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魏国战队,刘备赵云马超对战曹操典韦许褚?
剑为百兵之君,剑有王者之气。剑术,是一名武将的必备技能。
在演义中,有太多的名将、名人,均精通剑术。姜维、钟会,均可以持剑立杀数十人;关羽、张飞,均有持剑杀敌的精彩瞬间;尤其是在刘备的鸿门宴上,魏延、刘封、张任、邓贤等名将,均可以在宴前持剑乱舞。周瑜不但善音律,还精通剑术;徐庶不仅善谋略,还好学击剑;即便是傀儡皇帝曹髦,为了讨伐司马昭,还可以仗剑升辇;尤其是优柔寡断的袁绍,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还可以在董卓面前拔剑相向!
刘备、赵云、马超,剑术各有光辉;曹操、典韦、许褚,剑术却相去甚远。如果这六人持剑步战,哪方能赢呢?
刘备:雌雄双股剑,征战四方。在关羽、张飞分别打造了青龙刀、丈八蛇矛的同时,刘备打造了一对雌雄双股剑。自此后,刘备持此双股剑奋勇杀敌,征战四方。在演义中,敢于持剑上阵的,似乎只有刘备一人而已!刘备的剑术,有多处精彩表现:
1.讨黄巾之战,刘备每战均身先士卒,与关羽、张飞一同冲锋在前,身经大小混战厮杀数十场!曲阳之战,刘备亲自与张宝单挑;张宝的剑术不敌,只好披发仗剑,祭出妖法,才将刘备战退。
2.虎牢关之战,刘备看到张飞、关羽战不倒吕布,挥舞双股剑疾驰而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也许有人会说,刘备的加入帮了倒忙,但即便如此,刘备能够在混战中持剑与吕布过招多时,这种武力和自保能力,足以傲视绝大部分二流武将了!
3.穰山之战,刘备跟随赵云奋力杀出重围;次日拂晓,刘备遇到张郃、高览围追堵截,在万念俱灰之后,重拾斗志,准备持剑自战高览,不过赵云赶来将高览秒杀。
4.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追赶赵云(诈败),忽听一声炮响,刘备持剑杀来,亲自与夏侯惇交战。夏侯惇大骂,刘备诈败,把夏侯惇引诱到密林深处。
5.携民渡江,至长坂坡前,曹操大军掩杀过来,刘备奋力死战,又骂退文聘,最终得以与张飞汇合。
6.东吴招亲,刘备拔出随从佩戴之剑,对着庭前的巨石,“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一见之下,心中大惊。
7.兵败夷陵,在东吴徐盛大军的围攻之下,刘备于混乱中死战得脱,此后与关兴、张苞合兵一处。
纵观刘备的作战表现,其武力值是非常可圈可点的,似乎不亚于李典、马岱等人。刘备不仅双臂较长(手可过膝),有效刺击范围大于常人,又兼力量惊人,因此双股剑的威力非同小可;如果是与敌方持剑相对,则优势立显!
赵云:青釭剑削铁如泥。赵云枪法冠绝,箭术称雄,在得到青釭剑后,更如虎添翼。赵云的青釭剑,从不轻易使用;一旦利剑出鞘,必让敌人血溅五步!
