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闯皇宫
公元214年一开春,曹操就接到了一则好消息:夏侯渊、张郃在西凉大捷,一路把马超砍回了汉中。曹操高兴,他比谁都清楚此战的意义。3年前,马超在西凉地区犹如天神般存在,曾揍得他画圈圈诅咒: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随着马超这一败,等于宣布了“马超神话”在西凉地区的破灭,从此再也不用担心,马超和他的西凉铁骑了。于是曹操抬手给夏侯渊点了个赞,并推出了一篇文:(夏侯)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出自曹操所写:《夏侯渊平陇右令》)。
不过让曹操想不到的是,几年后“虎步关右”的夏侯渊,在定军山却被老卒黄忠给咔嚓了。气得曹操一边自打脸,一边骂夏侯渊:真乃白地将军!当然这是后话,咱不多说了,接着说这一年的曹操。
随着西凉地区被控制住,曹操终于腾出手来,开始收拾汉献帝了。第一步便是称王!这一步曹操迈得非常难,以至于都用一个空食盒,干掉了荀彧。如今趁西凉大捷之威,此刻再不称“魏王”,还更待何时?
一个多月后,曹操顺利接到圣旨:诏,魏公操,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曹操笑了,这意味着跟汉室的对抗中取得了完胜。不容易啊,当年汉献帝曾各种不服气,敢当面对我吼: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出自《后汉书》)即:你曹操能辅佐我当皇上,就好好干,若不能,你也别霸占我,放我走。
如今皇上老实了?别介啊,还有笔账,我没有算完——这就是衣带诏!
那是14年前,也就是公元200年,董承领衔衣带诏,联合刘备等人要干掉曹操。为此曹操先杀董承,后勒死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但曹操却清楚,还有一条更大的鱼沉在水底,这就是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
在勒死董贵人之后,伏皇后便给老爸伏完写信:让老爸在外面联系人马,准备重新干掉曹操。为此伏完等人,还去拉荀彧入伙。好在荀彧清楚此事的严重,拒绝了。事后为了缓和双方矛盾,荀彧便劝曹操,把女儿嫁给汉献帝,也遭曹操拒绝。(出自《后汉书》)
因为曹操已知道了伏皇后的那封信,对一切了若指掌。不过即便如此,曹操也只能忍。皇后不比贵人,那是天下之母,没有绝对优势和胜算,疯子才敢对皇后下手呢。如今曹操当上了魏王,他认为:时机到了!
这一年十月,华韵、郗虑带着兵士闯入了皇宫。伏皇后知道事发了,躲在夹墙内不敢出来。华韵大怒,过去一把就揪住伏皇后的头发,硬生生把堂堂大汉皇后,给拉了出来。
汉献帝呆望着,一副任由宰割的姿态,并对求助的伏皇后说:“老婆啊,你别喊了,搞不好哪天我也是这待遇。”随后看着郗虑,“你可否见到过,天下还有这种事吗?”
事后,伏皇后死于幽闭,她所生的两个皇子,皆被曹操所杀。【《后汉书》:(伏皇后)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
二、曹髦闯司马府
公元260年五月的一天,魏帝曹髦,突然率领着皇宫内的宿卫仆从等人,高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气势汹汹杀出了皇宫,他要殊死一搏,去闯司马府,杀掉司马昭这位权臣。
自高平陵之变后,由司马懿开始,司马家的人,就夺走了曹魏的大权。而曹魏皇帝,则无不沦为了当年汉献帝的模样——但曹髦却不是汉献帝。
当年曹操派人闯宫杀皇后,彻底打掉了大汉尊严,由此拉开了“曹魏代汉”的序幕,直至曹丕临门一脚,逼汉献帝禅让,开创了曹魏天下。如今46年一轮回,却是曹操的后代曹髦,从皇宫内重新杀出,要誓死捍卫曹魏的尊严。
这就是三国,能让任何的意外,都不能称之为“意外”的三国。
司马昭府已经乱套了。曹髦一路杀来,是人见人躲,以至于连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都躲得老远,毕竟那是皇上大哥,谁敢过去找死?于是,司马昭府成了最后的防线。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慌张四望,这可怎么办?决不能让曹髦跟司马昭见面,否则一切都没法收拾。可如今怎么拦?曹髦已经如疯狂了一般,在挥剑劈杀,谁也不敢靠近。须知,皇上杀你,那叫死有余辜,而你杀皇上……
“大人,怎么办!”一声呼喊,让贾充瞬间镇定下来,是身边的太子舍人成济问他。
贾充道:“平时司马公对你们多好,金银美女任由你们取,就是为了让你们应付今天这局面,这还有什么可问的!”
