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16怎么捅人,穿越火线每当游戏结束的最后五秒钟能继续用刀杀敌是属于游戏bug吗?
回答:这并不是BUG,从我上小学开始玩团队到现在一直没变过,BUG应该会修复的吧!
当初我还是个小菜比的时候最喜欢游戏结束后拿刀捅人,感觉很刺激解恨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所谓的BUG呢:
1.可能游戏觉得打完一局比赛之后,直接结束返回到战绩页面有一丝太快!而且没时间给玩家放松!
2.游戏如果直接返回战绩页面可能还要加载几秒钟,游戏就利用了结束后几几秒钟时候让我们过过刀瘾,其次也就等于加载了游戏。
3.这种打完可以到人也不是所有类型FPS都有,(使命召唤ol就没得)所以可以算是CF一大风格吧。
哪个电子游戏让你玩得最久印象最深?
要说电子游戏,主要分为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又包括手游和端游,由于具有盈利性质,又有一定的运营周期和热度,一般能玩个一两年都已经算很长了,像《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游,能活四年多这么久,算是另类,也从侧面说明游戏的制作和运营都是相当成功的。不过要说本人玩的最久的,那还是单机游戏,就来说说吧。
第一:《仙剑奇侠传98柔情篇》
该游戏是由大宇资讯所制作的一款国产单机中文角色扮演电脑游戏。本作是《仙剑奇侠传》系列第一部作品的改良版,主题是“宿命”,是仙剑95版的改版,于1997年10月发行,本人第一次接触该游戏是在2000年,当时家里刚买了电脑,游戏讲述了平凡的客栈小伙计李逍遥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女娲族后裔赵灵儿。赵灵儿所居之仙灵岛意外遭人袭击,李逍遥遂担任起护送灵儿往苗疆寻母的重任。在旅程中,李逍遥先后结识了林月如、阿奴。在赵灵儿帮助苗人祈雨解旱、惩奸除恶的过程之中,赵灵儿的身世之谜以及她母亲的下落,也终究水落石出。此时,拜月教主的阴谋摆在众人的眼前,李逍遥、赵灵儿等人却不知这与拜月教主一战,将会铸成一段永恒的悲剧,后面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可谓仙侠题材影视的鼻祖。玩游戏年长:2000年-2020年,当时还特意买了50元的正版光碟,一开始接触这款游戏,就迷上了,无论是剧情、背景音乐还是战斗机制都很吸引人,就算最让人头疼的迷宫也能激发我无限的探索欲,虽然中间该系列已经出了多代版本,我也都玩了,但是最爱玩的还是这一版,本人前后玩通关了不下20遍,第一次玩用了三个月,最快的一次用了六个小时。
第二:《红警2》系列
是由Westwood制作、EA发行的一款即时战略游戏,最早于2000年9月28日发行。本人主要接触的是原版、中国改版《共和国之辉》以及《尤里的复仇》系列。
玩游戏年长:2001年~2020年,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款即时对战类游戏,当年开始玩的时候这正是这款游戏最流行的时候,那时在网吧里所有玩游戏的,除了CS就属《红警2》最火了,上学的时候也经常跟同学朋友一起联机打,还自己在家里打任务过关,跟电脑打遭遇战,包括打任务,各种形式的遭遇战,研究各种战术打法,记得有一次还通宵玩的,当时真是被迷的不要不要的,就算后面工作了,也时不时拿出来玩一下,而且百玩不厌。
这些年虽然新的游戏层出不穷,而且画质特效也更加精良,但再也找不到当年接触那些老游戏的感觉了,可能也是一种怀旧情结吧。