长坂坡之战,赵云刺死夏侯恩、得到青釭剑后,心中大喜。土墙内,赵云对糜夫人说,请夫人上马,末将步战保夫人冲出重围!正是因为有了青釭剑,赵云才更添底气,才有了如此胆气和豪气!土坑血战,赵云从陷马坑跳出后,遭遇曹兵蜂拥围攻,亮银枪已不易发挥,就拔出青釭剑尽情乱砍,但见“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在长坂坡最后突围阶段,赵云在人困马乏之际,还用青釭剑砍掉了钟绅的半个脑壳。
截江夺斗,赵云以枪拨开东吴兵的乱箭,努力追赶孙夫人的大船。看看靠近,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欲登大船;东吴周善与手下三十余人持兵器乱戳,阻止赵云登船。赵云抽出青釭剑急挥,东吴兵的长矛、马刀齐刷刷断落,周善等人大惊之下接连倒退。赵云纵身一跃,跳上孙夫人的大船。
在保刘备从东吴赶回荆州的路上,丁奉、徐盛、陈武、潘璋四将被孙夫人训斥后,本想用强;但赵云挺枪持剑,怒目而视,随时准备厮杀,将这四人吓的喏喏连声而退。在保诸葛亮去东吴吊唁的行程中,东吴诸将皆欲杀诸葛亮,但最终结果是,“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青釭剑是绝世宝剑,赵云又是无双之将,因此青釭剑在赵云手中,堪称熠熠生辉,而赵云持青釭剑,可谓无往不利。
马超:宝剑新磨,剑术大家。马超不仅是爱剑之人,更是剑术大家,甚至有高级剑术流传后世。
潼关之战,曹操以贾诩的离间计,成功将韩遂逼反。在韩遂账内,众人密谋害马超,被马超听到。马超持剑杀入,一剑斩掉韩遂的手腕。韩遂帐下五健将一齐亮剑,围绕着马超混杀。马超挥舞宝剑,力战众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然后砍翻了马玩,剁倒了梁兴,其余三将抱头鼠窜。
这是演义中唯一一场乱剑之间的战斗!只身处于敌营,狭窄环境内,马超却以一敌六,以摧枯拉朽之势碾压敌将,这种剑术表现,仅马超一人而已,无出其右者!
渭桥兵败,马超遭遇许褚、夏侯渊、曹洪、徐晃四将围攻,在冲出重围后,马超又遭遇了乱飞如蝗的箭林,其中还夹杂了很多暗弩。马超以枪拨开乱箭,但是坐骑却被暗弩射倒;马超翻身落地后,又急忙挥舞宝剑,再次拨开纷纷射来的箭羽。
在李恢劝降时,马超曾说,“我宝剑新磨”,如果你狂言造次,就请试剑吧。由此可见,马超对于剑术,不仅深有研究,甚至到了情有独钟、难以自拔的地步,能够时时保养、磨新;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大抵就如马超这般吧!
刘备、赵云、马超,均称得上剑术达人,甚至吹捧一点,说他们是剑术大师都毫不为过!再看曹操阵营的三人,他们的剑术,则就相形见绌太多了!
曹操:倚天剑大杀四方!曹操生平有两把宝剑,青釭剑被赵云夺去,倚天剑自己随身佩戴,并持之大杀四方。倚天剑在曹操手中,斩喉饮血颇多,战绩相当抢眼,且看:
1.夜宿吕家庄,曹操提剑杀入后堂,不问老幼,不管男女,连斩七八口!陈宫大叫,误杀好人矣;曹操懊恼之下,对着床下的那只黑猪又是一剑!奔逃路上,遇到吕伯奢,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从背后将吕伯奢斩于驴下!
2.衣带诏事发,曹操处理了神医吉平、国舅董承、王子服等人之后,将此数人诛灭三族;然后仍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诛杀身怀六甲的董贵妃。
3.二征张绣,曹操明令:但有践踏麦田者,立斩!行军途中,曹操的坐骑被田间飞起的斑鸠惊煞,慌乱之下冲入麦田,将庄稼践踏遍地。曹操抽出倚天剑,割发代首。
4.行宫之中,曹操假寐,故意蹬掉被褥;侍者殷勤,立即上前服侍。曹操暴起,抽出倚天剑,将侍者斩杀。
5.潼关之战,曹操被马超杀到狼狈逃窜,马超率西凉铁骑奋力直追。马超说,穿红袍的是曹贼,曹操立即将战袍脱下扔掉;马超说,长胡须的是曹贼,曹操闻听,即抽出倚天剑,齐刷刷将胡须斩断,最终成功逃命!
6.翻修洛阳宫殿,曹操征用跃龙潭的大梨树,但是此树斧砍不入,锯解不开!曹操大怒,亲至跃龙潭,以倚天剑猛砍梨树,“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曹操怪叫连声,掷剑于地,上马而逃。自此,倚天剑遗失!
倚天剑在曹操手中,真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想当年,在刺杀董卓时,曹操手提七星宝刀,竟然不敢从睡梦中的董卓背后下手;在荥阳之战时,曹操甚至还被两个小卒活捉;种种迹象表明,曹操的战斗力实在不容乐观。在三十年的征战生涯中,曹操从未与人厮杀,一旦遇到兵败或险情,他从未像刘备那样奋力死战,而是大呼“谁人救我”,依靠典韦、许褚、曹洪等人的舍命护主,才能保命喘息。
有些人,折枝摘叶即可为剑,而有些人,手提宝剑却似枯枝废柴!像曹操这种战斗指数,绝对白瞎了倚天宝剑!
