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六典》记载,唐刀共有陌刀、障刀、横刀、仪刀四种形制。其中障刀、横刀、仪刀都有各种实物或者壁画等作为佐证,唯独这个陌刀,既无出土,相关的艺术作品也尚未发现。
然而,陌刀这两个字,却在《新唐书》、《旧唐书》中频频出现。《旧唐书》行文简略,惜字如金,唐刀四制唯独明确提到“陌刀”、“长刀”,其他只称“刀”、“佩刀”。《新唐书》记事颇为详实,对横刀、仪刀、陌刀都有明确提到。但是,《新唐书》提到横刀、仪刀都是在“仪卫志”中记载(《新唐书》也是第一部有“仪卫志”的正史),也就是在记载唐朝仪仗、禁卫制度的时候提到,唯一在战史中被提到的,还是陌刀。
上图:这些唐朝壁画中士兵怀中揣着的长武器一度被认为是陌刀。但是通过考证,应当是下弦后的步兵长弓,并非刀具。综合《旧唐书》、《新唐书》等书籍的记载,会发现陌刀绝对是一代“神器”,其威力不容小视。综合这些记载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第一,陌刀是一种长兵器,长一丈,有两刃,更像剑(《唐六典》也说“盖古之断马剑”)。重约十五斤。唐朝的一丈和现在一样,也是十尺,唐朝一尺大约在30厘米出头,一丈也就是三米出头;一斤为。虽然唐朝有些地方有用大尺(约36厘米)、古尺(约23厘米)的习惯,但是史书记载当以官方尺寸为准。唐朝一斤为十六两,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唐朝一两大约是41克多,一斤约为660克,十五斤也就大约是今天的十千克,二十斤。
上图:汉代具有超长刃部的长柄兵器——槊,应当为陌刀前身之一,但是槊的重量和陌刀难以企及。第二,陌刀主要装备步兵,但是骑兵也可以使用。旧唐书曾经有百余陌刀骑兵杀敌两千的记载。陌刀经常和强弩、弓箭一起装备,常列阵作战,使用陌刀的,也都是精锐。即使是维持首都治安的左右街使,也只有在宪宗时期,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暗杀后的一段时间里被特许使用陌刀、弓箭保卫宰相早朝路上的安危,但是到了唐文宗时期,左右街使使用陌刀的权利即被废止。
上图:今人汇至的陌刀想象图,将陌刀画成了细长的单刃刀,并不符合记载。第三,陌刀威力十分惊人,在熟练的试用下,可以连杀数人。《旧唐书》说“每一举,辄毙数人”,《新唐书》说“一挥杀数人”,大同小异;但是《旧唐书》提到李嗣业手持长刀整理阵型,“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而《新唐书》只说了“杀数十人”,没有“人马俱碎”的说法。“人马俱碎”,看起来非常夸张,这一段也称为很多“喷子”们黑中国史书不靠谱、中国人喜欢意淫冷兵器的一个例证。实际上,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综合上下文看,当时敌军骑兵攻入唐军步兵阵,李嗣业为了保证步兵阵型不乱,在阵前与敌军搏斗,他的身后是之后“如墙而进”的庞大陌刀阵。所谓人马俱碎,应当是在砍杀敌军战马之后,后面的陌刀手上前继续补刀的结果。
上图:网络流传的日本古代三大名枪之一御手杵御手杵被认为是最接近陌刀的刀具。但是御手杵早已毁于战火,这幅图可信度存疑。而且三大名枪皆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器,相当于明朝,距离唐朝灭亡已经五六百年,不足以作为参考。但是,这种威力如此巨大的神器,为何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呢?其实,直到宋代,依然有类似陌刀的装备存在,只不过宋人称他为“掉刀”。《武经总要》记载: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鐏……掉刀则有两刃山字之制。
