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国战蒋琬守成,哪一个对蜀汉影响最大?
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弱小的政权,但在东汉末年却打出一系列扬眉吐气的高光战役,从汉中之战开始,刘备斩杀了夏侯渊夺取汉中,不可一世的曹操无奈撤出汉中,持续2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以刘备的惨胜而告终。
刘备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起兵,在35年的创业生涯中,刘备在正面战场对战几乎无一胜利,而汉中之战是刘备头一次在正面战场以实力击败了曹操,沉重打击了实力强大的魏政权,甚至阻止了魏政权统一天下的企图。
汉中之战是刘备的高光时刻,也是蜀汉政权达到巅峰时刻的战役,自隆中对以来,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战略几乎一一实现,随后不久,孟达、刘封攻占了上庸三郡,占据了汉水中游,紧接着,关羽北伐,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小高潮。
刘备、曹操、孙权本以为一切会朝着有利于蜀汉政权的角度发展,没有想到的是,随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直接将巅峰期的蜀汉政权打回原形,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一、失荆州
荆州对刘备及蜀汉政权的重要性远高于益州。首先,刘备是在荆州崛起的,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只不过是寄居荆州、投靠刘表的雇佣军兵目,连绝对的独立性都没有,但是,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虽然说赤壁之战是鲁肃促成的,但在促成孙权与刘备的联盟中,诸葛亮是第二功臣,正因为孙权与刘备联盟,所以才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同时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了原本属于刘表的荆州。
这是刘备平生第2次有了巩固的地盘,第一次是刘备占据徐州,与第一次不一样的是,刘备依靠荆州成功地实现了政权的本地化,吸引和接受了大量的荆州本地人到政权中,比如庞统、马良、霍峻、廖化,就连诸葛亮这个荆州女婿也算半个当地人了。
刘备、关羽、张飞蜀汉政权几乎所有的后备人才都是荆州人,比如蒋琬、费祎、董允、刘巴,这些人都当过蜀汉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冯习、霍峻、廖化、向宠、罗宪等人则是军队中的优秀将官,至于蜀汉政权的普通士兵,那绝对是百分之百的荆州人。
刘备政权的赋税、兵员、粮食来自于荆州,取之于荆州,刘备政权生存的后方基地就是荆州,当刘备率军进入益州,荆州就是刘备唯一的大后方,当刘备定都成都,荆州则成为蜀汉政权最重要的前进基地与龙兴之地。
荆州还是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重要的节点之一,当天下有变时,蜀汉军队的其中一路军队要从荆州北伐,荆州既是蜀汉的最为重要的基地,也是蜀汉统一天下战略中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同时荆州还是蜀汉政权统一天下的基础。
刘备、诸葛亮、庞统明白了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再来讨论蜀汉失荆州的后果,就会清晰很多,可以这么说,失荆州就是打碎了蜀汉的脊梁骨,也是蜀汉从强盛到衰弱的转折点,蜀汉政权没了荆州,就失去统一天下的实力,隆中对战略就变成水中花、镜中月,是不可能再实现的。
人没了理想就会活得浑浑噩噩,政权没了理想就会衰弱直到灭亡,刘备的政权可是割据政权,它的国号可是“汉”,跟刘邦和刘秀的国号是完全一样的,汉代表着正统,正统必须控制中原,而刘备却在益州,蜀汉政权存在的唯一法理就是:统一天下、还于旧都。
失荆州代表着实力的急剧衰弱,数万荆州兵、数十万人口、成百上千荆州当地的人才全部失去,失荆州让蜀汉政权失去了所有的战略与理想,成为彻底的割据政权,一个没有希望的蜀汉政权,灭亡是尽早的事,这就是失荆州的后果。
三国鼎立图二、败夷陵
刘备一生最大的败仗就是夷陵之战,他的一世英名就毁在了夷陵,战前赵云劝刘备不要发动战争,说最大的敌人是曹魏,但刘备盛怒之下根本不听,诸葛亮知道劝不住,干脆就不说话,夷陵之战是刘备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夷陵之战前刘备损失了荆州所有的城池、土地、人口,人地皆失,头号大将关羽被杀,在这样的形势下,蜀汉其实不具备发动对东吴战争的实力,而是应该寻找机会,等待天下有变,或者等待曹丕与孙权关系破裂的时候再下手。
