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自开幕后,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他们除了在手机小屏上刷比赛和新闻外,还打开了闲置许久的电视机,为的是在大屏上看高清赛事直播。赛场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快征服了无数冬奥“小白”。十几天前,他们有的还分不清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有的不知道雪车、钢架雪车为何物,有的不懂冰壶的比赛规则,更有的查了词典才搞清冰球原来是“冰上曲棍球”……如今,他们毫无例外都被冬奥圈粉:“没想到冬奥会那么好看!”“冬奥运动员个个漂亮!”“北京冬奥会,就一个字——美!”
北京冬奥会美在何处?首先是自然之美。白雪皑皑的群山、蜿蜒盘旋的赛道、高低起伏的跳台……在冬奥会这场盛大的戏剧演出中,壮丽的大自然成为天然舞台,令人沉醉。其次,从运动特点来说,如果夏奥会是人对自我极限的挑战的话,而冬奥会源自人对严酷自然的挑战,其中展现出的是更多的力与美。同时,从受众的心理来说,相对于夏奥会的耳熟能详,很多冬季项目从动作、器械、装备到服装都是比较陌生的,而“陌生感是美的必要成分”(波德莱尔语),所以,无论是自由式滑雪的跳跃旋转,还是钢架雪车的“冰上F1”速度,都让观众因陌生而惊异,随后一见倾心。
当然,北京冬奥会还有更多独特之美,值得我们细细欣赏。其一便是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首钢滑雪大跳台。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曲线与飞天飘带契合,建筑外形流畅优美,因此得名“雪飞天”。
报道冬奥会的众多摄影作品都选择了一个镜头:选手从“雪飞天”一跃而下,背景是那座原来的冷却塔。灰色的、厚重的、有年代感的巨无霸冷却塔,映衬着选手小小的、灿烂的、灵动的年轻身姿,对比如此鲜明!而使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那个七彩的北京冬奥会标志。让人感慨的是,几十年前,这座冷却塔也曾年轻,我们的父辈曾在这里挥汗奋斗,他们同样年轻,同样热血……无怪德国《明镜周刊》认为首钢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比“工业迪士尼乐园”,传达出一种工业浪漫主义理念。
冬奥会上,和“雪飞天”“雪游龙”等场馆建筑的宏大之美相对应的,还有很多精致、亮眼的小细节。冰墩墩的一飞冲天,让中国设计来到了聚光灯下。事实上,在此次冬奥会上,值得点赞的中国设计还有很多。
在男子单人钢架雪车比赛中,殷正的中国风头盔也瞬间破圈。殷正的头盔涂饰名为“游龙虎冠”,以正红为底色,顶部有猛虎暗纹,正前方缀有龙的图腾,背后有水墨设计的“殷”字。头盔涂饰设计者是张栋良,灵感来自戏曲中古代将士的甲胄。而张栋良还曾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2年的中国自行车队设计了京剧脸谱头盔,其中为钟天使设计的两个涂饰分别是花木兰和火凤凰。在国际赛事中,头盔涂饰也是展示一国文化和运动员个性的窗口。殷正的头盔,中国风、现代感和奥运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令人赞叹。从冰墩墩到“游龙虎冠”,让人看到了中国设计不断提高的整体实力。
冬奥会,也是展示各国服饰之美的场所。开幕式的运动员入场宛若“国际时装秀”,很快,“入场式上各国代表队穿什么品牌衣服”的推送就刷屏了。各国设计师、各大品牌都使出浑身解数,在这个特殊的T台上一比高下。被网友赞为“最美运动员服装”的加拿大队服,还上了热搜。
最美丽的比赛服莫过于花滑项目了。羽纱、刺绣、亮片、水钻……据专业网站的数据,冬奥赛场上的花滑赛服,平均每套价值3000美元。在此次北京冬奥会的花滑赛场上,许多选手的比赛服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充满本国特色和风情。在男子单人滑自由滑决赛中,羽生结弦身穿蓝粉渐变色赛服,以水钻、金色花朵点缀其间,搭配黑金配色腰封,颇具日式风情。在女子单人短节目中,乌克兰选手的白衣绿裙表演服清新悦目,仿佛一株亭亭小白桦,而白上衣的斜襟上点缀着串串红花,这也是乌克兰民族服装的元素。
在镜子一般的洁白冰面的映衬下,这些华丽的表演服让原本就高颜值的运动员变成了轻盈飘逸的精灵和仙女,也让融合了艺术与体育的美达到了极致。
十多天来,北京冬奥会一次次给人以震撼。今天,大部分受众关注的焦点已不限于中国队拿几块金牌了,而是看那些冰雪选手如何展现自我、突破自我,欣赏运动之美、青春之美,更重要的,感受竞技体育的跌宕起伏,体会拼搏人生的无所畏惧。
这一切,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场赛事给予我们的意义。 本报记者 邵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