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地2失落的宝藏4个线索,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 ◆ ◆
有位读者沉重说,他创业过程中欠了很多债,很痛苦,又不能照顾好父母。借钱创业成功还是失败这种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历?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通过一篇文章,就让这位伙伴的内心能自在喜悦起来。我只能说,因为我是旁观者,所以看问题会比较冷静,也比较客观。
这个世界,借钱创业的人不少。但是能通过借钱创业,还能真的创出一番事业,最后得到巨大成功的,如同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
马云成功后说了很多励志的故事,讲了很多“金玉良言”,惹的不少后辈奉为楷模,积极效仿。就觉得好似自己这么做,也总有一天会成功。
当然,除了马云,还有很多名人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讲过类似的总结。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只能说,这些总结都是扯蛋。
我听到过的,只有两个人说了真话,一个是腾讯的马化腾,一个是网易的丁磊。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说出了一个真相:
就是运气。
是运气,让他们走到了今天。
是运气,让他们成功了。
他们兼具吃苦耐劳的品质外,更重要的是很幸运偶然的走对了路。
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也这么坚持下去,吃苦耐劳下去,也一定会走出一条路。
但事实很残酷。
真正让你成功的真相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而是前面的那部分:他们只是很偶然的走对了路。
没有人能知道自己今天选择的路是否正确,也没有人能肯定什么样的投入就一定会产生出什么样的结果。
只要你的方向不对,怎么努力,都不会成功。
只要你的生命中没有出现这些奇迹般的偶然,环环相扣,就算你方向对了,最后也是打下了市场,给别人成功去了。
一切都是偶然,人力难为。只是我们常常会在总结时,将它讲成必然。
事物的关键其实是那个唯物主义者不屑的“偶然”,以及名人们没有几个会感恩和在意的“运气”。
成功90%源于你的福报
到底什么在催动这个偶然和运气呢?
就是因果,你过去种下了什么因,如今就得到了什么果。
曾经所做的恶业债主一堆,就算你当初和马化腾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甚至你就租了马化腾家隔壁。但结果就是,人家马化腾就住到了一个旺宅,你就住到了一个鬼屋。最后一定是被人家马化腾的企鹅压成饼干。
你的运没来,怎么努力都没用。你去看,现如今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优秀人才。
所以,当你的业障(恶业)都来了,福分却没来(排后面),就会常常阻碍重重,眼看成功了,结果还是一场空。
这种境况你不能怪别人,要怪自己。是自己过去的业力(恶业)障碍了发展,是自己过去没有种下足够大的福德,来撑起现在要做的这个事业。可以到一切问题终结者博客了解更多。
那要怎么改变这个现状呢?
就从消业增福开始,只要你的业障消的足够多,福分积的足够多,再加上你自身努力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就算现在走错了路,一旦福分来的时候,你会自己莫名其妙的找对路走下去。
否则,你再怎么努力不懈,没有前面重要的那个“运”和“福”来撑你,到老也是怀才不遇。
有一天你会发现,不仅企鹅成功了,连人家蚯蚓都能成功,你还在那里努力啊努力,借钱啊借钱,郁闷啊郁闷。
所以,别的不多说了,欠债是吧?总是无法成功是吧?
努力念经!
努力修行!
努力行善!
如此才能消业增福,一旦因果的天平上,福分超过了业障,你就会心想事成,没准你能创造一个行业的北极熊。
运和福,来撑你,一切就会心想事成。
如何才能够积累福分呢?明白一心三藏的真理,福分具足了,成功就更近一步!
