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三国志民夫,谁会玩傲世三国?
在游戏开始有训练关,在牌楼处(离县衙不远),点击牌楼,有对话框。农民的产出受木头和民居的影响,也有上限。
先点画面上带牌楼的那个建筑 下面会出现一个告示图标,点一下就出来一个农民。
赤壁怀古里苏轼为什么想到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
这是人们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混淆后出现的问题。
陈寿,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人,后来西晋的历史学家。《三国志》的执笔人。由于年代相距很近,史料应是可信的。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则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传世佳作很多,但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后来的历史及文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七分史三分演义写成的精典小说。
苏轼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是文学家和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无疑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上乘之作。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但词中羽扇纶巾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因为这种打扮是后人心中诸葛亮的标配。而词中颂扬的主人翁却是周瑜。
他和唐时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有异曲同工之妙,歌颂的都是周瑜。
他们都未料到,几百年后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精妙。很多超越了他们当时对史的认知,很多人物出现了颠覆性的再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年长孔明近十岁,更是赤壁大战中的东吴主帅,做为孙刘联盟的象征,孔明只是军中一高参而已。当时的吴军也不过几万人。但自《三国演义》成书后,孔明被写成了一位神人。这是前人苏轼所不知道的。所以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就不会提及孔明此人。
所以现在人一提三国,均把《三国演义》做为正史传播,全不顾《三国志》的感受。没有办法,这就是精典小说的影响和魅力!
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国家大统一的君王,也是第一个成为皇帝的君王,因此人们称他为始皇帝。从某种意义来将,秦始皇做到了前人从未能够做到的事情,成就了千古伟业。也因此,他能够名传千古,能被称呼为秦始皇。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千古人杰,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却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分崩离析,走向了毁灭。好似,就像是一个威猛无匹的健壮大汉,正值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巅峰之际却突然暴毙了一样,令后人非常不解。
那么,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从史料中细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的治国策略有着很大的问题。
一、错误的治国策略
大家都知道,秦国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从法家演化而来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特别注重刑罚。因为法家的思想核心就是用暴力手段来进行统治天下,以重刑的手段来统治百姓,从而让百姓害怕、恐惧,而后能够达到“去刑”的效果。
而秦始皇所采用的统治手段便是如此,通过重刑的方式迫使百姓种田,使国家富裕起来。通过重刑的方式迫使百姓能够遵守“法律”以达到国家安定的目标。不论是经济上亦或者是文化上,秦国都通过贯彻法家的思想来进行治理国家。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秦国在法家这种暴力治国策略中,一开始确实胜利了。它一开始通过“驱民耕战”、“刑无等级”以及“论功授爵”的方式确实做到了“国富民强”,而后更是一统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然而,法家核心思想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强国弱民”。法家认为只有民贫民弱才能够顺利推行国家法度,才能贯彻强权贯彻一切。这一点想来大家听后都觉得不可思议吧。
毕竟,在我们的认知中,国富民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民贫民弱的情况下,国家根本无法长久发展起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仍旧实施法家的专制制度。秦始皇和秦二世以及其他高层人士都忽视了法家思想的缺陷,乐于实施“刑无等级”的法度,任何时候犯了事都以“皆杀之”处理。
老实说,在秦国自身发展和跟其他六国战争的年代,这种暴力法度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作用。但是天下一统之后,可以说是和平年代了,然而和平年代还施行如此严苛的法度,很明显整个治国策略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因为谁也不想生活在一个虽和平却暴政当世的年代,所以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一直有一个称呼叫做“暴秦”。
因此,秦国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中,治国策略不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事实上,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国家内部矛盾非常多。
二、内部矛盾
前面说过,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施行的仍然是法家的极端主义。从国家发展来看,若是要国家强盛起来,发展商业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秦国可不是这样,秦国讲究的是法家的那一套“强本除末”。
意思就是秦国直接把商人阶层打压成为社会上最底下的一层,而且也从不发展商业。很明显,这个策略实施之后,不仅阻碍了各地的经济交流,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更是掀起了商人阶层和其他阶层的矛盾。
而且不止如此,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还实施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让法家思想能够贯彻整个秦国,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则迅速衰落。如此一来,不仅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掀起了儒家子弟对秦王朝的畏惧和反抗。
可以说,这个政策的实施,导致天下大半的知识分子都站在了秦王朝的对立面,这又是另一个矛盾的激发点。
最后一个矛盾激发点,则是天下平明百姓对秦王朝的不满。因为天下百姓生活在秦国的暴政之下,但凡出一点差错都要落得个“皆杀之”的下场。以如此重刑来治理国家,很明显带给百姓的只有伤痛。如此一来,一旦有农民起义,天下百姓定然会揭竿响应。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正是秦国治国策略不当,从而导致国内各阶层都对统治者产生了不满的意思。也正是因为国内各阶层对秦国统治者不满,才加速了秦国的灭亡之路。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有疑惑,既然秦国一统天下前,是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立国治国的,那为何一统天下之后,这种方法没用了?或者说一统天下之后,秦国灭亡道路反而加快了?