典韦:不要和我谈剑!剑属于轻兵器,攻击范围较短;剑术的诀要,在于招式和技巧。因此,典韦这种力量型的武将,是非常不善于用剑的;如果典韦用剑进行格斗,力量优势根本不易发挥,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佩剑,是武将必备,既可以防身,又可以应急,即便是很多文官、谋士,也会佩剑在身;然而,典韦作为超一流武将,在其作战生涯中,不仅从未持剑杀敌,甚至从未佩剑!可见,典韦对于剑术,似乎一窍不通。
宛城之战,胡车儿盗走了典韦双戟,张绣连夜发动叛乱。典韦手无兵器(无佩剑),匆忙之间,“急掣步卒腰刀在手”。但典韦手持腰刀,攻击力实在有限,在砍死数人之后,就被大量的枪兵围在营寨门口。典韦把腰刀砍到缺口,没有继续换刀、或者换枪,而是发挥自己的力量优势,抓起两个贼兵充当武器,可惜这两个贼兵迅速就被削成乱片,典韦也被刺中了十几枪。
从典韦的谢幕之战来看,他步战能力虽强,但他手持腰刀作战的表现实在一般,如果将腰刀换成更注重于招式的剑,典韦的战斗力会更加跳水!
许褚:佩剑在手!许褚腰大十围,力大无穷,可以倒拽牛尾,逆行百步。许褚作为超一流武将,战斗力与典韦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低。相比于典韦,许褚的步战能力一般,从未有突出表现。
许褚作为力量型武将,又与典韦类似,也不善于用剑。然而,许褚却慕君子之风,喜欢佩剑,但仅限于佩戴,却从未持之杀敌。
冀州城东门,许攸居功自傲,不知死活地挑衅起许褚来。许褚大怒,拔剑杀之。
渭水之战,马超再次追杀曹操甚急,已离不得百余步。许褚拖着曹操下船,但船已漂离岸边一丈开外;许褚背着曹操涉水登船,曹兵争先恐后地跳水逃命,抢着扒拉曹操的船帮。许褚大怒,抽出佩戴之剑一顿乱砍,“傍船之手尽折,倒于水中”。
这就是许褚持剑的两次斩杀记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客观地讲,典韦、许褚持剑,有点类似于张飞穿针,根本不搭!
刘备、赵云、马超,均剑术达人,持剑足以驰骋疆场,斩将杀敌。曹操、典韦、许褚,皆剑术小白,曹操持倚天剑,只会滥杀无辜;而典韦、许褚持剑,无异于弃长取短,即便是手持倚天剑,他们也是暴殄天物。因此,这六人的比拼,刘备方会毫无悬念的取胜!
结语:如果是以剑比武,不管是混战还是轮番单挑,刘备方都是完胜;如果是搏命厮杀,刘备足以自保,甚至还能强悍助攻,而赵云、马超一旦杀红了眼,典韦、许褚必会因舍命护主而先后壮烈牺牲,曹操亦随之而去!为何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不是说蜀汉有诸葛亮,庞统,姜维三人就能够夺取天下的,打仗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其一则不可胜。而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大败,就是蜀国大势已去的开端。
庞统投靠刘备之后确实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战略性的手段,但是他没能活到刘备称王,年仅36岁就中箭而逝。庞统对蜀汉的建立是有贡献的,但是放眼三国历史长河,涌现了多少的人才,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可惜凤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公元219年,黄忠定军斩夏侯,刘备趁机夺取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可谓是一飞冲天。而同年关羽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一战威震华夏,大涨蜀军士气。俗话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蜀汉的气势达到了顶点,同时也拉开了灭亡的序幕。
荆州的丢失不能完全怪关羽,但是他身为主将骄傲自大,不能明辨是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备得知关羽被吕蒙所害,怒火攻心,不顾众人劝说,执意派兵征讨东吴。张飞本来也打算随刘备出征,结果却被两个小人害死,这两个小人还偏偏又投奔了害死关羽的东吴。
蜀汉本就失去了与东吴对抗的前哨站,而且又失去了关羽,张飞两名大将,本该巩固政权,稳定军心,囤积力量,从长计议,可惜刘备违背形势,执意出征,意气用事,因不懂战场布局,最终酿成大错。
在我看来,蜀汉的气势走向衰落,就是从夷陵之战的失败开始的。此战之后刘备不久也去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诸葛亮收拾。
诸葛亮一心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实现对刘备的允,诺奈何又轻信马谡,丢失街亭 ,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也阻碍了后续的进程。更重要的是由于北伐劳民伤财,导致诸葛亮被朝中的奸臣指指点点,不被刘禅信任。我不相信诸葛亮走的时候是放下一切的,他心中肯定有不甘。
至于后续姜维等人虽然号称是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实际上差得十万八千里,蜀汉根本无力对抗魏国大军。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蜀军元气大伤,而北伐战争的失败又让蜀汉军心动摇,这是诸葛亮和刘备选择的路,事实证明刘备不适合当皇帝,诸葛亮也看错了人。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公指的是谁?
