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阎象,三国所有人物介绍?
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荐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岁。
诸葛亮(181—324),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221),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公孙瓒(?—199),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袁术(?—199),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9年至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汉献帝刘协(181—234),汉灵帝的儿子,,公元190年至220年在位。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傕劫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刘表(142—208),字景升。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候。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靠了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典韦(?-197),陈留己吾县(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黄忠(?—220),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刘禅(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王允(137—192),,东汉末年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年时有大志,勤于学习练武。后任豫州刺史,时值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张让等宦官,而参与谋事。历任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书令、司徒。曾用连环计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郭汜所杀。
田丰(?—200),河北名士,袁绍的谋士。多谋善断,曾为袁绍出过不少奇谋,但袁绍不用。官渡之战前,他劝袁绍不要攻曹操,袁绍反将其关入监狱。袁绍战败后杀害了他。
司马懿(179—251),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何进(?—189),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法正(176—220),刘备的谋士。字孝直,右扶风(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他与同乡人孟达入川投效刘璋。后献计劝刘备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再献计劝刘备攻取汉中,帮助黄忠用计斩了曹操名将夏侯渊,刘备立他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马良(187—222),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刘备领荆州时任从事,刘备称帝后为侍中。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郭嘉(170—207),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最初投于袁绍,见袁绍不重用而离去,经荀彧推荐为曹操所用。多谋善断,为曹操打败袁绍、袁谭、袁尚,出了许多奇计,封洧阳亭侯。随军征讨乌桓时,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岁。
张昭(156—236),三国时吴国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苏徐州)人。孙策创业时,封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极受信任。后任孙权的军师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称帝后任辅吴将,封娄侯。
许攸(?—204),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曾几次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反认为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无奈投降了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粮库乌巢,使袁绍兵大败。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荀攸(157—214),为曹操的谋士。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为曹操参赞军事。曾向曹操献计打败吕布、袁绍等。后任尚书令。随曹操攻孙权时,病死途中。
荀彧(163—212),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程昱(141—220),字仲德,兖州东阿(今山东兖州)人。为人多计谋,懂兵法。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绍后,程昱又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军。曾用计将徐庶从蜀国骗来曹魏。赤壁之战时曾提醒曹操防东吴火攻,曹操不听,终致大败。
费袆(?—253),三国时蜀国大臣。字文伟,江夏胝(今河南省罗山)人。刘禅即位时,任黄门侍郎、侍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任参军、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任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大将军、尚书。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贾诩(147—223),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董卓(?—192),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字仲颍,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公元189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诸葛瑾(174—214),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审配(?—204),袁绍谋士。会用兵,善打仗,曾协助袁绍军多次打败曹操。袁绍死后,帮助袁绍儿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几次破城都无功而还。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杀。
蒋琬(?—246),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谯周(201—270),蜀国大臣。刘禅在位时任散中大夫、光禄大夫。通晓天文,善写书文。邓艾兵至成都时,竭力劝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司马昭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国任骑都尉、散骑常侍。
庞统(179—214),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阚泽(?—243),吴国大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小时好学,因家穷无钱上学,便替人抄书。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公元242年任太子太傅兼中书令,极有口才。赤壁交战前,替黄忠前去曹营献诈降书,骗过曹操。
丁奉(?—271),吴国名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琳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琳。
于禁(?—221),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弓马熟练,武艺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助曹仁守樊城,不听庞德的进言,适遇大雨,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国,不久病死。
太史慈(166—206),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
文丑(?—200),袁绍上将,河北名将。与曹军交战时连败张辽、徐晃,后被关羽所杀。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吕布(?—198),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198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姜维(202—264),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甘宁(生卒年不详),字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
卫继(?—264),蜀国官吏,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
曹丕(187—226),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
刘禅(207—27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陆逊(183—245),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
被称为冢中枯骨的袁术?
