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郭嘉和孙策哪个厉害,三国杀四害指的谁?
三国杀四害是指郭嘉、曹冲、张春华、王异和孙策,八废,一废陆逊,二废马谡,三废孙瓒,四废魏延,五废曹仁,六废于禁,七废周泰,八废张角。
四害:郭嘉、曹冲、张春华、王异和孙策。
八废:一废:陆逊,二废:马谡,三废:孙瓒,四废:魏延,五废:曹仁,六废:于禁,七废:周泰,八废:张角。
孙策活26岁周瑜活36岁?
刘备之子刘禅艳福不浅,先后娶了张飞的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活了64岁,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然而,孙策和周瑜这两哥们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却双双英年早逝。其中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为何他们两人得二乔之后,都英年早逝?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他们两人的死,是否与二乔有关,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相传江南乔公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大乔和小乔,世人都以娶她们为荣,远在北方的曹操听说之后,也朝思暮想,想要抱得美人归,并为之耗巨资修建了铜雀台。然而,近水楼台先得月,江东的两个少年英雄孙策和周瑜攻取皖城之后,得到了二乔。其中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双双成为乔公的乘龙快婿。《三国志·周瑜传》: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曹操听闻之后大怒,在数年之后发动大军讨伐江东,爆发了赤壁之战。此时孙策早已逝去,只留下大乔独守空房。周瑜力主联刘抗曹,通过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军队,护佑了嫂嫂大乔和妻子小乔周全。赤壁之战竟然是曹孙两方为了争夺二乔而展开的一场重大战役。实际上,这种说法子虚乌有,纯粹是后人编排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是杜牧诗人的艺术手法。孙策之死公元199年12月,孙策得到大乔,但是仅仅过了半年,他就死了。在这半年中,孙策还经常外出征战,两人的实际相处时间更少。孙策的死,和大乔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死于许贡三门客之手。许贡本是吴郡太守,被孙策击败后,还时刻想着重新夺回吴郡,赶走孙策。他因此向朝廷上表,想让朝廷(曹操)征召孙策进京,采用明升暗降之计,解决孙策。然而这封奏折被孙策截获,孙策于是找许贡来对质,随后将其绞杀。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贡有三个忠心耿耿的门客,发誓要给主人许贡报仇,最后于公元200年5月5日找到机会,干掉了孙策。这一年,孙策年仅26岁,而大乔大概20岁左右(历史上没有具体记载大乔生辰),便守了活寡,此后余生不知如何排遣,令人惋惜。清朝薛福成著作《庸盦笔记》之中,交代了大乔结局,大乔在孙策死后,天天哭泣,以泪洗面,几个月后哭死了。但是这种说法缺乏正史上可靠史料佐证,很可能只是文人的艺术写法。周瑜之死小乔比她姐姐大乔命运好一些,因为周瑜比孙策多活了10年,多陪了小乔10年。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给她最大的爱就是相伴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老天太残忍,没让周瑜陪伴小乔一生,只有短短10年。就在这短短的10年,周瑜还经常出差,如征讨荆州,赤壁大战曹军,攻打曹仁的南郡等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一系列高强度的作战,榨干了周瑜的身体,最后病逝。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带兵乘胜追击,大战曹仁,他身先士卒,不幸被飞箭射中。然而,周瑜并没有下火线,而是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这样过了一年,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曹仁又等不到援兵,不得不弃城而走。南郡是周瑜拼了老命打下来的,结果被孙权和鲁肃“借”给了刘备,谁能咽下这口气。在不久之后,周瑜突然病逝,年仅36岁,也属于英年早逝。此时的小乔应该不超过30岁,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陪伴她的男人却因病去世。此后余生,小乔和她姐姐大乔一样,孤苦伶仃,一个人度过。《三国志·周瑜传》: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结语孙策26岁被许贡三门客重伤而亡,周瑜36岁突然病卒,和他们的妻子大乔和小乔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二人都是英年早逝,都娶了二乔,那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孙策和周瑜同岁,两人联手打下了江东一片基业,由于天妒英才,双双英年早逝,留下二乔独守空房,漫漫长夜,无人相伴,孤独终老。(本文参考《三国志》)谁厉害怎么排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师家、谋略家的排名,历来是各执一词。不管你怎样排,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弹劾,因此不如不排,还不如学习一下他们的智慧。如果非要排名,咱们放在最后。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太熟悉了,演义中把他神话了,此处不多说。之说他的几个主要表现吧:1.隆中对,定三分天下;2.赤壁斗智,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促成了孙刘联盟;3.帮助草根刘备干到了皇帝;4.平定南蛮;5.被赞誉为千古智圣。
