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枪伤排行,日军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是怎样的?
作为战胜国,鼓吹战败国战力如何强悍,实在是一件抹不开面子的事,或许这也是“抗日神剧”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吧!但历史总归是要面对,日军的战斗力真像抗日神剧中那么稀松吗?
今天我们仅以二战时期日本陆军为例,进行实际战斗力分析。
首先声明下我个人的观点,二战日军的战斗力其实是比较强悍的,至少不弱,尤其是战术层次,不像一些评论认为日军除了欺负中国军队外,一旦遇到苏军、美军就被打成屎。在我们绝大多数和日军有关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抗战时期,主要是日本陆军。
那么,日本陆军的编制是如何构成的呢?
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中队: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排。
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
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 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
因此,师团在日本陆军中是最重要的编制。
二战期间,日军师团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然而“爱好和平”的第四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常说“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第一”,或者是“保命要紧”。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第四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四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当然了,像第四师团这样的还是属于少数派。在二战时期,不同于其他国家,日本的军政教相对统一,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在亚洲也是上乘。
日军与苏军交战的典型战例是诺门坎战役,很多年以来,说法都是苏军轻松在诺门坎歼灭日本第6军50000-60000人,苏军只损失6000人,什么苏军轻松的歼灭了什么幻想中的日本战车第一师团,什么这一战以后日军不敢再北进......
但根据1994年苏联解密的绝密档案来看,诺门坎战役苏军的伤亡仍然是非常惨重的!
仅仅苏军的伤亡就高达2.5万人,如果再加上蒙军的伤亡,两方伤亡人数其实几乎相当。要知道当时苏军加蒙军其人数比日军人数要多得多,其装备的坦克、重炮、飞机的数量也是日军的数倍,其指挥者又是苏联号称军事天材的朱可夫,但日军仍能对苏军造成重大的伤害!可见,日本陆军战斗力之凶悍!
再说到二战中的中日作战细节,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曾总结日军的作战特点:快,硬,锐,密。这四点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狠”!
有多狠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在一次伏击战中,粟裕的部队埋伏在两侧的山上,袭击了从山谷中经过的日军辎重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粟裕的部队终于击败日军,于是从山上下来打扫战场,搬运战利品。有的战士发现一个受伤的日本军医,躺在翻到的汽车旁边,所以准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上前去救治。可万万没想到,刚一接近这个日本军医,就被他一刀给砍死了。我们的战士一片慌乱,于是连忙举枪射击,但可悲的是,在一片混乱中,几名战士被误毙了。这场伏击战没有抓到一个日军俘虏。与日军作战时,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我方士兵被那些受伤的日本兵开枪打死的事件,经常发生。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也对日军的战斗力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日军战力之强,体现在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第二个层次是日军战力之强,体现在中下层指挥官身上,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做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因此总结起来,日军的战斗力体现在集体的战斗意志!
那么,二战日本陆军最大的软肋在哪里呢?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另外,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
此外,日军的机关枪也不够先进。在太平洋战场上,4名美国步枪兵两人一组,以加兰德步枪进行轮流射击,居然可以压制住日军的轻机枪!相比之下,德军的MG42却可以打出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连绵的声音宛如电锯锯断圆木,又如同撕裂亚麻布。对盟军老兵而言,这种刺耳的声音,无异于战场上死神的召唤。
后面为什么没人支援?
这个本身就是一次政治作秀,是当时国民党打给国联看的。
如果你到各大平台去翻一下大家对《八佰》的认识,可以可以找到很多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一些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在网上对这部电影批判的很严重,说常凯申(也就是老蒋)自己都没有想到,时隔这么多年,竟然会有人将一场政治作秀的战役演绎的如此悲壮,400国军,牺牲九人,其他人撤回租界,被英军给缴了械,然后关到了孤军营里。
当时绝大部分的日军都已经去追撤退的国军大部队去了,只留下了大概几百人和一辆或者两辆的小坦克,当时确实有一名国军的爆破手带着一捆炸弹,炸掉了一辆小坦克,还有一个班长绑上手榴弹跳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据说是炸死了20个人。