其实,关键就在一统天下之前和一统天下之后,国家主体有变化了。原来的秦人只是秦人,后来的秦人还包括了燕人、楚人、韩人等人,主体变化了,文化思想和信仰自然很难通过暴力手段彻底“统一”。
三、文化信仰问题
秦国一统天下之前,施行的就是法家的专制制度。而其他六国,则有一套严谨的宗法礼制制度。文化思想和文化信仰方面,已经贯彻了许多年,即便一时被秦国征服,被秦国统治,但在文化和信仰方面是无法认同的。
也就是说,即便秦国“焚书坑儒”,即便秦国“书同文,车同轨”也是很难得到其他六国人民的认同。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一旦哪里发生一点叛乱,很可能会一下子就造成星星燎原之势,只能靠暴力镇压。但越是镇压,这种趋势就越压不住。最终,国家便又会陷入动荡之中。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句话就是追随刘邦的楚国人陆贾劝谏称帝后刘邦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能够以强大的武力来取得天下,但不能以武力来治天下。很明显,其中暗指的就是秦国。
倘若秦国能够做到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那么定然会通过其他比较“合理”的政策来治国,如此一来,通过文化思想和信仰来对国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秦国最终会亡,但也不会亡的如此迅速。
由此可见,秦国会在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迅速消亡,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点,想必很多人都能够理解。
结语: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秦国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因薄俸厚罚而导致吏治腐败。又或者说是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嬴政未能及时立下太子之位从而让赵高等人钻了空子等等。
但纵观所有的原因,似乎都可以追溯到秦国治国策略不当上面。也就是说,秦国一统天下之前采用法家极端思想进行统治没什么问题。但在一统天下之后,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变。即便不让诸子百家思想绽放,但也不能只靠法家思想来进行治国。
秦国会灭亡这是一定的,因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它消亡过于迅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整个国家在一统之后的治国策略错了。秦始皇若是采用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一套,想必还能延续大秦多年国祚。
但可惜的是,他从头到尾都沿袭旧制,只用法家思想作为立国指导思想,由此而来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秦国二世而亡。
郿坞来历?
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据《后汉书·董卓传》:东汉初平三年, 董卓筑坞于郿 ,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据《三国演义》: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
历史上有哪些小事产生了蝴蝶效应?
谢邀~历史上关于小举动引起大问题的事情其实非常多,甚至某些灾难性的事情,它的起因追究起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只想说一句:
今天菲李就来给大家盘点两件奇葩甚至有些搞笑的蝴蝶效应事件。
1、一棵桑树引发的毁灭
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的边境有两座小县城:卑梁和钟离。两个小县城紧紧挨着两国的边境线,世代以种桑养蚕为生。
偏偏有一棵桑树正巧长在边境线上,谁也说不清楚,它到底是属于吴国,还是属于楚国。
某天,一个楚国的小女孩率先发现了这棵桑树,就想去采摘。
此时却又跑出一个吴国的女子,说这棵桑树是属于吴国的,不准小女孩碰它。
两人都坚持认为桑树是自己国家的东西,最后更是吵了起来,结果吴国女子一气之下打了楚国小女孩几巴掌。
小女孩哭着跑回家告状,这下女孩的族人们不乐意了,觉得吴国人竟然敢打我们楚国人,胆子太大了。
于是马上召集全县壮丁,气势汹汹地拿上武器跑去对面县城报仇,把吴国卑梁县的人揍了个落花流水。
消息传到卑梁最高长官的耳朵里,他也坐不住了,觉得楚国人擅自过界还打伤他的百姓,面子上过不去,于是立刻召集人马,驾着战车杀到出国钟离县,将小女孩一家给杀掉了,还占领了钟离县。
到这里,两个女子因为一棵桑树的争执,演变为一场县城打架,到现在变为一场入侵战争了。
但事情还远未结束,自家县城被抢了,楚王当然不能忍,他很快召集楚国军队,浩浩荡荡冲到吴国的卑梁县,同样占领了卑梁。
而这时吴王也生气了,心想这是宣战的节奏,于是同样召集人马应战,双方最终因为一棵桑树而发动了一场两国间的全面大战。
最终的结果是两国两败俱伤,吴国国力消耗不小,楚国经此大战,不仅国力受损,还失去了两座城池。
而同样的事情,在外国其实也有,两个国家因为一个马桶而打了23年的战。
2、马桶战争
1249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和摩德纳都还是城邦国家,某天一个博洛尼亚士兵因为战争逃亡到了摩德纳。
本来战争时期士兵逃亡是很正常的,但偏偏这个士兵还顺手拿走了一个橡木军马桶。(说实话真的令人费解哦~)
而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马桶让博洛尼亚人耿耿于怀,他们表示:“人可以走,马桶给我们送回来。
本来就一个马桶,还就还啦,可谁也不曾想到,摩德纳人就是那么倔强,表示就是不给。
于是双方最终因为一个马桶,打了一场持续23年的战争,最终博洛尼亚也没要回自己的马桶,而摩德纳人则将那个马桶视为胜利象征,至今仍在当地展览。
所谓的蝴蝶效应,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也就是说,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引发一系列问题,最终带来的影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接一环,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
好啦,今天的答题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美食和有趣的冷知识,快关注菲李吧,每天知道一点,你的魅力就多一点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