国内外有哪些口碑比较好的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这可能战争片中名气最大的一部,斯皮尔伯格执导。故事发生在二战,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国伞兵瑞恩被困在敌人后方,瑞恩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战死在前线,美国作战指挥部得知消息后,决定派一只作战小队去营救瑞恩,让他可以回去家乡陪伴老母。
电影的战争场面不可谓不精彩,片中的狙击战是我最喜欢的段落,而电影以的故事也饱含深度发人深省。谁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了一个瑞恩,而劳师动众,值不值得?生命,就是不问值不值。
2/ 《太极旗飘扬》2004年
韩国电影目前为止最好看的战争片,无论是对于战争场面的刻画还是对人性的探索,《太极旗飘扬》都是那种最优秀的片子。
电影讲述了一对亲兄弟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故事,张东健扮演的哥哥和元彬扮演的弟弟三番几次的在战场上被撕裂被改造,电影最后张东健杀红了眼,因为弟弟而恢复正常意识的段落我至今记忆犹新。
对于意识形态之于个人的扭曲和摧残的揭露,对磨灭人性的残酷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凌驾一切之上的情感力量的讴歌,是这部片子最动人的地方。
3/ 《兵临城下》2001年
相对于其他几部而言,这部片子并没有那么的苦大仇深,电影的重点是关于一个战争英雄的传记片段,当然电影中也仍然会有一些关于政治宣传的套路。
正方并没有那么的正义,反方也并非那么十恶不赦。总体而言,这个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战争英雄狙击手瓦西里的故事,重点还是聚焦在人之上,电影甚至花了很多篇幅去讲述了瓦西里的一段爱情故事。
但电影好看之处在于瓦西里作为狙击手神枪手的设定,对战争场面无与伦比的把控和展示,片中几乎所有的狙击枪战片段都让人大呼过瘾,特别是片尾德国苏联双方两大狙击手的对决非常精彩。
4/ 《高地战》2011年
电影《高地战》是一部中小成本电影,片中的场面没有那么的精细或庞大,但对于战争这个东西,这部电影的讲述,尤其值得一看。
故事发生在朝鲜半岛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协约签署前后。朝鲜韩国均对高地这个地方的所有权志在必得,双方始终僵持不下,高地三番两次易主。你来我往,通过埋在地下箱子的交流,从而促使了双方的三五士兵生出了别样的友谊。
虽然这一面不可预想的互相帮助;战场上却是无可奈活拼杀,尽管后来停战协议已经签署,尽管彼此也已经相见,但在协议生效的最后二十四小时里,在高地的最后一战里,都死在了彼此的抢下。战争中,你的敌人从来都不是你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战争本身。
5/ 《黑鹰坠落》2001年
这是美国作为一副“世界警察”形象的一次战役,1992年,连年的部落战争令东非国家索马里山河破败,独裁者默罕默德•法拉•艾迪德抢走国际组织的救援物资,此举引起世人公愤,由此,美国出兵索马里。
电影讲述的正是那场160名特种部队成员降落索马里之后的战争故事,电影最大的亮点便是真实而绵长的战争场面,电影时长近三个小时,至少2个小时以上都在打,但却并不让人觉得疲劳。值得一提的是,《黑鹰坠落》作为一部汇集好莱坞当时许多当红男星的战争大片,许多明星在片子的戏份也比较具有一定娱乐性,比方“精灵王子”布鲁姆在跳伞降落时一个不小心跌落便挂了。
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形象,一直是国际舆论的焦点,好在这个片子并为一味的美式主旋律,而是尽量中立尽量倾向于记录,片中有一句台词,至今记得:“这是我们的战争,你们美国人来干什么?!”