整个战斗持续不到一星期,后来他们就撤回租界去了。
在“孤军营”呆了三年,就被闯入租界的日本人抓走,分散到各地做苦力去了。谢晋元也在三年之后,被两个下属用匕首和铁镐给杀害了。
据日军记载,国军只杀死了一个日本兵,重伤不治,还有40多人受伤。
但在当时参战的524团营长杨瑞符所写的《孤军奋斗四日记》中,记述了打伤打死日军30多人,台湾方面后来经过考证说是20人。
虽然从数据上看有些差异,但整体来看,双方伤亡都不是很大,战争也没有想象中的激烈,日本没有使用飞机轰炸,毕竟里面还关乎租界安全的问题,日本不愿意其他国家产生摩擦。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伤亡数字论成败,但是电影中呈现的有些渲染过度,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吐槽。
对曾经抗击日本的战士,我们本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但是电影中过度的演绎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甚至有人说,历史就是这么被悄悄篡改的,就如同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好莱坞资源,不断地演绎更多关于美国参加二战的电影,结果就慢慢的将在二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苏联挤到了边缘。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苏联曾经在二战中为反法西斯做出的贡献,普京还驳斥西方国家甚至将苏联和德国纳粹放在同一个阵营里,所以有时候电影演绎过头,再悲壮,也会引发人的反感。
电影中的800壮士,和现实中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电影进行了“二次创作”,不过这也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
四行仓库之事,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各种版本搞得面目全非了,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对这个战役有过多关注,直到后来重庆报纸对这事大肆宣传,建国后也对这个四行仓库精神很是认可,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所以故事版本也变了很多。
白崇禧去过一次上海看了战局,然后建议委员长别在上海耗下去,上海已经没救,再耗下去就是在白死人。
蒋介石并不这么想,他希望各国可以插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并让英国和美国允许俄罗斯参战,想想中东那几个国家,但凡有外国势力插手,结局都不大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民党方面损失惨重,一天打掉一个师,但老蒋依旧坚持打下去,一直耗到国联开会侦办此事。
可是以当时国军的战斗力根本等不到国联开会,所以最后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效仿红军打游击战。
找一只精锐的部队,把他们分散成以班为作战单位,然后让他们依托地形建筑等掩体去袭扰日军,蒋介石觉得这事儿十分靠谱,于是就让88师分散游击。
当时飞将军孙元良听说自己要留下来,觉得这是自杀性的任务,到时候恐怕自己的军队会全军覆没,自己也得被迫殉国,所以他和顾祝同说,反正留一个师也是死,留一个班也是死,部队新兵太多,没啥战斗力,要不要就留一个团?
顾祝同可能对蒋委员长的话没太听明白,于是就稀里糊涂的被孙元良给忽悠了,就真的同意只留一个团。
然而,孙元良最后连一个团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了1/3个团,大概是400人,对外宣称是800人,而且80%的人都是新兵,还有不少是小孩子,但人家孙元良却在回忆录里说他留了一只特种部队,这家伙嘴里就没有一句实话。
他们没等到国联插手,倒是迎来了从杭州湾登陆的日本人,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就是从杭州金山卫登陆的,你说这扯不扯淡?
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之后,就已经对国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而有序撤退已经不可能,所以就发生了大溃败,这种战场上的溃败往往会导致较大的伤亡和武器损失,而且对士气的伤害很大,最后南京保卫战打成那样,也和这个有些关系。
当时四行仓库的作战人员基本上是被派去做炮灰的,就是为了让国联看看中国抗战的决心,不能让人笑话,唐生智就提到过,蒋介石曾说:“上海这一仗,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因此“八百”壮士是不可能有什么支援的。
本文由风云焦点原创。
抓住萨达姆的的士兵为什么最后悲剧了?
2003年12月13日晚上八点半左右,美军在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的一处地洞中擒获了萨达姆,消息一出,举世震惊。而当时发现并抓住萨达姆的那个美国大兵名字叫做吉斯恩·克鲁兹,他原本是个战斗英雄,最后却下场凄惨,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确定萨达姆的藏身之所。
美军在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之后,四处寻找萨达姆的下落,但最终一无所获。原来,就在美军快要攻克巴格达的时候,萨达姆在手下的掩护下,乔装打扮之后逃出了巴格达。后来几经辗转,萨达姆到自己家乡提克里特一处农场躲了起来。
对于美军而言,如果没有抓住萨达姆,那么伊拉克战争就无法结束,所以美军开出了高达2500万美元的悬赏金额,以期有人提供萨达姆的藏身之所。虽然赏金如此之高,但是依然没有人可以提供萨达姆的任何消息。
美军为了找到萨达姆,逮捕了上千名人,这其中就包含萨达姆身边的一个保镖,他的名字叫做穆斯拉特。穆斯拉特之所以被抓,是因为美军发现了一张2年前他与萨达姆的合照,美军推断他是萨达姆的亲信,所以就对其进行了抓捕。