但思想一定要偷偷摸摸求上进怎么看?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非常高兴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是非常赞同的。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干出点什么事情来,或者说自己的一生,总要给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东西,再退一步讲,就是给亲朋好友留下点念想来。
倘若是一生混得穷困潦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人很善良,谁会想起你?即使怀念也不会长久。所以,我们不但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还要发出一片光来,照亮世界,哪怕只是一束微弱的光芒。
村里有位高中民办老师,其实说实话,在我上学的时候,民办老师很多,公立教师很少。可是这位民办老师,并没有像其他民办老师一样,教学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了。
他每天回到家里,常常挑灯夜战,认真学习知识,虽然表面上,他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生活上嘻嘻哈哈,偶尔也和同事打打扑克,但更多的是,他在读书学习,因为他不想就这么当一辈子民办老师,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里,他想活出个人样来。
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被安师大中文系录取。他也成为了所在地区,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民办老师。这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不幸的是,毕业教学没两年,他患上了肺结核,病重去世,留下了几个儿女及妻子。
他下葬的那天,他教过的好多学生都来了,好多同事也来了。他的学生为他抬起棺木,他的同事在葬礼上,眼里含着热泪说:“如果您还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请您一定托梦给我们”!
他走了,希望和死亡,没有人想到,会挨得这么近。虽然如此,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虽死忧生,他刻苦学习钻研的精神,永远催人奋进,永远让人们想起。
做人就该如此,就要努力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分光,如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那样: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枉来人世一遭。@头条号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十六国、南北朝,其实围绕的中心就是“五胡乱华”。
汉末三国、三归归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东晋十六国、北魏一统北方、南北朝、后三国时代,隋文帝 一统天下。
这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概脉络,为什么这段历史如此丰富多彩,可是却并不为大家所熟知呢?
01.三国归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以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为东汉画上了句号,这一年是公元220年。
从此之后,天下三分,先后建立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
对于这三个国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只是说两点:
第一,刘备以汉室宗室的身份,建立的王朝,国号为汉,但是当时刘备政权最巅峰的时候也不过占据部分荆州 ,以及整个益州,实力弱小,所以他这个“汉”跟东、西两汉完全难以相提并论。
再加上后来西晋是继承曹魏大统,以曹魏为正统,就不承认刘备的“汉”,毕竟以曹魏的说法,汉朝自汉献帝禅让之后就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史书上都以“蜀”来称呼刘备政权。
如此一来,后人往往以蜀汉来称呼刘备建立的政权,算是不偏不倚,既承认了刘备的国号,也不否认曹魏的正统地位。
第二,三国的国都分别是:曹魏定都洛阳,蜀汉都城成都,而东吴的都城开始是武昌,后来迁都建业,这也是建业第一次成为国都。
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自汉末三国以来的割据局面正式结束,中国大地再次迎来一段短暂的统一时代。
从三国建立,到三家归晋,正好是60年时间。
02.八王之乱司马氏政权的建立并不是如同曹魏、东吴、蜀汉一样靠自己打下来的。
而是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发动内部政变,最终取代了曹魏。
有鉴于此,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为了维护自己司马氏的统治,抗衡强大的士族阶级,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宗室子弟为王。
不仅如此,这些封王在封地上还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税收的权力。