师傅师傅救我,我快坚持不住了。其实诸葛亮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的,而庞德公就是他诸葛亮的师傅,诸葛亮能够拥有这么神奇的本领,都是他庞德公将所有的能力传授给诸葛亮的。虽然庞德公是一个隐士高人,但是他培养弟子还是非常厉害的。就像他的从子庞统一样,也是出自于他的门下。当时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这两个厉害的人物都是他亲自培养的。
要是这个人物能够出来帮助刘备的话,或许刘备能够真正的统一天下,但是这个人非常喜欢隐居,认为诸葛亮就能够帮助刘备统一天下了,而且天下有自己的命运,他也不想要去管。可是最后没想到诸葛亮居然是做不到统一天下,还要求庞德公救助他。
那诸葛亮为什么就一定认为庞德公会救他,而且能够救他?
庞德公其实就是诸葛亮的师傅,诸葛亮的唯一希望就是他三国演义里,我们看到诸葛亮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聪明的像一个妖精一样,但其实要是在他师傅面前,诸葛亮自己都会感到非常惭愧,自己都没有自己师傅那么厉害,让别人这样夸奖自己,实在是在打自己的脸。庞德公是一个隐居高人,正在过着修心问道的生活,或许不久就能够成仙了。他很少出现于人世间,在三国里面的记载是寥寥无几的。
在三国演义里面出现的记载就是他常常和诸葛亮一起谈论,还有徐庶,崔广元等人,他们自己组成了一个圈子,在里面生活。其实庞德公就像是一个老师一样,其他人都是学生。庞德公觉得他们都是一非常不错的学生,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还有司马徽为水镜,对他们是十分的满意,经常和他们讨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光是有当今时事,还有天文地理,无所不有。
其实诸葛亮能够这么神经妙算,知道一些天机,这所有的本领都是庞德公教授的。庞德公是一心想要修炼,他很多时候都是已经在鹿门山中。当初诸葛亮就是听到他的名声,才来慢慢拜访他的。且每次来的时候都非常恭恭敬敬的,能够让诸葛亮这么敬佩的,就只有庞德公一个人。
诸葛亮当年经常说自己是乐毅管仲,但是在庞德公面前却是一个卑微的学生。每次诸葛亮来拜访庞德公的时候,庞德公就是卧躺在床上。庞德公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可是诸葛亮却恭恭敬敬的,就是因为知道庞德公身上有很多地方需要诸葛亮去学习,只要能够让他教自己一点书的话,诸葛亮宁愿这样低微一点。
就像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张良也曾经遭到过这样的考验。当时有一个非常厉害的老人,张良想要向他学习,但是这个老人非常的高傲,考验了张良许多次。甚至还要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回来,但是张良知道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所以就接受了他的要求。最终张良通过了考验,得到了一本兵书,靠着这本兵书自己就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业。
所以诸葛亮现在还不是未来那个呼风唤雨的诸葛亮,诸葛亮自然是要认真对待庞德公,庞德公看到他非常的诚恳,之后也是收下他为弟子,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虽然没有进行拜师礼,但是在诸葛亮心中他就是永远的师傅。
庞德公快要成仙了,诸葛亮认为他是唯一的希望庞德公在人世间生存过很长的时间,但是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到鹿门山隐居。带着自己家里的人,从此就不知道踪迹了,再也没有人找到他。所有人认为他已经就是成仙了,到达了另一个世界,所以才会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毕竟像他这么厉害的人,能够培养诸葛亮这样天地之奇才的人,自然是比诸葛亮更加的厉害。要是诸葛亮自己不去帮助刘备的话,也可以做到修仙,更何况是庞德公这个师傅呢。可是现在的诸葛亮毕竟还是凡夫俗子,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就希望能够得到他师傅的帮助,暂时的让他活得更长一点。
这个对于他师傅来讲,可能不是什么难处。诸葛亮这么生存下来也是有理由的,他希望能够继续辅佐刘禅,帮助蜀国统一天下,完成刘备的夙愿,这个自己死了也非常开心。
那为什么庞德公没有帮助他呢?
