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镜头时遇到的某些专业名词是不是经常让你疑惑,不知道这些镜头特点和你的选购需求有没有关系? 今天蛙来和大家简单聊一下这些词的含义,以后再挑选镜头时心里就有谱啦!
最近工作距离&最近对焦距离
最近对焦距离(最近摄影距离):能够对被摄物体进行对焦的最短距离(被摄物体到相机CMOS的距离)
最近工作距离:对被摄物体进行最近对焦时,被摄物体到镜头最前端的距离
在拍摄微距时,更近的工作距离,可能意味着需要更细致的布光。在拍摄昆虫,花蕊等,也可用于参考是否会干扰到被摄物体。
最大放大倍率
最大放大倍率是表示被摄物体在相机传感器(CMOS)上能成像多大的数值。一般来说,镜头放大倍率达到1倍或以上被称为微距镜头。
举个例子:如1cm的物体,在1倍放大倍率拍摄时就会以1cm大小在CMOS上成像;2倍放大倍率时,CMOS上所成像的大小就是2cm。
放大倍率越高,就需要离被摄物越近。这就和上文提到的工作距离、摄影距离有关了。
0.5倍放大拍摄
1倍放大拍摄
2倍放大拍摄
肉眼是完全看不见小王子脸上长痘了 [可爱]
老蛙的微距镜头大多是具有2倍及以上的放大倍率,这意味着物体可以在CMOS上以其2倍甚至更大的比例呈现,这样就可以拍摄出更多的细节,和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
因为微距镜头的这一特点,很多模型手办爱好者也会选择微距镜头来记录自己的收藏品。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画面,如果没有微距镜头,可能也永远没有机会看到。
你知道路边常见的蓝色花朵的花蕊长着这样的纹理吗?
学名:阿拉伯婆婆纳
晚礼服一样的蝴蝶翅膀
蓝闪蝶翅膀正面
有些跳蛛长得浓眉大眼
复消色差“APO”
"APO"技术简单点说,就是可以有效消除绿边紫边等色差色散的技术。没有"APO"技术的微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可能是下面这样的,高反差部分的边缘全是紫边绿边,影响出片质量。
以具有“APO”技术的老蛙65mm F2.8 2倍放大镜头为例,拍出的照片没有色散干扰。
非球面镜片
为了校正桶形畸变,高素质的超广角镜头会使用非球面镜片。与有着固定曲率的普通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可以有各种曲率,其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定制。
非球面镜片比球面透镜更难制造,成本也高很多。而且,非球面镜片的容错度较低,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问题,都会导致画质的下降。
有级光圈&无级光圈
以老蛙15mm F2为例,靠近底部位置的切换机构可通过左右拨动实现有级光圈和无级光圈的切换。
有级光圈:平时我们摄影镜头的光圈切换都是分不同档位(F2, F2.8, F4, F5.6...)在改变光圈大小时能听到轻微的“咔哒”声,也能看到画面有明显的明暗变化,伴随着切换档位的卡顿感。
无级光圈:在切换到无级光圈时,没有了档位切换,没有“咔哒”声,在改变光圈大小时画面明暗变化过渡顺滑不生硬卡顿,这为视频影像工作者在拍摄视频时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零”畸变
老蛙有好几款超广角镜头都是近似零畸变,但有些朋友拍了照片后却觉得“畸变”严重,这是怎么回事?
透视和畸变完全是两回事,别弄混了。先放一张具有“零”畸变特点的老蛙12mm F2.8拍摄的样张。
可以看出,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没有畸变。那么有畸变的画面又是怎样的?
畸变一般有两种,桶形畸变和枕型畸变。
桶形畸变 通常出现在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中。画面中的线条向外弯曲,宛若圆滚滚的水桶。
枕形畸变 在长焦镜头中比较常见。画面中的线条向内弯曲,像枕头一样。
具有“零”畸变的镜头可以减少后期工作量,也能让摄影师在前期拍摄时可以更多的关注到摄影本身,不用考虑之后矫正畸变裁图带来的画面影响。
那么画面中的物体因为近大远小而产生透视,该如何解决?这就需要用到移轴镜头啦。
左侧图:未移轴 右侧图:移轴后
最后说个题外话,经常有朋友面对很多款老蛙镜头不清楚怎么挑选,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确认你的相机是什么画幅:全画幅(FF)、半画幅(CF)、还是M4/3画幅(MFT);相机卡口是什么;最后再根据焦段、光圈和一些特殊需求来挑选。 例如挑选2倍放大的微距镜头,你是佳能单反全画幅EF口,那就选择100mm F2.8;尼康单反半画幅F口,就选60mm F2.8;索尼无反半画幅E口就选65mm F2.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