基于此,在晋朝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因为皇后贾南风弄权,引起宗室的不满,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所谓“八王之乱”,指的就是宗室亲王为了获取最高权力而引发的内乱,只是其中最主要参与者有八个,所以被称为“八王”。
最终晋惠帝司马衷暴毙,晋怀帝司马炽继位。
八王之乱始于公元291年,终于306年,历时十六年。
要知道,自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再次一统,天下早已大乱数十年,现在西晋刚刚安定不久,再次爆发内乱,诸王互相攻伐,导致全国不少地区都遭到严重破坏,百姓再次民不聊生。
03.五胡乱华从三国后期开始,中原人口剧减,魏晋两朝不断“招抚五胡”,这段期间内迁的五胡约有数百万,一度达到“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甚至到西晋末年,少数民族人口已经数倍于汉人。
八王之乱后,晋朝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军事力量迅速衰弱,失去对各地方的控制,导致民怨四起,各种政权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先后出现。
在百余年内,先后由胡人、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大小不等、强弱各异的政权,由于这些政权大部分都是胡人建立,而这些胡人中又以匈奴、羯人、氐人、羌人、鲜卑最强大,所以被称为“五胡”。
在胡人建立政权之前,汉族占据支配地位,自然是汉尊胡卑,可以想象,当胡人政权建立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胡人会如何对待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人。
公元304年,晋朝宗室还忙于内乱之时,氐人领袖李雄占据曾经蜀汉的都城-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
同一时期,匈奴人刘渊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自称“汉王”,史称“汉赵”,或者“前赵”。
成汉与前赵的建立,为五胡乱华拉开了序幕。
公元311年,前赵皇帝刘聪攻破晋朝都城洛阳,俘虏晋怀帝等王公大臣,并对洛阳百姓大肆抢掠屠戮,史称“永嘉之乱”。(永嘉是晋怀帝当时的年号。)
313年,晋怀帝被杀死,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继位。
316年,汉赵皇帝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出城投降,西晋正式灭亡。
04.衣冠南渡与东晋十六国随着洛阳、长安两次被胡人建立的政权攻破,两代晋帝先后沦为俘虏,北方百姓沦为胡人刀下的冤魂,但是却无可奈何。
这时候,强大的士族集团也开始慌了,他们开始争相向南方逃亡。
因为百姓无力逃亡,所以这才难逃的主要人群都是士族集团,所以这次逃亡有了一个很美的名字——“衣冠南渡”。(衣冠指的是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代指士族。)
与士族一起逃亡的,当然还有天下最大的士族集团,那就是晋朝宗室,司马家族的人也有不少逃到了南方,比如琅琊王司马睿。
公元317年,也就是在东晋晋愍帝被俘的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从此之后偏安一隅。
与此同时,北方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政权)、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当然,事实上北方并不止有这十六个政权,只是其他的太小,影响力不足,以这十六国最具有代表性。
这段时期,统称为“东晋十六国”,整个中华大地再次陷入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05.前秦,北魏公元376年,五胡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前秦攻灭前凉、代国,实现北方统一,与南方的东晋王朝隔江对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发动数十万大军进攻东晋小朝廷。
两军在淝水展开决战,东晋以弱胜强,前秦大败亏输,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随之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状态。
386年,拓跋珪趁着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后来又改成魏国,史称“北魏”。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的分裂状态。
06.南北朝公元399年,东晋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纷响应,朝野震惊。
公元402年,因为孙恩反晋造成京都防御空虚,前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趁机夺权,于403年逼迫晋安帝禅让,建立楚国,史称“桓楚”。
不久之后,下等士族出身的刘裕举兵讨伐桓玄,各地纷纷响应,最终消灭桓玄,迎回晋安帝。
俗话说“屠龙者终成恶龙”,消灭桓玄的刘裕成为了下一个权臣,以讨伐桓玄之功,刘裕诛锄异己,开始统领朝政。
但是刘裕不愧是“南朝第一帝”,执政期间,刘裕对内灭卢循、取岭南,平刘毅,并荆江,尽吞荆扬。