但刘备显然等不及了,在称帝几个月后就发动了战争,刘备的心态过于急躁,以至于犯下大错,被陆逊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反击,陆逊一仗就打得刘备全军覆没,连后路也差一点被断了,近5万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光是黄权投降曹魏的军队就有一万人。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对刘备及蜀汉政权的直接影响是损失了近五万精锐军队,这是蜀汉政权最为精锐的军队,曾经跟随刘备入川,参与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是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军队,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除了士兵的损失,还有军队中大量的基层将领也损失殆尽。
除了这些看得到的影响,夷陵之战还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一系列内外危机,在内部,归降不久的益州各地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反叛,如果不能强力镇压下来,蜀汉的内部有可能会分裂,进一步导致政权的消亡。
在外部,东吴与曹魏一直在虎视眈眈,夷陵之战后,东吴军队齐聚在与蜀汉交界的三峡地区,并摆出一幅准备进攻益州的姿态,随时威胁到蜀汉的安全,曹魏更是在坐山观虎斗,随时准备做为猎人出现,而坐收渔翁之利,蜀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盘皆输,甚至灭亡。
此时的蜀汉,如果没有能力超强的诸葛亮力挽狂澜,很难说三国是不是还会持续,夷陵之战直接影响到了蜀汉的国运,如果说失荆州是蜀汉政权衰败的开始,那么夷陵之战就是蜀汉政权灭亡前的导火索。
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三、丢街亭
刘备选了一个正确的执政者-诸葛亮,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对外联吴抗曹,确定外交战略方针,消除与东吴的敌对状态,集中精力防备曹魏,对内进行平叛的准备,并在刘备去世之后的2年之后开始了南征平叛的工作,仅仅用了10个月就平定了内部所有的叛乱,稳定了政权。
诸葛亮又用了2~3年的时间练兵存粮,进行北伐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能把蜀汉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并且还能对外发动北伐战争,整个三国历史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做到,历史上主动对外发动战争的一方无疑都是实力强大的一方,而三国时期的蜀汉是个例外。
北伐战争是蜀汉的立国之本,虽然蜀汉实力最弱,但从法理来讲,蜀汉必须北伐,还于旧都才能无愧于“汉”这个国号,然而智者忧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犯了一个错误,用错了马谡,导致街亭之战的失败,进而影响整个北伐战争的失败。
马谡失街亭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中之重,如果失了街亭,蜀汉军队的退路就会被魏军切断,同时蜀汉收割而来的陇右五郡也成为孤城,所以当诸葛亮知道马谡在街亭战败之后,没有一丝犹豫,立即让蜀军从陇右撤退,避免蜀军被断了后路,回不了汉中。
丢街亭最大的影响就是失去了北伐战争的先机,因为曹魏根本没有想到夷陵之战之后的蜀汉政权还有对外发动战争的实力,诸葛亮凭借一力之力,让蜀汉具备发动战争的实力,这是任何人都不敢想的事,要不是马谡犯了错误,魏军被蜀军撕开一道口子也是有可能的。
正因为北伐失了先机,所以后面的无数次北伐,对于曹魏来说都有了防备,再加上曹魏实力强大,是蜀汉实力的三到五倍,所以北伐不可能会成功,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明知不可能而为之。
相对来说,失荆州对蜀汉的影响最大,直接把蜀汉从发展壮大的姿态变成了走下坡路,进入持续衰退的过程,这是蜀汉政权的转折点,从强盛进入衰退期的标志就是失荆州。
刘备托孤诸葛亮其次,对蜀汉影响较大的就是丢街亭,丢街亭表面上是影响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实际是影响了所有的北伐,无论是诸葛亮发动的,还是姜维发动的,都不再有机会成功,这直接影响了蜀汉的国运与发展。
对蜀汉影响最小的就是败夷陵,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刘备在夷陵的大败被诸葛亮用了几年时间就修复成功,损失的数万的军队很快就被诸葛亮招募的新兵补充回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存在,那败夷陵的影响比丢街亭要大。
姜维有多大责任?
