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team教育,为什么STEAM教育像民间科学家?
中国电子学会深度学习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机器人教育(中国)研究院院长刘党生:“民科“”泛指民间科学家,多含贬义。民科多未受过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却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但大部分民间科学家成了伪科学理论的创造主体。当前STEAM教育虽然火了,但是没有真正热起来、没有让整个教育真正发出温度。若STEAM教育还是老师自嗨自创,说明这样的教育还不够理性、不够成熟。
2008年新的一轮教材改革中,包括人教版及其他地区的教材中,在添加了很多新元素的同时,也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掺杂到了其中,如面对一些前沿的还没有形成统一概念的学科,采用了主流性但不一定正确的概念。
当前对新知识的应用还是基于知识本身,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以至于学生对很多概念的了解很有限、很片面。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缺少批判性思维、独立性思维、个体性的见解,仍惯于用传统的概念和形式来诠释新事物。
虽然目前都在提倡STEAM教育,但仍存在体制内学校存在发展方向不明、发展意识不强,师资匮乏等问题。而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敏感地捕捉发了发展契机、积极先试先行,但存在过于功利的问题;家长和民众则存在意识分裂、诉求模糊的问题。
体制内外的教育行业从业者从应该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要能够虚心向业内人士、专业人士等求教,谋求支撑。此外,面对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有尝试,而这种尝试更多的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有宽容的态度,包括对这种尝试的允许、介入和政策上的绑定。
目前体制内外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朝STEAM教育方向发展,但对于这种“民科”式的热情应去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行知一体、从学科组合、从实践教学各方面去渗透STEAM教育理念。
建立学校实验生态系统,并基于学校的教学实验和积淀,把STEAM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数外、理化生等主学科当中,形成主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无缝连接。让学校的教室少一些、实验室多起来,让老师的特色工作室更多一些;要大力推广学生自己的学习角、成果角等。应注重校本化的实施,重视对理论、机制、资源和小样本的探索研究,形成学校的老师的学生的个体的可持续、可延续的学习模式。
STEAM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你知道吗?
自从2014年李总理在达沃斯会议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口号以来,在国内就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潮。特别是在教育上,一系列的创新创客教育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如今,STEAM教育这个概念越来越火,很多家长唯恐自己孩子跟不上趟,也纷纷报起各种打着STEAM教育概念的培训班,但究竟孩子能否像宣传中说的那样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谁也说不准。STEAM教育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让学习者回到现实生活,从探索的视角展开学习,并在综合学科视角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STEAM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名次、评比和优异的成绩单,而是为了实现学习者自身的内在价值。其实,在小编看来STEM教育这个词语背后的意思并没有这么难以解读。其实它最核心的特质只有两个,掌握了这两个核心点,让你轻松的了解STEAM教育的精髓更好的了解和学习STEAM教育。STEAM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你知道吗?一、教的是“思考方法”而不是“知识点”先说一个孩子手工课的案例。这堂手工课的任务是做一个小沙包。我们所熟悉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第一步,教怎么裁剪布料;第二步,教用针线来缝合;第三步,缝的时候收针怎么做。最后,把沙包封上口,填充沙子。学生只要按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做出一个统一的小沙包来。而如果转换成STEAM教育模式,老师应该是这样教的:第一步,老师会让学生思考,沙包是干什么用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和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的功能是什么。沙包是玩的时候互相丢的,打到人的时候不能很疼,就不能用坚硬的材质来做,但又要保证丢得远,还得有一定的重量。这样思考后,学生自然会去想要实现这些现实功能,需要用什么材料。有了制作思路的雏形之后,第二步老师会让学生自己选择用什么材料做沙包比较合适。第三步才是怎么做。第四步的检测也很重要,用现实来反馈问题并对作品加以修整。让我们思考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一种弊病:这次做沙包,会了;下次换一样东西做,又不会了。因为他觉得这样东西和沙包完全没关系,我知道怎么缝沙包,可我不会做这个新的东西。但如果换成STEAM的教学方式,无论做什么都可以用这四步完成:一,有什么用?二,基于用途,需要什么材料?三,怎么做?四,做个检测,获得反馈。这个思维方法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地方,甚至孩子长大以后设计轮船、机器人什么的都可以用上。这小小手工课的四步骤,体现了STEAM教育核心: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它不追求让孩子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掌握一种思考方法。科学和数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对深奥难懂,STEAM教育通过技术、工程和艺术的参与,让这些学科内容融会贯通,抽象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可以发散思维,并动手参与所感兴趣的项目,享受探索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多学科甚至是跨学科内容。STEAM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你知道吗?二、“注意整体”而不是“单项突出”以某知名国际学校的课程——“青蛙奥林匹克竞赛”为例。这个课程内容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从网上买来电子青蛙。学生首先要观察青蛙生理结构的特点,它有什么能力,不同的青蛙,有的爬得比较快,有的力气比较大,有的善于穿越障碍等等。(这部分包含了生物知识,还包含了结构和功能匹配的整体思维方式)因为是为了设计青蛙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是需要仿照人类的奥林匹克竞赛,设计不同的赛道。每个青蛙特点不同,你得根据你的青蛙的特点,设计出有利于它的赛道来。(这又涉及到了物理、运动知识和设计能力)通过这个课程你会发现,组办一次“青蛙奥林匹克竞赛”,孩子们要用到的知识非常多,而且很多知识都是跨学科的。STEAM教育中经常会出现此类课程。几个孩子为一组,几组一起做个项目,中间涉及多学科知识,同时,整个过程尽量由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制定规则。