对外攻灭南燕、灭亡谯蜀、北灭后秦,先后立下不世之功。
公元419年,刘裕派人弑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公元420年,刘裕逼迫晋恭帝禅位,登基称帝,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或者“南朝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从317年到420年,东晋虽然持续了一百多年,但是一直偏安一隅,并没有能收复被司马氏所断送的中原大地,使得中原百姓遭到胡人屠戮,惨不忍睹,所以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这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小透明一般的存在,他们的统治者也难以受到后人的尊敬。
07.南朝南朝是四个朝代的统称,分别是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南朝宋:起于宋武帝刘裕,是南朝第一个朝代,因为承自东晋,也被认为是正统王朝,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王朝,历经十帝,享国59年。南朝齐:477年6月,南朝宋宰相萧道成在家午睡,突然间皇帝刘昱闯了进来,一箭射中萧道成的肚脐,使得萧道成怀恨在心,于7月买通刘昱的侍臣弑杀了皇帝刘昱,扶宋顺帝为帝。479年,萧道成逼迫宋顺帝禅位,建立齐国,史称“南朝齐”。南朝梁: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本是南朝齐的宗室,趁着南朝齐内部不稳,举兵攻入都城,杀掉皇帝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后来让萧宝融禅位,自己建立了南朝梁。南朝陈:公元554年,北方的西魏发兵突袭将领,梁元帝被俘之后遇害。陈霸先杀死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控制朝堂,之后篡位称帝,是为南朝陈。从南朝宋,到南朝陈,都是偏安于江东,以建康为都城,与北方王朝隔江对峙,这四个王朝都是通过内部权臣上位,所以整个南朝虽然势力弱小,但是南方倒是一直处于一个王朝的控制之下,并未如北方继续分裂。
08.北朝北朝是五个朝代的统称,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与南朝不同,北朝自北魏之后,就开始分裂为两朝并存,所以在南北朝后期,整个中国其实是处于三国分立时代,相较于魏蜀吴三国,这段时期又被称为“后三国时代”。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鲜卑族)一统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528年,北魏发生了一件十分令人震惊的事,北魏孝明帝元诩的亲生母亲胡太后,竟然毒杀了皇帝。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野愤慨,元诩的岳父尔朱荣趁机兴兵作乱,攻下国都洛阳,将胡太后以及被她扶立的幼主皇帝沉河,又将文武大臣2000余人全部杀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
高欢原本是尔朱荣的亲信,曾劝尔朱荣称帝,但是被尔朱荣拒绝了,尔朱荣扶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
530年,孝庄帝在宫中刺杀了尔朱荣,尔朱氏家族起兵讨伐孝庄帝,孝庄帝战败身死。
531年,高欢起兵,次年攻入洛阳,推翻尔朱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自己成为北魏的实际掌控者。
534年,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是为东魏。
而被赶走的孝武帝投奔关中大行台宇文泰,不久被宇文泰杀死,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是为西魏。
从此之后,北魏一分为二,东西魏虽然名义上的皇帝都是北魏皇室后人,但是实际统治者则分别是高欢与宇文泰。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逼迫东魏皇帝禅位,建立北齐。
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宗室的帮助下逼迫西魏皇帝禅位,建立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终于再次一统北方,但是没多久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大权再次旁落,这一次花落到了杨家。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让代周称帝,建立隋朝,不久之后,隋灭南陈,中国大地再次迎来了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除了西晋曾有短暂的统一之外,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阶段,尤其是北方自从五胡乱华之后,一直处于被胡人政权统治的阶段,民族矛盾严重。不过,这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互相融合,为盛世大唐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后来怎么样了?
1344年,17岁的朱元璋头扎孝带,饿得浑身浮肿、脚步虚浮,两眼哭得通红,同样虚弱的二哥紧紧拉住他的手说:重八,无论如何咱要活下去。老朱家的根不能断啊!