对于蜀汉灭亡和姜维之间的关系,我有两点看法:
一、蜀汉不管怎么样,都得亡,就是个早晚的问题,和姜维祸祸与否关系不大;
二、姜维的一系列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先说蜀汉之必亡,这一点应该是不存在争议的。历来割据蜀中的政权,关起门来搞建设,平平稳稳过个几十年日子,不成问题;但是要想指望靠着益州这一亩三分地就能灭魏吞吴,那属实有点理想主义。此前的古蜀国、公孙述、刘焉父子,此后的成汉、谯蜀、前蜀、后蜀、张献忠,无一打破这个宿命,刘备父子自然也不能例外。
换言之,当关羽丢掉荆州的时候,蜀汉政权(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儿)就已经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虽然本来也并不大)。这个问题,蜀汉的治理者们不可能看不见,睿智如诸葛亮更不可能看不见。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蜀汉的内部矛盾问题。
蜀汉的外部威胁,来自于曹魏和东吴,在三国鼎立后逐渐趋于缓和;然而,由于统治阶级和益州士族、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其内部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而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就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也就是不断地北伐。
北伐是有效果的,但是在过度使用后却也有极强的副作用——长年累月师劳兵疲、北伐无果后,这样的战争就不仅无法转移国内矛盾,反而会加剧其演变。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费祎和蒋琬都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把北伐的节奏放缓。
然而,姜维成为大将军后,以“孔明弟子”为人设的他又走回了诸葛亮的老路,继续发动北伐。他的“九伐中原”的背后,是对国内民力的不断征用,以及对财富的不断消耗。
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百姓还是士族,都对这样的穷兵黩武怨声载道。再加上谯周这样的“恨国党”不断煽动,蜀汉二世而亡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为什么能击败诸葛瞻以逸待劳的精锐?
题主提出的问题有两个隐形的错误,一个就是邓艾偷渡阴平部队的人数很少,另外一个就是诸葛瞻的部队是以逸待劳的精锐。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驳以上的观点:邓艾偷渡阴平的部队人数为何并不少?诸葛瞻的部队真的是精锐吗?邓艾为何能够击败诸葛瞻?
邓艾偷渡阴平的部队人数为何并不少?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总领十八万之众讨伐蜀汉。征伐蜀汉的军队分三路:主路由钟会率领,人数高达十余万,目的向汉中进发,直取成都;另外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人数达三万之众,从狄道赶往甘松、沓中,其目的就是拖住沓中屯田的姜维。
还有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人数约三万之众,祁山赶往桥头,目的就是截断姜维的退路。邓艾和诸葛绪总计六万兵马的目的是前后堵截沓中的姜维,让他无法回援汉中钟会,同时寻机全歼姜维的部队。
姜维在摆脱邓艾的攻击之后,又施计逃过诸葛绪驻守的桥头,顺利赶往剑阁防守。邓艾和诸葛绪的图谋失败,没有完成先前制定的计划,而诸葛绪的兵马被钟会吞并,邓艾率领的三万兵马屯守阴平。
任务失败的邓艾面临三个选择:一就是继续屯兵阴平等待司马昭的下一步指令,二就是回到剑阁和钟会合并攻打姜维,三就是自己单独率兵从阴平小道过江油,攻打成都。