这是STEAM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注重整体性。一直以来,传统教育里有个很奇怪的“完美主义情结”,不论学什么,都希望孩子学得又精又尖。比如数学,如果这孩子会两位数乘法了,马上就给上难度更高的。易到创始人周航曾在湖畔大学演讲中说:勤奋而低效,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不正确”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小数点后的努力”。什么意思呢?假设现在在参加一个体操比赛,如果我们以前可以得9分,就努力打磨使自己能得9.5分。“匠人精神”没有错,只是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整合跨界能力”效用远大于“单项突出”。因为,高精尖的活儿机器人能代替,而人的能力必须体现在整合、创造上。从这点来看,STEAM完全符合智能化时代对人需求。STEAM教育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学科领域的基准大纲,懂得何时以及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特定背景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STEAM教育所发展的技能要远远超出考试技能,其中包括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和实现技巧。因为STEAM的课程构建适应于广泛的学习风格、能力以及各年龄阶段的人格类型,它创建的课程更有吸引力并能被更大范围的人更好地理解。STEAM也在即时背景下,指导学生基于现实领域进行发现和发明,使学生们能够在学科范围内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公众号:飞趣创造
STEAM教育在中国难道只是机器人吗?
何谓STEAM教育?
题主所说的机器人,不过是体现STEAM教育优越性的一种工具。STEAM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模式,包括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绝不仅此为止,设计、国学、英语、生物、地理…可以说,STEAM教育,是当前国内,包含学科知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育模式了。
STEAM教育一经引入中国,在一段时间的蛰伏后,于2015年李总理“柴火空间”一行后,这股教育之风,便逐渐蔓延至全国,那么,STEAM教育,究竟有何迷人之处呢?
注重培养孩子综合素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有了好奇心才能想到创造一件新的事物。阿童木人工智能也认为,一件事物,只有让孩子感兴趣,才能促使孩子积极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让孩子爱上造物,在造物中学习,在造物中研究,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学习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注重动手实践创造力提升,不代表动手实践能力提升。STEAM教育要求孩子们动手动脑,使得孩子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基于创新意识下,通过实操,才能真正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潜能。
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是好事,也是孩子能力的体现,但是有时候,团队协作比一个人思考更具效率,,问题的解决也更加完美,并且,人是社会动物,在日后的工作中,团队协作是基本的办公模式。
正如阿童木人工智能开展的项目式教学,孩子在团队协作中,集中钻研一个新事物,或在事物上做一些创新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同时,养成了积极与伙伴交流的习惯,也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乐于交换意见。遇到问题时集体的智慧不容忽视,在动手的过程中力求解决问题,让他尝试在一个小小群体中的协作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把这股创造生命力持续下去。
艺术感培养艺术所囊括的东西多种多样,比如绘画、陶艺、设计、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是创造力源泉之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对艺术的敏锐能力很重要。孩子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述、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途径,培养自己的艺术感,也有助于陶冶自身情操。
阿童木人工智能开展的机器人教育,融合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现,强调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艺术感的重要途径。
更多STEAM教育信息请关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号。
一味跟风的家长真的懂STEAM教育吗?
少儿编程热,一味跟风的家长懂不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编程热这件事情,我是这样看的:
1.首先来说说编程热,Stream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简称。这编程就如一个框架,而这五门功课就如血与肉一样,如果没有这五门功课的功底很难学习对很好。就跟现在的孩子们都去学习写作文,而却忽视了让孩子们多阅读,现在作文的框架和结构在课堂上老师已经说的很明白,但如果缺少了阅读,再好的框架也没了血与肉。
2.孩子的眼睛。现在的孩子有80% 面临着近视的问题,编程势必要对着电脑,废眼睛。
3.说说我家孩子对教育。前几年孩子喜欢电脑编程,于是交钱上了几节培训课,上了几节就被他爸给制止了。孩子的爸爸是高级工程师,编程是他的擅长,但是老大11岁了,从不教编程,而是着重培养孩子对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其实无论面对那种培训热,家长们都需理智对待,千万不要盲目因为望子成龙心切而冲动。
关注@欢乐成长录 一起探索育儿知识经验吧!
幼儿阶段需要进行Steam教育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Steam,然后它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再是它是否适合幼儿阶段的学习。
关于STEAM:
STEAM来源于美国,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全方面学科的一种教育理念。它不仅提倡五个学科的知识也提倡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方法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并体验相关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学以致用)。让孩子创造更多能够运用在真实生活的知识。
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2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动手实践去获得答案,培养潜力的开发。3在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中培养孩子的各方面技能,强调孩子的探索精神。
是否适合幼儿阶段的学习:
这个方面是要实事求是的,适合不适合在于选择的教学课程内容,适合孩子的Steam课程有助于孩子成长,不适合孩子的Steam课程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所以要注意Steam的课程选择:1、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3、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4、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