一切都有天命,庞德公不能救诸葛亮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定数的,生老病死的事无法改变。如果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的话,庞德公还会去帮助他,但是他现在是天下中命运最重要的人。要是将诸葛亮的命运改变的话,天下形势也会发生改变。天机一旦变动,天地崩塌,实在是有违规则。
我们看一下当时诸葛亮职位是蜀国的丞相,真正的一方霸主。按照生死簿上所写,诸葛亮有多少寿命就应该有多少寿命,但是要想要去改变这个生死簿的话,就犹如孙悟空造反一样,必然是会造成很大的结局,就算庞德公有通天的能力,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更何况蜀国的气数已经尽了,诸葛亮就算继续活下去,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自从他当初帮助刘备开始,就已经是这个结局了,他其实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偏偏执迷不悟,而想要真正修仙的话,必须要放下人世间所有的事情。所以他能够希望诸葛亮能够放下这所有一切,按照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完全是可以成仙的。
你们认为诸葛亮应该要继续辅佐刘禅下去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
曹操攻下徐州后,在白门楼上,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割据徐州的君主吕布向曹操百般乞怜,想要靠投降曹操免除一死。而他的两位部下陈宫和高顺,却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双双赴死。而且曹操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对待高顺,曹操几乎没有对他劝降高顺就杀了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骁勇善战的高顺。在吕布的手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这两人堪称吕布的左膀右臂,为吕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武将中,高顺不但武艺出众,而且对行军作战也十分擅长。他多次被吕布派出去单独执行任务,并且获得了胜利。
在小沛之战中,高顺与张辽一起攻打刘备。高顺不但全力围攻刘备,还在迎击曹操援军时单挑夏侯惇。虽然双方交手四五十合,高顺就败下阵来。可是夏侯惇也被高顺的部将曹性射中左目,被高顺打得大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备也被迫弃城逃走。
在历史上,高顺之所以被大家记住,更多的是因为他带兵打仗的才能。他所率领的部下装备精良,在高顺的指挥下充当吕布军队的先锋。由于他的部下屡建战功,在战斗中无坚不摧,号称“陷阵营”。我们从高顺和夏侯惇的交手来看,能够和夏侯惇交手四五十合,武艺已经相当不错。因为夏侯惇和吕布、关羽都交过手,丝毫不惧,是曹营中的一员猛将。
而且高顺和他的部下是吕布军队的中坚,战斗力更是可观。因为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纯粹是依靠武力来开拓自己的疆土。高顺的军队作为吕布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自然更能够看出高顺出色的军事才能。可是,曹操能够招降陈宫、张辽,甚至对吕布也露出有用之色,却根本不招降高顺,这实在不符合曹操唯才是举的习惯。
二、对吕布忠心耿耿的高顺。在吕布军中,对吕布最忠心耿耿的将领,要数高顺了,但是最得不到吕布信任的将领,也正是高顺。因为高顺这个人与众不同,他为人清白,很有威严。他不饮酒,也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而且这个人很有头脑,多次劝谏吕布,指出他的缺点。可是吕布这个人知道高顺对自己忠心,但是不能用他。
因为高顺这个人和吕布的性格格格不入,自然难以得到吕布的欢心。在吕布的部下郝萌造反的时候,吕布仓皇逃走。在这个时候,吕布不知道是谁造反,于是就投奔到高顺营中。从这个举动,我们可以看到吕布是相信高顺的忠心的。
在高顺平定郝萌的谋反后,他将郝萌的部下曹性送到吕布的面前。曹性向吕布揭发说,郝萌谋反是和陈宫同谋的。吕布听后并没有追究陈宫,反而事后疏远了高顺。这是因为高顺与陈宫不和,曹性的揭发一定出于高顺的指使。吕布还将高顺的部下都交给魏续统领,只有当作战的时候才交还给高顺。可是即便如此,高顺依然对吕布毫无恨意。