经过权衡之后,邓艾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没有过错,但是劳而无功;第二个方案就是为钟会抬轿子,而且钟会也不会给他好脸色;只有第三个方案可以放手一搏,赢了可以功成名就,输了就一死百了。
姜维逃脱之后,邓艾想和诸葛绪合伙去,但是诸葛绪做事比较稳妥,不想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干这事。名门望族的人没有必要这么拼命,稳妥一点,立下功劳就可以加官进爵,可是邓艾不同,他出身庶族,地位比较低,不拼不行,只有放手一搏才可以封妻荫子,提高家族地位。
诸葛绪的三万兵马被钟会吞并了,邓艾只得自己单干。那么他偷渡阴平的部队人少吗?这个是否定的。理由以下三点:
首先,邓艾本部兵马有三万之众。邓艾率领的兵马人数不少于沓中姜维的兵马,足足有三万之众,即使在前期和姜维鏖战损失了一部分,但是人数也不会少于三万。
偷渡阴平,邓艾并没有打算将这三万之众全部带去,一方面道路不好走,行军艰难,另外一方面三万之众并不都是精锐,有些负伤的,生病,或者年纪大等等,这些容易成为累赘,因此邓艾就“简选精锐”,从三万之众中挑选了精锐的士卒去偷渡阴平。
历史中并没有记载邓艾的简选精锐的数量到底有多少,但是以邓艾这次冒死偷袭的目的来看,有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因此人数一定不会太少。人数太少,达不到目的,城攻不下来,又打不过,偷袭的作用就不大。
由此可见,邓艾这次偷袭的人数应该不低于五千,而又少于一万,也就是在五千到一万之间比较可行。
其次,邓艾的士卒普遍比较精锐。邓艾长期在陇右和蜀汉对峙,不但屯田,而且还屯兵,其麾下的兵马均是他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士卒,这些士卒很多来自当地部众,骁勇善战,而且作风彪悍,善于山地战。
到了蜀汉后期,特别是邓艾来陇右之后,结合当地实际训练出来的士卒,其作战水平已经超过蜀汉后期总体的士卒水平。在和姜维的对战中,完全不落下风,以至姜维碰到邓艾之后,败多胜少,无法取胜。
因此,邓艾的三万之众的实力确实非同一般,他能够多次击败姜维,如果碰上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诸葛瞻,有什么理由不胜利呢?
最后,邓艾在行军中有大量的补充。邓艾率军到江油的时候遇到了钟会派遣的田章部队,田章率领的部队能够击败“蜀伏兵三校”,由此可见田章的士卒也比较精锐,而且人数应该不低于这蜀汉的三校兵马,人数至少也有三千左右。
田章击败蜀汉的伏兵之后,邓艾让他作为先导部队在前面开路,直达江油,随后江油守将不战而降。
邓艾经历这两次补充之后,数量大有补充,应该有一万到一万五之间,而且都是百战余生的锐士,那里是诸葛瞻麾下的那些未经战阵的士卒可比?
由此可见,当邓艾之军离开阴平小道的时候,无论是兵马人数还是其战斗力已经不会比诸葛瞻的兵马要少,其士卒的战斗力更占优势。
诸葛瞻的部队真的是精锐吗?诸葛瞻率军和邓艾进行血战,最后临阵而死,将蜀汉防卫成都的最后兵马损失殆尽。那么诸葛瞻的部队为何不经打?
一方面,精锐士卒已经提前派出去支援。
刘禅在接到消息后就派廖化去沓中支援姜维,同时又派张翼、董厥等人去阳安关口作为外援。刘禅派的这三支兵马均不是汉中之兵,也不是南中之兵,而是成都附近的机动部队。
无论是廖化的部队还是张翼和董厥的部队,他们均跟随过诸葛亮和姜维一起北伐曹魏,其麾下的士卒均是经过战阵的精锐士卒,并非一般的卫戍部队,不然也不会留他们在成都,一方面用来拱卫成都,另外一方面作为最后的机动作用。
除去这三支兵马外,刘禅留在成都还有另外的一支部队,那就是诸葛瞻率领的卫戍部队。此时的诸葛瞻官至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是成都实打实的卫戍司令,也是成都最后的一点兵力。
另外一方面,诸葛瞻的士卒缺乏实际战争经验。
诸葛瞻的这支部队和张翼与廖化的部队不同,他的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成都,守卫成都的安危,并没有太多机会,甚至没有什么机会在前线作战,缺乏真正的战阵经验。
没有经过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士卒怎么能够算得上是精锐之士呢?能够做到嘴里有唾沫,手心无汗的士卒才是精锐士卒,可是诸葛瞻这群没有经过战阵的士卒哪里能够达到这些条件呢?