6/ 《集结号》2007年
到现在,仍然觉得冯小刚的这部《集结号》是国内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电影的战争场面可圈可点,毕竟做场面CG处理的就是当年做《太极旗飘扬》的那帮韩国人。
而电影的剧情也算深入人心,一个连长谷子地为了帮自己战死的那帮兄弟寻一个说法的主线故事也非常好看,在彼时还处于没什么名气的张涵予的演绎下,谷子地这个人物让人非常动容。
我喜欢这个片子,在我看来,《集结号》并不差于其他战争片,也许少了几分张力,但足够优秀了。
7/《血战钢锯岭》2016年
去年的一部高分战争片,故事的重点没有那么多关于战争的反思或人性的挖掘,更多的是去通过塑造一个战场上传奇的人物,而讲述一个关于信仰的大爱故事。
场面血腥肃杀,一个穿越战场拒绝拿枪不杀一人徒手救下几十人的故事开挂一般,然而更开挂的是,真实历史里的人物比电影中的表现更加不可思议。电影最让人动容的就是电影结束后那些关于历史真实故事的纪录片片段了。
电影的导演是梅尔·吉布森,整个片子有着一种那种属于过去年代里经典片子的气韵,以后可能很少会有带有这样的气息又特别好看的片子了,这是独属于那个年代里按照他们的拍片思路而诞生的片子。一场只为救人的战争
8/《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2006年
2006年,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带来了两部战争片,一部叫做《父亲的旗帜》,一部就是《硫磺岛来信》,一部片子普通的美国士兵为视角,讲述了几名美国士兵在硫磺岛战役后莫名其妙成为英雄的故事,另一部则以一名文弱的日本士兵为视角,讲述了硫磺战役撕裂一个家族的故事。
这两部片连着一起看,你会发现,一个伟大的导演是怎样去看待同一场战争的,不同的切入点,没有主旋律,没有渲染所谓的家愁国恨敌我分明,只有战争的反思和战争的无常。
9/《全金属外壳》1985年
关于越战的电影有很多,像《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等,但是在这里我推荐这部《全金属弹壳》,并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同样作为很老的片子,其他两部我尝试了好几次都未能看完,很遗憾。
电影《全金属弹壳》是一部前后“割裂”(在这里割裂非贬义词,只是前后故事关联性不大)的片子,前半段讲述一群新兵蛋子在魔鬼教官的残酷的训练下分崩离析的故事,其中一名士兵被折磨到精神失常,论杀人机器是如何炼成的。
后半段则讲述这群新兵进入越战战场,亲身参与战争杀敌,写新闻稿粉饰战争,亲眼目睹队友死去而受到心灵震颤的故事,一部让你恐惧战争的电影。
10/《风语者》2002年
吴宇森导演在好莱坞的滑铁卢作品,这部投资巨大但无甚回本的片子让吴导渐渐失去话语权,最终仍旧回到国内发展。但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片子的。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太平洋战争,讲述的是尼古拉斯卡奇扮演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奉命保护风语者保护国家机密的故事,电影关乎一个战士的如何抉择。平常,这个角色是我行我素的酒鬼,而战场上,他却是英勇的男人。电影的最后他说:不会再有人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个承诺。
电影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尽善尽美,但战争场面拍的真好。
PS4的独占优势为什么被某些人吹的那么离谱?
对一款游戏主机来说,评价其成功失败的最重要指标还是销量。而影响一款主机销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性能,比如创新性,但最重要的因素肯定还是游戏的数量和质量,这里的游戏既包括第一方独占游戏,也包括第三方跨平台游戏。
作为同一世代的PS4和Xbox One来说,跨平台游戏的对比意义并不大,而两者之间有所差别的便是独占游戏!实事求是说,本世代的索尼在独占大作上对微软几乎成碾压之势,索尼这边的独占大作几乎每月都有几部,类型多、数量多、质量好。比如《最后生还者》《神秘海域4》《战神4》《地平线:零之曙光》《血源诅咒》《女神异闻录5》《漫威蜘蛛侠》等等。
而反观微软这边的第一方大作就明显式微了,虽然也有《光环5》《战争机器4》《极限竞速》和《极限竞速:地平线》系列等招牌作品,但也几乎仅限于此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结果,目前PS4销量远超Xbox One!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绝大部分就要归结于题主所说的独占优势。
另外,其实我本人一直觉得本世代在硬件配置上Xbox One要比PS4要良心,所以如果微软的独占哪怕有索尼的一半,我想也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粟裕的回忆录里面这么写,红军时代他当班长的时候,大家猜猜他有多少子弹。
3发,就3发。
粟裕回忆,打伏击的时候,这3发子弹还不能都用了,最多打2发,还要留着1发用于追敌。
所以红军每次打伏击都要有缴获,不然下一次战斗就没子弹了。
在我们看来,这不是扯吗。
就算神枪手,能够保证每发子弹都打死打伤敌人吗?肯定不行。
这3发子弹能够打倒1个敌人,就很牛逼了。
萨沙告诉你,这就足够了。
作为普通士兵,你一场战斗能够打死或者打伤1个敌人,就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
红军和八路军时代,战斗后评功,很牛逼的战斗英雄扛步枪,一场战斗能够打死打伤1个敌人或者缴获一支步枪,就算立功,如果能够多打死打伤1个敌人或者缴获更多,就是立大功。
而大部分战斗,一个班里面11个士兵,能够有三分之一打倒敌人,这个班就很牛逼了(轻机枪除外)。
为什么会这样?