而穆斯拉特也确实是萨达姆亲信中的亲信,他不但是萨达姆的老乡,而且是萨达姆敢死队的成员。在萨达姆流往途中,因为频繁被自己身边的人出卖,所以他更换了好几次保镖,但唯独一直把穆斯拉特待在身边,还让其充当自己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有一次穆斯拉特外出办事,以为很安全,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美军早已锁定了他,穆斯拉特一出现,美军就迅速将其逮捕。
美军知道穆斯拉特事萨达姆的亲信,于是威胁他说,要么交代萨达姆的下落,从而拿着2500万美元过下半辈子,要么就接受严刑拷打。穆斯拉特最终选择了2500万美元,他告诉美军,萨达姆就藏在提克里特的一处农场。
在得知萨达姆的行踪之后,美军迅速展开了行动,派出了大量美军特战队员前往提克里特,而本文的主角吉斯恩·克鲁兹就是此次行动中的成员之一。
二、科鲁兹抓捕萨达姆。
根据穆斯拉特的交代,萨达姆就藏在提克里特达瓦尔镇两处农场中的某一处,因为那里是萨达姆堂姐居住的奥加镇不远处的一个小镇,那里的人都是萨达姆的死忠,所以他们会掩护萨达姆,萨达姆也因此可以变换藏身之所。
其实美军的行动并不顺利,美军在行动前曾派去大量线人,根据线人的回报,萨达姆有可能就藏在某个农场中两处农舍中的一处,但是美军派遣了上百名特遣队前去抓捕萨达姆,最终一无所获。
美军没有放弃,因为线人坚信萨达姆就在附近,于是美军在附近展开了地毯式搜索,但一直到晚上依然一无所获。就在大家觉得无法找到萨达姆的时候,克洛兹一个无意间的举动发现了一些端倪。
原来,克洛兹在行动的过程中突然肚子不舒服,于是在一个草堆上上了个大号。等科鲁兹就要起身离去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草堆下面隐约有白个色的东西,他把草轻轻扒开一看,原来是一块泡沫塑料挡板。科鲁兹觉得十分蹊跷,于是把队友叫过来看,大家都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地洞的入口。
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小心翼翼地把草全部挪开,再把木板掀起来,果然发现了一个地洞的入口!正当科鲁兹和队友们要冲进去的时候,里面传来了一个人说话的声音,那个人说不要开枪,他要谈判。
克洛兹用手电筒照进去,发现了一个头发凌乱的老头平躺在地上。科鲁兹问他是谁,那个人说他就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科鲁兹十分震惊,但是也很高兴,因为终于找到萨达姆了。科鲁兹回答萨达姆说,布什总统向你问好。这是个美式幽默的说法。就这样,科鲁兹把萨达姆从窄小的洞口拉了出来,在拉的过程中萨达姆不小心碰破了嘴角。
萨达姆刚一出来,科鲁兹就按在了他身上,身旁的队友拍下了他抓捕萨达姆的照片,也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那一张著名的照片。
在抓捕萨达姆之后,科鲁兹和队友还搜查了萨达姆居住的洞穴,里面除了一些食物和破旧的衣服,再加上一些美元现金,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洞穴里很幽暗,没有电灯,也不知道萨达姆是怎么在里面生存的。
搜查任务结束之后,科鲁兹和队友把萨达姆送往美军基地关押。而随着行动的圆满顺利地完成,科鲁兹抓捕萨达姆的照片也外流出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人们纷纷说科鲁兹是英雄,他也因此成为那个时候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
三、科鲁兹最后的结局。
萨达姆被抓的时候,距离美军占领巴格达已经过去了快八个月了。所以对于美国来说,萨达姆的被抓意义重大,因为这预示着美军最大威胁彻底消除了,美军真正获胜了。而作为抓捕萨达姆的关键人物克洛兹,自然就成为了美国民众称赞的对象。
按照美军惯例,战斗英雄会被送回国去接受民众的欢呼,科鲁兹也不例外。在抓捕萨达姆之后不久,科鲁兹奉命回国参加了各种活动,他发表了很多演讲,参加了很多酒会和饭局,也与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名人见面合影。
不过热闹过后,科鲁兹还是要回顾现实。2004年科鲁兹退役了,背靠英雄的光环,科鲁兹对自己能够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信心满满,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居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聘用科鲁兹,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打出的旗号是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民众发现伊拉克根本就没有什么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因为战争而变成废墟,而美国也因为战争被拖入泥潭,他们开始思考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于是,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对于科鲁兹这个所谓的战斗英雄,也变成了民众口诛笔伐的对象,所以企业才不愿意录用他。
曾今有一位公司老板告诉科鲁兹,虽然他在伊拉克杀了很多敌人,这当然可以证明他的能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个老板的其他员工对于一个双手占满献血的人,是没什么安全感可言的,所以不能录用他。
原本就因为战争患上了战后创伤综合症,再加上一直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所以科鲁兹的心情一直很不好,变得很狂躁,每天睡觉都必须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鉴于科鲁兹的情况,他被送到了部队疗养中心接受心理和药物治疗,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科鲁兹的消息了,他很有可能被美国政府保护了起来。
四、顺便交代一下萨达姆亲信穆斯拉特的下场。
穆斯拉特在出卖萨达姆之后,并没有得到2500万美元,因为赏金其实就是美军的诱饵罢了。后来萨达姆在法庭上见到了穆斯拉特,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背信弃义者,最终将会受到惩罚。
再后来,美军对穆斯拉特也进行了审判,他被判处终身监禁,至今仍被关押在伊拉克的一处监狱里。对于穆斯拉特来说,真可谓是鸡飞蛋打,不但没有得到2500美元,还成为了伊拉克人口中的叛徒,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你认为亮剑中最感人的一幕是什么?