庞统:“凤雏”,可与卧龙齐名!“凤雏”的名头,被演义夸大太多了。庞统的主要表现为:1.史书中说他“算无遗策”;2.在耒阳县有处理各种民事诉讼的能力;3.建议刘备攻取益州;4.曾为刘备定下上中下三条计策,并曾建议刘备在鸿门宴上杀刘璋;5.曾在酒桌上激怒刘备而后巧言化解,具有高超语言技巧.。
可惜凤雏急功冒进,被流失射死在落凤坡,是其一短。
司马懿:鹰眼狼顾,非人臣也!最近两年,司马懿的呼声太高了,他的事迹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详,咱们之说几个他的主要表现:1.劝阻被关羽吓傻的曹操不要迁都;2.克日擒孟达;3.耗死诸葛亮;4.能忍,能活,能生;5.诈病赚曹爽;6.高平陵之变,神之一手;7.打下基业,孙子称帝,并被追谥为皇帝。
鲁肃:“此天以卿赐我也”鲁肃被演义黑的太惨,成了个老实巴交的和事老。我们看看鲁肃的主要表现:1.及时脱离袁术,举家投奔孙策;2.高瞻远瞩,早年就展望到江东可以立国;3.“榻上对”堪比“隆中对”,帮助孙权敲定了江东的立国之本;4.先斩后奏,带回诸葛亮,力挺孙权抗曹,最后促成了孙刘联合;5.孙权在门前站立等候鲁肃,足见其地位;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亲口说过,“此天以卿赐我也”。
最后,咱们重点说说郭嘉和荀彧的能力和事迹。郭嘉、荀彧的事迹,零零星星的出现在演义中,因此很多读者可能对他们的形象不太清晰。咱们抛开演义,以正史为准。
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郭嘉的主要能力体现在:
1.早年拜见袁绍,发现他是个无能之人,于是改投曹操。初见曹操,共论天下大事,曹操大悦,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终于得遇明主,从此当上了曹操的军师祭酒。
2.劝荐曹操一鼓作气灭掉吕布;
3.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洞悉了袁绍的不足,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和信心,而郭嘉也凭此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4.程昱曾建议曹操除掉前来投靠的刘备,而郭嘉持反对意见,认为会让曹操背上“害贤”的恶名;2.郭嘉后来建议曹操将刘备软禁起来,不过没被曹操采纳,但是曹操最终恨不听郭嘉之言。
5.算准了袁绍不会轻举妄动,于是建议曹操先灭掉盘踞徐州的刘备。
6.竟然算准了孙策会死于小人或者刺客之手,实在是神来之笔。
7.击败袁绍后,郭嘉建议暂时班师,一静待其变,果然袁谭、袁尚兄弟反目,曹操立即回军北上猛攻,二袁一死一逃。
8.力排众议,极力劝说曹操远征乌桓,郭嘉算定了刘备、刘表、江东等不会攻击许昌,又算定了乌桓没有防备,因此建议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最终在白狼山大破乌桓,张辽阵斩单于蹋顿。
9.曹操根据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时,郭嘉已经在柳城病逝。曹操哭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至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则是最恶俗的论调。
荀彧:王佐之才,“吾之子房”荀彧的主要能力体现在:
1.早年就被人赞誉为“王佐之才”。
2.在冀州避祸期间,被袁绍待为上宾,但荀彧看出了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举家投奔曹操。曹操赞誉荀彧为“吾之子房”,嘉封为别部司马。
3.看透了董卓的残暴不仁,算准了他会因霍暴毙。
4.在曹操东征徐州期间,荀彧镇守鄄城(笔者的家乡),识破了吕布陈宫的诡计,调动夏侯惇参与平叛,并最终保全鄄城、东阿、范县三城,否则后来的曹操几乎无家可归。
5.极力建议曹操“迎奉天子”,这是最高级的战略。
6.箱曹操举荐了多个大贤之才,包括戏志才、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甚至还有司马懿。
7.建议先破吕布,后攻袁绍。
8.大力支持曹操抗击袁绍,明确分析出了袁绍麾下文臣武将的不足,并算准了许攸是袁军阵营中的安全风险,果然最终许攸献计,火烧乌巢。
9.大力建议曹操一举歼灭败退在仓亭的袁军,此战让袁绍的助理丧失殆尽。
10.刘表死后,劝曹操克取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荆州。
11.曹操上书,荀彧被封为万岁亭侯;后又被封食邑两千户。曹操要给荀彧封三公,荀彧推辞十几次,最终作罢。
可惜忠于汉天子的荀彧,最终在曹操进位“魏王”时,提出了反对意见,遭到曹操的嫉恨,并被赐食盒而服毒自尽。
结语:按照军事能力排名,则为郭嘉、荀彧、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庞统;按照综合能力排名,则为司马懿、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庞统;按照演义排名,则为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庞统、鲁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愚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郭嘉曾是助曹操成大业之人?