上图:《武经总要》插图。因为当时印刷水平的限制,该书插图所绘制兵器都过于粗短,仅供参考。而“两刃山字”之制的掉刀,在后世还有个称呼,可谓如雷贯耳——三尖两刃刀!在小说中,他是九纹龙史进和二郎神的武器,在宋朝和明朝的画作里,这种武器也经常出现:
上图:北宋李公麟所绘《免胄图》中手持“两刃山字掉刀”的重骑兵形象。相比于《武经总要》插图,这幅画更符合宋军掉刀的本来面目。
上图:明代(有争议)《二郎搜山图》中的三尖两刃刀(左边小鬼扛着的),画家并没有画出刀尖。综合唐人的记载和宋人的画作,可以看出:陌刀、掉刀、三尖两刃刀等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劈砍力非常大。陌刀无图,但是“人马俱碎”之类的记载可以作为佐证;掉刀、三尖两刃刀看其记载和图片,其刃的前部宽阔,刻意让重心前移,这样的设计,让刀在劈砍时形成更大的惯性,威力巨大,足以将人拦腰砍断。《唐书》中,也有陌刀“断人”的记载,《唐六典》说陌刀“盖古之断马剑”,力可断马,威力可知。故而可判断,陌刀应当有和掉刀、三尖两刃刀同样的“上阔刃”的设计,重心相对靠前。那么,陌刀的缺陷,也应当和掉刀、三尖两刃刀是一样的:利于劈砍,不利突刺,即使突刺,其破甲效果也十分堪忧。另外过于笨重,重心靠前,尽管保证了劈砍力度,但是灵活度大大受到影响。在北宋前期,唯一的大患便是北方的辽军。辽军主要为轻骑兵部队,作战中,喜欢依靠机动性玩迂回、包抄,宋军对辽军的评价为:无所长,唯马快。
上图:契丹画家耶律倍所绘的契丹骑兵形象,可以看出契丹骑兵是以弓箭、马刀为主要兵器,几乎不着铠甲的轻骑兵部队。对付这样的对手,只需要找准机会和他正面硬怼,便有机会取胜。从历史上看,只要宋军利用地形等等因素迫使辽军与其打正面战,辽军便败多胜少。著名的宋辽威虏军骑兵大会战中,宋军便是背城列阵,保证自己侧翼、后方无忧,得以取胜。唐军的对手,比如突厥等,也大多和辽军类似,都是轻骑兵。在这样的战斗中,以陌刀之类的武器去劈砍,十分有效,强有力的劈砍,足以当即斩断马头,甚至在随后的补刀中将敌军骑兵砍成碎尸。但是,随后西夏人、金人开创了新的战术。他们组建了类似中原王朝“甲骑具装”的重骑兵部队,比如西夏有铁鹞子,金国有铁浮屠,重骑兵不再是中原王朝所独有的兵种。而宋朝则因为马政的失败,无力组建强大的骑兵与之对抗。
上图:唐宋具装甲骑的马甲结构
上图:铁浮屠宋军名将吴璘总结金国军队的优势,在于四点:骑兵、坚忍、甲重、弓矢。面对人马皆披重甲的重骑兵,陌刀这类劈砍武器自然力不从心。劈砍难以破甲,又不便突刺,砍马腿灵活度又有欠缺。所以宋军后来转而重视弓弩、长枪、短刀、大斧之类的武器,比如说岳家军,便擅长使用麻扎刀、大斧。到了后来,大斧更是成为南宋军队的象征。
上图:浮雕中手持大斧的宋军形象,可以看到斧背有一个硕大的钩刺。大斧兼具劈砍和钝器的特点,而且大斧柄短,相对容易操控,即可用刃砍杀马腿,又可利用斧刃或者斧背的钩刺对铠甲进行强有力的钝击。还可以在敌人重骑兵落马之后,用钩刺从头盔眼孔中砸进去,绝对一招致命。更何况,大斧造价便宜,制作简单,可以短时间内大量装备。在配合长枪、弓弩的情况下,大斧可以发挥出极大的威力。所以金国名将完颜兀术在死前不禁感慨:南朝兵器,一曰神臂弓,二曰大斧!战场是无情的,毕竟生死只在转瞬之间,故而军队只会选择最简单好用的装备。所以,陌刀才会被无情的淘汰。但是,历史是带有温情的,即使时过境迁,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零星的记载,感受到盛唐军士手持陌刀时的那种豪情壮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