《亮剑》虽然短短30集,但其中名场面不少,动人心魄的场面更多。我说两个印象深刻的吧。
1、骑兵连进攻
在小鬼子的围剿中,独立团被敌人打散了。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带领不足20名骑兵,躲避日军骑兵的追击。一边撤退一边还击,弹尽粮绝之下,骑兵连拨转马头与敌人决一死战。
双方进行了惨烈的白刃战,两波冲锋后,骑兵连只剩下断一臂的连长孙德胜。他杀红了双眼,怒吼“骑兵连进攻!”毫不畏惧地冲向还有数十人的日军。
骑兵连就这样全军覆没在冲锋的道路上。连日本人都被这样悍不畏死的勇气震撼,下令厚葬。
2、围点打援中的小战役
李云龙轰轰烈烈地攻打平安县城,他自己的一些部队和周边友军部队都被调动起来,投入了阻击日军援军的战斗。有的八路军部队埋地雷、打工兵,晋绥军楚云飞的部队凭借美式装备,和日军精英部队正面硬碰硬。
但就有这么一只八路军小部队,没有多少人员,也没有强力支援,只有一道守住此地8小时的命令。便硬是凭顽强的战斗意志,让那只楚云飞都才堪堪抵住的日军精英部队寸步未进8小时。而他们也全军覆没,最后队长看着死去的兄弟们,和正四面八方攀上阵地的敌人,壮烈地拉响炸药。
你见过最侮辱智商的电视剧是什么?
2011年我看过一部抗日神剧《抗日奇侠》,至今为止我都认为该部剧是最最侮辱智商的电视剧了。
剧中主角的标配技能就是躲子弹,其中五个人干掉鬼子一个中队的事情是时有发生。原本是我以为是严肃的抗战剧,可是看了几段之后,发现导演偏偏要拍成武侠剧,甚至是科幻剧,狗血剧情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比如,一位战士将一名日军不偏不倚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这画面怎么看都是是不成立的,你把一个活人当什么了?这么轻易的就撕成了两半,你这是在"手撕包菜"吧。这难道不是科幻剧中才应该有的情节吗?你这是要逆天的操作啊。
该剧中还汇聚了鹰爪功,铁砂掌,化骨绵掌等绝世神功,看剧的过程中,总能让人跳戏,误以为这是一部武侠剧。
剧中的台词也是超级的侮辱人的智商,剧中有一句"我的爷爷九岁时就被鬼子残忍地杀害了"的台词,我是真的不知道这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他爷爷九岁时就被鬼子杀死了,那他的爸爸什么时候出生的,难道他爷爷九岁之前就具备生孩的条件了,这也太早熟了吧。
还有更奇葩的,画面中的这两人在干嘛了?是在打鬼子吗?你这瞄准镜都装反了,还在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干啥啊,就问你看见人了吗?我真的不明白,这样的电视剧拍出来的意义何在,这不光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更是对作品的侮辱。
《神雕侠侣》 样子多么平平无奇的 一名男子啊
还有丢在人群中 认不出来的的迪丽热巴
这不,还有沉鱼落雁的林教头
和千姿百态的美人们
然而,当年那个非主流的年代 过了很久才发现自己瞎了 例如这个 这道眉:怪我咯 这都不算什么
接下来,瞎眼系列 已经跨越种类 ▼ 传说中的萨摩耶狐狸不但瞎眼还色盲 对了,关于这个 当年是怎么逃过观众的法眼的
智障系列 好怼不怼 怼什么出家人 兄弟,味道如何
又? 三年了,智商堪忧啊
虽然傻缺 但好有道理的样子啊 留意字幕英文 这TM是在逗我吗? 毕竟花了大钱拍的 能不能正经点? 要比智障,真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这个逻辑,我服了
▼ 这里有十二只断手 然后…神结论出来了
关爱智障的眼神 不死之身的定义
一本正经的在说废话
尬聊系列 你说是什么关系
这问答是怎么想出来的 扎心了 戏真足系列 我就安静的看着 他们装逼 谁给你的勇气 梁静茹吗? 真的吗? 穷就穷 理由还真多 浪漫系列 重口味的皇室 一把年纪了 起的剧毒名字都那么感性 抗战神剧系列 大哥,你知道的太多了 爷爷九岁? 那你怎么出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