在我国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叫做“煮酒论英雄”。某天,曹操邀请刘备品尝青梅和煮酒,席间,曹操询问刘备,当今天下谁可称英雄,刘备试探着问道:“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而曹操嘲笑说:“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那么,曹操口中的“冢中枯骨”的袁术是怎样一个人,他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袁术字公路,司空逢子,绍之从弟也。”东汉末年的袁家兄弟,袁绍、袁术都割据一方,而袁绍是庶出子,袁术则是嫡出,在古人的观念中,无疑是袁术出身更加高贵。袁家在汉末属于绝对的名门,因为他们“四世三公”,也就是说,四代人都位列最为尊崇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之位。
出身名门的袁术“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本想封袁术为后将军,从而让这位袁家的代表人物为自己所用,但袁术不愿为董卓效力,便仓皇南逃,正赶上孙坚因为矛盾而杀害了南阳太守,于是袁术鸠占鹊巢,把南阳作为了根据地。
在南阳期间,袁术“奢淫肆欲,徵敛无度,百姓苦之。”而袁术作为嫡子,早就瞧不起袁绍,于是结好了和袁绍关系不好的北方近邻公孙瓒,袁绍也如法炮制,交好与袁术关系恶劣的南方邻居刘表,可见其心胸之狭窄,对亲情之淡漠。后来,袁术带兵攻打陈留,曹操、袁绍合力将其击败。
无奈之下,袁术只好“以馀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李傕占据长安后,想要交好袁术,于是便以汉朝廷的名义,派遣朝廷老臣马日磾前往袁术处对他进行封赏,但袁术对汉朝廷早就不放在眼里,便“夺日磾节,拘留不遣。”
兴平二年(195),袁术召集部下,说道:“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言下之意便是,现在汉室衰微,应当由地位尊崇、百姓爱戴的袁家继承大统,作为嫡子的袁术便是称帝的不二人选。
听了主公如同疯子般的发言,大臣们都哑口无言,良久,主簿阎象提出此计不妥的观点,于是袁术“嘿然不悦。”不久,袁术不顾群臣的意见,坚决称帝,建立了仲氏政权。而袁术即位后,“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而称帝后的袁术也正式成为了众矢之的,孙策、吕布、曹操先后讨伐伪帝袁术,袁术投奔自己曾经的部下陈兰、雷簿,却被拒绝接纳,于是他“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根据《魏书》记载,袁术临死的场景十分滑稽:“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櫺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馀而死。”
袁术骄傲自大,不顾忠臣阎象的劝阻执意称帝,在位期间,他只顾自己享受,却无视民间疾苦,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终,僭越天子的他落得众叛亲离,天下共击的下场。直到今天,袁术还常常被用来作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实在称得上不堪之至。
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各有哪些将臣?
要说下面的将臣实在太多,只能挑重要的罗列,太细的太浪费时间,你可以去查。
曹操:文: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五大谋臣,还有刘晔、毛玠、许攸、满宠等谋士,后期便出现了更牛的司马懿,另外孔融、陈琳、杨彪、杨修之类的名士。武:有名的武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徐晃、张辽、文聘、张颌、高览、于禁、乐进、李典、许褚、张绣等人,前期典韦死得早,后期曹操之子曹彰也成了一名了不起的大将,还有庞德。刘备:文:最有名的当属卧龙凤雏,还有法正、李岩、马良、孟达也是人才,另外有糜竺、孙乾、马谡。武:历史上没有五虎将之说,蜀国最有名的将领当属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魏延,而赵云并不是正将,三国演义的追捧下,成了名将,除此之外严颜、周仓、关平、刘封、廖化、向宠。孙权:文:张昭、诸葛瑾、鲁肃、吕范、虞翻、张温等人。武:最有名的是周瑜、甘宁、吕蒙、陆逊、太史慈、黄盖、程普,另外还有凌统、周泰、徐盛、丁奉、潘璋、潘隐、卫温、诸葛直。袁绍:文:许攸、审配、沮授、逢纪、田丰、郭图、荀谌。武: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等。袁术:文:杨弘、阎象、袁胤。武:纪灵、张勋、雷薄、陈兰、韩浩。孙策(曾委身于袁术)。如何评价三国里的袁术?
