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骓和平精英,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项羽?
为什么大家更喜欢项羽?我认为虽然项羽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所以人们对项羽更加尊重和喜爱。具体原因如下:
一、 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 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接着又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项羽对着敌将瞪着眼睛一声怒吼,不但使这个本应该来追击他的将领吓破了胆,连他的马也受了惊,连连后退,逃出数里。项羽在包围圈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斩杀 敌人的将军、都尉,率领部下突围而去。此场面尽显项羽的英勇善战。
然而,项羽注定了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他虽然是一个军事巨人,但却是一个智谋不足的政治侏儒。幼年时期的他受到了呵护和宠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依赖感,使他软弱、犹豫、不听劝告,这成为他政治斗争中落败的重要原因。项羽政治上的弱点通过鸿门宴就能看出来:刘邦最早进入了秦都咸阳,但他的实力远敌不过项羽的实力,于是采取了“还军霸上”而“待将军”的策略。范增看穿了刘邦的野心,力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而项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缺乏自己的分析,犹豫不决,在范增的一再请求之下才准备进攻刘邦的军队。鸿门宴是一场关键性的政治斗争。范增再三暗示,“项王默默不应”;范增又叫项庄入而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起身以蔽沛公,形势非常紧张。这一切,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项羽没有看出。樊哙拥盾而入,力陈言辞,意在救刘邦,而项王以为壮士;而后,刘邦起如厕,趁机而逃,项羽当断不断,延误时机,放虎归山,为自己留下了致命的祸根。项羽在政治方面是一个低能儿,他轻视政治斗争,他不能准确地把握时势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二) 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其他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 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在鸿门宴上,樊哙撞入军门,项羽不仅不怪,反而欣赏他的豪迈,脱口而出:“壮士~”后来樊哙对他严词劝责,他非但不恼,反而赐酒赐坐,这衬托了项羽那份英雄惜英雄的豪爽本色。而项羽的为人更是光明磊落,他想废掉楚怀王孙心,是明来明去,并不搞阴谋诡计。他不服怀王,说:“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史记·项羽本纪》)他废除义帝的命令也是公开进行,不玩弄权术。然而项羽又偏偏对人有一种先天的“狐疑”。表现在用人上,他压制贤能将才,“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陈丞相世家》,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高世本纪》。对有才能而又有利于自己的人,项羽总是表现出一种多疑好忌得性格,不愿意重用。项羽麾下本来人才济济,可是项羽多疑的结果是,他的重要部将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而先后背楚归汉,最后,他连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产生了疑心。刘邦采纳陈平的反间计,项羽便“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请辞,项羽毫不犹豫地“许之”。有人才而不能用,用之而又不能信任,结果范增“疽发背而死”,可悲可叹。项羽冲动轻信而又多疑。他注定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 残暴凶狠却又仁德率真。
项羽是残暴凶狠的。如果说,项羽杀死宋义是为了客观形势的需要;战场上杀人无数是项羽英勇无畏的表现的话,然而坑降卒一举则是他残暴而凶狠的表现。从跟随项梁反秦开始,项羽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坑降卒这一暴行。从襄城,一直到新安坑秦卒二十万。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残暴凶狠。在关中,他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收货宝妇女东归,用这样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他的贪婪自私和残暴。至此,也使人心丧尽。另一方面,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表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事情上。经过了殊死拼搏,项羽和他的勇士退到了乌江,而乌江亭长知道项羽兵败,必经此处,便准备了一只小船在这里等候他。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报答亭长的真情厚意,项羽把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赠送给亭长,以示纪念。自刎之前,“(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仁德、豪放,应使吕马童汗颜,羞愧难当;项羽的仁德、豪放,也令我们唏嘘不已。在古代的英雄群体中,有这种壮举的英雄人物,也只有项羽一人。
