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移动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看到有人说是诸葛亮害了刘禅的一生。诸葛亮的独断专权把刘禅能做和能想的所有事都做完了,以致于刘禅没法独立思考,也就没法成长。这个观点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稍加推敲就可以不攻自破。就拿刘备作比较吧,刘备也是给诸葛亮授予了极大的权利,为什么就没人说他废呢?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有没有决策能力吧,一位下臣再能干,你都不要忘了自己是君,他做的所有事情你都要考虑正不正确,被动接受只能代表你无能而已。
安乐公
刘禅在位时好像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功绩,反而在他不做皇帝时的一件事“名留了青史”,你说尴不尴尬?乐不思蜀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后世那些所谓的历史迷们竟然把这件事挖出来说刘禅聪明,这真不是开玩笑吗?说得高大上一点,一位帝王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学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说出了让人唾弃的“此间乐,不思蜀”,但是刘禅有能力或者有想过要复仇?如果说得直接一点,他说那句话时也许什么都没想,完全就是随性而发,因为玩得太开心了。
诸葛瞻三罪论
在诸葛亮死后,虽说是姜维做了大将军掌握了绝大多数兵权,但诸葛瞻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和声望。虽然诸葛瞻的能力比不上诸葛亮,但并没有差太多,毕竟血统基因在那,家学渊源也摆在那,不可能一文不值的。而诸葛瞻死前则说出了那让人不得不深思的三罪论“吾罪有三,不能除黄皓、制伯约、守国土。”这三罪难道就不是刘禅的罪么,轻信宦官黄皓,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吗,诸葛亮的《出师表》这么快就不起作用了?
一句台词
历史上的刘禅无疑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本想着在三国杀默默放权来积攒人气时一句台词又彻底出卖了他。“歌舞升平,国泰民安”,这句台词如果不细细琢磨还会觉得刘禅挺不错的,为国着想。其实一推敲就会发现问题,因为歌舞升平不一定能国泰民安,而国泰民安一定可以歌舞升平。意思就是如果你皇帝一人享乐照样可以歌舞升平,但国泰民安你可能就是嘴上说说罢了。这两个词语的前后顺序是有讲究的,也从侧面看出刘禅还是那个只会独自享受的庸主!
小结一下
无论是从历史的结局、历史的过程和游戏里的人物定位来看,刘禅都是一个平庸懒惰且没有上进心的君主,蜀国的灭亡并非偶然,所以大家不要再拿着一个让人不齿的“乐不思蜀”来说刘禅聪明了好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