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光音天,常游兜率宫。无论研究哪一门,你终将走向精准,提纯,脱胎换骨。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事,在等着你去做。有人上道了,有人还在寻找。很多高手,并非条件有多好,而是不断学,练,悟,不断攀升,无限与道贴近。
黑鱼卷草,隔山扔虎。前头静悄悄,背后特生动。外头特安静,内在有活力。肘向下挂,胯往下落,头往上领。太极多用抹掌,筋劲回抽,掌根推碾。抹得是掌,圆在了后背。
自己压自己,就练错劲了。周身放松,轻轻缩丹,身子围着中轴,来回的蹭,这是交错劲,最练核心。浑身都是小杠杆,杠杆都是交错劲。刚接触上,错开角度,瞬间一吃。吃什么意思,点错开了,整体沉坠。你练出了绵沉,也就得了挂劲,俩人一搭手,自重就给过去了。
剑身幽绿,伏脉千里。古代文人爱剑,剑法强调腕劲,剑法通笔法。有人的书法,一看就是指头劲,写出来的字,只有一个面。懂行人的字,指头很轻,腕劲绞转,能写出八个面,挂起来一看,字是立体的,有层次感。打拳同理,劲一启动,就是三维鼓荡,浑身都是小波劲。
北海诵经,南山花开。有人问,形意虎形什么劲?我说,就是胸腰折叠。虎形扑的是后背,属于大身法,能开发躯干弹性,和太极波浪劲,是一个东西。不是每个式子,都要胸腰折叠,但需要用时,你得有这个劲。不要小瞧套路,会练套路的人,都特全面。练套路时,好比读一整本书,套路精熟了,才有一个宏观概念。
抱圆,沉坠,旋转。这六个字,是个顺序。先抱个圆,抱圆不仅手臂,更要用身子抱出个圆。若不抱这个圆,没有基础底衬,即使下去了,也是瘪的,碰见功大的,你化不开。内塌外扩,这是基础的基础。有些人练拳,挺沉稳的,但外圆结构不行,总丢掤劲,这个需要留意。
反过来看,越圆的劲,越需要沉劲打底。就像不倒翁,圆咕隆咚,但底下有块铁。沉下去,再练活胯。沉不下去,胯再活,人也是浮的。沉下去了,一切皆有可能。有位拳友问,我很圆了,为何总感觉空荡荡的?我说,你就缺那一沉。如果推手时,还要用胳膊劲抗人,说明没练出沉劲。沉劲是什么,你不使劲,挂在上头,别人感觉憋屈。
层层铺垫,诸法完备。旋着下沉,沉着盘旋。要有三维意思,把自己练成筒子劲。东西也下去了,松沉松沉的,这功夫挺好,但别停止精进,继续体悟旋劲。螺旋劲看着挺活,其实非常的沉。旋劲,重心沉坠着拧绞。拧腰,一定带动胯轴,这是螺旋精髓。
越练,裆劲越深,丹田不自觉的抽动。一是,外圈掤圆,松撑扩张,筒形周旋。二是,裆劲下去,重心沉坠,练出自重力。三是,丹田松紧,内腔自旋,以腰带出胯轮。这三件事,是个练拳次第。我们要逐一进阶,揉合混成,最终成就太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