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和他的部下战斗力很强。这使得高顺和他的部下必然在与曹操交锋中作为吕布的先锋,让曹操和他的部下吃尽了苦头。在多次的交锋中,曹操多次陷入险境,夏侯惇也失去了左目。那么,曹操杀死高顺,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和部下报仇呢?从高顺之死的前后过程看,并非如此。
三、必须要死的高顺。曹操在杀死高顺之前,曹操问被俘的高顺,他究竟有什么可说的话?高顺对此并不回答。曹操因此十分愤怒,立刻就下令斩了他。从这个细节来看,曹操还是给高顺留了一线生机的。如果高顺向曹操乞降,似乎曹操还是能够放他一马的。毕竟像高顺这样的将领十分难得,如果收服了他,会增强曹军的实力。
可是高顺并没有给曹操面子,他根本就没有回答曹操的话。从这个举动来看,高顺对曹操表现得十分蔑视,难怪曹操会发怒。可是我们如果从曹操问高顺的话,就能够感到一丝不同来。曹操对其他的被俘人员,一般都是采取劝降的话语。可是到了高顺这里,他却问高顺想说什么,根本就没有丝毫劝降的意思。高顺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从曹操的态度可以看到,自己难逃一死,还不如不去理睬曹操。
这是因为,曹操根本就没有打算让高顺活着。除了高顺给自己和部下带来了太多的伤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吕布的无比忠心。正是这种忠心,让曹操下定决心不留高顺。与高顺相对照的是曹操大力招降陈宫,除了曹操和陈宫过去关系很好,还有一点,那就是陈宫对吕布并不是特别忠心。要不然,在高顺指使曹性说陈宫参与郝萌谋反的时候,陈宫就不会只是脸红,而不是为自己辩解了。
正是因为高顺对吕布的忠心,曹操坚决不可能留下他。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曹操对吕布的处置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在吕布向曹操说自己愿意归降,并为曹操效力的时候,曹操面露犹疑之色就是明证。不过,不管曹操是否收降吕布,他都不会留下高顺。
这是因为吕布这个人是一个做事没有底线的人,他唯利是图,朝秦暮楚。凡是和吕布打交道的人,都吃过他反复无常的苦头。因此,曹操收降吕布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如果曹操收降了吕布,高顺如果活着,就肯定会继续向吕布效忠。这样,曹操留下的高顺,并不是自己的将领,而是给吕布留下了助手。
如果吕布再次出尔反尔的反叛曹操,高顺肯定会当仁不让地追随吕布造反。曹操留下高顺,不但没有得到他的效忠,反而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隐患。因此,如果曹操要收降吕布,就必然会先处死高顺,以绝后患。
如果曹操不收降吕布的话,他就更不会留下高顺。因为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如果曹操处死吕布,高顺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如果他愿意投降曹操,那就只会有一个理由,就是寻找时机,为吕布报仇。对人情世故了如指掌,并且生性多疑的曹操,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
既然曹操没有让高顺活下来的意思,自然不会去招降他了。而高顺从曹操的问话中,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态度。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根本懒得回答曹操的问话。他用沉默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慷慨赴死。
结语:高顺作为吕布手下的首席大将,在战场上屡建战功,他指挥的部下无坚不摧,号称“陷阵营”。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在被俘之后,曹操根本就没有招降他,只是随口问了他一句话就斩杀了他。这是因为曹操根本就没有想招降他,已经决心杀死他了。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高顺和他的部下对曹军带来了过多的伤害,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顺对吕布的忠心耿耿,使得他不可能效忠其他的君主。而与之矛盾的是,吕布这个人唯利是图,朝秦暮楚,让所有的人都对他不信任。
因此,曹操不论是否要收降吕布,都必然要杀死高顺。收降了吕布,为了防止高顺再次成为吕布的羽翼,对自己不利,要杀高顺。不收降吕布,为了防止高顺为吕布报仇,更是要杀高顺。因此,曹操在白门楼上没有招降高顺,而是马上斩杀了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让三国时的将领和军师随便选出108位?