二、 项羽在司马迁地笔下,不但是历史英雄,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作为英雄,项羽有过人的胆识,在历史上立下丰功伟绩。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从二十四岁随叔父反抗秦朝暴政开始,到三十二岁乌江自刎,他的政治生命的一半是用于反秦的,特别是巨鹿一战,为他后来成为“西楚霸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胆识过人的项羽,不能善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个在文学上拥有审美价值的形象被称为“悲剧英雄”。正如吴见思所说:“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俞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史公在传记中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刻画项羽的优点,刻画了一个十分高大的英雄形象,突出了他的英雄之美和力量之美,然而,当这个美好而高大的人物走向死亡之时,读者就产生悲剧请感。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美好和高大上,作者刻画得越是详细,越是感人,那悲剧感就越是强烈。他让我们从心底疼痛,无法自拔,更无力自拔。史记的作者以非常高明的笔法,描绘出项羽的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尽管最终是失败的,但他却成为了一个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英勇之时,是人的主观意识表现最明显的时候,也是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时候,李清照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从这个角度理解项羽英勇无畏的价值的。项羽是死得其所地,这种无畏精神价值的实现是用整个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看到了悲剧主人公崇高的英雄的形象,感受到了无比庞大的职称力量。司马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许多慷慨勇敢的悲剧英雄,尤其是他们的悲壮之死。项羽之所以能视死如归,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克服了对死亡的畏惧,显示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总是描写激烈矛盾斗争中、惊心动魄的场面中的项羽,由此来表现他豪迈奔放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记叙了项羽“天亡我也”的自我开脱,由此可以看出项羽敢于承认自己死亡必然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项羽最后失败了,但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死得凛然正气的英雄。
三、和高祖刘邦比起来,项羽是失败的,他并没有赢得天下。他不肯过江东,选择了自刎的方式以谢江东父老。他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响了生命之歌。它的死是再毁灭中给予了希望。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项羽的形象充满了悲剧的气息。他是英雄,更是一位悲剧英雄。在最后一课,他明白了命运对它的安排,天要亡他,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别无选择,唯有一死。英雄失败了,悲剧诞生了,但我们的心灵是震撼的,他的精神洗涤这人们的心灵。他总是以那种勇敢追求、不懈奋斗、敢于抗争的精神,震撼着后来人的心,激励人们去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力拼搏。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但我们并不觉得他是悲哀的,他的性格是豪爽的,坚毅的。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如果和刘邦争夺天下的不是项羽而是曹操?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知道项羽在推翻秦二世的数场战役中骁勇善战,勇冠三军,特别是在巨鹿之战中更奠定了其军事地位和政治威望,此后便君临天下,对各路诸侯发号施令。但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从鸿门宴到“垓下之围”的这短短几年里,项羽从最初的拥兵数十万,军力强悍慢慢的只有不足十万的兵力,身边的文臣武将也纷纷倒戈刘邦身边。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主要原因就是项羽太年轻气盛,时年不到30岁,我们现代人也只有40岁以后才会真正的成熟,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实就是个孩子,虽然年富力强,但在大事面前往往不知所措没有主见,无论心机,还是心智确实不太成熟。反观刘邦,整整大项羽24岁,时年50多岁。正是处事干练,老谋深算的年龄。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安抚将士,统帅三军绝对完胜项羽。即使当时项羽匆匆渡过了江,也无力回天扭转乾坤,后面的追兵和三军将士绝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只会给江东父老带来更多的灾难和杀戮。这一点项羽心知肚明,不想拖累家乡父老,所以,上演了霸王别姬的千年悲歌。我想年龄问题应该是项羽最终失败的终极原因。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项羽是曹操的话,画风一定会有所转变。
首先,鸿门宴以曹操的个性极有可能立即除掉刘邦这一隐患,不大可能放虎归山。即便当时一时糊涂放走了刘邦,事后曹操和他的文臣武将们也会一致认为刘邦是最强大的潜在敌人,一定会趁自己强大,对方弱小时速战速决除掉刘邦。而刘邦了解曹操此人奸诈狡猾,权倾朝野,迟早会除掉自己一绝后患,所以不会坐以待毙的,一定会联合其他各路诸侯,形成新的军事同盟与曹操分庭抗礼。我们能想象到,假如时光真的能穿越,让曹操和刘邦在乱世纷争中角逐的话,一定会上演更多的惊心动魄,虎啸龙吟的历史画面,战争将会更加血腥残酷。因为双方均实力不俗。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政治抱负远大,权利欲望强烈是百年一遇的难得奇才。而刘邦此人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其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萧何,韩信和张良更是千年一遇的军事奇才。因此,双方会在战场上各显神通,厮杀将会更加凶残。我们能想象的到在这场高水平的对决中,很难决出雌雄,谁都不会轻易言败,谁也不能出奇制胜,那时也许会出现三国鼎立,四国鼎立,甚至N国鼎立的局面,但战祸将会殃及无辜百姓,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农业等受挫。真到那时,域外大国也许会趁机兴风作浪,侵扰我们的国土。因此,我们可以设想的到,在楚汉之争中真的把项羽换成曹操的话,一定会是我们先人的不幸,至于历史将如何改写我们不得而知。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善于写诗?