果然,成济似乎一瞬间“灵魂附体”,二话没说奔着曹髦就冲了过去,一矛上去,曹髦愕然,随即摔落到地上——原来,还真有人敢杀皇上。
贾充长出一口气,成济啊成济,别人躲都来不及,而你这兄弟却还敢凑过来问,这就证明了,你果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的好汉。所以,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请不要感谢我贾充,我只不过是说了一句,没有实质内容的话而已。
司马昭出现了,他的叔叔司马孚也来了,如今正抱着曹髦尸身,大哭不已:皇上大哥啊,老臣来晚了一步!
早一步也好,晚一步也罢,这么大的事,终究要有个说法。
果然几天后,郭太后的态度来了:啥也别说了,都怪曹髦。司马昭是多忠心的臣子,如我大魏的救命恩公一样,而曹髦却“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这种人,就不配当皇上,哪怕他已经死了,也不能放过……
当然还有成济,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死!
就这样,曹髦闯司马府宣告结束了。跟当年曹操闯皇宫对比,又多了一个“意外”,当年是曹操变相杀皇后,如今却是太后亲手杀皇上——剥夺皇帝尊号,把曹髦降级为了高贵乡公。
三、为何汉献帝任由宰割?
看毕以上这两件,三国时期的事件,无论我们有何感想,恐怕都会要问一句:曹髦面对司马昭敢殊死一搏,为何汉献帝面对曹操,却任由宰割?
在笔者看来,对于汉献帝来言,他这皇上当得可谓悲催。先是在董卓手里当吉祥物,后就成李傕、郭汜掌中的玩偶,直至他被曹操捏住,变成橡皮图章。汉献帝虽一直在反抗,在逃亡,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跳坑,形成了循环。
如此,他过了近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也就是说,二十五年来,汉献帝反抗过。比如先是公开霸气质问曹操:你能不能好好辅佐我,不能就放我走。再到衣带诏的“暗招”等,汉献帝动作不断。结果如何?全被曹操秒杀。
因此到了后来,汉献帝已经失去了之前的幻想或说豪情。这个过程,对他来言很痛苦,却又不得不接受。
故而当曹操称王后,汉献帝直接躺平。他非常清楚,曹操敢称王就意味着:自己坐皇位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汉室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对曹操构成威胁了。因此曹操才敢如此明目张胆——这是明牌,根本无需掩饰,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反观曹髦,他闯司马府想杀司马昭时,正是血气方刚之年。而且自曹魏建立,到传位给他时,还不到四十年。曹操当年的创业之苦,必会成为其动力。否则钟会也不会评价他是: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也就是说,对于曹髦来言,他有着超乎寻常的翻盘冲动。上一任皇帝曹芳,曾搞过暗招,想撬动司马师,却被司马师赶下了台,换成了曹髦。又经过几年后,司马昭更狠,连玩暗招的空间,都被压缩得近乎于零。
所以在曹髦面前,就只剩下“殊死一搏”,这一条路了。他无论如何也要试一把,否则他就是第二个汉献帝!也就是说,之前汉献帝的经历,已经成为了曹髦,殊死一搏的动力之一。
因此汉献帝的任由宰割,和曹髦的殊死一搏,无非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是不能割裂开来,还要品头论足,评判高低对错的。只能说,面对历史大势的碾压,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抗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