当然是三国时期的军师将领能赢。水浒中的军师好汉和三国时期的军师将领,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二者是小学生和研究生的差距。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先说三国时期的军师将领都是强强对抗强强联合,英雄枭雄满地走。而水浒中108将,说好听点是108条好汉,实际上就是鸡鸣狗盗之辈,不是小偷小摸就是杀人越货的重刑犯罪分子。真正出身清白之人没有几个。
三国演义里的将领们多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军队主官,都能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大将。水浒传中的英雄,大都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他们成名之前的“光辉事迹”多是治安事件,跟三国将领的战绩没有可比性。
梁山群英会
非要做个对比的话,三国演义里的是108将是卖家秀,而水浒传里的108将是买家秀。
在三国演义中挑108个将军,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列举,况且,我觉得不用这么多,打败水浒108将也绰绰有余了。先说几个重要人物吧。
诸葛亮
诸葛亮是必须得入选的。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近乎神人般的存在了。奇谋妙计迭出,大小战事,算无遗策。是军师的最佳人选。然后主要将领我选这几位: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周仓、廖化、马超、庞德,关兴、张苞、许褚、典韦、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曹仁、曹洪、曹彰、孙策、太史慈、黄盖、甘宁、丁凤、徐盛、凌统等等。剩下的就不说了吧!反正要跟梁山好汉打群架,真用不了这么多人。甚至一个三国名将领兵都可以把梁山好汉来个团灭。
像白手起家的刘备、孙坚不知道要比方腊强上多少倍。梁山好汉打方腊都费劲更别提三国枭雄们了。随便拉出一位,宋江集团都不是对手。
周瑜
知名度颇高的周瑜没有入选的原因也不复杂,我有两个理由:
1、周瑜是儒将,冲锋陷阵战场杀敌实非其所长,也不服其身份。
2、周瑜实际是统帅级别的人物,既然已经有诸葛亮出来领导了,一山不容二虎,周瑜就没必要再出马了。
再说梁山好汉。108将中,真正能上战场领兵打仗的几乎没有。打家劫舍、除暴安良、见义勇为还行。打个老虎,杀个恶霸啥的都是手到擒来。但是真正的大兵团作战,没有一个行的。真正带过兵,军队里混出来的将领也就个呼延灼,还有点名不副实。
呼延灼
有人说黄信、关胜、徐宁都是军队将领。这点不准确。他们这些所谓的军队主官皆败在宋江吴用之手。其军事实力可想而知。这些人说白了给个团长都高了!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吧。捉贼都费劲,别说上战场了。
后面打方腊,仅仅一个庞万春都干死了多少梁山好汉!刚读水浒传的人都会对梁山好汉前后表现的巨大疑惑不解。前半部,好汉们杀贪官,打官军,无所不胜,无所不能,简直给人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就会问,宋江为啥不反皇帝,自己做皇帝?为啥到后半部打个小小方腊就损兵折将,好汉们损失殆尽。这前后能力差异之大实在令人咂舌。
林冲
其实很好理解,梁山好汉扬名立威的事迹几乎都是在山东省境内。这个范围很小,一旦去到更宽阔的天地,这些好汉就没有那么拔尖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高考的省状元进到清华北大校园都成了普通学生。你在省里第一到全国可不一定了啊!
你看看,江南方腊集团根本就没有几个出名的将领竟然能把梁山好汉干死一大半。这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绿林好汉遇到正规军,一样白给。双拳难敌四手。而且,梁山108条好汉能力、性情、品质良莠不齐,更有滥竽充数者。
武松
梁山好汉按武力值排名的话也就鲁智深、武松、林冲这前三还行。剩下的只能还凑合吧!甚至于向宋江弟弟宋清这样的滥竽充数的关系户都排进去了,还有安道全这样的医生也在108位之内,能打仗吗?
丝毫没有贬低梁山好汉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的跟三国英雄做个比较。那是必败之局。虽然我也非常喜欢水浒英雄。但必须要实事求是的说。真的没法和三国英雄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