说罢,哥俩抱头哭了一场,朱元璋便抹着眼泪,背着个破布包和二哥告别了。
这一别,朱元璋就失去了二哥的消息。
【老朱家的悲惨往事】1328年,在濠州钟离的孤庄村,朱家又生下一个黑黑的男婴,这便是日后开创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
这是老朱家的第六个孩子了,在这之前,朱家已经生了3个儿子,两个女儿了,看着襁褓里瘦弱的朱元璋,朱家夫妇喜忧参半。
因为朱家实在是太穷了,穷到饭都吃不饱,又添了一张嘴可如何是好。
当时是元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元朝廷一方面,热衷于四处征战,需要大量军费开支;另一方面元朝的诸位王爷,以及贵族们,皇帝每年都要给他们巨额的赏赐,供养他们过着奢华无度的生活,这就又是一笔巨大的国库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宫廷浪费的钱,以及朝廷大肆建庙铺张浪费的钱。
元朝廷就像一只巨大的吞金兽,而这些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手里来。于是,各种明目的苛捐杂税源源不断,这只吞金兽在猛烈搜刮着百姓。
再加上元朝廷已经完全腐化,各地方官也是占着地方不干正事,只知道刮油水,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朱家的祖上本是南京人,从朱元璋爷爷那一代起,是元初的淘金户。
所谓淘金户,是元朝的一种特殊户籍,专门负责淘金,定期定额要往朝廷上交金子。
可是本地淘不到足够的金子,完不成任务,淘金户就只能拿地里的粮食卖了钱,再买金子上交。
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没办法,朱家只好逃走了,跑到外地安家,种地为生,指望着讨一条活路。
然而,就算种地赋税还是越来越高,朱家就只能再次搬家,巴望着找到荒地开垦。辗转数次,到了朱元璋老爸这一辈,朱家搬到了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凤阳。
朱元璋的爹叫朱五四,娘因为排行第二,唤作陈二娘。
这里插一句,因为元朝廷是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的,汉人算是最下层。按照统治者想法,最下层只要安分守己劳动就好了,不配拥有姓名,所以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以数字作为名字,用生日或者是父母的年龄相加。
所以,朱元璋的老爸叫朱五四,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实际就是朱八八),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
老朱家在这种大环境下生存地异常艰难,靠给地主种地为生。
当时的地主大多黑心,佃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年,得有六成收成全到了地主手里。
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朱家还能勉强吃上饭,若是年景不好,吃饭都费劲。
哥哥们到了娶妻成家的年纪,朱家费了老劲,才给大哥和二哥说上了亲事,大嫂二嫂也全是同样贫苦的佃农出身,算是门当户对谁也别嫌弃谁。
可到了三哥该成家的时候,老朱家即使连佃农女儿都张罗不上了,最后只能老脸一抹,让老三做了上门女婿。
至于朱家的两个女儿,大姐嫁给了当地的王七一,二姐则嫁给了家住盱眙的李贞。
虽说日子过得苦点,可若是一直平平淡淡这样过下去,一大家人守在一处,也算是其乐融融。
然而,朱家的时运也真是不济,先是朱元璋的二嫂三嫂前后病死,后来大哥家的长子也夭折了,紧接着二哥的孩子也没了,再后来,朱元璋的二姐也病死了。
不幸的阴云笼罩着朱家。
然而,到了朱元璋17岁这年,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这一年,淮河流域闹了旱灾,一连几个月不下雨,禾苗旱死,土地干裂,眼见赋税交不上,家里也吃不上饭。
正在老百姓们发愁颗粒无收之时,又闹起蝗灾,弥天满地的蝗虫飞到了朱元璋的家乡,把田里仅剩的稀疏粟粒全都吃光。
这下可真叫是颗粒无收,大饥荒来了。
更糟的是就在饥荒不久,瘟疫又来了。
长期吃不饱饭的人,身子本来就虚得很,面对瘟疫抵抗力极差,大片大片的人染病,很快就病死。
至于老朱家,短短15天的时间里,死了3口人,朱元璋的老爸,妈妈,大哥,全都病死了。
