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一部三国题材的谍战的影视剧《风起陇西》热播,许多人对于曹魏和蜀汉之间惊心动魄的间谍和反间谍斗争赞叹不已。
很多人留言问我:在三国历史上,真的有类似《风起陇西》这样的间谍和反间谍斗争吗?
其实三国时期真正的间谍斗争,远比小说要精彩!本期@以史为鉴 跟大家聊聊三国时期在东吴朝堂掀起血雨腥风的著名间谍案:东吴隐蕃案!
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刚刚防守住诸葛亮两次北伐的曹真被任命为大司马,曹真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上书魏明帝曹叡:蜀汉连年侵犯边境,我们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多路大军一起伐蜀,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魏明帝大喜,于是命曹真帅主力大军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下伐蜀;另外派遣司马懿走汉水攻打汉中;这还不够,曹魏还安排军队从斜谷道、从凉州武威等地出发,一起讨伐蜀汉。
图注:魏明帝曹叡
但是蜀汉和东吴一直是结盟关系,此时曹魏大举伐蜀,东吴肯定会起兵支援的,曹魏两线作战,兵力战将都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明帝秘密召见了一位超级间谍——隐蕃,曹叡要求他装作从曹魏叛逃,前往投奔孙权,曹叡给他的任务是: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内斗,让其无暇对外。
这个任务的开头阶段就已经属于是SSSS级的间谍任务了!一个叛逃之人如何取信于对方,还让这个降臣担任廷尉(主管司法和案件,属于九卿之一)这样的高级官员!
当了廷尉才是任务的入门,之后第二阶段这个间谍还要不惹人怀疑地去陷害、离间东吴的大臣,挑起东吴内乱;
而第二阶段的任务之后还有终极任务:等曹魏大军南下时,帮助大军统一东吴!
而且如果这样一位间谍能够在东吴成为九卿之一的高官,那么说明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九卿之一的高官是有资格在史书当中单独列传的,这样的人才放到任何地方都是极为稀缺的资源。
而且更重要的是隐蕃此时年仅22岁!
隐蕃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成功从曹魏“叛逃”东吴。
史书中没有记载隐蕃在叛逃前在曹魏担任什么职务,但是应该不是很高,这一点让隐蕃叛逃至东吴后,第一步走得就相当不顺利。
图注:三国游戏中的隐蕃形象
当时孙权刚刚称帝,大赏群臣,基本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貌似都对于一个22岁的曹魏降臣没多大兴趣。
隐蕃等了几个月,眼看连当个小官都完不成,更不用说当廷尉这样九卿之一的高官了。于是隐蕃决定干脆玩一把大的,他效仿冯谖直接给孙权上书求官!
隐蕃对孙权说:我二十二岁,本来是效仿陈平投奔刘邦,但是我到了这么长时间了,把我和其他投降的人安排在一起,我的想法和价值都不能体现出来,当年冯谖见孟尝君还有三次机会,我这是一次机会也没有啊!如果有时间,还是见面聊一次比较好!
“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三国志·吴书·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图注:东吴大皇帝孙权
给孙权的书信顺利地送到了,而孙权看了书信后也对这个22岁的天才少年起了兴趣,于是就决定给隐蕃一个机会,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
面对这样的良机,隐蕃是一点都没有浪费,完全发挥了自己绝佳的口才和学识,对于法律、刑狱、时政等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史书记载,在这场谈话中隐蕃“及陈时务,甚有辞观。”
孙权经过亲自面试,对于这样一位年轻的天才也是非常欣赏,但是隐蕃到底有没有问题,还需要咨询一下另外一个人的意见。
这个人就是胡综,官居侍中兼左右领军,虽然官不大但绝对是孙权亲信中的亲信,胡综极可能就是东吴情报机构的首领之一,因为他之前刚刚策划了一起伪装投降事件,事件的对象是曹丕铁杆四友之一的吴质。
因为曹丕去世,吴质失去最大的靠山,因而心怀不满。
胡综获得情报后抓住机会,伪造了吴质投降东吴的降书,最终引发曹叡怀疑,撤掉了吴质都督河北振威将军这样的实权,明升暗降调到身边当了侍中。
孙权面试隐蕃的时候,胡综就在旁边侍坐,于是孙权就征求胡综的意见,胡综直接说:
我看隐蕃的文字,文字虽然华丽,但是大话居多,有点像东方朔;今天见他的谈吐,巧捷诡辩很厉害,有点像祢衡;但是他的真实才能比起这二位还是差一些。
图注:三国游戏中的胡综形象
孙权又问,那依你的意见,该给他一个什么官职呢?
