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受黄河中下游持续暴雨影响,山东正遭遇36年间最严重的秋汛。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无数人冒雨奋战在黄河大堤、东平湖畔,不分昼夜。我们看不到的许多场景里,一场跟洪水的博弈正在上演。这端,是强大多变的自然之力,另一端就是千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需全力打响这场“家园保卫战”。
当下对于不少城市人来说,洪水可能已经成了一个较为陌生的字眼,但它的威胁从未远离。最近70年,在我国所有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发生频次最高,带来的经济损失最惨重。
但是今日,当面对这场几十年不遇的洪水威胁时,我们从不缺乏信心。
抗洪,靠的是“抗”的能力——从水利工程、气象预测,到防汛救援机制、信息传播预警,我们都已具备这样的能力。
此次洪水到来前,黄委就多次发出堪称“严峻”的预警,省内水利部门和沿黄各级防汛指挥部提前制订预案、落实措施,一旦有漫滩可能,将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各级河务部门全体职工取消国庆休假,全员上岗;水利部、黄委会和山东黄河河务局共派出7个工作组在防汛前线进行督导检查;各地消防救援队伍也纷纷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和相应物资,在重点区域备勤待命。
此次防汛中,升级版技术设备被投入使用,更有利于应对多变复杂的情况: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被用来监测河势险情,同位素可快速测定河水含沙量,5G视频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情况;一线人员装备了最新的穿戴式巡防设备,只要将一个对讲机大小的仪器别在胸前,走到哪里就可以直接将实况录像传到指挥中心,三级黄河防汛指挥部都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
我们更不缺凝聚力和人心。多日来,万余名各级干部群众奋战在防汛一线巡堤查险,确保黄河安澜;黄河沿线经验丰富的老“防汛人”纷纷赶来支援,他们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我们最懂这条河”;越来越多民间救援力量加入队伍,蓝天救援队、朝阳救援队、济南鲁力同心应急救援中心……抹一把汗水、擦一把雨水的他们说“河水不退我不退”;感动于防汛人的付出,沿黄一线的老百姓,自发给抗洪人员送来了矿泉水、泡面、饼干、棉衣。
迄今,黄河仍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我们或许不能让洪水永恒地消失,却可以抵御、引导、管理它,一次次战胜它。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高效的机制和最好的人民。满怀信心,不忘敬畏,坚持不懈,不断提升防汛能力,我们一定能战胜此次36年一遇的洪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