朱元璋和二哥看着亲人倒下无能为力,只能绝望地哭泣。
然而更绝望的是,朱家是佃农,没有一分一毫地,无处安葬家人,更没有钱买地。兄弟俩去地主刘德家下跪,希望刘德能发发善心周济周济。
可这只换来刘德的一番奚落。
最后,还是同村的刘继祖看不下去,从自家田里让出来一小块,朱元璋和二哥这才有地方安葬家人。
自然,葬礼也十分寒酸,别说棺材了,连草席都没钱买,哥俩只好从家里拿了几件破衣服把家人给裹了下葬。
朱元璋做皇帝后,在《御制皇陵碑》一文中,写道: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这段话生动描述了当时的惨状。
【为了一口饭兄弟被迫分别】安葬好了家人,这时候老朱家还剩下二哥、朱元璋,以及大嫂,大哥家的女儿和小儿子朱文正(朱文正是后改的名字),一共5口人。三哥入赘不在家,这里暂且不提。
虽然只剩下5口,可如何活命仍然是个难题。
万般无奈之下,大嫂带着孩子们投奔娘家去了,家里仅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当时,村里人只要有点见识,有点门路的,都跑到外地谋生去了,朱元璋和二哥没啥本事,俩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后来,实在是没吃的了,就连树皮都被剥光了。
这时候还是街坊邻居出主意,不如让朱元璋去寺里当和尚吧,不管怎样还能混口饭吃。
当时,朱家有一户邻居,是一个姓汪的寡妇带着三个儿子,家里还算富裕些。汪大娘是朱元璋的干娘,善良的汪大娘,自己掏出了养老本钱,置办了一套香烛礼物,让朱元璋拿上,好去求皇觉寺的高彬法师收下他。
因为当时的风气相当不好,官府腐败透顶,就连寺庙也沾染了这种风气,所以要想进去当和尚,还得有所表示,空手去是不行的。
就这样,朱元璋和二哥依依惜别,忍着悲痛去了皇觉寺。
二哥想的是,让朱元璋有个着落,能混口饭吃,这样只剩下自己光棍一个,随便怎样都是容易活命的。
朱元璋到了皇觉寺后,成了寺里的苦力,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资格老的全都欺负他。
所幸在寺里还能混口饱饭吃。
然而,朱元璋仅仅在寺里待了俩月,饥荒实在是太严重,寺里也扛不下去了,和尚们只能出外化缘。
说是化缘,实际上只是穿了和尚服乞讨罢了。
朱元璋的乞讨生涯整整过了4年。
4年间,朱元璋为了活命,只能各处游走,跑到远离家乡的淮西游荡,所以,四年间他和二哥断了联系,二哥不知道跑到哪里讨生活去了。
【朱元璋投军,兄弟再难相见】1348年年底,21岁的朱元璋从淮西回到了皇觉寺。
当时元朝廷的暴政已经将老百姓逼迫到绝路,农民起义陆续爆发。
一晃又过了4年,他收到发小汤和的一封信,汤和此时已经参加了红巾军,他在信里劝朱元璋来找自己,一起投军干事业。
朱元璋正在犹豫间,寺里竟有人去官府揭发他,说他和反贼串通。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连夜跑了。
就在这种机缘下,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成了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小兵。
朱元璋这个人,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4年的闯荡经历使他见多识广,为人处世的能力大大提高。
初入红巾军,朱元璋就表现得聪明机智,勇敢能干,郭子兴对他很是欣赏,就不断提拔他,重用他。
而朱元璋也不负所望,每次任务都完成地很出色。再加上他重情重义,同僚和下属也都十分拥戴他。
两年后,朱元璋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力出众的将军,战功赫赫。
1354年,朱元璋正领兵攻打滁州,这时,四个令他意想不到的人前来投奔他。
原来,朱元璋投军并且有了出息的事儿,早就传扬了出去,朱元璋的大嫂,以及他的二姐夫李贞,全都听说了。
当时,因为是红巾军将领的亲属,大嫂和姐夫都成了元朝廷要抓捕的对象,于是大嫂和二姐夫各自带着孩子前来投奔朱元璋。
大嫂带着侄子侄女,这个侄子便是后来创造守城记录的那个朱文正;二姐夫李贞带着外甥李文忠,这个外甥便是后来备受朱元璋信任重用的那个李文忠。
亲人们相隔近十年终于再次相见,大家都感慨万分,朱元璋赶忙问起自己的二哥和三哥呢。
大嫂和二姐夫全都欲言又止,原来,朱元璋的二哥、三哥早已经死在了饥荒中。
也就是说,二哥这一脉,妻儿一家三口全都没了。
三哥也是一家子全没了。
朱元璋大为悲痛,自己才闯出点样子来,自己这一辈兄弟四个,如今只剩下自己了。