历史上有很多善于写诗的帝王,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一家父子三人,南唐后主李煜以及西汉的开过皇帝刘邦,他们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帝王兼诗人。
1、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先来说说汉高祖刘邦,他本来只是沛县的一介布衣,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干活,整天游手好闲到处喝酒,老婆还没娶,就和人私通生了个私生子。
这要放到现在,就是地痞无赖,以后基本没什么大出息。
可就是这么个不太正经的人,生逢乱世,居然能咸鱼翻身,成就一番功业。
刘邦先入关中,却因实力不敌项羽而被项羽封为了汉王,为了困住刘邦,项羽让他去了巴蜀汉中。
但刘邦不愿意屈居人下,后来爆发楚汉之争,刘邦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消灭了项羽的楚军,统一了天下。
刘邦有一首特别有气势的诗歌,叫做《大风歌》,具体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仅有三句构成,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第一句是描写景物,大风使劲地吹把浮云吹得飞扬起来,这是一种氛围渲染,表面上看是描写景物,实则在暗喻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政治斗争的风云诡谲。
第二句是表明当下的处境,我已经统一了天下衣锦还乡!
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描述这件事,而第三句是一种悲鸣,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去为国家镇守四方?
三句话一气呵成,既表现出了群雄逐鹿、战场厮杀的乱世环境,又抒发了身为乱世英雄在征服天下后的雄心壮志,更有为天下苍生计的悲天悯人。
和刘邦相对应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具体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如果说刘邦的《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壮歌,那项羽的《垓下歌》就是失败者的哀鸣了。
《该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殊死搏斗时的绝命诗,他曾消灭秦朝主力部队,进驻咸阳城,焚毁秦朝宫室,杀死秦王子婴,是秦王朝真正的覆灭者。
鸿门宴时,项羽拥军四十万,号称百万雄师,而刘邦才拥兵十万,实力悬殊刘邦无可匹敌项羽,刘邦只能灰溜溜去到巴蜀汉中。
可如今,项羽在垓下面临四面楚歌,灭亡就在眼前!
项羽曾是力量可拔山的勇士,他英雄气盖世,可是时运不济宝贵的马也难再奔驰!宝贵的马不能再奔驰,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安顿你呢?
英雄走到穷途末路,已经没有任何转危为安的余地,项羽发出最后的哀鸣,垓下大败后,他在乌江自刎。
这两首诗可以放在一起看的,两人虽境遇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出路,但英雄和英雄的豪迈却是差不多的。
2、曹操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
三国自有才人出,不管是擅长政治谋略的郭嘉、荀攸、诸葛亮,还是诗歌也很出名的曹操三父子。
其实给曹操、曹丕定义为完全的政客,太过偏颇,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在文坛上的地位也十分高。
先说曹操,他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三国是有名的枭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征战,消灭二袁、吕布等割据势力,担任东汉丞相,权势在手,位高权重。
他写有很多著名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收录在了初中课本里,比较为大家所熟悉。
曹操在年迈时写下这首诗,神龟虽然长寿,但总有生命走到尽头的一天,腾蛇虽然能腾雾飞行,但最终也会化为灰烬。
曹操借用神龟和腾蛇来表示万物的渺小,而时间漫长,生命终会消逝。
之后两句话话风一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已经没有当年的风采,但是它的志向依旧是驰骋沙场,而壮志凌云的人即使到了老人,奋发的心也不会停止。、
寿命的长短由天决定,但调养好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
曹操把自己比作年老的千里马,督促自己不能年老了就丧失斗志,要养好身心,继续开拓功业!