以打伏击战为例,红军往往会集中几倍兵力,二三个甚至三四个打一个。
而敌军一般伤亡十分之一就乱了,伤亡到三分之一基本就要崩溃,伤亡到二分之一基本就兵败如山倒了。
那么,你好几倍去伏击敌人,一个班11个人只要有三分之一人打倒敌人,敌人基本就彻底崩溃了。
伏击战如此,攻坚也差不多。其实攻坚作战中,普通士兵开枪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候是己方火力组,也就是机枪或者迫击炮做火力压制,进攻一方尽量靠近然后使用短平快的方法,给敌人一顿猛揍。一举占领阵地,或者歼灭大部分敌人,随后敌人不是逃走,要么就是进攻方损失惨重,暂时撤下去。
就进攻的普通士兵来说,也没有什么拼命开枪的机会,能放几枪也就不错了。
唯一不同的战斗模式,就是打阻击。打阻击的时候,可能存在普通士兵也要连续开火,以步兵班火力压制对方的情况。
但阻击战的特点是,时间绝对不会很长。
比如解放军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坚守黑山的第十纵队抗击了“西进兵团”3昼夜的连续猛攻,为解放军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
大家注意,这3昼夜的阻击,可不是说敌人24小时不停的进攻,一波波不间断的上。
真正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可能看到敌人可以开枪的战斗,也就只有几次而已。
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当时很强调不见到敌人,敌人不进入射程,是不允许随便开枪的,所以普通士兵其实也开不了几枪。
说来说去,以二战为例,士兵一场战斗,能够用步枪打几发子弹,就算很不错了。
况且,大家难道认为真实战斗是电影里面那种人海战,敌人都是人贴着人乱跑?
绝大部分进攻都是以班为单位,每个班还分成几个小组,在火力掩护下进攻。
正常来说,15米内最多只有一个士兵,而且人家还是利用地形地貌隐藏自己,慢慢靠近的。
对于这样的目标,作为步枪手,你想浪费子弹都不容易,根本看不到几个敌人。
《董存瑞》电影中,董存瑞得到配发的10发子弹,看到其他老兵鼓鼓的子弹袋就生气了,认为上级不公平,轻视他们这些新兵,光给老兵发子弹。这其实是欺骗敌人的障眼法,子弹都是高粱杆伪装的。每名八路军战士,平均只有10发子弹,也打一场战斗也是足够了。
就现代战争来说,150发就是5个弹匣,除非士兵看不到人影就胡乱扫射,正常一场战斗,你绝对打不到5个弹匣,敌人也不可能让你打这么做子弹。
中越战争中,老兵告诉新兵,对付越军必须打几枪就换一个地方再继续打,不能停在一处拼命打。这是因为越军经验丰富,士兵枪法很准,还击精度高、速度快。解放军新兵如果停在一处拼命打,即便能够打死打伤个把敌人,其余越军会迅速反击,你难逃伤亡。
其实也不要说中越战争,就算是二战的机枪,往往也是打一会就要转移阵地,不然分秒敌人的机枪子弹、枪榴弹、榴弹甚至迫击炮弹就会飞过来。
那种扣住扳机不松手都是扯,要么就是钢铁侠那种刀枪不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