伤心过后,朱元璋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闯出个样儿来,撑起朱家。
【朱元璋坐上龙椅 大封亲人】1368年,经过十几年沙场征战、多少次死里逃生,41岁的朱元璋终于称帝,建立大明朝。
朱元璋坐上皇位后,立刻下令大肆封赏功臣,除此之外,便是那些他一直放在心里的亲人们。
当时,已经活着的亲人实在是太少了。
自己的3个哥哥,两个姐姐全都死了。
自己的外祖家,姥爷陈公一大家子也全都死了,算是绝后了
就连自己的大伯朱五一,膝下四个儿子,一家子也全都死了。
活着的就只剩下大嫂和侄女,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
不论是活着的还是已故的亲人,朱元璋全都封赏他们。
首先是按照历朝帝王的做法,追封自己的四代祖先为帝。
其次追封死去的哥哥姐姐们。
大哥改名朱兴隆,追封为南昌王。二哥改名朱兴盛,追封为盱眙王。三哥改名朱兴祖,追封为临淮王。两个姐姐追封为公主。外祖父追封为扬王。就连自己的大伯以及堂兄弟们,也都一一追封为王。剩下活着的亲人,朱元璋十分珍惜,全都给了他们富贵荣华的生活。
大嫂被封为南昌王妃,大哥大嫂的女儿被封为福成公主,享受和朱元璋女儿同等的待遇。后来更是以正牌公主的礼仪出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世的还有朱元璋的一个堂侄女,破例被封为庆阳公主。
至于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因为当年困难时,二姐二姐夫总是掏心掏肺地周济朱家,朱元璋一直感恩,他封二姐夫为恩亲侯,驸马都尉,为了方便照顾,在皇城中给他安排了一处宅子。
至于外甥李文忠,更是一直被朱元璋重用,成为朱元璋身边最为信任的谋臣、武将,官至荣禄大夫,后来还被赐姓朱。
朱元璋登基后,曾派人去老家寻找亲人的坟墓,计划将他们重新大葬。
可是由于当年下葬太过简陋,再加上多年战乱,早已经找不到父母兄长等人坟墓的具体位置了,久寻无果只能作罢。
最后,朱元璋只得就地修建了皇陵,并安排当地的乡亲们为陵户,专为朱家守陵,享受朝廷俸禄。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还亲自为皇陵写下碑文,也就是流传后世的《御制皇陵碑》,碑文非常接地气,字字泣血,非常写实地讲述了朱家几十年的血泪史。
朱元璋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自己困难时伸手帮过自己的乡亲,他都一一报答。
当初慷慨让出田地给自己安葬父母兄长的刘继祖,朱元璋登基时他已经过世了,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侯,封他妻子为侯夫人,还封赏了他的后人们。
当初仗义帮助自己进皇觉寺的汪大娘,朱元璋也一直感念着她的恩情。
《御制皇陵碑》中写道: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他登基后,像对待亲妈一样照顾汪大娘,汪大娘死后,他将其牌位放入皇陵,享受皇家香火供奉。
汪大娘的儿子曹秀,朱元璋将其改名汪文,以纪念汪大娘。还特意设立了皇陵祠祭署,让汪文做署令,并且世袭。相当于给汪文以及后代安排了一个金饭碗。
《国榷》卷五中记载道:
(洪武七年六月)立皇陵祠祭署。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世袭。
【写在最后】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命短,没有等到朱元璋荣登大宝的那一天,没有享受到一天的荣华富贵,更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也全都夭折了,没有一个幸存。
不过,有朱元璋这么一个弟弟,死后还能被追封王爷王妃,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无主之地2遗失的宝藏怎么去设施屋顶?
无主之地2遗失的宝藏去设施屋顶的方法
砂之宝藏吗 打完大海怪,向右看去有一个类似翅膀的东西,走上去会看见一个半圆形的门,肉色的,走到跟前门自动打开,向右走去有一个断台,跳下去有个密室,里面有一个宝箱(开出来东西不错)。
上到最顶层,有一两圈箱子,外面一圈是绿色+兰色+弹药+飞出的钱(或即将爆炸的手雷)+镒 里面一圈是兰色+个别紫色(或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