再说曹丕,曹丕是三国时魏朝的创建者,他生于战乱年代,青年时就随军作战,被曹操立为继承人。
曹操死后,曹丕承袭魏王和丞相的职位,之后代汉称帝,一展雄心壮志。
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和他的父亲一样,玩弄权术,征战天下。在诗歌上,也遗传到了他父亲的基因,文学造诣颇深。
曹丕比较著名的诗歌是《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其一,是一首哀叹离别的诗歌,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君子在他乡,妾氏独守闺房。
最后说说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但凡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曹植遭受曹丕有意刁难下,即兴创作的一首诗,他表达楚自己被逼迫时绝望的心境,希望自己的兄长能对自己网开一面,不要赶尽杀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一个爹生的,没有必要互相伤害。
除了《七步诗》,曹植的《洛神赋》、《白马篇》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这些作品流芳百世,一直到现在都在为人欣赏品读。
3、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作为君主他不够称职,因为南唐亡在了他的手里,但作为诗人,他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挺高的地位。
南唐亡李煜手里,他被俘,押送到北宋京师,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在了北宋的京师。
为什么死?因为他一直在创作和唱着悲春伤秋的亡国之音,让当权者受不了。
其中的一首《虞美人》特别有名,具体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这首词时,李煜已经成了亡国之君,他想念故土,想念往昔的岁月,抒发自己悲凉的心境。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小楼昨夜又吹来东风,可是故去的国家不堪回首,怎么不堪回首?是亡在了自己手里啊!
”不堪回首“是滴血之语,表达了李煜对国破家亡的痛彻心扉。
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怀念的人容颜已经衰老,要问心中的忧愁有多少,那就像春江水一样连绵不绝!
李煜将自己的亡国之痛,思乡之痛,全都寄托在这首词里了。
四个人能否救走艾斯呢?
动漫清风,乐在其中,大家好,我是一坨寒鸦,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前言
顶上战争白胡子率领海贼团全体讨伐海军本部营救艾斯,倾尽全力,虽然两方都伤亡惨重,但是艾斯和白胡子老爹都死了,所以说总的来说,是白胡子海贼团输了,那么如果加上红发,凯多和大妈联手来救艾斯,那能不能救出艾斯呢,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红发,四皇,实力强劲,四皇中唯一一个不用依靠恶魔果实能力的四皇强者,精通剑术和霸王色霸气,可以将霸王色霸气转换为物理伤害,一般人在面前都站不住脚,有他帮忙,将是可靠的战力。
二、凯多,四皇,世界上最强的生物,可以变换成龙?,释放龙吸威力巨大,人形态雷鸣八卦,生命力,防御力极强,有他助战,无敌。
三、大妈,四皇,魂魂果实能力者。可以抽取敌人的寿命,有修女的庇护,防御力极强,持有雷云宙斯,太阳普罗米修斯,帽子拿破仑,可以释放范围雷电,火焰,以及斩击万国。
综合起来,白胡子+红发+凯多+大妈,海贼四皇,四大天花板都来了,这四个人可以抵得上多少个军团的战力,白胡子一击震荡+红发一击霸王色+凯多一招龙吸+大妈一击雷火炮,估计马林燓多都得碎的掉渣了,海军面对四个海上皇帝也是无法招架的。所以这四位大佬联手,救出艾斯,是很轻松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关注一坨寒鸦,定时发布优质动漫视频。〕
有人说刘邦的成功是因为脸皮厚?
谢谢邀请!
题主提问是把刘邦和项羽用平民做人的标准比较?但问题是刘邦和项羽是争霸华夏的帝王人物,所以评价二人的标准只能用帝王的标准!争帝王必须具备三个标准:
一、用"霸道"打江山,用"王道"治国。项羽称霸华夏后,大搞"分封制",可见没有当皇帝目标。可笑是他认为"楚霸王"在世,没人敢同他争天下!施秦朝暴政,以暴对暴,坑杀大批降卒,一点不懂帝王学中"王道"治国的基本常识。
刘邦则不同,充分运用"王道",团结各路诸候。运用"御人之术",网罗韩信,张良,萧何等等一批术有专攻的栋梁人材,以此巳彰显帝王之象!
二、必须懂打江山,治理江山的"帝王之术"。项羽一勇之夫,认为天下比的是力气,武功!老子天下第一。什么韩信,陈平,范增这些"术"有专攻的专业人才不用,最后帮刘邦的忙,把人才全送给刘邦打败楚霸王。
三、必须懂"帝王术"中搬不上台面的东西。例如,翻手为雲,复手为雨;臣斗为喜,独大必诛;忠臣要用,佞臣为伴;"王道""霸道"运用自如。最重要的是,皇家无親,皇权无情。刘邦是运用娴熟。可是,项羽呢?爱虞姬一个女人,天下妇女赞扬!讲江湖义气,平民百姓喝彩!活脱脱一个江湖游俠,凭武功力气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豪杰!没有一点帝王之气象!
所以,用帝王标准一量,项羽比刘邦差几个档次,在楚汉集团争夺江山,统一华夏的决战中,必败就不言而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