胡综说:他是降臣,让他直接治理一方有风险,让他先当一个亲近显贵但是没啥权力的都辇小职试试。
孙权还是受到了隐蕃言论的影响,认为隐蕃在刑狱一道上面的见解非常好,干脆就让他当了廷尉左监,也就是廷尉的助理。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降臣,面见孙权之后就获得了九卿之一廷尉的助理!
隐蕃这种升官速度直接吓到了东吴官员,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年轻人的未来不可限量,于是纷纷主动上门,同他交好。
而这些官员跟隐蕃交谈之后,也都被隐蕃的才华和谈吐所征服,他们的夸赞更是让隐蕃的声誉再上一层楼!
这些官员之中,甚至还有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这样的名臣。
同样是降将出身,曾经在刘备麾下担任太守的郝普,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在刑狱一道上并不如这个22岁的年轻人,认为他的才能完全配得上廷尉一职,甚至夸赞隐蕃有“王佐之才”!
而在三国时期,上一个被人夸奖有“王佐之才”的是曹操的“子房先生”——荀彧!
东吴众人一看,郝普和朱据这样的大佬都下场了,更加坚定了隐蕃即将要腾飞的征兆,于是隐蕃家的大门一度被车马挡道,隐蕃家里也常常是宾客盈堂。
可以说整个东吴,除了胡综、太常潘濬、中庶子羊衟、宣诏郎杨迪区区这几个人之外,其他人都以能和隐蕃结交为荣。
只用短短一年的时间,22岁的隐蕃就完成了曹叡交待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第一步,可以说是真正的天才级别的间谍。
要是多给隐蕃一些时间,很可能在他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能成为真正的廷尉,到时候只需要轻轻调整政策,东吴各级官员恐怕都会被挑拨内斗起来。
但是很遗憾,隐蕃刚刚在东吴扎下脚跟,没想到突然发生一件大事,逼迫隐蕃不得不主动暴露身份。
图注:影视剧中的“周鲂断发赚曹休”
这件大事就是东吴策划了一起诈降事件,打算让东吴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骗曹魏上将王凌前来接应孙布,然后孙权亲自带兵设下埋伏,打算一举歼灭王凌大军,打开东吴北上的缺口。
东吴在历史上虽然战场上胜多败少,但是东吴的诈降计用得贼溜。
在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28年,东吴就派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赚曹休,当时要不是王凌拼死突围,跟着曹操统领虎豹起的名将曹休就死在东吴手上了。
现在王凌已经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接应孙布,马上就要进入包围圈了。
隐蕃经过判断,认为如果王凌以及他的大军如果被孙权全歼,魏国将会在战略上陷入极大的被动,此时东吴外松内紧,孙布诈降的消息根本无法迅速传递出去,隐蕃决定牺牲自己,保全曹魏的战略主动权。
黄龙三年(231)十月,隐蕃在东吴京都仓促发起叛乱,但是因为隐蕃刚到东吴一年时间,东吴间谍机构并未放松对他的监视,这一番叛乱虎头蛇尾很快就被扑灭了。
但是隐蕃的这一番布置也没有白费,这次叛乱让王凌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直接撤兵回去了,孙权埋伏的大军无功而返。
冬十月,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孙权回来后,对于发起叛乱导致自己功亏一篑的罪魁祸首非常生气,直接让廷尉严刑拷打,要他招出同党!但是隐蕃无论如何拷打都一言不发。
孙权决心亲自审问:你的身体为什么要替人受罪呢?
隐蕃直接说:孙君,大丈夫干事,岂能无伴?只不过烈士死就死了,不可能还要去牵连别人啊!
于是被杀,年仅23岁。
隐蕃死后,孙权开始追责,首当其冲的就是廷尉郝普,孙权直接骂道:你之前说隐蕃是王佐之才,把廷尉的职权全部交给他,现在他造成这么大的危害,这都是你的问题!
郝普心中既惶恐又愧疚,直接自杀了。
另一个大臣朱据也因为隐蕃的事情被禁足在家好多年,其他被牵连的人也是极多。
隐蕃案可以说是整个三国非常著名的间谍大案,22岁的隐蕃能通过自己才能打动孙权,差点成为廷尉,可见其过人之处。
要是他真的能多隐忍几年,极有可能提前两千年出现差一点当上叙利亚国防部长的人选,却是以色列间谍的这种情况……
你怎么看待23岁的天才间谍隐蕃呢?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是仪胡综传第十七》《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