亦找不到出处。下面就来逐一了解一下。
第1名: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三国演义》里因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并将其杀死。吕布膂力过人,号称"飞将",因其外表华美,并有坐骑赤兔马,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句"吕布非一人可胜"更是奠定了吕布在三国前期无人可胜。虎牢关前大战关羽、张飞联手不落下风,最后因刘备助战抵挡不住而撤退,而后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大战许褚和典韦依然不落下风,最后六将齐攻亦能全身而退,三国前期武力数一数二,无愧于三国前期数一数二猛将的称号!
第2名: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演义》里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
第3名: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被称为古之恶来,曾与许褚大战不分胜负,能逐虎过涧,被胡车儿偷走武器双戟,被反叛的张绣军所杀。
第4名: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三国演义》里出场时便与张飞各斩一名黄巾将领,而后在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助张飞战吕布,在曹操麾下时,于白马坡连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随刘备讨袁术时与纪灵战三十回合,攻长沙时与黄忠大战,用拖刀计将黄忠打败。襄樊之战与庞德战平,却被庞德用毒箭暗算,以至于后来与徐晃大战时右臂少力难以取胜。
第5名:马超
马超,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人,出生于凉州,西凉马腾之子,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为凉州豪族并有爵位。《三国演义》里出场时年仅十七岁,连杀李傕部下将领王方、李蒙。潼关之战时与许褚大战两百余合,杀的许褚裸衣卸甲,连曹洪、夏侯渊夹攻,都被马超碾压。葭萌关之战时又与逸以待劳的张飞大战两百余合,杀的张飞丢盔裹巾,两次刘备恐张飞有失。《三国演义》中唯一明面上被评价为仅次于吕布的猛将,被曹操、张松等誉为"不减吕布之勇"!人称"锦马超"。后归顺刘备,蜀汉建立后被封为五虎上将,镇守西平关,令五路伐蜀的羌兵不战自退,羌人奉其为"神威天将军"。
第6名:张飞
张飞,字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演义》里于虎牢关与吕布打的难解难分,而后在徐州时和吕布不分胜负,刘备担心张飞,而后鸣金收兵。入川时轻松打败蜀将严颜,先后与马超、许褚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曾经一次将醉酒的许褚打伤。
第7名: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里曾在长沙之战与关羽大战百余回合,未分胜负;汉中之战时又与夏侯渊战过数十个回合,亦未分胜负,后在法正的建议下,黄忠占领定军山,居高临下将夏侯渊斩杀。
第8名: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许褚是曹操帐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在还未投靠曹操时,许褚曾与典韦大战两次,不分胜败,可见许褚的勇猛。在曹操灭吕布时,许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而后又与吕布大战二十合,之后与典韦、乐进等六将合战吕布;而且还曾与徐晃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有一次曹操称其部下四名将领“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当中包括许褚。之后许褚的战绩还有大战赵云不分胜负,为保护曹操骑无鞍马力战张飞,裸衣恶斗马超二百三十多回合不分胜败,以一敌二与江东名将韩当、周泰大战三十回合等。
第9名: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第10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第11名: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第12名: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于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第13名: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
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第14名:张郃
张郃,河间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第15名: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第16名: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 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第17名: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先后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第18名: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
第19名: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第20名:张绣
张绣,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第21名:颜良
颜良,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遣颜良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
第22名:文丑
文丑(,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三国演义》中根据此段历史描写关羽斩文丑的故事,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第23名:邓艾(一说文鸯)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文俶(wén chù),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之子。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毋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文钦兵败后,随父南奔吴国。诸葛诞在淮南叛魏时,吴国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闻天下。官至东夷校尉、假节,封关内侯。八王之乱中,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杀,且惨遭灭族,时年五十五岁。文鸯后被人间评价为三国后期第一猛将。
第24名:姜维
姜维,字伯约,《三国演义》里出场时与赵云大战,而后加入蜀汉与曹魏作战。与邓艾、邓忠均有交手,未分胜负。魏将郭淮、徐质等,都先后死于姜维之手。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一生算无遗策,便是死后一计也愁怀了司马懿祖孙三辈人。不过,尽管司马懿狡诈如狐,堪称是诸葛亮一生的对手,依然还是被诸葛亮死后一计给算计到了,而且,诸葛亮这一计不但涮了一回司马懿,便是连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被狠狠地戏耍了。既然说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有可能这个人是三国中唯一一个能够和诸葛亮抗衡的人,他就是司马懿,此公起初不显山不露水,把“忍”字诀发挥到了极致,凭着超强的才能逐渐得到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人的重用,最后他的孙子司马炎更是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再次完成一统大业,他也被追封为宣皇帝。然而,遗憾的是,终司马懿一生也没有找到诸葛亮的墓穴,非但如此,即便到了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之时,司马氏一族仍然一无所获,而诸葛亮凭借死后一计,轻易的就愁坏了司马氏祖孙三人,足可见诸葛亮的才智是何等的惊人,“三国第一智者”的美誉名不虚传。
诸葛亮的性格
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被老农破解,于是就输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生前根据司马懿聪明又爱疑虑的性格设了一计,料定司马懿得到兵书不敢从头看,要倒看兵书,所以就把毒涂在了后边,司马懿果然中计而死。埋在哪里的就是一具无名尸体,埋这么浅尸体要么被动物挖出或者变成骨头,时间久了,就算后来发现的是他也没人知道是他,这是最不保险的下葬方式,但是只有一点,估计是诸葛亮算到四人肯定不会等绳子断了才埋他等等一系列都猜到,但是他的尸体基本是保不住的基本是已经没了!可以假设四个壮汉,一直往南走两天。将四个壮汉的脚力,初步换算一个速度,再去掉休息,吃喝拉撒睡的大概时间,加上人在走路时,虽然是在直行,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偏移了角度,以此来可以算出诸葛亮墓地的大概范围,再将范围逐依筛查,想来是能够找到的。
诸葛亮的结局
刘备临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不听,结果句句应验。虽然刘备重用魏延,然而,魏延的结局并不好,诸葛亮并没有充分任用魏延,导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和杨仪争权,兵败被杀,蜀汉损失一位栋梁之才。刘备临死前也曾经对诸葛亮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不信,最后句句成真,这个人又是谁呢?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那么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马谡并非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他对兵法的研究非常的透彻,甚至有时候和诸葛亮互相讨论,也能得到诸葛亮的称赞。甚至说,在军事理论方面,诸葛亮还不如马谡呢。
当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是非常厉害的。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坚持舍水上山,结果很快被张郃击败,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 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第一次,也是最顺利的一次北伐,宣告失败,从此之后,曹魏对蜀汉有了防备心理,纵使诸葛亮自己,又进行了四次北伐,其接班人姜维,也数度挥师北上,蜀汉却再也未能取得如此战绩,更不用说入主中原了。诸葛亮为了挽回军心,不得已只能将这位博学的知己斩首了。
如何评价诸葛亮
司马懿高度评价诸葛亮,诸葛亮怎么评价司马懿呢?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顶尖的谋士,杰出的人才,两个人交战,可以说是真正的高手对决,司马懿曾评价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而诸葛亮怎么评价司马懿呢?诸葛亮和司马懿打仗,退军的时候,司马懿来到诸葛亮驻扎营寨的地方,查看一番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也就是说,作为对手,司马懿是高度评价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有才,甚至自己不如诸葛亮。这可以说明,司马懿在诸葛亮的眼中,和女人一样,看不起司马懿。而司马懿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饰之后,很生气,向魏国皇帝上表,请求出战,但是,皇帝不许。这在史书中有记载,《晋书 宣帝纪》: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 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