郭嘉出山助曹操时,天下诸候无数,时局纷乱,郭与曹初谈,曹便有"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郭也"真吾主也"。郭嘉屡屡有曹彷徨之时出策献计,如官渡决战之前给曹打气,战袁绍前孙策欲阴袭许都,郭嘉料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鄙刘表为坐谈客尔。促使曹专心扫平袁氏及附袁势力。先后征吕布、刘备时也是郭嘉劝曹操在袁绍的虎视下打个短平快。消除吕布,赶跑刘备。破辽东弄险计,"兵贵神速"的成语横空出世。可惜天不给寿。殒命征途。
诸葛亮在天下仅余曹操、孙权、张鲁、马超韩遂、刘表刘璋6、7个军阀,出道给东躲西藏的刘备一个《隆中对》。定了个大战略,然诸葛不能成为大战略的极佳执行者。战乱飞之时用兵一味谨慎,不擅机变,也即不懂奇正结合。此乃实力弱小者致命硬伤。还有一点,作为一首辅大臣,不能成为伯乐也是不应该的。
有人评价郭嘉没有大战略,这样是不公正的。郭嘉弃袁投曹,曹本是雄才大略之人,平天下之略早已定下,就如王之涣早已写下《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再登自语不可超越一样。
还有人评价郭嘉仅官至祭酒,仅参谋而已。有此评价者岂不知曹已明确表示郭嘉是托后事之人。可见其重视郭嘉。不给高官,是给曹丕或曹植留给空间。帝王驾驭人才岂是平庸评价者能知晓的?!
所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有道理的。
注。郭嘉不死,就不会有三国,没三国,诸葛亮仅能做个小史而已。
如何客观评价孙策?
如果说要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就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如果从其自身的角度上讲,有点主观而失于客观,如果站在今人的角度讲,则有以今评古的嫌疑,无法客观衡量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下面几个人对孙策有所评价:
第一个人陶谦首先要提到的人物是徐州牧陶谦,作为一方诸侯陶谦,陶谦非常猜忌孙策。因为当时孙策是袁术手下的悍将,在陶谦看来,孙策对自己有极大的威胁。
第二个人袁术袁术手下的大将都倾心尊敬孙策,袁术自己也常感叹说:“假如我袁术有个儿子像孙策那样,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足以证明在袁术眼中,孙策确实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才。孙策手下一个犯罪骑兵,逃到了袁术军营,孙策没有经过袁术的同意就杀了他。事情了结之后,孙策才去找袁术赔罪。袁术知道后说:“到当兵的人喜欢叛逃,应当共同痛恨他们,不用向我赔罪。”可见在袁术的心中,对孙策的能力也颇为忌惮。尽管孙策触犯了自己的威仪,也只有不了了之,不然这江东猛虎一旦发起怒来,后果可不堪设想。袁术对孙策既用且防,为了让他去攻打庐江,袁术欺骗孙策说:“你只要攻下了庐江,我就将庐江交给你去管理。”结果孙策攻下了庐江之后,袁术又用自己的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对袁术十分失望。
第三个人曹操孙策兼并了江东之后,曹操当时的力量还不能控制孙策,便想暂且安抚他,就把他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以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和孙翊,又命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
第四个人孙权孙策英气豪迈,超群绝伦,勇猛盖世,延揽奇才异能之士,志在攻取华夏。然而却轻佻急躁,以至丧生而失败。吴国割据江东,是孙策奠定的基础。但是孙权追谥的时候却没有将孙策尊崇为皇帝,孙策的儿子最高的封号只是侯爵,从这点上来讲就过于刻薄寡恩了。不过对于孙权来讲,确实没有创业之功,只有守业之能。其善于任用贤良,但却不善于冲锋陷阵、缺乏果决之能。孙权在孙策这个哥哥面前一直是个小弟弟的存在,他的自卑心理一直影响着他做判断,因此从孙权的角度讲,孙策是个勇士,是个强者,但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帝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