诸葛瞻的部队和邓艾这些经过长年战场厮杀的士卒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能够在诸葛瞻的带领下,勉强应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邓艾为何能够击败诸葛瞻?邓艾之所以能够击败诸葛瞻也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邓艾统领的兵马实力远超诸葛瞻。
无论是在兵力人数和实战能力上远超诸葛瞻的部队,即使诸葛瞻凭借血气之勇取得了一场小胜,可是在持久战斗之下,依然不是邓艾军的对手。
在人数和士卒实力低于对手的情况下,单凭血气之勇很难持久,这也是在野战中诸葛瞻不敌邓艾的根本原因。
其次,邓艾措施得当。
邓艾军在出了阴平道之后,立即挥兵向前进发,克服了长途行军带来的各种困难,凭借骁勇之力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部队,将他逼回绵竹,为邓艾后续进攻打下了基础。
邓艾在击败诸葛瞻的前锋之后,唯恐他驻守绵竹不出,以书信的方式激怒诸葛瞻,促使他出城野战,从而通过野战的方式击败诸葛瞻军,并且阵斩诸葛瞻等人,消灭了成都最后的军事力量。
最后,诸葛瞻措施失当。
作为成都最后的卫戍司令,诸葛瞻犯下了许多应该避免的错误,每一步错误都是极其致命,给蜀汉的覆亡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其一,没有给成都留下足够的兵马。在邓艾奇袭阴平道后,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率军前往抵抗。
这些兵马是成都最后的卫戍部队,而张尊,黄崇以及李球均是有识之士,也是当时硕果仅存不多的主战派。诸葛瞻将他们全部带离,这让成都的防卫极其空虚,为后续刘禅不得不投降埋下了伏笔。
其二,诸葛瞻的兵力部署有严重问题。当诸葛瞻率领的部队抵达前线之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对方的军力,不顾实际和对方野战,并且放弃有利地形,放对方进入平地,丧失了战胜对方的机会。
其三,诸葛瞻暴怒丧失理智。诸葛瞻退守绵竹之后,邓艾为了引诱诸葛瞻出战,写信侮辱诸葛瞻,导致诸葛瞻暴怒,一气之下放弃城墙坚守,出城和邓艾野战,从而导致大败。
由此可见,诸葛瞻失败于邓艾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必然的结果。从双方的兵力和主帅的能力对比来看,实力太过于悬殊,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蜀国有哪些战将?
三国时期,蜀国战将有五虎上将之外,魏延,姜维,马岱,王平,关平,傅士仁,刘封,关兴,张苞,李严,孟达,周仓,廖化,冯习,张翼,张嶷,陈式,黄权,罗宪,傅俭,严颜等武将。
三国中武将中的第一梯队?
本文一切数据,均源于三国演义。
第一梯队:超一流武将,共计12人。第1档:吕布
吕布是天花板,无需多言。
第2档:五虎将,颜良(排名不分先后)
张飞是三国第一猛人,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十合刺死纪灵就是最好的诠释。张飞的这个恐怖属性,曹营诸将分别记在了袖口、袍领、襟底等处,每天睡前起后,都要温习一遍,并在心中默念“今后如遇张翼德,绕道而行”。在曹营八虎将的围攻中,张飞杀开血路而走;与曹营十猛将的对峙中,张飞喝退百万雄兵。张飞以其出类拔萃的武艺,拼命三郎的气势,不死不休的风格,可以平欺吕布,死磕马超,强压许褚,狂虐张郃。
关羽是三国战神、刀神。关羽的青龙刀,有摧枯拉朽、拔山起岳之势,可以劈开许褚、徐晃的包围圈,在赤兔马的加持下,更加如虎添翼,可以一刀袭斩颜良、三刀追斩文丑。诸葛亮说,马超不及关羽之超群绝伦;程昱说,非关羽无人可敌颜良;曹操说,关将军真乃天神也,刘备说,我二弟天下无敌!
赵云是三国杀神、枪神,在赵云的枪下,敌将亡魂多达七八十位。界桥刺麴义、穰山挑高览、汉水退张郃徐晃,夷陵灭朱然,都是赵云的光辉杰作,但凡赵云单骑闯阵,基本都是“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地”。长坂坡一战,更是整部三国的封神之战;即便是七旬老赵云,还在凤鸣山王者归来。如果说吕布是天下无敌,那么赵云就是天下无双!
