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咱们聊的秦始皇,今儿个呢,咱们就得聊聊汉高祖和楚霸王了。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的路上突然驾崩了,本来呢,他没有立太子,但是他有遗言,就是让长子扶苏主持他的丧礼,这就意味着,他的接班人选择了扶苏。
其实呢,这个长子扶苏性格比较仁厚,因为与他爸爸的政见有所分歧,最后被始皇派到边疆与大将蒙恬共同率领30万大军戍边。
遗憾的是,始皇的遗言被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矫诏了,让他的小儿子胡亥继承了皇位,也就是秦二世,这个胡亥呢,跟扶苏比起来,那差的太远了,就是个纨绔子弟,什么事儿都得听赵高的。
这一下就坏了,那么赵高为什么这么坏呢?有的资料说赵高过去是赵国的一个宗室后代,由于秦国灭了赵国,使他入秦宫做了宦官。所以他对秦国是恨之入骨,于是他伪装的很到位,又有文化,所以秦始皇就安排他教胡亥读书。
这样一来呢,胡亥就跟赵高感情很好,对他言听计从!那位说了,就算赵高不怀好意,那丞相李斯这么个能人干嘛去了?李斯虽然有才干,但此人格局太窄,而且还忌贤妒能。
当年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曾经与他是同窗,被他引荐给秦始皇,见韩非学识在他之上,就想法害死了韩非。可见李斯其人内心的阴暗。
他与蒙恬,扶苏也有分歧,觉得如果扶苏上位,必重用蒙恬,自己的相位不保,私念战胜公理,没有为秦朝江山社稷考虑,只是局限在个人的利益上,所以与赵高同流合污,篡改遗诏,责令扶苏和蒙恬自尽,这也是李斯这一生最大的污点。
作为一个对建立秦朝立有大功的这么个能臣贤相,在这件事上是功过相抵,对秦朝是有大过的。也辜负了秦始皇对他的知遇和信任。也给他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秦二世继位之后,在赵高的把持下,秦朝是每况愈下,原来的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起来造反,不有那么句话吗?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最开始的导火索就是陈胜吴王起义。
现在根据最新的史料呢,说陈胜吴广也是楚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带领几百人从安徽到河北去服兵役。路途遥远。而且在路上又遇到连绵不断的大雨阻隔,说是如果去晚了,都要被斩首。
借此机会,陈胜吴广就鼓动大家揭芉而起,史称大泽乡起义!经过这么一号召啊,起义军迅速壮大,由于陈胜吴广是楚人,所以他们打出旗号叫“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但是,起义发展的挺快,消失也挺快。
因为秦朝派大将章邯带兵镇压,也由于起义军内部窝里斗,陈胜过早称王享乐,不思进取。最后吴广陈胜相继被部将所杀,起义失败。虽然失败,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响应陈胜吴广的大有人在,本回书两个主人公闪亮登场了,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项燕在秦灭楚的战争中阵亡。项羽从小由他的叔叔项梁抚养长大。项羽读书不怎么上心,但是对习武却情有独钟,练就了一身极高的武艺,力大无穷,能举起千斤铜鼎,而且性格豪迈,在叔叔项梁的引领下,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烽烟引领下,项梁和项羽也加入到起义的洪流中。在陈胜吴广失败后成为起义大军的统帅,而且,项梁接受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以号召楚地的各路义军,其中刘邦就带领他的队伍投奔而来。
刘邦是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刘邦当时只是一名小小的泗水亭的亭长,亭长是个什么官啊?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乡治保主任,是个最基层的一个芝麻官。
刘邦世代务农。原来不叫刘邦,叫刘季,什么意思呢,就是家里穷啊,一般都不给孩子起名,就按照伯仲叔季排行,刘季就是刘四,排行老四的意思。这个刘老四呢,也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整天是吃喝嫖赌,但是呢,刘老四也有个特点,就是好交朋友,为人仗义,交了一群“狐朋狗友”。
沛县卖狗肉的樊哙,吹喇叭的周伯,发小儿卢绾,还有县吏萧何,曹参,给县太爷开车的夏侯婴等等都是他的好朋友。由于他游手好闲,贪酒好色,四十几岁也没说上媳妇儿。
有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话说吕公本来是山东单县人,因避仇家举家搬到沛县居住,由于和县太爷是好友,好多人都上赶子讨好。
这天吕公招待客人,凡是去的都要送上賀礼,正巧刘老四路过,看到此景,便要进去,人家把门的说了,得先送賀礼,刘老四就问得多少賀礼,答得一千钱,刘老四脱口而出送一万钱,当时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其实他兜比脸都干净。
吕公听说有人送这么厚的礼,亲自出门迎接!见刘老四气度不凡,就一眼相中把长女吕雉嫁给了他。书中暗表,这吕公会看相。从此刘老四走入正轨,取个学名刘邦。
后来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攻取了沛县。得到萧何,曹参等一干众人的辅佐。加入项梁领导的楚军。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等人作为其手下的将领冲锋陷阵,屡建战功。然后他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第一个打入秦都咸阳城,迫使秦王子婴投降。
说书的一张嘴表不了两家事,咱们再说说咸阳这边,这个子婴据说是扶苏的儿子。赵高由于权利一发不可收拾,干掉丞相李斯后居然把秦二世胡亥都给杀掉了,立子婴为王,这时群雄并起,大秦王朝又恢复到统一之前的秦国。
子婴称秦王,见赵高如此祸国殃民,就联合内臣将赵高除掉了,但此时大势已去,不得以向兵临城下的刘邦所率楚军投降。刘邦入城后采纳萧何等人的建议颁布著名的《约法三章》,暂时安定了局势。
咱们再说说项羽,奉楚怀王之命攻打秦的北路,一直打到河北巨鹿,破釜沉舟,九败章邯。章邯被迫归降。然后率四十万大军一路打入关中,刘邦看项羽势力太大,不得不退出咸阳,然后应项羽之约赴鸿门宴。
本来项羽在宴会上是有机会杀掉刘邦的,但是呢,由于刘邦伪装的好,装的跟小绵羊一样,项羽就改变了主意,放了刘邦一马。后来,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杀掉了子婴并对咸阳城一阵烧杀。
最后又恢复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封了19路诸侯王,自己自称为西楚霸王,定都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
刘邦被封到最不受待见的汉中一带,称汉王。当时的汉中在秦国非常偏僻,而且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刘邦没办法,也不敢跟项羽叫板,最后只得乖乖的来到了汉中。
刘邦到汉中以后,在萧何等人的帮助下卧薪尝胆,养精蓄锐。陆续有韩信,陈平等人投奔。在萧何极力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统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得关中。
项羽统兵前来征讨,结果两军在荥阳形成对峙状态,这期间呢,基本是项羽胜,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用三万铁骑愣把刘邦50几万联军打得落花流水。
可见项羽的用兵果断和作战勇猛!但刘邦不气绥,在谋士张良运筹帷幄之下,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联手共同对项羽进行围攻,最后垓下一战使项羽“四面楚歌”。不得不“霸王别姬”,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而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众人拥戴下登基称帝,国号大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汉高祖,开创了两汉四百年基业。欲知后事如何,下回接着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