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袁术得到了一个“冢中枯骨”的评价,可以说是一阵见血了。袁术后来也没有什么作为,果然印证了曹操的评价。
袁术的出身袁术和袁绍一样,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家族,这就使得袁术十分注重出身。《三国演义》中,当他听说关羽只是一个马弓手的时候,对关羽大加斥责,是十分符合袁术的性格的。因为对于他的哥哥袁绍,袁术都有点看不起,原因就是袁绍是庶出。袁术年轻的时候,“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虽然有家世的成分在里面,但袁术起码不是不学无术。
后来董卓进入洛阳,废除汉少帝,改立汉献帝。董卓对于出身大族的袁术,也想着拉拢,封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担心自己被董卓所害,于是逃到南阳。正赶上孙坚把南阳太守张咨杀掉,袁术得以在南阳发展势力。这也是后来孙策能在袁术手中借到兵马的原因,因为孙坚和袁术早早地结下了一份香火请。
袁术如何强大起来袁术在南阳发展自己势力,但他并没有治理好。“术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对于自己的大哥,袁术不但不和他联合起来,反而和他闹起了矛盾。当初,袁绍以汉少帝血统不清为由,想要推立汉室宗亲刘虞为皇帝,写信给袁术。但此时的袁术,已经“阴怀异志”,他自己相当皇帝了,所以不愿意立成年皇帝。经过这件事后,兄弟两人彻底闹翻脸。
袁术与袁绍闹掰之后,又和刘表闹翻,于是袁术连结袁绍对手公孙瓒,袁绍联合刘表,两人之间互相攻伐。“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袁术首先便和自己兄弟闹翻,其不智如此。而且,当时几乎所有势力都知道,袁术有妄自称帝的打算。就连和他从小一起玩的陈珪,即使儿子被袁术扣住做人质,仍旧不愿意和他共事,并且劝他不要“阴谋不轨”,可袁术根本听不进去。
袁术最终的结局公元195年,袁术甚至直接召集自己手下,“今刘氏衰微,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诸君以为如何?”曹操终身不敢让汉献帝禅让称帝,可袁术直接就召集手下大臣,宣布了自己要称帝的打算。但此时,人心依旧在汉,就是袁术的手下都不赞同他的做法,“术嘿然不悦”。但袁术不死心,没有舆论,自己制造舆论也要当皇帝。
袁术诈称自己是舜的后裔,制造了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于是袁术僭越称帝。“置公卿,祠南北郊”,而且袁术还不改原先奢侈的作风,后宫几百人都穿豪华的衣服,但是手下的士兵却吃不饱穿不暖。“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以袁术的这种作风,也注定了他必将失败的结局。“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忧惧不知所出。”没了主意的袁术,这时又想着把帝号给袁绍,自己到袁绍地盘去避难。
袁术在去投靠袁绍的路上,兵士们都没有吃的。厨师手中只有麦屑三十斛,当时是暑天,袁术想要蜜浆,但哪里还能给他弄到蜜浆。袁术“叹息良久”,大喊:“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袁术死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依靠庐江太守刘勋。等到后来孙策打败刘勋后,又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地盘。袁术的女儿被孙权纳入宫中,儿子封为郎中,袁术的孙女许配给了孙权儿子孙奋。至此,袁术这一支算是泯灭于历史长河中。
综上所述,袁术的所作所为,没有一点可以称道的地方。他无勇无谋,但又好大喜功,对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这才妄自称帝,简直就是把他自己架在火上烤。连自己的哥哥袁绍都不能团结,他又能成什么大事呢!最终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术的后人,却不得不依附于孙权,恰恰印证了当初曹操的识人之明。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什么袁术临死前还夸赞刘备是个忠厚人?
汉末军阀袁术用三千兵马换取孙策手中玉玺,(也是孙坚用命取来的)认为天命所归。于195年妄自称帝,手下首席谋士阎象属二流谋士,首席大将纪灵也扛不住人家十个回合,也是属二流武将。袁术据有南阳、颖川富庶之地,占有淮南、攻取了扬州,定都寿春。袁术虚张声势,其实是兵微将寡,不具备称帝势力。。。袁家四世三公,汉室忠良,出了袁术这种乱臣贼子,给袁家蒙羞。曹操迎立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岂容袁术作乱,联合吕布、刘备、孙策讨伐袁术。吕布夺取刘备徐州,刘备请曹操出兵徐州,袁术也参与争夺徐州,刘备曹操联手打败吕布,再征伐袁术。因袁术横征暴敛,淮南又三年大旱,袁术内外交困,抵挡不住曹操刘备的进攻,只得向袁绍出让帝号,率兵向河北突围。刘备让赵云领兵阻截,袁术身边尽剩几十名亲随,来到一座小庙,袁术进庙休息,叫随从拿点蜜水来饮,随从说皇上哪有蜜水,军中只有几斛粗粮。袁术问军中情况怎样,随从说只剩下几十人,大军全部被打散,现赵云率军在庙前围住。袁术认为自己已是笼中之兽,刘备没差人生擒自己,对手下说,刘备倒是厚道之人。袁术叹息,知死将近,大叫一声,吐血而亡。刘备让赵云进庙确认袁术情况,袁术已死,也不叫士兵乱刃分尸,也不斩首解往许昌,令其家人装殓送回家乡。刘备确是仁德之君,以人为本,忠厚待人。袁术本是汉之国贼,应枭首解往京师,碎尸万段。但刘备念袁家世代忠良,袁术也雄据一方,不落井下石,让其自生自灭,落叶归根吧。事实证明,袁术所非虚,刘备在曹操南下,与新野百姓一道南撤,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军事失利,与百姓同舟共济。成大事者,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