马超是西羌天神,也是潼关战神,更是曹操的梦魇。在曹操心中,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如果马超不死,他会一辈子不得安生,甚至死无葬身之地。张郃发起狠来,能够抗住张飞三五十合,但马超发起狠来,二十合就把张郃打到怀疑人生。吕布闹得性起,敲了曹操的脑壳;马超奋威雄起,直接将曹操杀到割须断袍,差点照顾了他的七舅姥爷。
黄忠宝刀不老,壮志不已,可以单挑壮年关羽150合平分秋色,而一代箭神的炫技直接让关羽羞赧而退。米仓山,张郃嘲笑黄忠年老,转眼就被打到仓皇撤退,定军山,夏侯渊要与黄忠死磕,转眼就被劈于马下。黄忠的巅峰期早已不再,如果倒退二十年,黄忠绝对可以傲视天下。
颜良勇冠三军,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声威已久,即便是吕布听到颜良来犯,也会大惊失色。白马之围,颜良二十合速虐徐晃,让曹营诸将栗然,亡命徒夏侯惇,平头哥许褚,全部哑火。以颜良速败徐晃的表现,完全不在五虎之下;关羽如果与颜良公平单挑,胜负难料。
此六人的巅峰武力值,见仁见智,此处不再讨论。
第3档:许褚,典韦,文丑,庞德,文鸯
许褚楞头八脑,打架是其唯一爱好,血拼是其不二选择。在许褚面前,杨任、杨昂速溃,韩当、周泰双败,泰山四寇狼奔豸突。看到吕布,许褚二话不说就上了;看到马超,许褚一言不合就裸奔;看到关羽挑袍,许褚大怒,声称何不擒之,看到张飞拦路,许褚发狂,骑无鞍马拼命。然而,许褚在吕布、关张赵马面前,均略显下风,甚至在颜良面前,不敢出战。
典韦老实巴交,但忠于职守,可于五步之内,取贼性命。濮阳城一战,典韦杀退吕布四健将,在火光中多次救出曹操;宛城一战,典韦舍生取义,成为曹操心中永久的悔恨。单论武力,典韦完全等于葛坡大战的许褚,估计略低于潼关暴走的许褚。典韦的武力被很多人高估,如果没有恶斗许褚,他都未必有跻身超一流的资本。
文丑冠绝河北,与颜良齐名,可以杀散公孙瓒的四健将,可以单挑赵云五六十合,可以在逆境中射趴张辽,尤其是在混战中迅速战退徐晃,战绩骇人。然而文丑的心理素质较差,胆气更差,面对关羽的三刀暴击,竟然心怯而走,最终授首。
庞德有勇冠西凉军的实力,尤其是潼关一战,曹操亲口说“深知其猛”。斜谷之战,庞德奋力杀退魏延;南郑之战,庞德车轮战怒斗曹营四猛将,最后单挑许褚五十合。单挑关羽,堪称庞德的封神之战,不仅150合不分伯仲,还射中关羽,差点挫败其三十年之声价。然而,客观公正地讲,如果是巅峰期的关羽,庞德估计撑不到五十合。
文鸯单骑踹营,怒鞭魏将,大有赵云七进长坂坡的风采,甚至有“小赵云”之称,在正史上也是关羽、张飞一样的万人敌。文鸯作为后三国的超一流,当然无法与吕布、五虎等人相提并论,但鉴于他呼声甚高,给予鼓励一下吧;如果您认为他不够档次,那就下移到第二梯队第一档。
第二梯队:一流武将,共计不到40人。一流武将人数太多,我们为了节省篇幅,书归简短。
第1档:强一流,大致10人左右。
夏侯惇,曹操初期的第一猛将,单挑吕布十余合,带兵在暴雨中与吕布激烈厮杀,盲眼后诱敌关羽,且打且退二十余里。
张辽,五子良将中综合能力第一人,与夏侯惇、张郃战平,胜过凌统,与太史慈酣战七八十合,只在伯仲之间。白狼山、逍遥津两大封神之战,傲视群雄。
孙策,在太史慈不用弓箭的情况下,二人基本战平(孙策丢了头盔)。此外,夹死一将、喝死一将,被冠名为江东小霸王。
太史慈,东吴第一猛将,神射之技超级绚烂。
张郃,虽然被赵云、马超狂虐,但是血性起来,也可以单挑张飞三五十合战平。
徐晃,虽然被颜良狂虐,但是五十合战平许褚,与右臂少力的关羽硬拼,八十合略占上风。
夏侯渊,虎步关右,武力值略次于夏侯惇,曾围攻吕布,在历城混战中杀退马超,在汉中平定战中以拖刀计斩杀杨任。
