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旅行有区别吗?有。
一句话:旅游是游玩,旅行是朝着目标跋涉。
历史上足迹遍布四方的名人不少,当然,他们有的是游、有的是行。
先说李白吧,他不仅是“诗仙”,也是一个“游仙”, 传说他最后死亡都是“揽月而终”。
李白一生行走名山大川,而且不缺钱,还不缺朋友。年少时游遍蜀地,年轻时辞亲出游,终身几乎没有停留过。
他的许多千古绝句便来自于旅游的途中:“峨眉山上半轮秋”、“凤凰台上凤凰游”、“朝辞白帝彩云间”都是他游览后留下的名句,他一生玩得尽兴,玩得精彩,这是豪迈的旅游。
再说说苏轼的游:苏轼一生颠沛流离,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北宋疆域,每到一处,他都留下许多诗词与传奇故事。
雨中游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登岸游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心情好时登庐山游览西林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谪贬惠州,心情郁闷时也不忘到处游览,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文豪就是文豪,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可以勘破红尘、都可以吟诗颂句、都可以找乐子,这是豁达的旅游。
历史上还有些人,他们一生也总是在路上,但不是游,而是行。
唐朝的玄奘法师,为探究佛法,孤身一人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上万里赴天竺求取真经, 这一路上,没有惬意、诗意和雅兴,历经的是荒漠、冰雪和滔滔江河……
待他最终返回长安的时候,十七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十七年,执着于信仰,所以执着地前行,这是信仰的旅行。
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他也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他行路同样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搜罗百氏”、“采访四方”, 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去了27年的时间,其中有16年的时间都在行走的路上,他背着药筐,游历四方,路上艰难险阻、在所不辞,这是探索的旅行。
再看看现代人,那些住着酒店、吃着大餐的出行;那些自诩为旅行的自由人,其实最终目的还是玩乐,归根到底都是旅游。
旅行是有明确目标的出行,这个目标不是享受、不是饱眼福,而往往是信仰、探索或者是开拓。这样的旅程是很苦很艰辛,甚至是不可知的,需要意志坚定的旅人才能走下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