魏延,蜀汉五虎将之下第一人。
姜维,与老将赵云单挑时精神倍长,受到对方的由衷夸赞。
第2档:准一流,大致16-18人。
孙坚,江东猛虎,绝对不在华雄之下。
华雄,汜水关一夫当关,笑傲十八路诸侯,尤其是斩杀了大神潘凤,令诸侯尽皆失色。
王双,不亚于华雄,其勇猛直追魏延,尤其是六十斤大刀和三颗流星锤,让蜀军将领大吃苦头。
关平,单挑庞德三十合战平,在樊城门外杀退曹仁救下关羽。关平在护廖化突围、保关羽突围时,都是单骑断后。
周仓,力大无穷,刀法不在关平之下,尤其是在水中生擒庞德,堪称神来之笔。
甘宁,虽然没有单挑猛将的战例,但斩获颇多,尤其是百骑劫魏营,被孙权赞为“操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与敌”。
曹洪,两次舍命救主,以拖刀计斩杀截天夜叉,又在奋力之下抗住马超四五十合。
高览,与张郃齐名,曾与许褚单挑,但应急反应略显不足,被赵云一枪袭杀。
管亥,虽然被关羽斩杀,但也力抗数十合。
李严,在雒城之战中单挑黄忠五十合,竟然立于不败之地。
武安国,在吕布面前顶了十余合(次于夏侯惇),可惜手腕被斩断。
乐进、凌统,水平比较接近的两位,次于张辽;乐进箭术突出,先登死士的作战风格更为彪悍,应当略强于凌统。
关兴、张苞,蜀汉中后期的青年才俊,曾经把韩当、周泰吓到不敢应战,慌忙退入阵中。
纪灵,在关羽放水、仅以力量压制时,死扛了三十合,遇到暴走的张飞,十合就被刺死。
第3档:一流偏弱,大致10人左右。
李典,略次于乐进,可以在赵云的枪下顶住十余合,感觉不敌后全身而退。
曹仁,善于守城,除了奋力救出牛金外,再没有突出的战力表现。
文聘,在魏延用枪的情况下,与之厮杀多时,最终依靠兵力优势取胜。
周泰,两次在乱战中救主,表现比较抢眼,但遇到许褚这种猛将,就相形见绌,遇到小关张,竟然也缺乏战斗信心。
程普单挑太史慈,三十合战平,与韩当、黄盖的武艺水准比较接近。
蔡阳,力抗关羽一通鼓的时间,实属不易。
徐质,曹魏后期的猛将,三合速败廖化,似乎不亚于姜维。
王平,蜀汉北伐时期的大将,在街亭之战中,于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力抗张郃数十合,最终力穷势孤而败退。
诸葛尚,蜀汉后期的猛将,可以打退邓忠、师簒联手,也不在老年姜维之下。
对了,前期还有个麴义,也是一号猛将。
第三梯队:不再细分档位,大概10余人。刘备,参与围攻吕布多时,“转灯儿般厮杀”,在夏侯惇面前从容诱敌,在走投无路之际准备力战高览,箭术有三次射杀记录,一剑劈开巨石。毫不客气滴讲,皇叔排到第三梯队,简直有点屈才了!
于禁,曾与乐进双战吕布,但被打跑;曾与许褚、李典围攻赵云,但未能捕获;遇到报仇心切的马超,八九合就抽抽了。
马岱,接连被魏延、张飞十合战败,但在后期表现不俗,比如以绊马索生擒祝融夫人。
丁奉、徐盛,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在前期的武力值,基本属于送经验级别的。
潘璋,被关羽三合杀败,拿着青龙刀又被黄忠三合杀败,甚至遇到关兴,还要落荒而逃。
东吴十二虎臣中的其他几位,比如蒋钦、陈武等,甚至还不如潘璋。
刑道荣,努力作战,扛了张飞数合,但气力不加,遇到狙击手赵云,一合送人头。
潘凤,与华雄单挑,可惜失利。
其余,大概就是后期的一些武将,水平更差一些,比如廖化、张翼、张嶷、韩德等等。
在第三梯队之下,就是一些三流武将了,比如“长坂坡剑圣”夏侯恩,比如“当阳桥醉鬼”夏侯杰等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